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记叙文写作技巧课件

时间:2022-10-05 21:38:56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叙文写作技巧课件

  记叙文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以下的记叙文写作技巧相关内容,具体请继续往下阅读:

记叙文写作技巧课件

  记叙文写作技巧【1】

  1、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也就是说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人读后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1、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还有平叙、补叙等。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主要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等。

  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叙述,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描写,按内容分,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者说成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议论,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抒情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5、记叙文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说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采用第三人称,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6、记叙文的分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及借物抒情、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等。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

  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

  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

  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第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

  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

  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 的 。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

  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

  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

  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

  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 “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

  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

  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

  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

  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

  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记叙文的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

  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

  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

  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

  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

  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

  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

  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

  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

  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

  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

  请看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

  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

  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

  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做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

  1.题记式。

  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

  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

  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

  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

  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

  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

  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5.日记式。

  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

  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

  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6.书信式。

  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

  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

  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7.剧本式。

  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

  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选择》堪称代表作。

  四幕剧《选择》的开篇以“旁白”点题,接着以”上学”、“举报”、“入狱”这四幕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堕落的过程,虽然时间跨度达30年,但矛盾冲突的层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这些和作者采用的话剧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组接式构思。

  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

  2002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可谓匠心独运。

  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9.谈心式构思。

  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

  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称呼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自己的奋斗动力”、“发现你自己的兴趣”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什么是记叙文【2】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所以记叙文要有线索。

  才能使文章显示出较清晰的思路和结构。

  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

  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小说反之。

  (1)人物描写。

  A肖像描写。

  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

  B语言描写。

  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

  C行动描写。

  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

  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

  D心理描写。

  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

  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

  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

  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3)场面描写。

  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

  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

  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 发和表现感情。

  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记叙文的基本写作要领

  细观察 :没有细致的观察就不可能对生活有真切深刻的感受,就不可能写出具体感人的生活,就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重细节: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是感动读者的最有效手段,没有细节文章就谈不上具体、形象,就谈不上感染力。

  精选材: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不能是菜就往盘子里放。

  巧排列:所选材料要按一定 的顺序写,或由轻到重或并行排列或按时间顺序,不能想起什么写什么。

  分详略:不能平均使用笔墨,也不能轻重倒置。

  截片段 :就是不要记流水账,要截取关键部分,留出必要空白。

  《荷花淀》就截取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荷塘伏击几个主要片段。

  出画面 :对截取的画面要细致描写,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见真情 :抒情类记叙文必须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出哲理 :非抒情性记叙文要反映 一定的人生哲理。

  有中心:或抒情或言理,或表现人的性格、品质等等。

  记叙文绝不能为叙事而叙事,为写景而写景,不能无病呻吟。

  记叙文写作注意事项

  任何一篇 记叙文都离不开叙事,写“事”应该求真,但也不是非写真实不可,只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就都属于“真实”。

  因此,记叙文 往往需要“编故事”,

  记叙文写作可以运用概述,但不要冲挤描述;

  记叙文写作可以夹叙夹议,但不要以议代叙。

  记叙文写作技巧【3】

  一、积累并巧用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

  学生如能做到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积累各种素材,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但高中生阅历有限,题材多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要么雷同,要么取舍不当,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淡而无味,所以只积累素材还不行,还得学会巧用素材,下面总结三种巧用素材的方法。

  1.精心筛选

  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

  筛选时要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也就是要去除低级庸俗的东西,选择有意义的事。

  所谓有意义的事,就是有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能给人以启迪和趣味的事,否则作文不能打动人。

  选材也要回避熟事,如老师带病上课,妈妈雨夜背我去医院这类题材就应该避开,要写“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事。

  2.平中求新

  高中记叙文,所选材料除了真实、有意义、符合主题外,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新颖的材料,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小事,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思考,独辟蹊径,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蕴,完全可以把很平庸的写得很有新意。

  3.艺术组合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时允许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

  “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二、巧妙构思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时如果平铺直叙,就像一马平川上看风景,读来没有趣味;如果叙事曲折回旋,跌宕起伏,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设置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和牵肠挂肚的期待。

  如石繁的《老师给我写情书》,题目就让人不解:“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写情书呢?”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才知道,文中的“我”常为自己的相貌苦恼,这时,“我”收到一封情书。

  情书中说,他倾情于自己已经很久了,很想将来在美丽的大学校园和“我”牵手漫步,但现在需要的是双方一心一意,努力学习。

  这封情书没有署名。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这件事情也忘记了。

  待好多年过去,“我”携夫带子拜访自己的中学老师,情书之谜终于解开。

  原来是老师为了给自卑感强的“我”以信心,特意写了这封“情书”。

  这种写法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使文章情节发展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2.制造误会,掀起波澜

  所谓“制造误会”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在情节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不断地被丰满和立体化,而作者的感悟,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

  写记叙文,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制造误会”,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向作者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文章波澜,使文章更生动。

  3.抑扬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

  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如果该人物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他的全部特征,那么后文的讲述就完全在读者的意料中发展,文章就显得很平,难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而如果作者先带领读者对某人物有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甚至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让读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么读者对该人物形象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抑扬转换”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法。

  “抑扬转换”,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的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的一种艺术手法。

  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三、修饰语言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采飞扬。

  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下面总结四种美化语言的方法。

  1. 善用修辞,增添文采

  善于恰当地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比拟的情深意浓,还是排比的气势磅礴,都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情感抹上迷人的色彩。

  2. 锤炼词语,让语言更加生动

  词语生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鲜,二是形象。

  新鲜的词语不是追求生涩和怪异,聱牙或冷僻,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区分词义的细微差别,做到语言错落有致,避免重复,用最富创造力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给人以美感。

  形象,指语言具有画面感,巧用词,一字传神。

  3. 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更富美感

  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通顺、流畅、凝练的要求之外,更要力求“美”起来,要有文采、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和回味的余地。

  每一句话都不能简单直白,不咸不淡如温吞吞的白开水,而是要有语言的张力和表现力。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如能从这三方面来开展,那么,学生的作文距离成功的大门就会越来越近了。

  不过,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审题、立意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记叙文写作技巧课件】相关文章:

小学作文写作技巧课件10-08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0-05

记叙文写作技巧10-05

记叙文作文的写作技巧10-07

记叙文写作技巧作文06-03

记叙文作文写作技巧10-07

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09-09

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10-06

记叙文判断写作技巧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