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宋元时期漆艺术的发展及工艺美学思想研究论文

时间:2021-03-26 15:07:09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宋元时期漆艺术的发展及工艺美学思想研究论文

  中国古代的漆工艺先后经历了两次艺术发展的高峰。始于战国、延至两汉时期是漆工艺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漆器从礼仪器具到生活器具的变化,促进了漆器工艺地位的确立和产业链的完备;始于唐代、兴盛于宋元,则是漆工艺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漆器从使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转化,实现了中国传统漆工艺的艺术发展和美学成熟。

宋元时期漆艺术的发展及工艺美学思想研究论文

  宋元时期,尤其两宋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大发展的时代,文化艺术上受到程朱理学以及儒、道、释的影响,形成了崇尚淡薄高雅、恬静温婉的文化氛围,在漆艺术上表现为注重器物造型的变化,装饰力求简约、精致的艺术语言。元代在全面继承宋代漆艺术发展成果的同时,艺术风格趋于富丽和奢华,技艺的发展、尤其是雕漆工艺(剔红、剔犀)更是达到了至臻的境界。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漆艺术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后世所传承的漆工艺和漆器品类,均可以在此阶段觅得源头。正如明人《髹饰录·原序》所述:

  “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

  可见宋元漆器在中国古代漆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宋元剔犀漆器在当今存世极少,大多珍藏于日本和美国。因此,国内对宋元剔犀漆器的研究显得弥足珍贵。

  剔犀,源于战国、两汉时期的锥刻和堆漆工艺。明人《髹饰录·坤集》中专有记述:

  “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黸等复,或三色更叠。其文皆疏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大意为:剔犀漆器要在漆胎体上分别以黑、红两色,或黑、红、黄三色,有规律的交替厚涂,漆层积累至一定厚度后,不待完全干固,即用刀剔刻出相应的纹饰(图1、图2)。由于所刻漆层断面形成回旋有序的色带或线条,多为回纹、云纹等装饰图案,因此剔犀也被称为“云雕”.宋元漆器中的剔犀漆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漆器。云纹作为宋元剔犀漆器典型的装饰纹样,其鲜明独到的装饰手法和美学特征,对于分析和研究宋元时期漆艺术发展与工艺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一、剔犀云纹的装饰手法。

  云纹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吉祥装饰纹样,起源和演变有众多的说法,如自然形态说、劳动技艺说、象形文字说与信仰崇拜说等。由于云的自然形态富于变化,能给人以各种遐想的空间,加之云和雨的自然联系,云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够促成粮食丰收和生活富足,因此,云深受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先民所尊崇和喜爱。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对云的记述众多,如《说文解字》载:“云,山川气也,从雨云,云象云回转形。”《易·乾》载:“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论衡》载:“夫云则雨,雨则云矣。初出为云,云繁为雨。”《太平御览》卷八载:“云者,天地之本也。”这些记述都显示了古人从文化和自然的不同视角对云的关注与崇敬。云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如意、平安、富贵的纹饰,并成为代表华夏文明的文化符号与象征图案。

  宋元时期的剔犀漆器的云纹纹饰,一方面继承了商周的云雷纹、秦代的卷云纹、楚汉的云气纹与唐代的朵云纹的装饰思想和吉祥寓意;另一方面,融合了宋代文化所积极推崇的简约雅致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观念,又与雕漆剔犀工艺相结合而逐渐发展形成。

  宋元剔犀云纹在艺术形式上尤具时代特色:其一,剔犀云纹线条古朴简约、回旋有致,纷繁而不杂乱;其二,云纹纹饰经剔刻凹凸相间,具有浮雕的立体感和感染力;其三,云纹色彩大多红、黑相间,或红、黑、黄等多色相间,对比调和、温婉大气;其四,经过剔刻的云纹线条清晰流畅,或飘逸灵动,或简约质朴,相得益彰地反映了漆器独特的审美情趣;其五,云纹装饰组合与排布巧妙,心形和如意(云头)形的创立,更是凸显了中国云纹吉祥美好的文化寓意。这些云纹纹饰的艺术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显示出宋元时期漆艺术独到的工艺发展和美学维度。

  宋元剔犀云纹在装饰表现上也独具匠心,创造性的组合运用使简单的剔犀云纹图案实现了多重、丰富的装饰效果。其一,分割--利用代表性的云纹纹样线条,化简为繁地分割处理成多个局部,突显了云纹的装饰主体性和律动性效果;其二,联系--通过各组云纹或单个云纹纹样的相互衔接和组合,使各个局部的装饰单元紧密联系,展现出风格统一的云纹装饰魅力;其三,填充--利用标志性的云纹纹样,有的放矢的填充,在实现疏密变化的同时,兼具整齐划一的秩序性装饰审美;其四,动感--利用云纹曲线多变的形态,实现装饰的动感和韵律变化,以及动静合一、和谐圆满的艺术美感;其五,变化--通过以上几点云纹装饰手法的整体或局部的组合或独立运用,最终实现了富于节奏变化和时代特征的剔犀云纹装饰效果。自此,云纹纹饰也成为了后世剔犀漆器的代表装饰纹样和典型装饰手法。

