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2023-04-01 04:01:14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小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十分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呢?又有什么好的方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吗?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了关于怎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

  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

  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

  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

  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

  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首先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

  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

  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

  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

  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

  如今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我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比如一位学生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

  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钟;涮牙洗脸10分钟;吃早点15分钟;家里读15分钟早读)7:00去上学

  中午:12:00——12:30吃午饭

  12:30——1:30午休

  1:30去上学

  下午:4:30——5:00放学后,孩子自由活动一下

  5:00——6:00吃晚饭和饭后看电视时间

  6:00——8:00 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时间

  8:00——8:30看书

  9:00孩子上床睡觉

  说明:作息时间表是按学校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时间安排的作息表,双休日不包括在内。

  星期六(休息日):

  上午学习和做作业,

  中午看电视,

  下午2:00——3:00练毛笔字;

  3:00——4:30;写一篇日记。

  4:30——6:00孩子自由活动;

  星期日(休息日):

  上午9:00——11:00去培训班学习

  下午休息,父子俩人去书店和到超市去看看;

  晚上练毛笔字和写一篇短日记,然后自由活动。

  三、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

  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

  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

  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

  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例如:我朋友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教师交待的事情和教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

  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我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

  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得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我从来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静心的做题。

  学生做完作业后,我的具体做法是,例如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

  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六、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

  我就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养孩子热爱学习的方法有人曾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

  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

  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你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

  (尽管富爸爸不这样说,但的确很多的父母都这样教育过孩子!)这,是一个境界。

  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

  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去。

  这,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

  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这些没有胡萝卜也依旧热爱奔跑的小兔子呢?一、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焦点。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父母亲的心态问题。

  父母亲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例如:这次考试考了几分,升学成绩进入了哪一个学校,在班上排多少名次等等,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

  换言之,你在告诉兔子:“你是为胡萝卜而跑,也就是在培养为胡萝卜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父母亲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

  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

  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

  这就像我们在婴儿期的时候一样,不需要跟别人做比较,学有所得,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帮助孩子跟自己做比较,体会从不知到知晓这中间自我的转变,并因此而感到自信、满足,跟快乐。

  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奔跑的兔子。

  有的家长会认为,这个想法听来很好,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好似不太实际,毕竟孩子在学校学习是有名次、有排比的,将来升学考试也是要和别人竞争的。

  我完全理解。

  我的意思不是要父母亲对学校的排名完全视而不见,我真正的意思是,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忱,孩子才能乐在学习而发挥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

  父母亲若一味地强迫孩子都要达到最高标准“考第一名,进重点学校”,其实家长们的潜台词是:“我不在乎孩子快不快乐,我只要我自己快乐。

  孩子成绩好,我才有面子,也才能真正开心。”这个想法不但不容易如愿,更糟的是,还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学习热忱。

  有许多辍学的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他们之所以开始对学习完全放弃,就是因为父母亲给他们过高的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再怎么做,也无法达到父母亲的期望,一次次的考试,不过是在向老师和家长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多么的不完美。

  有谁会喜欢日复一日地摧残自己的自信呢?就干脆放弃了。

  因此,建立正确的学习焦点,是父母亲刻不容缓的责任。

  怎么去实施这个概念呢?当孩子拿了一个69分的数学成绩单回来,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成绩上的家长,就会暴跳如雷地说:“你怎么考的这么烂?你丢我们家的脸!你怎么学习这么不认真?”

