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9 11:00:12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研究论文

  一、文化资本化与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研究论文

  (一)文化资本化的实现基础

  文化资本化即通过对文化的深度开发,实现文化价值增值的过程。文化资本化是一种资源开发利用理念、开发利用模式,其具有价值的增值性。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够实现资本化,比如缺乏文化内涵、吸引性不够以及特色性不强的文化就很难实现其资本化。文化资本化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以下基础上。首先,文化的吸引性。具备吸引性的文化才具有开发的潜力和价值,其体现在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和个性化方面。譬如,基于广西民俗文化的《印象刘三姐》以其文化的吸引性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文化的垄断性。文化垄断性体现为文化在区域的独有性。拥有地域垄断性的文化其所开发的文化产品在区域范围内因其垄断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再次,文化的可塑性。要实现文化的资本化开发,文化的可塑性一定要强,即文化具有系统性,能够被开发成文化产品,并且具有一定市场吸引力。通过对文化的深度开发,将其开发成系列的文化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其文化增值。

  (二)文化资本花在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中的作用机制

  文化资本花在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中的作用根据其作用层级关系分为初级作用和深度作用两个层次(见图1)。

  1.初级作用初级作用即通过文化资本化所引发的对于文化自身及其相关延伸产品的作用和影响,其包括文化产品化、文化有形化和文化品牌化[2]。文化产品化即通过对文化进行深度、系统和全面开发,将其开发成能满足文化审美诉求、且能够为经营者盈利的产品模式,如温州横店影视城。文化产品化的过程中,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的协调发展;文化有形化即通过一定的载体,实现文化由无形向有形化的转变,公众能够通过有形的文化形式,体验和欣赏无形的文化,如日益盛行的各类文化类旅游节庆;文化品牌化即通过文化的产品化和营销,塑造文化的自身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如福建的茶文化、江苏的园林文化等均属于此。通过文化品牌化的塑造,打造区域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产业链整合。

  2.深度作用在文化资本化的基础上,文化产品化、有形化和品牌化最终促进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合理演进。

  (1)促进产业内部结构协调。文化旅游业包含若干子产业。文化旅游各子产业内部结构协调即内部各系统的合理配置,如文化旅游景区间的等级关系、文化旅游商品间的类别和档次结构的协调等。文化资本化在实现文化产品化和有形化的过程中,通过市场调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协调发展。

  (2)促进产业间结构协调[3]。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包括了诸如文化性旅游景区、文化性旅游商品、文化性的旅游节庆活动等。在文化资本化的作用下,资源各要素按照价值和市场规律合理有序流动,文化旅游产业间的结构不断优化和协调。

  (3)促进产业结构空间合理布局。各区域由于比较优势的差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潜力和竞争力差异较大,因此,区域间应该进行有效协作。在文化资本化的影响下,各区域发展各自拥有比较优势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空间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三)文化资本化过程中旅游产业空间演进形态与阶段

  1.演进形态

  在文化资本化过程中,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的形态具体表现为:

  (1)营销过程中的文化宣传。即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提高目的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地域有代表性的文化便被提炼成营销口号,用作区域营销推广;

  (2)主题景区开发。主题景区开发即开发以某一历史事件、文化等为主题的景区。其是通过文化的显性化的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现与活化。通过主题景区的开发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

  (3)节事活动的开发。节事活动包括节日、庆典、事件、活动等诸多范畴。节事活动的开发实现了文化的动态化、舞台化、显性化,是旅游产业结构演进的高级阶段。通过节事活动的开发,旅游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结构向多元化、系统化产品结构的进化。

  2.阶段

  文化资本化过程中的旅游产业结构空间演进的阶段主要表现为:

  (1)单一产业结构阶段。在文化资本化的初期,由于文化仅用作区域营销宣传,旅游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六个要素存在短板。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多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而参与性、文化性的旅游产品相对缺乏;

  (2)调整与协调阶段。随着文化资本化的进程,主题景区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业结构开始调整,产业之间与产业内部不断得到协调;

  (3)系统优化阶段。随着节事活动的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结构的出现,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结构实现了系统发展,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核心产业实现了系统优化。

  二、宁德市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目前,宁德市主打“闽东北”亲水游。在此运作理念下,宁德市塑造了基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受其影响,环三都澳区域仅开发了杨家溪、葡萄沟、三都澳景区等观光型旅游产品。然而,拥有强大市场需求的文化性旅游产业发展则不健全。具体表现为。

  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受到旅游业发展理念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到目前为止,环三都澳区域所开发的旅游资源以文化性旅游资源为主,如滨海旅游资源、海岛旅游资源等。而文化性旅游资源因开发理念、开发利用模式以及资源整合等因素影响,文化资本化实现程度较低,其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始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从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目前仅开发了畲族民俗文化,即开发蕉城区上金贝村。但从资源的禀赋程度分析,环三都澳区域拥有丰富的民俗、红色、宗教以及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但是从上金贝村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文化没有真正地作为一种资本进行运作,而是存于原生的状态;另一方面,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分析,该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度、系统开发。蕉城区上金贝村景区的建设,仅仅通过建筑复原的方式建设了金贝寺、古墓游览区、村落景观游览区等。资本化的过程就是需要对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优化,资源的低水平利用和零散开发模式不是真正的文化资本化。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独具特色的畲族民俗文化没有通过舞台化和有形化的方式实现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整合。

