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被确定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后,我县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扶贫攻坚与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样板县的目标。近两年,xx县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融入郴州国际化现代化开放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建设新‘三区’、推进新‘四大’、开展新‘五创’”的战略举措,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力地推进了xx县片区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5年上半年,我局组织开展了新时期扶贫攻坚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片区扶贫攻坚取得的新成效
(一)实施精准扶贫,减贫效果明显。2014年以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XX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扶贫大精准战略举措,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进行谋划,出台了《xx县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和《xx县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派驻了43支精准扶贫工作队,实行驻村联村帮扶,在全县开展“三进、三解、三促”活动,掀起了进基层、解难题、促发展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高潮。2014年,xx县已启动实施片区扶贫攻坚项目90个,占当期计划的54.8%,完成投资56.03亿元,占总投资23.16%。项目覆盖84个贫困村3.14万户8.9万人。据统计监测,到2014年底,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5867元增加到6534元,增幅11.4%。贫困农民增收1586元,增幅达35%,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全县减少贫困人口18967人,减幅达21.2%。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15.4%下降到12.6%,下降2.8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优势拓展。一是现代农业向规模化发展。xx县被列为国家重点产粮大县、南方玉米高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蔬菜生产重点县和长江流域冬春菜、湘南-赣南-桂北脐橙优势产业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园,培育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打造了xx脐橙、莽山茶叶、年年有鱼、xx福鹅、永吉农业、水浸窝杨梅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二是工业经济向集约化发展。改造提升有色、能源、烟花炮竹等传统支柱产业,响应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xx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和xx氟化学工业园升省级工业区,规划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xx产业承接园被评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特色园区和最佳服务环境产业园区,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三是现代服务业向多元化发展。
(三)基础条件不断优化。组织实施规划交通项目7个,京港澳高速复线衡武高速顺利建成通车,厦蓉高速xx境内赤石特大桥正加赶进度,预计今年底将建成通车;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62亿元,启动G107xx绕城线、黄沙至莽山等公路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340公里,解决了169个村16.75万人的行路难问题。莽山水库开工奠基正式启动;计划完成水利工程投资12.72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建设122处,新修、维修水渠87.6公里,改造低产田3.12万亩;实施饮水安全工程87处,解决了4.35万人、12.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投入7800万元,完成四完小校舍及附属设施建设,2015年成功招生1200学生;投入1.3亿元,启动了思源实验学校主体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校43所,实施贫困留守儿童扶贫助学工程和贫困地区在校学生免费营养餐工程,解决了2.29万贫困学生的上学难问题和7.79万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新建和改造乡镇、村卫生室82个,解决了8.9万人的就医难问题;维修乡镇福利院26个,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了通邮、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
(四)生态环境改善提升。自2011年来,实施了第四、第五轮十万亩生态营造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15.52万亩,其中桉树荒山和迹地更新造林5.81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7.5万平方米,城区生态公园面积达到59.98公倾;国省道干线公路绿化435.53公里,农村公路绿化558.429公里;水系河道绿化159公里,绿化渠道183公里,绿化山塘274座,绿化水库四周990公顷;创建15个绿化示范乡镇和48个绿化示范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71%。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达标率97%,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100%。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6.2%,日均污水处理量2.03万吨。县城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标率10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04%。