  请家长们想一想,谁喜欢听这样的负面评价,只会让孩子下次更视考试为畏途。

  而把焦点放在学习成就感上的父母亲,就会这么说:“这次你考了69分,表示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你还不知道的,爸妈和你一起坐下来,看看这三分之一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

  另外,也可以这么说:“你上次考了65分,这次考了69分,跟自己比起来是有进步。

  爸妈很高兴看到你对数学越来越有把握,如果能再把那些不懂的地方搞懂,那就更好了。 ”这么一来,孩子就会持续热爱学习,继续努力了。

  二、培养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

  孩子的学习动机被扼杀的原因之一,是父母亲只认为,在学校考试成绩良好,才是未来有出息的保证。

  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在意,而造成孩子过多压力。

  然而,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HowardGardn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主张要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应从八大能力来做分析。

  前三项是传统智能:

  1、数理逻辑智能;

  2、言语智能;

  3、空间能力,

  另外这个划时代的创新理论,还加了5项新的智能指标,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其中包括了--

  4、运动智能;

  5、音乐智能;

  6、自我智能;

  7、人际关系智能;

  8、探索自然智能。

  这一提倡“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理论,如今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

  原来一个体能很好的孩子(例如像姚明),在校的数学成绩若不如其他孩子,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就不是个聪明而会受重视的孩子。

  然而按照Gardner这个“多元智能理论”,拥有极佳的体育素质也是一大智能,这个聪明的孩子绝对值得父母亲好好栽培。

  又如80后代表作家韩寒,他在读高中时,曾有过7门功课亮红灯的状况,在传统的教育体系来看,他当然也就算不上聪明,更不用说优秀了。

  可善于文字表达的他后来靠丰富的文采,成了年轻人崇拜的知名作家,他的经历也很值得那些只重视考试成绩的家长细细思考。

  而当红偶像周杰伦,也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学校念书时,成绩平平,高中后也就未继续升学,然而母亲一直给他空间,栽培他的音乐能力。

  现在的他,俨然一个“音乐小皇帝”,自信十足而充满魅力,对年轻人影响甚巨。

  所以,如果父母能用多元价值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就会发觉,其实每个小孩都有他的闪光点,父母亲的职责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它可以熠熠生辉。

  如果太过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强迫孩子在他不擅长的部分发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一个和我一起长大的邻居,因为她的爸爸很喜欢音乐,所以从小被逼着去学钢琴,参加各式各样比赛,果然也一路念完了大学的音乐系,然而现在的她,一看到钢琴,就有生理上作呕的反应。

  她跟父亲翻脸,誓言这辈子再也不碰钢琴!这真令人感到遗憾,孩子有不开心的成长经验,而父亲也失去了一个原本贴心的女儿。

  培养多元的价值观,发掘孩子的兴趣及才能,父母就能为孩子创造真正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

  要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先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

  所谓的“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跟接受挑战的能力。

  具有学习弹性的孩子,能有效地处理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

  1、帮助孩子做正面的归因。

  学习弹性的培养,首先应着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遇到挫折时,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废;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会让人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能力,因而再接再厉,愈挫愈勇。

  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觉得似乎怎么念也念不通的时候,父母亲应该帮助他学会压力疏解的技巧,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乐观正面的归因。

  举些例子来做清楚的说明吧!

  负面而消极的念头正面而积极的念头

  我很笨!-->我这一次没考好。

  我永远都学不会。

  -->这次我的准备还不够充分。

  别的小孩都比我聪明。

  -->我还没找到最有效学习这门知识的方式。

  观察孩子的归因,辅导孩子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就能帮助他提高学习弹性。

  2、帮助孩子切割他的功课。

  克服困难,其实就如同登山,如果一下想攻顶,就会觉得难如登天。

  最佳的策略,则是制定实际可行的细部计划。

  面对念不完的课本,做不完的习题,孩子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压力。

  这个时候,父母亲给孩子最好的协助,是帮他将内容做切割,大目标切割为小目标,比如一天背十个英语单词,做二十个数学题等等。

  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会这门知识。

  同样的,在这里焦点要放在学习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成绩上面。

  学习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更完善自己,让自己更有成就感,如果考试成绩因此变好,进入重点学校,那太棒了!万一事与愿违,孩子也能够成为一个可以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信的人。

  只要这个学习的热忱不减,日后他能够投入精力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必然会在任何行业大放异彩。