  2.文化旅游产品较少,且结构单一文化性旅游产品从旅游景区和旅游商品两个角度分析。对于旅游景区而言,目前宁德市重点打造了以蕉城区上金贝村为代表的文化性景区。文化资本化的广度与其文化赋存是不成正比的。综合比较该区域旅游资源赋存现状,具有区域重大影响力的霞浦县赤岸及其空海文化、蕉城霍童古镇及民俗文化、蕉城支提山及其宗教文化等均没有实现资本化运作。因此,其文化性旅游产品较少,且相对于其文化类别而言,结构过于单一。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了旅游者的感知。目前,环三都澳区域所开发的旅游商品主要是依托地方农副产品开发的商品。而真正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商品则较少,比如畲族民俗服饰、发饰及头饰等旅游商品则开发过少。文化资本化的过程需要与相关产业实现高效地整合,实现其产业化运作。宁德市市面上所销售的畲族银饰更多是以工艺品或奢侈品进行销售的,没有与旅游产业较好的结合,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区域文化的资本化进程。

  3.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过程中,其产业发展存在短板,且结构搭配失调。环三都澳区域文化资本化广度的缺失,导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问题。文化性景区仅蕉城区上金贝村和支提寺,文化性旅游节庆活动仅每年定期举办的蕉城区“三月三”赛歌会。已开发的支提寺以及实现资本化运营的上金贝村以及相关的旅游商品与该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禀赋相比较而言,极不匹配。文化性景区建设的滞后以及文化性旅游节庆活动的缺失成为了环三都澳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短板,导致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健全。作为文化的边缘地带,文化资本化进程的缓慢,为环三都澳区域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闽东畲族传统民俗文化、“二月二”灯会、线狮表演、古田临水宫“请香接火”仪俗等。从文化性景区的结构分析,蕉城区上金贝村,支提寺景区分别是基于畲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开发出来的。相较于该区域文化旅游资源赋存度而言,其结构过于单一,且结构搭配不合理。

  4.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发展不协调受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环三都澳区域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目前,蕉城区的三都澳景区、霞浦的杨家溪景区和福安葡萄沟景区开发较早,且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相比之下,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在资本化进程中,空间发展不协调。

  (1)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有别。福安将畲族民俗文化表演与西塔葡萄沟整合为一体,在旅游者采摘南国刺葡萄的同时欣赏畲族民俗文化表演,并已实现其文化资本化及产业化运作。蕉城的上金贝村景区建设如火如荼,且每年吸引一定的旅游者,虽为该村带来了一定的餐饮销售收入,但是整个景区仍未进入产业链整合。霞浦县没有进行文化景区的建设。因此,该区域文化资本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有别;

  (2)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差异大。从文化旅游资源的赋存度分析,环三都澳区域各城市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且均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从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分析,蕉城区的上金贝村主打畲族民俗文化牌,景区建设初具规模,且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影响力。福安西塔葡萄沟除了葡萄收获的季节举办畲族民俗文化活动表演之外,其它时间基本是开放状态。因此,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差异大;

  (3)区域间发展缺乏协调。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才能实现其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蕉城区、福安市和霞浦县虽然各自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对各自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因此,以致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有别,竞争力差异大。

  (二)原因

  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存在的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资源资本化利用理念落后相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利用则相对复杂、系统且技术要求较高。以“闽东北”亲水游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产业发展较早,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是文化旅游产业则因为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利用理念落后发展缓慢。首先,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未受到重视。环三都澳区域的山岳、水体、岛屿等旅游资源丰富,且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具有极大开发潜力、能够改变目前环三都澳区域旅游产业明显季节性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仅文化性旅游资源开发的少,且资本化开发利用层次浅;其次,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深度不够。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深度开发即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实现文化的有形化和舞台化开发。每年定期举办的蕉城区“三月三”赛歌会以及福安西塔葡萄沟的畲族民俗活动表演是实现畲族民俗文化舞台化的重要表现。但是就其策划的节庆活动产品而言,资本化开发的理念落后、对文化精髓挖掘不够、产品的策划缺乏创新。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从两方面影响该区域文化资本化及其旅游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影响了文化资本化及产业发展的理念。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理念越先进。反之,则理念落后。环三都澳区域作为海西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城市群,因其处于温州都市经济圈与福州都市经济圈的断裂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4]。因此,从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轨迹分析,其过度重视以闽东北“亲水游”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开发价值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影响了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相对于观光旅游产业而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则更大。其主要表现在用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节庆活动策划与运作、文化性景区的建设、策划团队的管理以及营销等各方面。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的落后直接影响了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各方面的资金来源。