(五)金融扶贫进程加快。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启动了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4亿元,有效撬动金融资本投入扶贫开发,进一步放大了扶贫攻坚效果。为确保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建立了金融扶贫四项机制。一是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推行农户联保、相互制约、财产抵押、公务员担保制度等,把贷款风险降到最低,把贷款对象覆盖到最大,把扶持效益提升到最高。二是利益联结机制。扶持有发展前景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特色产业中的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与贫困农户建立各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走产业推动、龙头带动、银企和贫困户互动的互赢互惠路子。三是协调联动机制。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县扶贫办、财政局和金融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和调度金融扶贫工作。四是考核机制。把“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有效促进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片区扶贫攻坚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扶持偏弱。罗霄山片区县集中分布于中部地区,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范畴内的其他片区相比,扶贫攻坚规划实施比武陵山区迟,在政策扶持方面没有完全参照西部开发和原中央苏区、武陵山区县的政策,存在政策扶持范围偏小、资金安排规模偏少、投资比例偏低等问题;特别是由原省级贫困县调整为片区扶贫攻坚的县,政策扶持仍然停留在原省贫县阶段,且片区内县与县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别。2013年国省安排xx县扶贫开发专项资金2605万元,比上年仅增加700万元,远低于其他贫困地区。
(二)规划项目落地难。国家于2011年相继启动了编制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行业专项规划编制相比,在时间安排上滞后2年。并且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片区扶贫攻坚规划中明确的大部分政策和项目未列入国省“十二五”规划“笼子”,致使很多部门没有按照片区扶贫攻坚规划进行实施。其中罗霄山郴州片区未列入国省“十二五”规划或行业专项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超过30%。二是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资金到位难。“十二五”期间,xx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项目164个,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培训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项目投资概算241.95亿元,其中需中央省专项资金投入100.5亿元,目前已启动实施90个子项目,完成投资56.03亿元,占总投资23.16%,行业专项资金到位少,与贫困地区群众期待国家扩大投资、增加资金规模的期望值极不相称,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缺口大。三是推进的要素保障没有倾斜,致使规划写在纸上,完成起来相当难。对于处在贫困程度深的扶贫攻坚县来说,贫困山区多数县生财无路,不同程度地负债运行。贫困户要发展生产,普遍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造成经济效益低,严重制约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进程。
(三)投资补助标准低。从近两年中央投资项目安排来看,中央和省补助标准偏低,绝大部分项目投资和资金来源于地方配套或群众自筹。如新建干线二级公路,中央和省补助标准为300万元/公里,仅占总投资1200万元/公里的1/4,同原省贫困县助标准相比,仅提高了50万元/公里;莽山水库工程等重大水利建设中央投资比例初步安排为45%,低于其他片区的15-20个百分点,其他水利建设项目仍参照原来的投资补助标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住房建设成本需1100元/平方米以上,而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仅为6000元/人,群众自筹部分高达2.3万元/人以上;产业投资中央投资比例为10%-20%,其余部分均靠地方自筹和业主融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县级配套部分仍未取消,地方财政仍需筹集相应的缺口资金部分。
(四)操作细则不明确。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但是对国家相关部门的责任没有进一步明确,考核措施不具体,工作落实无保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虽相应制定了一些帮扶政策和措施,但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大部分的帮扶政策和措施难以兑现。如该县2011-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12.1亿元(主要是整合部门行业专项资金),仅占规划目标的33.4%,国家和省专项用于扶贫开发资金份额少,仅在原先省贫县资金安排额度的基础上递增20%。
三、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建议
(一)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各行业部门和各乡镇要主动走出去,积极主动向上对接和协调,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同等待遇的政策,把罗霄山片区的相关扶贫攻坚政策与武陵山区、原中央苏区、西部开发的政策进行比照,争取同等对待,不再区分国贫县、省贫县扶持标准。尤其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的投资补助上,实行同等比例。如莽山水库工程建设中央投资比例提高到75%,取消公益性建设项目地方财政配套。
(二)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破解资金瓶颈。各行业部门和各乡镇要争资立项工作力度,尽快衔接落实规划项目,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在安排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项目专项建设资金时,提高投资补助标准或资本金注入比例。与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签订战略融资协议,解决项目实施资金难问题。
(三)加大督查力度,强化部门协作。建议在规划实施时,按照扶贫开发职责分工和具体任务,对县直部门制定考核办法,明确牵头责任小组和单位,明确主管领导和专人,实施一年一度目标责任考核,以责任考核形成责任合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在制定行业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贫困地区发展与项目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对已列入部门行业规划的项目优先立项审批和资金倾斜,对属片区实施规划范但尚未列入行业规划的项目给予优先考虑进规划“笼子”,给予优先安排年度投资计划。
(四)尽快兑现扶贫攻坚政策。国家和省里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已经明确,中央、省级安排的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的配套资金。而事实上,目前这一有力的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贫困地区县和片区群众并没有从中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因此,建议要进一步清理相关政策,对规划纲要已经明确的用地、规划、环评、投融资、外贸等方面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要积极争取,尽快落实兑现。使贫困地区有效解决“资金从哪里来”、“项目如何落地”、“产业发展支撑”、“脱贫致富有门路”等方面问题,加快实现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