  1.习惯是人们长期从事某种活动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行为和倾向。

  这种行为和倾向一旦形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则就会感到不适。

  因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

  TwS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2.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包括: TwS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⑴热爱学习的态度;⑵善于动脑、学以致用的能力;⑶科学的学习方法。

  TwS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⑴抓态度作风。

  家长应经常检查孩子是否专心读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是否工整,对学习能否知难而上,持之以恒。

  ⑵抓作业。

  家长应察看孩子放学回家是否自觉做作业,做作业前是否复习,做完作业后是否检查,对老师指出的错题、错字是否更正了,作业本是否整洁。

  ⑶抓能力。

  家长应察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运算的能力。

  ⑷抓技能技巧。

  家长应察看孩子的作业是否格式正确,写字是否又好又快,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效率如何。

  TwS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从“强制”入手,严格要求、耐心讲解、仔细观察、随时纠正。

  ⑵要具体指导。

  一点一滴地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发挥模仿优势。

  ⑶要因势利导。

  发现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时要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

  ⑷不断提出新要求。

  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提出要求。

  ⑸要创造学习条件。

  要让孩子在书桌上学习,要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TwS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路是漫长的,要毅力+信心+耐心+策略哦!与各位家长朋友共勉! 收集了几条如何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的好方法,

  摘录、整理如下,与各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分享一下: (一)不适合的学习时间 “等饭做好了,我会喊你,现在你还是好好读书。”

  “吃过饭别东摸西摸的,快点去做功课。” 父母亲常挂在嘴巴上的就是“去做功课”,而且是在吃饭前后的一小时内最常说。

  世间的母亲似乎都不明白,“吃饭前后一小时”其实是一天里面效率最低的时候。

  从生理学上来说,吃饱饭后,全身的活动能量都集中在消化器官,头脑的活动相对地也就迟缓了。

  而空肚子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在为寻求食物而四处移动;人类的身心动向,又何尝不是集中于“食物探索行动”中!换句话说,吃饭前后一小时,心力是最不倾向于头脑的时间。

  虽然常常有人说:“珍惜吃饭的时间,也要用来读书”,但实际上这时候即使让孩子读书,也只有浪费时间而已。

  吃饭前后应该让孩子好好休息,以充分储备接下来做功课的有效能量,从效率上来说,这才是上策。

  (二) 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 同一个科目如果需要读五个钟头时,一天读五小时好,还是分成五天,每天读一小时好? 前者称为“集中学习”,后者称为“分散学习”。

  一般来说,以“分散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以某项作业的实验来看,同样的作业二十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为二十天做,两相比较,每一次的作业效能,后者确实比前者高出百分之三十。

  就像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饭一样,读书也不能一次读完,必须插进休息时间,分好几次读,效能才能高。

  这件事,从纽斯特“对所学的东西能记忆多少”的实验中也获得证实。

  在学习某一科目时,与其连续强记,不如休息之后再记,才不会使记忆的内容重复搞混,这就是有名的“纽斯特法则”。

  考试前一夜的临时抱佛脚效率不可能高,因为一考完之后,前一夜拼命死记的东西,会忘得一干二净,也就是这个缘故。

  由此可见,在为孩子拟定学习计划时,与其以一小时为单位,不如以二十分钟为单位,因为效率较高,记忆也比较确实。

  (三) 时间的拍卖方式要让孩子能够耐得住长时间做功课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叫做“时间的拍卖方式”的做法。

  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一小时”功课,那么就把这“一小时”时间稍微缩短,指定他们做“五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