  3.区域旅游资源缺乏整合文化资本化进程需要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资源的整合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环三都澳区域各城市群因区位相邻、文化同源而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具有一定同质化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当前政绩考核机制下,受利益诉求刺激,各城市在文化资本化利用过程中,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协调,造成文化旅游产品出现同质化的现象。蕉城区“三月三”赛歌会和福安西塔葡萄沟的畲族歌舞表演就存在同质化问题。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完整体系,其包括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文化以及风物特产等。因资源整合力度欠缺,霍童“二月二”灯会举办的线狮表演、铁枝表演、踩高跷等活动,蕉城的霍童古镇、贵村古镇村落文化及支提寺宗教文化等均没有开发成文化类节庆旅游产品。

  4.区域协作发展机制缺失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但是其也存在滞后性。因此,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环三都澳区域各城市没有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文化资本化的过程需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协作开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三都澳区域各城市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合理和系统规划,造成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和低水平竞争。在旅游产品以及旅游线路整合方面,现行的旅游线路均为观光旅游景区。而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被系统开发出来,并整合到旅游线路中去,这也是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健全的重要原因。

  三、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路径

  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结构的合理演进。文化作为环三都澳区域重要的资源,应通过其资本化实现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合理演进。

  (一)实现产品结构最优组合,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

  结构的优化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文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应该通过基于产品类别多样化和景区层次结构的优化实现。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资源赋存度较高,且类别多样。因此,首先应该产品类别多样化。该区域的畲族传统民俗的畲歌、畲舞、嫁娶习俗、上刀山、下火海,霍童镇的线狮表演、铁枝和踩高跷,支提寺的宗教文化,福安的红色文化资源,霞浦的海洋捕捞文化及赤岸空海文化等是该区域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文化资本化进程中,应基于文化的类别进行开发,实现产品类别多样化。因此,应通过开发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区,如蕉城区的上金贝村和支提寺景区、福安西塔葡萄沟景区、霞浦赤岸空海文化旅游景区和蕉城区的霍童镇古镇文化旅游区实现景区结构的优化。与此同时,应在文化景区开发的基础上,策划一系列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三月三”赛歌会、“二月二”灯会、霞浦海洋捕捞文化旅游节等。通过将这些节庆活动与景区建设整合,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极大地改变了当前基于“闽东北”亲水游的单一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该区域资本化效率。其次,优化景区层次结构。景区层次结构的质量等级结构,其从1A到5A,分为五个级别。环三都澳区域仅蕉城区上金贝村被评为2A级旅游景区。因此,应该加强诸如西塔葡萄沟、赤岸空海文化旅游景区及支提寺景区等文化性旅游景区的建设,优化不同质量等级旅游景区。

  (二)塑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链整合

  文化品牌是市场对地域文化市场价值的认可程度,是文化资本化进程中,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表现。塑造环三都澳区域文化品牌有利于引导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及发展方向,并同时能够增强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畲族及闽东民俗文化、地方特产、茶文化、宗教文化等可以策划成区域系列文化品牌,然后从以下两方面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链整合。首先,完善产业结构。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产业包括了文化性旅游景区、文化性旅游节庆活动、地域文化性旅游商品、特产餐饮业、文化性娱乐业等。环三都澳区域应在已有的上金贝村、西塔葡萄沟、支提寺等景区基础上,进而通过资本化理念,开发其它如蔡威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性景区,并开发各类主题的节庆活动,如霍童“二月二”灯会等,同时开发以竹、螺、槟榔芋等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以及带有闽东特色的食补特色餐饮业等,实现产业结构完善。其次,实现产业对接。在完善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同时,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也是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合理演进的重要方面。文化旅游产业的六个相关要素产业之间应该实现有效对接,这样才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文化性景区和特色旅游商品在环三都澳区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但是文化类节庆活动、娱乐等行业还没有与景区等实现对接。因此,应该促进发展滞后产业,实现其对接。

  (三)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合理布局

  受资源禀赋差异影响,环三都澳区域不同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各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各自优势产业。环三都澳区域蕉城区和东侨区是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该区域旅游集散地,其基础设施发达。因此,应该重点打造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以及相关文化性景区建设。福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可以发展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各类文化性景区建设。霞浦应深度挖掘赤岸空海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景区。该区域已有的节庆类活动应该在保留的基础上,通过与景区的整合,开发基于闽东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海洋捕捞文化等旅游节庆活动。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合理布局。

  四、结语

  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影响,环三都澳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不健全,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其受资源开发利用理念、资源整合力度及协作机制等因素影响。在文化旅游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的背景下,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取措施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空间演进。在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时,应该进行最优组合,避免产品的同构化。在塑造区域系列旅游品牌过程中,要实现产业的有效对接,避免产业的短板和错位,并最终实现环三都澳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合理演进。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区域差异论文10-12

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研究论文10-12

对网络传媒的文化产业经营研究的论文10-10

浅谈区域史研究中的文化自信的优秀论文10-10

民族文化产业论文10-10

区域文化互联网网络传播的研究分析论文10-10

当代文化建筑空间形态创作研究优秀论文10-11

西乡茶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经济论文10-12

我国版权战略文化产业论文10-10

文化产业与民俗艺术的传播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