文化毕业论文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寻绎论文

时间:2021-03-08 10:46:24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寻绎论文

  摘 要:蒙古族是我国历史悠久而又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学的视角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起源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蒙古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族的草原游牧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民俗文化和娱乐游戏文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反映了蒙古族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创造出的生产生活方式。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寻绎论文

  关键词:蒙古族 传统体育 游牧文化 宗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113—03

  1 草原游牧文化

  蒙古族是我国最为著名的游牧民族。据史书记载:游牧部族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通常被认为与蒙古族有关,直到13世纪“蒙古族“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 [1]早期的蒙古人沿着额尔古纳河,从呼伦贝尔草原,渡过呼伦河,向西进到了斡难河的源头,这一地域后来一直成为蒙古族的中心活动区,深刻地影响着其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在许多的历史文献中都有对“游牧文化”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敕勒歌》中写道:“刺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又如《黑龙江志》中记载:“蒙人专赖畜牧为生计,问起贫富,则数畜以对。”自古以来,蒙古族就是游牧于蒙古高原的众多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过着“逐水草而牧,冬夏迁徙不定”的生活,草原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长期以“车马为家“的迁徙生活,加上严酷的自然环境,蒙古族人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毅力以及高超的技艺才能满足游牧生产生活的需要。

  蒙古族人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许多有益于增强体魄和提高技术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赛马、赛骆驼、套马、马上骑射等。据《清稗类钞·技勇类》记载:蒙古族人“不论男女老幼,未有不能骑马者,其男女孩童自五六岁即能骑马,驰驱于野”。[2]蒙古族人从孩童时期就开始练习骑马,骑马是蒙族人的传统,演绎出了独特的“马文化”,素有“马上行国”之美称。赛马比赛是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比赛项目,比赛一般分为走马和跑马两种。走马主要比赛稳健、速度、耐力、和美观。跑马与走马不同,比马的速度和耐力,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比赛前乘马要做好装饰,马身上要刷洗干净,马的鬃尾要梳理几条辫子,马鬃马尾都要系上彩带,骑手要穿戴轻便,头上要缠彩绸或戴红缨帽。赛手们入场,由祝颂人致祝词,彩旗一摇,众骏马犹如出弦之箭,奋蹄腾飞,骑手们则跃马扬鞭,各显神通。顿时出现万马奔腾,大地颤动,观众欢呼雀跃,声震田野的动人景象。按照蒙古族的传统,比赛结束时,取得名次的马匹在大会主席台前依次排好,由德高望重的长者给获奖的骑手献哈达,给乘马挂彩带,并往马头或者马身上泼洒奶酒以示祝福,还要由蒙古族歌手高声朗诵《赞马词》,然后给获奖马匹赏予称号,给获奖骑手授予奖品。[3]除了赛马以外,赛骆驼也是蒙古族在草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

  2 宗教文化

  蒙古族人从远古就生活在广袤的北方高原上,由于当时人们生活条件艰苦,智力和生产力均处在很低的水平,加之人们对于种种自然现象的不解,如打雷、闪电、自然灾害、牲畜死亡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等。这些自然现象使得古代蒙古族人倍感恐惧,不得不相信命运,认为“万物有灵”,从而把自然现象、自然力和自然物当成有意志、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某种神秘力量和神圣事物去依赖和崇拜[4],希望能得到神灵的帮助和庇佑。

  2.1 自然崇拜文化

  在蒙古族萨满教的宗教信仰中几乎所有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其中天神和地神最受崇拜。据《蒙鞑备录》记载:“蒙古人其俗最敬天地,每事必敬天。”对自然的崇拜是蒙古族人的内心情感,而这种内心情感的外化形式就是祭祀。