  事实上,这五分钟或十分钟虽不算多,但是在心理上,却有好几倍差别的效果。

  也就是说你叫他做“一个钟头”,和做“五十五分钟”的功课,感觉上的负担,后者要比前者减轻好几倍呢!猛一看,

  这好象是在骗小孩,但效果的发挥,并不是基于“小孩才会上当”等玩笑式的理由,其实我们大人也一样。

  就像百货公司大拍卖时,两千元的东西,如果改成一千九百元时,顾客就觉得便宜多了,而立刻买下来。

  这心理是完全一样的。

  一个钟头的做功课时间,如果孩子“不肯买帐”,那么就“降价”变成五十五分钟,好象“便宜了”,于是孩子欣然接受,“买”了做功课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时间的拍卖方式”有效的理由。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主要策略--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中学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源于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提出,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是自主学习的根本体现。

  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怎样帮助小学生提问呢?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发问。

  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要让每一个学生敢问而无后顾之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作为平等互动中的首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用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点化学生,

  同时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敢想、敢问。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总是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不善思、不提问已成为定势。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必须从树立培养“问题意识”做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逐步从教师设计问题情景,达到我有问题,我想提问。

  作为教师一方面不能做教材的奴隶,另一方面也不能使学生成为教材的奴隶,而是要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把提问的自由教给学生,激发学生动脑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对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注,蹲下身来,耐心倾听,热情帮助。

  “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景,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好奇心,为学生提出问题营造良好的条件。

  如《会变的瞳孔》一课,利用课件制作一只可爱的小花猫的瞳孔早上像枣核,中午变成一条线,傍晚又成了枣核,

  晚上变得又大又圆的四次变化,马上激起学生的兴趣,高高地举起小手。

  显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产生探索兴趣,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多与课文内容相关,恰到好处地切入主题。

  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内化为学生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目标,为问题的解决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二、教给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发问。

  (一)导学生从教学内容上发现问题。

  从课题发问。

  从课题入手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抓住课题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发问,审视题目中透露的信息、内容、思想,是读懂课文的前提。

  如《飞夺泸定桥》中抓住“飞夺”二字问:“‘飞’和‘夺’各表示什么?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抓住这两个字就等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将相和》的“和”字,一字点睛,是课文的题眼,不能不问。

  有“和”就会有“不和”,“什么原因造成将与相的不和呢?”这样围绕“和”展开分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课文内容发问,如《草船借箭》一课,引导学生思考,“借”是需经别人同意的,而在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

  诸葛亮应是“骗”箭,进而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用“借”呢?诸葛亮是怎么借箭的?《珍珠鸟》开篇一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是一个扣人心弦的开头!由此发问“是什么样的鸟让作者如此感叹?”“是什么样的情让作者如此赞叹?”带着问题往下读,当稚嫩的生命诞生时;

  当小家伙淘气时;当小鸟与作者日渐亲近时,感觉真好!这是一条多么清晰的情感线索!从矛盾处发问,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认识分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既然是“我不敢朝他那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烧死”,为什么还“忍不住不看”呢?又如《火烧云》一课中“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

  ”到底是像,还是不像?怎么会说不清了呢?从表达方法上发问,如讲《松坊溪的冬天》,我问:“课文既然写松坊溪的冬天,

  为什么开头还用很多笔墨写平时的景色?”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随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一个学生问:“作者写松坊溪平时和冬天的景象时都写了溪中的大溪石,二者相互映衬、比较,使冬天的景象显得更美。

  既然平时松坊溪的溪水‘多么清’,‘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作者为什么不写溪鱼?而写雪后松坊溪的美景却主要写了溪鱼?”还有,“作者写‘下雪了’用了三句话,为什么一句话一个自然段?”这些问题都是挖掘课文的关键。

  从课文表现的中心思想发问,如《养花》一课,学生提出“作者养花的乐趣是什么?老舍先生为什么这样讲?”这样单刀直入地问,节省了教学时间,益于学生对课文的钻研,“劳动创造美”这一含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从《珍珠鸟》一课的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发问,“信赖是什么意思?”“珍珠鸟是怎么信赖我的?”“美好的境界指什么?”“这美好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问题都很好。

