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感悟人生哲理文章范文,欢迎各位阅读!
感悟人生哲理文章:超越自我
大家在庙里做了很多事,积了很多资粮。
刚刚来的,说明你很有善根,与佛法很有因缘,如果缺乏善根因缘就找不到这个地方。
反过来说,你能够找到这里,就说明同佛法有因缘,同三宝有因缘,你的善根已经被发现了,今后就很有希望。
我们久修久学的同学、同修和出家的法师,就需要去发大心、发大愿,就要不断在佛法的修学上去用功、去努力。
我们初学的人、刚来的人怎么办呢?要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超越世间的我。
世间的我目标都比较近,很多的行为都有问题。
刚才我谈到了,一个人有了嫉妒、骄慢就不容易去利益别人。
那怎么办呢?就要去超越。
超越自己,那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大家都按错误的认知去做事,反而变成错的都是对的。
你要去超越,要去解脱,就要在这方面去努力,超越“以自我为中心”。
所谓“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的问题,忽略了别人,忽略了很多很多的人,所以我们要去超越,超越人生的短暂性,超越人生的局限性。
因为你眼光很短浅,你看的只有今天的事情,只有明天的事情,只有很近很近的事情,远的你就看不清楚。
超越局限性,就不是只顾到你一个人,或者是你家里几个人,或者是你单位里边的少数人。
我们的心胸格局不容易扩大,我们的思路放不开,我们的思维模式有问题,这些就需要去超越。
用“超越”这个词,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认识,也比较容易接受。
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团体都有历史。
我们整个人生的过程就是自己的历史;我们这个团体的过程就是寺院的历史、佛教的历史;我们国家各个民族、各个人走过的历程就是国家的历史。
我们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出一些丰功伟绩,做出一些对大家都有利、大家都能够接受、大家都能够欢喜、大家都能够快乐的事情。
这对自己好,对团体好,对国家也好,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所呈现的种种面貌,我们来庙里念经也好,一起煮饭也好,一起研讨也好,交流也好,扫地也好,说话、做事、行住坐卧,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程,都是我们的生活。
这些过程和生活记录下来,就是文化,就是历史,就是人生。
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当中去体现无限生命的价值,在很有局限的时空因缘下,去实践和完成我们最宽广的佛法事业和自己生命的蓝图。
所有这些,一点一滴,我们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接受,用心去学习。
感悟人生哲理文章:为人解渴,自获清凉
你听说过复制快乐吗?你知道如何播种快乐吗?你知道“傻人”为什么有福吗?
《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与梁惠王有这样几句对话,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曰:“不若与人。”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梁惠王曰:“不若与众。”这几句对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所获得的快乐,比不上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所获得的快乐。
与少部分人欣赏音乐所获得的快乐,比不上与多数人一同欣赏音乐的快乐。
懂得分享,快乐就会增长。
英国作家王尔德有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于是在花园四周筑起高墙。
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一片荒凉。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随之而来,园内恢复生机。
后来巨人醒悟了,他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一同分享漂亮的花园,从此,快乐无比。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把你的痛苦与人分享,你的痛苦将减少一半;把你的快乐与人分享,你的快乐会增加一倍。”春天和冬天、快乐与痛苦,原来就在一念之间。
她是一位传奇人物,一生跨越了3个世纪。
她是一位现实中的菩萨,百年人生,尽献他人。
她叫许哲,1898年出生于广东,抗战期间,在一个反战的国际救伤队里做义工,抗战结束后,开始义务照顾贫病的老人,还自己办养老病院,免费收容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