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认识:
1、霉菌定义及用途。
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
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目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所用器材:(装置)盆子,玻璃杯,水等。
实验步骤
1、打一盆清水,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竖直倒扣在装满清水的盆中。
2、观察玻璃杯里是否进满了水。
实验现象:水不能充满整个玻璃杯。
认识与结论:说明空气也占据空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名称:
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实验目的':
想办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所用器材:
(装置)烧杯、玻璃棒、水、土壤等。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装半杯水,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2、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
3、静置一会儿,观察水中的土壤。
实验结果:
土壤分成了两层。
认识与结论:
上层的土壤颗粒小,是粘土;下层的土壤颗粒大,是砂。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 8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实验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 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 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实验内容 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 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 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实验地点:实验室。
内容: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材料: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实验结论: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3、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4、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实验内容 10光与热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现象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9
实验内容 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0
实验内容: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结论: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1
实验内容 9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地点 五年级教室
实验目的`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实验器材 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实验步骤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一、目的要求
认识各大类岩浆岩的主要代表岩石,学习肉眼鉴定岩浆岩的方法。
了解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和它们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通过鉴定初步认识常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积岩。
通过实验了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变质矿物和变质岩类型,加深对变质作用的理解。
通过对未知岩石标本的鉴定,达到复习和巩固对三大类岩石特征的认识,了解变质岩、岩浆岩及沉积岩的一些主要区别,进一步掌握肉眼鉴定岩石的步骤和方法。
二、预习要点
岩浆岩的常见造岩矿物如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概念。
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其主要代表性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岩石的构造与结构;各沉积岩类具代表性岩石的特征。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矿物;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变质岩的分类及其代表岩石。
三、实验用品
标本:
岩浆岩:花岗岩、伟晶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金伯利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沉积岩:砾岩、粗砂岩、细砂岩、豆状灰岩、生物灰岩、粉砂岩、页岩、油页岩、石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豆状灰岩、白云岩、波痕、泥裂、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结核等。
变质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蛇纹岩、矽卡岩、角岩、混合岩。
工具:小刀,放大镜,稀盐酸等。
四、实验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
主要分类及分析
(1)岩浆岩: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2)沉积岩:
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3)变质岩:
变质岩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后期的高温或者高压过后,原来的岩石经过了成分和构造上的改造而形成。所以成分上来讲除了与前两种岩有相同的造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属于变质岩的专有矿物或者矿物组合。例如红柱石,出现红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与紫苏辉石组成的代表高温高压环境的麻粒岩。
但手表本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很多都具有片状结构,也因此变质岩能以结构构造来命名为片岩、片麻岩等。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3
实验内容 5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4
实验内容 7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5
实验内容 6改变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 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实验目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所用器材:(装置)盆子,玻璃杯,水等。
步骤:
1、打一盆清水,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竖直倒扣在装满清水的`盆中。
2、观察玻璃杯里是否进满了水。
实验现象:水不能充满整个玻璃杯。
认识与结论:说明空气也占据空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7
实验名称
怎样才能平衡
实验材料
钩码、杠杆尺、铁架台
实验方法和过程
1、将杠杆尺、铁架台组装在一起。
2、若不平衡,可以调节两端螺母。
3、在杠杆尺两端不同的位置分别挂适当数量的`钩码,使其重新平衡,重复多次。
4、将上述多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5、通过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现象
重新达到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静止时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记录人:x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8
实验内容 11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 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 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9
x班x组组长:xx
实验时间:x年xx月xx日
实验名称:吹纸片(奇怪的纸片)
实验目的:空气是否有压力。
所用器材:2张条形纸片(约30cm----40cm)。(装置)
实验步骤:
1、准备2张纸片。
2、用两手分别捏住纸片的一端,让它自然下垂,使两纸片间的距离约2厘米。
3、用力向纸片中间吹气。
4、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只听“哧”的一声,那两张纸合起来了。
认识结论:
空气中有压力,当我们吹气时,就把纸中间的`空气吹跑了,两与旁的空气向内挤压,两张纸就合起来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实验内容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
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至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
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科学实验报告07-22
(精选)科学实验报告03-28
科学研究实验报告10-13
(优秀)科学实验报告08-02
[优]科学实验报告09-12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11-28
科学实验报告模板05-22
科学实验报告【荐】11-15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