  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发问,特别注意省略号、感叹号、引号、问号的使用。

  此外,还可从自己搜索的有价值的资料发问,从自己的读书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发问。

  从课文前后照应处发问等等。

  (二)引导学生在思维方向上多层次、多角度地提问。

  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提出的问题和围绕问题开展学习及对问题的解决,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坚持下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强,思维、个性就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因此教师不仅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更应着力研究如何将问题归总,如何分层解释,如何在学生淤塞之时提供资料,在需要点拨之时让学生茅塞顿开。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乐园。

  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为中介解决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

  以老舍的《猫》为例,课文对猫的描述具体、生动、栩栩如生。

  这是作者长期细致观察的结果。

  生活中,猫作为宠物司空见惯,但学生未必像老舍先生那样真正了解猫,懂猫,爱猫。

  学生知道的猫与老舍笔下的猫是有区别的,从这点出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提出“猫的性格怎么古怪?”“满月的小猫怎么可爱?”激起探究的欲望,由此展开进行深入学习。

  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经过个体主动探索发现,逐步吸收、深化新知识,并得到充实、提高、完善或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

  学习课文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展开,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是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中,出示两个完整的句子:“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这时,教师问:“观察句子,你发现什么?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发现两个句子都有“才”字,联系上下文,知道第一个句子中的“才”是指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的时间长;第二个句子中的“才”是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的时间短。

  同一个”才“字在不同的句子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说明什么?问题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联系上下文发问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产生新的学习需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向书本质疑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释放潜能的好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要逐步提高问的质量,清楚明白地表述问题,使问题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就会乐于从事阅读实践。

  总而言之,自主提出问题能造就学生新的认知冲突,激起学习的需要,诱发探究新知的动力;自主提出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学习的意义,

  学生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身就说明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分析、思考,并通过分析思考的过程加深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同时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辩证地看待“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问题,从而使“提出的问题”不断深入,达到探索、发现、创新的目的。

  要怎样帮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当然,这些父母的用心良苦,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等等。

  广东惠阳县的一位女孩说-- 我的父母很怪,他们对我的朋友总是特别敏感。

  如果我想和女同学交朋友,需要经过他们的“资格审查”。

  学习不好的不能交,讲话太多的不能交,打扮太漂亮的不能交,眼神太灵活的不能交。

  如果我想和男生交朋友,干脆免谈。

  你瞧,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我还能有朋友吗? 一次历史考试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和班上的两位男生同路,谁知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却问我:

  “和你同路的那两个戴眼镜的人是谁?你在左边,他们两个在右边?”我真受不了妈妈这种询问的态度,但我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在他们眼里,我已经是个心里有秘密的半大不小的人了。

  还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的路上碰见两个同年级的男生,大家平时都挺熟的。

  那天,他们说想到我家去聊聊,顺便认一下门。

  我答应了。

  虽然我知道父母将会怎样为难我,可我还是带他们到我家了。

  路上我跟他们说,要他们对我父母说他们是我的同学,是来找我借书的。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希望又被父母骂,不希望弄得不愉快。

  到了我家,还好,父母还算给我留面子,没有当时把他们赶走。

  但是,爸爸不时地到我的小屋里来看看,其实他是来监视我们的。

  那两个同学也觉得很别扭,没坐一会儿就走了。

  我把他们送出门,刚回到家,爸爸就铁青着脸问我:“他们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我的同学。

  他又问:“跟你是一个班的吗?”我说不是。

  爸爸又说:“那你怎么把他们招引来了?”我当时就忍无可忍,什么叫“招引”啊?爸爸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来挖苦我?那一天,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上床睡觉的。

  父母们可以想一想,在您的家里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也许,您的家庭中没有这种“比较过分的事件”,但您是否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过一些与伙伴交往的机会?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需要在与伙伴们的交往,需要有自己的朋友。