  二、剔犀云纹的美学特征。

  剔犀云纹是中国传统漆艺术和工艺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着宋元时期漆工艺和艺术审美的高度发展和自觉,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美学象征意义的纹饰。剔犀云纹的装饰语言不仅反映出宋元时期的审美观念和美学认知,还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

  (一)抽象简约。

  宋元剔犀云纹在继承历代云纹纹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审美文化倾向及漆工艺,创造性地对云纹纹饰加以高度的艺术提炼和抽象简化,即将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云的具体形象,用回旋卷曲的线条生动地概括和展现出云的自然变化与形态特征,进而演化成为典型的剔犀工艺审美符号。这种抽象概括不再是原始文化中对自然所进行的简单粗放的`模仿,而是理性的依据时代审美意志,结合漆材料、漆工艺,主观地加以装饰取舍而创造出的艺术成果。剔犀云纹纹饰的抽象简约并没有减弱云纹的装饰美感,反而体现出宋代文化独到的儒雅淡薄和温婉大气的人文艺术精神,反映出从表象审美到抽象审美再到意象审美的艺术进步,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序论里所写:“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理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二)对称均衡。

  宋元剔犀云纹无论单元纹样还是组合纹样,大多都表现为对称或均衡的艺术形式。对称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手段,其文化思想或源于古人对于天、地、人以及儒家中庸思想的文化理解和推崇。剔犀云纹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装饰传统,通过云纹线条粗细、弯曲、长短、颜色的对称配置和表现,在对称和均衡中实现了纹饰整体的稳定、庄重的艺术效果,对称的纹饰组合中还创造性地实现了“心形”“如意形”等人文意识。这些对称纹饰在庄重、质朴的艺术效果中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文化寓意和精神祝愿,使纹样装饰从视觉审美进一步服务于精神审美,这也是剔犀云纹纹饰的重要美学特征,被后世历代漆工艺匠所继承和发扬。

  (三)秩序统一。

  宋元剔犀云纹的艺术造型有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装饰应用。首先,云纹的形态不再是以往纷繁多变的流云或行云,而是造型统一、安静的“祥云”.其次,在装饰应用上也一改以往云纹多为器物和织物点状装饰或线条装饰的应用惯例,在装饰表现上不再是点缀式的、辅助式的,而是多以中心辐射排列或中心对称排列,成为整个器物装饰的主体。最后,这些统一的云纹纹样经过有序的艺术组合所体现出的秩序性、整齐性,不但加强和深化了漆器剔犀工艺的精巧、简约的工艺美,还体现了剔犀漆器独有的典雅静谧、简约大气的时代审美内涵。这种看似程式化的装饰变化,却真实地反映出宋元时期云纹装饰对传统装饰审美的理性发挥与发展。

  (四)动静结合。

  宋元剔犀云纹在整体装饰的艺术表现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图案装饰中动静结合、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动,意味着变化、律动、对比、差别;静,与动相对,体现着均衡、稳定、秩序、统一。剔犀漆器的云纹纹饰兼具动和静两方面的装饰特点和艺术效果,即在整体的装饰语言上强调稳定均衡、对称统一,在局部和细节的装饰表现中则充分发挥出云纹线条的律动性和曲线性优势,实现了整体纹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中国传统图案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服从于整体的传统美学思想。云纹纹饰动静相宜的艺术语言使剔犀漆器具有了和谐圆满、端庄大气的审美特征。

  (五)雕琢复朴。

  宋元剔犀云纹纹饰区别于其他雕漆装饰还在于,其充分顺应和发挥漆材料的特性,以雕琢、剔刻的工艺展现出独特的浮雕美感的同时,不追求浮华、繁复、刻意的装饰表现,而是蕴含着“既雕既琢,复归其朴”的传统文化审美精神的艺术再创造。纵观剔犀云纹纹饰所体现出的雕琢而不矫饰,修饰而不浮华的艺术气息,实现了古代思想家庄子所崇尚的“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剔犀云纹纹饰与材料、工艺、文化的完美结合,使云纹装饰不仅是其典型的艺术符号,也涵盖了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经典阐述:“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文化以及精神的享受,这足以证明宋元时期艺术和人文美学思想的高度发展与进步。

  结语。

  宋元剔犀漆器云纹作为中国古代漆艺术剔犀漆器的标志性纹饰和代表性文化符号,其装饰手法和美学特征具有极强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生活与生命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它所反映出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观念代表着中国传统纹饰审美从单纯的器物装饰审美到人文精神审美的历史转变。宋元剔犀云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装饰上最具“精神意向”审美的纹饰,其端庄典雅、简约大气的装饰风格和美学思想值得现代人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黑格尔: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庄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黄成。髹饰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黄成。髹饰录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6]田自秉,吴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韩非子。韩非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宋元时期漆艺术的发展及工艺美学思想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概述抗战时期新国乐的思想研究艺术论文11-19

美学应用研究思想解读本科论文09-26

北宋时期文官政治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论文08-09

怪诞的美学研究与兴起论文01-03

瑜伽哲学的生态美学思想解析论文08-03

苗族鼓舞艺术特征及发展论文10-30

媒介改革时期的艺术终结论文10-21

茶艺的表演艺术及发展历程论文10-30

语言的美学艺术及其价值论文01-03

古代文学翻译美学研究论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