  “ 祭敖包”是草原蒙古民族最隆重的'祭祀,敖包是萨满教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5]祭敖包每年按季节定期供祭,祭祀的神有天神、地神、雨神、河神、風神、牛神、马神等,祈求族人们平安幸福和生产丰收。祭祀时,正南方向摆木桌设贡品,大喇嘛在正中间诵经,小喇嘛分坐两旁敲奏古乐,诵经完毕,所有人跟随大喇嘛绕敖包由东向西绕三圈,然后由大喇嘛将贡品抛给众人分食。祭祀活动结束后,人们开始举行摔跤、射箭、赛马、棋类、唱歌、跳舞、投布鲁等文体娱乐活动。蒙古族的摔跤也叫博克,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每逢比赛时选手们身穿“罩得戈”“套呼”,脚蹬高帮蒙古靴,有名望的摔跤手脖子上还佩戴着“江嘎”,穿上全套摔跤服的运动员跳着狮子舞步上场,显得威风凛凛,气势十足,比赛获胜的博克手将会获得丰厚奖励。所有这些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作为蒙古族对大自然神灵的崇拜,人们在参加祭祀活动时、进行比赛时心理上都有一种神圣感,希望在这个活动中尽情欢愉,以取悦神灵,获得好运。至今,蒙古族摔跤深受蒙古族人的喜爱,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2.2 图腾崇拜文化

  在《蒙古秘史》中开篇就写到:“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纳(苍色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白色鹿)。狼鹿相配孕育了蒙古族人,是蒙古民族的古老的起源传说之一。蒙古族古老的狼、鹿图腾神话传说虽然难以寻觅,但是从北方民族史、蒙古历史典籍中的有关记载来看,它更有可能反映的是一个存在过狼图腾与鹿图腾的民族。

  狼图腾崇拜现象几乎为所有生息在北方草原上的先民共有,蒙古族选择狼作为本民族的图腾,与蒙古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草原上的狼对于蒙古族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狼生性机制敏捷、动作迅速,它们往往团队作战、协同搏斗,共同对抗进犯的敌人,人们因恐惧而敬奉。“打布鲁”运动就产生于蒙古族早期的狩猎生活中,“布鲁”是投掷的意思,作为一种狩猎工具,它是用弯曲的小木棒制成,状似镰刀,用铝、铜、铁等金属包扎或用铝熔化后浇筑在木棒花纹处,居住在草原上的牧民常用布鲁打低空飞鸟,击地上走兽,后来才渐渐演变成了一项单纯的体育娱乐活动。因此,可以看出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与狼的斗争及相处中,它们对狼的生活习性越来越了解,越来越亲近,便选择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狼图腾不仅仅是一种图腾的崇拜,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狼的崇拜使得蒙古族人的性格中具有狼的智慧和勇猛,也使得蒙古族人重视武力和崇尚勇武,狼图腾文化也给蒙古族带来了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内容。endprint

  2.3 祖先崇拜文化

  由自然崇拜到祖先偶像崇拜的转化,是蒙古族草原游牧民在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一次变革。[6]古代的蒙古族人认为:人有灵魂,人死而灵魂不亡,死去的人其灵魂以某种形式存在于宇宙间,它能够给活着的人们以启示,于是就产生了祖先崇拜。因此,人们会为死去的祖先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会按时祭奉供养,表达对祖先亡灵的崇拜。祭成陵是蒙古族最隆重庄严的的祭祀活动,充分体现了蒙古蒙族对祖先的崇拜。祭成陵就是祭祀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们崇敬的大英雄,被称为“一代天骄”。祭祀分为日祭、月祭和季祭三种。一般只实行春祭。每逢祭日,蒙古族人便带上牛、羊、酒、奶油、哈达等祭品,前往伊克昭盟境内的成吉思汗陵祭祀。蒙古族经典的民间舞蹈,如珠岚舞、筷子舞、盅子舞、顶碗舞等就是成吉思汗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民俗体育文化内容。这些习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如今色彩鲜明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

  蒙古族人的祖先崇拜还表现在对民族英雄的崇拜,在蒙古人当中关于民族著名射手、骑手、博克手的故事、传说和民歌非常之多,而且是人尽皆知。例如哲里木民歌《巴拉吉*玛扎那》里唱到:“巴拉吉*玛是英雄好汉,两个扎撒克里他的英名横贯,他们弟兄所到过的地方,顶带花翎的王爷诺颜都提心吊胆。扎那是个孤胆英雄,他的英名威震扎撒克衙门,他们弟兄所到过的地方,顶带花翎的王爷诺颜胆颤心惊。”这些民间文艺作品其实也都彰显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敬,对于熏陶蒙古族人,激励他们成为草原英雄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蒙古民族的搏克、射箭等传统体育运动都体现了蒙古族人先祖崇拜的文化心理,同樣也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崇尚勇敢、坚强、彪悍、尚武的民族风貌。