  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不要苛刻的为孩子选择朋友。

  父母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的朋友多半是老实、听话、胆小的孩子,和这些孩子玩,父母似乎可以放心一些,不必过分害怕什么石头砸伤了脑袋之类的事故。

  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在环境中遇到了那些胳膊粗、力气大、甚至是好欺负小孩子的大孩子时,他们会怎样呢?他们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

  而且会因此对外界的环境感到害怕,有的孩子甚至会因此封闭自己,不敢结交小伙伴,宁愿自己一个人玩或请大人陪自己玩。

  让孩子自己结交伙伴。

  以成人来说,和朋友的关系以及友谊的形成,表示一个人是否适应社会,是否成熟。

  如此说来,孩子就更要从小学习结交小伙伴。

  父母应该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愉快而又适宜的团体,而不要代替他们。

  当孩子在与小伙伴们发生纠纷时,父母尤其不要代替他们思维,代替他们分析,代替他们和孩子的伙伴“算账”,这样无疑将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孤立的地位,

  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觉得有父母的坚强后盾,遇到什么麻烦都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庇护,这对孩子极为不利。

  给孩子多一点关心。

  当孩子在结交朋友时受到了冷淡,遭到嘲笑、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关心,并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怀疑等,让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触小伙伴,并从结交朋友的过程中增长才智!

  1、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确学习与玩儿的关系。

  玩儿和学对孩子们来说同等重要。

  一个玩儿不好的孩子,肯定学习也没有激情。

  平时我们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对玩儿的渴望,如果家长过度关注学习,一张嘴便是学啊学,时间久了,家长的话便会让孩子感觉到厌烦。

  很多家长忽略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在为谁学习?学习好了对我有什么好处?是啊,我们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吗?不是为父母而学习吗?

  学习好了是不是可以证明自己是很优秀,很出色,很棒的孩子呢?我们家长平时是否激励过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呢?

  2、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用脑学习的意识。

  经常看到很多家长一让孩子课外学习时,便一古脑让孩子从头写到尾,有时孩子一写作业便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孩子为什么在学校每节课要40分钟呢?这主要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注意力专注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大脑疲劳了家长仍不让休息,

  孩子也只能边写作业边玩儿了,甚至会出现糊弄家长,你在身边我就装做很认真的样子,不在身边我就玩,反正一晚上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的现象。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专注时间一般为20-35分钟,所以写作业的时间一般安排在35-40分钟,接着就要安排孩子做短暂的休息了,以利于缓解大脑的疲劳。

  3、家长要给孩子预留出自己可支配的时间。

  如果家长想提高孩子的写作业或者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给孩子一个目标激励。

  比如告诉孩子,你如果专心写作业的话,就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供你做其他的事,

  比如到楼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或者在完成作业和学习后,可以自己选择看一个动画片呢?让孩子有支配自己时间的主动性,实际上就是解放了家长不停关注,唠叨的嘴,甚至烦燥的心。

  4、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构建时间意识。

  我们经常强调时间效率,效率从哪里来?就是从时间中来。

  所以在这里建议家长要充分引导孩子关注你家墙上挂的钟表,或者闹钟。

  如果孩子对时间识认还存在问题的话,一定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间。

  当孩子在写作业的前后都关注着时间后,就很容易计算出时间成本,通过时间的对比,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今天比昨天在完成作业方面有进步,家长也同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肯定。

  5、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

  有一些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说不出来,家长又观察不到,而老师因为面对全班很多孩子,也不可能一一去关照,这就会无形中让孩子出现了学习上的失控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必须要明确责任人了,那就是我们的家长,因为孩子和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家长必须要彻底检查一下,孩子每一门功课是否能课上听得懂,

  课下能独立完成作业,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是不能读懂题?还是不会运算?还是识读存在困难?还是写字方面存在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要一一去关注。

  6、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坐姿和执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谈到纠正孩子的写字问题非常困难,为什么困难呢?是因为家长的方法不得当,而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强。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写字习惯和不良坐姿。

