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建构主义下的英美文学教学【1】

  摘 要:英美文学教学多从教学的客观性上,对文学史料、作品分析及文艺理论进行灌输式呈现,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首先从英美文学教学反思入手,从外部知识视角来定义教学观,拓宽英美文学教学途径,优化教学实施方法,促进学生多角度探析英美文学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独立探究和阅读、鉴赏、理解原著思想。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应用探析

  英美文学教学多从知识、技能分解中,来帮助学生构建自我认知与理解,其遵循“刺激-反应”条件反射理论,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导向者,也是知识的权威者,学生的认知是建立在控制刺激与预测行为效果基础上,具有较大的弊端性。

  梳理英美文学课程内容,文学教学以外部研究为主要方式,对于英美文学作品、文艺理论等板块,教师时常陷入主流式的作品研析与探讨,尤其是在理论讲授上,空谈倾向突出,缺乏对作品、作家及其创作背景、社会现实等有机部分的独立探讨。

  从文学研究实践来看,对于英美文学教学中断章取义现象,更多的是从社会批判层面来进行定格,忽视作品本身所追寻的道德教义,更难以从作品的文学性、时代性、艺术性、审美性上,帮助学生建树独特的认知体验,以致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作品往往被贴上相同的标签。

  一、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观及意义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教学观念,其理论是建立在对知识的客观表征基础上,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知识在个体建构过程中,并非一味地消化吸收,而是与知识互动的过程。

  同时,一个经验世界不是单一地发现客观现实,更要强调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自主性。

  知识建构的意义是教学的重要内容,知识的意义是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条件下形成的。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要从知识本身呈现上,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而非依赖于教师的说教。

  当学生自己在阅读、聆听、鉴赏中获得自己的解释时,知识便形成了。

  如在英美文学鉴赏教学上,将死板的条框扣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妨碍了学生自我对文学作品的自主思维,也消磨了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好奇与向往,陷入枯燥、机械的教学模式中而不能自拔。

  再者,从英美文学教学方式来看,教师的个人表演肩负着时代评介、作家评介、文学常识评介、作品内涵挖掘与作品意象评介的重任,教师的角色无情的剥夺了学生的自主交流权利。

  以文学史为例,从文学文本到读者的研究,一部作品并非是由一个读者来阅读,而是不同时代下不同读者的共同审视,因此在文本评判中,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在学生的感受上,不能听命于文学学术权威的导向,要从鼓励学生的独立思维上来增强学生的意识觉醒。

  二、建构主义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从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纲要来看,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诱导学生的创造力,并非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

  建构主义教学观,更能从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

  (1)多角度的探究英美文学史料及文艺理论

  英美文学教学在传统模式上是以具体文学史料、文艺理论及文学作品的解读为主,对于学生来说,其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导致课时较长,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析能力却无法获得提升。

  这一模式注重对社会文化共性的理解,而忽视对文学作品及作家所处背景的分析,从而陷入知识机械记忆的定论中。

  阿诺德・豪泽尔在《艺术社会学》中提出“所有的艺术都是受社会制约的,但并非所有的艺术问题都可以从社会学中加以界定”。

  对于英美文学,同样学生不仅要学习文本的历史意义、审美趣味,还要从作品的评价与反思中,养成正确的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观,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来建树知识形成理解和看法。

  可见,对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知识和经验固然重要,但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比则有所欠缺。

  对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不能单纯的从文学史料、文艺理论上来灌输知识,更要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研析与探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探究文学作品的内在涵义。

  同时,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随机通达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以学生自主方式来获得知识,形成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多方面的理解与认知。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学生不用单纯的探讨文艺理论,而是可以从文学作品的自我解读中,多视角来探索文学作品的不同表达,巩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以《大白鲸》为例,从社会学视角来审视主人公亚哈统帅的“裴廓德号”,似乎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但从原型批判视角,小说的叙事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急剧发展进程。

  另外,《圣经》中对于伊沙梅尔原本为流浪者,将捕鲸作为了结生命的一种方式,亚哈因不服上帝的安排,使其成为刚愎自用、报复心强的人,与大白鲸的对抗却被解释为人与自然的抗争。

  可见,对于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历史性与社会性,应该从具体的作品所处的时代情境中来把握文学脉络,帮助学生从独立分析文本中获得审美情趣。

  (2)强调以学来代替传统的以教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对学生主体的认知性,而对于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教师是课堂架构的组织者,其重心是教,而非学生的学。

  因此,利用建构主义,来鼓励学生从自我亲身体验和阅读中,来感受文学世界的真实性,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来培养其独立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力的养成。

  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观,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确设定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将时间和主动性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中来建构知识空间。

  如在课堂教学上,对于学生能够看懂的、读懂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作者生平等,不再赘述,而是由学生自己从阅读中来理解。

  对于文学作品的研读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逐步树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后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当然,对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应用,要从知识点的分解上,善于从概念框架的解读中,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运用学习方法,尤其是在英美文学教学上,不能消极的被动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善于从教师的引导、介入来呈现知识架构,促进学生从中提升自我学习力。

  学生的“学”要取代教师的“教”,教师的角色要进行转换,学生的地位要给予尊重,要明确教学组织中微观细节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要从基本概念、学习策略导入中,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从英美文学教学中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当然,对于文学传统及文学术语等概念的理解,教师也应该从讲解方式上,通过对比与图表方式,结合文学作品的渗透来加深学生对之理解。

  三、结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作为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讲授者,更多的是从知识的启发,学生认知理念的转变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要明确建构主义的理论价值,要积极从自我教学实践中,来设定那些是重要的、那些是必要的,那些是可以由学生自主获得的。

  对于课堂构建,不能单纯从学生视角来粗暴的扼杀学生的想法,而应该通过对课堂的开放,从师生平等对话与教学互动中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 肖剑.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J]. 教育与职业. 2012(08).

  [2] 海燕飞.利用西方文论和建构主义理念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模式[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3(05).

  [3] 龙瑞翠,郑丹.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教学研究. 2015(01).

  [4] 洪柳.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有效教学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14(30).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美文学教学【2】

  摘 要: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革,而建构主义教学观对于英美文学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对于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美文学 教学改革

  一、前言

  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英美文学的专业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质、人文精神和文学鉴赏、批评能力,是高校对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根据我国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规定:“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1]

  从教学大纲的表述可以看出,大纲对于英美文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目标和要求,要想真正实现英美文学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教学目标,就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推行教学改革,寻求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模式的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