  3 节日习俗文化

  3.1 节日文化

  节日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构成诸要素中具有普遍性、广泛性、丰富性的要素,其内容几乎包括了民族生活和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7]节日是蒙古族表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窗口,每逢节日到来,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纷纷开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带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色,它在蒙古族人民心中古老而又神圣。“那达慕”一词是蒙语,为“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1225年用畏兀儿蒙文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在石刻中说:成吉思汗为了庆祝征服花剌子模的胜利,在布哈苏齐海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他的侄子也孙哥打出了335庹的好成绩。从元明两代开始,射箭、赛马和摔跤结合在一起,从此形成男子三项“那达慕”大会比赛的固定形式。每年的农历七、八、九月间,蓝天白云下的辽阔草原,绿草如茵,水草丰美,正是牛肥马壮的黄金时节,牧民们不分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按照习俗,大会上要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比赛。此外,还有各种棋艺比赛和各式各样的歌舞表演以及民族乐器的演奏等文娱活动。“那达慕”一般要进行五天至七天,赛马和摔跤是最受人们关注的比赛项目,最先到达终点的骑手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夺冠的摔跤手被誉为雄鹰受到人们的尊敬。由此可见,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在万众欢腾、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中,无不显示出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融洽,无不展示着民族传统体育的无穷魅力。

  3.2 民族习俗文化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当地的习俗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劳动生产习俗和日常生活习俗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最重要起源之一。[8]例如,在蒙古族人的婚嫁习俗中,新郎要身着盛,装佩戴弓箭,跨骏马去迎接新娘。到了女方家门口,要先围绕女方家走一圈,然后送上聘礼;到了第二天早上,新娘才由其家人抱到彩车上,新郎骑马绕彩车三圈之后才能出发去新郎家,按照习俗,从新娘家回新郎家的路上,迎亲的队伍和送亲的队伍要进行竞赛,开展“刁帽子”的友谊比赛。[9]这种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抒发人们在婚礼时幸福、喜悦的情感,也能够增添婚庆的气氛。

  4 娱乐游戏文化

  人们的生存不仅需要物质生活,同样需要精神生活。古代蒙古人生活在自然纯朴的生态环境中,生产劳作之余、喜庆丰收之时,需要体力与精神的丰富和调节,以此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蒙古族的娱乐游戏活动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蒙古族内,广泛流传着一种叫做“鹿棋”的娱乐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牧民称鹿棋为“鲍格因吉勒格”,而在杜尔伯特草原上称其为“卑根吉拉嘎”。1948年至1949年期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窝阔台汗宫遗址总出土了一幅鹿棋棋盘,证明鹿棋是当时宫中的娱乐项目,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鹿棋棋盘由五条纵横线和六条斜线交叉,显得纵横交错,斜线和中经线直通到两座山山顶,共三十五个布点两端还有两座山为鹿提供活动区域;棋子分为鹿和狗两种,鹿棋由两人对弈,各执2个鹿或24条狗,鹿和狗均都可以进入两端的山林中互相展开角逐拼杀。鹿把狗基本杀光或狗把鹿圈得无路可走决定胜负。[10]鹿棋是蒙古族民族典型的体育娱乐游戏之一,丰富了蒙古族人的精神生活,调节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也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萌生铸造了不可或缺的元素。

  参考文献:

  [1]段立颖.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简论—以体育观念的文化属性为中心[C].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体育科学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11:352.

  [2]黄 聪.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体育史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57.

  [3]布和朝鲁.蒙古包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136-139.

  [4]孟慧英.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81.

  [5]巴雅尔晋格乐,包达古拉,包呼格吉乐图.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及其沿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51-54.

  [6]孛·蒙赫达赉,阿 敏.呼伦贝尔萨满教与喇嘛教史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38.endprint

  [7]布仁巴圖.蒙古族传统节日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4.

  [8]张选惠,李传国,文善恬.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43.

  [9]道日娜.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学理论,2015:77.

  [10]高 娃.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起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12.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寻绎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04-05

浅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延伸的价值论文01-10

特色化体育文化论文04-05

建筑文化下传统建筑论文04-10

体育教学的文化品格追寻论文01-08

欧洲文化对体育的启发论文04-16

体育旅游文化缺失与补偿论文04-09

浅谈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的路径论文01-10

钱镠与传统宗教的文化论文10-22

武术文化中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之辩论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