  一是对坐姿的纠正,要和孩子一起约定,用最简短的话来提醒孩子,比如:挺胸抬头!二是对执笔的纠正,采用让孩子手心里握东西,呈现中空状态,

  这样孩子的手在执笔时就不容易变形,比如可以给孩子找来一颗乒乓球,或者小鸡蛋,或者适当大小的桃子、李子等,来辅助孩子纠正错误的执笔。

  7、家长要从亲子沟通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来报怨,说自己就是按着三步曲来做了,可是孩子不愿意配合,有时甚至根本不听我的安排,怎么办啊?其实,有这样问题的家长忽略了一层非常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家长没有很好地解决亲子沟通关系。

  你想不管你有再好的办法,如果孩子不愿意听你讲,那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现在家长必须要从亲子沟通方面下手,学会倾听孩子说,巧妙回答孩子问,

  适时鼓励孩子保持自信,最近我在做亲子沟通的系列讲座,就是来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家长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不妨先花上点时间来听听。

  然后再去着手真正引导孩子实施学习习惯的养成。

  8、家长要清楚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与生活习惯养成同步进行的。

  习惯的养成,就是一个有序利用时间的过程。

  学习习惯是一个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必然离不开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早晨按时起床、上厕所、洗漱、吃早饭,晚上回家后写作业、

  吃饭、看动画片、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用电脑来学习、和家长进行娱乐比如下棋等、洗漱、睡前阅读、睡觉。

  如果家长能引导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秩序,这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

  如果家长只想从学习上下手,其他的环节都忽略了,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被强迫学习,不利于习惯的建立和巩固。

  (说得太棒了)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进入习惯建立的轨道,请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习惯,自己必须做到,并且坚持做好,你的言传身教会带给孩子很大的激励和影响。

  四、学习习惯培养三步曲内容(以前曾经在我的博客中发过):

  在谈及学习习惯培养之前,我想应该首先弄明白习惯之含义。

  习惯是指某一动作和行为通过多次重复而确定下来的过程。

  用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指用一百次的动作去重复做一件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了。

  第一步:家长陪伴期

  陪伴:顾名思义就是相伴在孩子身边,以陪同的方式来辅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

  陪伴给予孩子的是信任感和自信的建立。

  陪伴周期:3周,大约21天左右。

  陪伴过程中,家长需要明确引导孩子所做内容:

  1、统一做好孩子每天放学后至睡觉前的学习时间安排,这个时间要与孩子协商确定,周末另行约定。

  2、提前10---15分钟提醒孩子就要进入学习或者写作业时间,请将手里继续的事情停下来。

  3、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如喝水、上厕所、整理书桌(将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从书桌上清除,防止分散孩子注意力)、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4、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的不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学习时间的约定,幼儿每次学习时间规定为15-20分钟;小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20-30分钟;中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30---40分钟。

  每一次学习时间到后,家长要安排孩子做短暂的休息,让大脑得到休息,每次休息时间规定为10-15分钟。

  5、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写作业时的坐姿、执笔、运笔、注意力、写作业时的难易程度等,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6、家长通过观察和比较,对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的点滴进步做出总结,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进步。

  7、注意事项: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发现问题就去不停地唠叨,试图去改正孩子,要采取艺术化的方式来纠正孩子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事前约定手势和表情等来启迪孩子。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示范,给孩子坚持好习惯以激励。

  要允许孩子看动画片或者喜欢的事,这是对学习或者写作业的一种有益促进,但是要将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放在学习之后,给孩子一个目标定位:按时或者超前完成作业,便会轻松得到看动画片的时间。

  第二:家长渐离期

  渐离,指家长离开孩子的书桌旁,在孩子目光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关注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

  渐离期是一个让孩子逐渐由依赖父母在旁边陪伴学习,到父母一点点离开身边而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父母的引导非常关键,这关系到整个学习习惯培养是否顺利实施。

  渐离周期:4---5周,约30天左右。

  渐离期内家长应该关注的内容:

  1、与孩子总结陪伴期内学习秩序养成情况,给予孩子以肯定,引导孩子逐步走向独立。

  2、明确告诉孩子,现在爸爸或者妈妈要给你独立学习的空间,因为你已经具备独立的能力,但是为了能让你安心学习,我们会在你视线所及的范围内陪伴你。

  你写作业,我们做自己手里的事,比如看书,学习,做针线活儿,织毛衣等,但不会弄出很大的动静影响你的学习。

  如果你有学习困难需要爸爸或者妈妈帮助时,及时告诉我,我会来到你身边帮助你。

  3、家长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情况,坐姿、执笔、手里是否在把玩橡皮等东西。

  在一个学习时间段里,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提醒,注意不要超过两次,次数多了,便成了对孩子的唠叨。

  4、在下一次写作业之前,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和孩子对上次写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小结,提醒孩子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家长要注意说话态度,力求委婉和艺术化,让孩子容易接受。

  5、渐离期内,家长可以加入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比如家长做学生,让孩子当小老师,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启发孩子做主动式思考,通过互动既让家长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6、注意事项:家长要切忌唠叨,这是最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种行为。

  在纠正孩子存在的固癖毛病时,要力求语言简洁到位,不要啰嗦。

  提醒孩子时,莫忘了鼓励孩子:你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是你比昨天要有明显的进步了,妈妈为你自豪!妈妈为你高兴!妈妈相信你会克服这些小问题,把事情做的更出色。

  第三阶段:家长放手期

  放手,是指家长通过前两个周期的辅助和引导,基本上让孩子从心理完全依赖过度到半依赖状态,在家长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下,让孩子完全适应一个人独立学习或者写作业的过程。

  放手周期:7-8周,大约50天左右。

  放手期内家长应关注的内容:

  1、与孩子总结渐离期内学习习惯培养情况,明确告诉孩子达到的养成程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孩子尝试独立学习,走向独立。

  2、家长与孩子约定:爸爸或者妈妈在这个周期里,只负责提醒你几个学习时间(学习前的准备、学习中的休息时间提醒、下一次开始学习时间的提醒),不会就细节进行关注,要靠你自己养成。

  3、通过时间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对时间的养成情况,特别是对时钟的管理,要让孩子自觉去关注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去提醒孩子,一旦孩子能自觉进入学习准备、学习中间的休息等,就要及时表扬孩子,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自豪感和积极性。

  4、学习之余,要及时和孩子就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话题进行沟通,沟通时机选择要选在孩子情绪高兴的时候,同时还要注意说话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委婉批评为辅,给孩子以激励。

  5、要从观念上引导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爸爸或妈妈对你进行好习惯培养,只是帮助你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秩序,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会对一生有益。

  6、尝试将快乐学习理念引入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之中。

  玩儿可以是快乐的,学习也一样,学习和玩儿都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让孩子尝试到学习的快乐,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绪掌控能力,不能把孩子存在的不足放大了去解决,去不停地关注,相反要淡化不足,多就孩子的优点拿出来,

  通过表扬与鼓励让孩子明确知晓,让孩子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再感受快乐的家庭氛围,对营造孩子的快乐学习非常有帮助。

  7、注意事项:放手期不是完全放开孩子,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而是从观念上对孩子进行引导。

  让孩子在良好的惯性秩序基础上吸纳快乐学习的理念,而不是通过逼迫的方式让孩子去被动学习,那样做时间久了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为了爸爸和妈妈,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

  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习效率越高,用时越短,玩儿的时间便会越多。

【怎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相关文章:

培养孩子学习习惯10-26

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习惯11-17

怎样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10-09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技巧10-10

怎么培养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09-30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07-26

培养孩子习惯的心得11-24

小升初孩子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07-25

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心得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