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时间:2022-10-05 19:22: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人生是自己,可是自己也不知道走去哪,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欢迎阅读!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1】

  起初,只因书名叫人心动,便有读下去的冲动,一起读的还有另一本灵修类的书《少有人走的路》。

  带着好奇之心自然不能悟懂写作之人要传达的思想,我便试着放下尘念,慢慢进入写着的精神世界。

  第一次接触周国平,大概是在你高中的阅读课上,每人拿着一本杂志,静静地品味文学的魅力。

  在我还不知文学为何物的时候,竟痴迷上了几百字的散文,“对于现代人来说,适时回到某种单纯的动物状态,这既是珍贵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净化。

  现代人的典型状态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没有信仰,离神很远;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离自然也很远,仿佛悬在半空中,在争夺世俗利益中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

  那么,从上下两方面看,小生命的到来都是一种拯救,引领我们回归简单和真实。”,一段《宝贝,宝贝》,还记得当时读到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好容易把它从网上摘下来,放在这。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讲过: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

  生命虽然脆弱,但可贵,因为会思想。

  而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在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21世纪,很难再找回曾经的静态,曾经的春暖花开。

  在商品大批量生产的推动下,人才也即将踏上这条机械化的道路。

  中国则是最典型的例子。

  虽然大陆的很多地区,还有孩子念不起书上不起学,却已不再缺大学生。

  每年,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大概有三百万。

  这是个比较庞大的数字,在人才紧缺的年代,中国的人才好像供不应求。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之前的北漂到现在的蚁族蜗居,无不正面的讽刺中国的教育。

  当教育逐步走向产业化时,我不认为这个民族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现在的生活的确像一条匆忙、躜程的急流,谁都能被这条急流裹着向前,不富有宁静的沉思,闲适的享受,潜心的精神的创造。

  然而,我们都能否在匆匆赶路时,停下来,稍作休整,给心灵一个缓冲的时间。

  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而大家却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最终剩下的只能是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人生体验。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前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预知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但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朝圣地。

  孤独之所以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光相遇。

  而今,孤独寂寞早已成为流行语,我不知道他们严重的孤独是不是周国平所言的孤独,但我能感受到的是,这个节奏快得有些畸形的社会,正在发出一些怪异的声音。

  人们不再追求心中的那份纯粹的情感,而是竭力掩盖内心最真实的呐喊,彷徨在心门外,大喊孤独,在夜生活愈发丰富的都市,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寻找他们的共鸣。

  在外地上大学,除了不能常回家,我认为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亲眼看着家乡那日新月异的变化。

  每当寒暑假回家时,总能感受但钢筋水泥扑面而来的青大力量。

  昔日的羊肠小道已被宽敞的柏油路替代,所有的食物都在向现代化靠拢。

  欣喜地同时,总有几分伤感,假如我几十年不回家,那会不会不再识得回家的路?家,在我看来,是心灵的归属地,当一颗漂泊的在外的心,已找不到回归的路,可能更多会感到无助和悲伤吧。

  记住回家的路,不管它现在是怎样的,将来又如何,我们都必须要铭记。

  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的时候,民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不管你有多少朋友,多少爱你的人,你爱的人,都永远只能是“同床异梦”的痛苦。

  我们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即使你极不愿面对独处的时刻,也必须得接受。

  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话都会发生同感∶“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这种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死亡,不管你有没有思考过,接不接受它,它都是真实存在的,没有死,就没有爱和激情,没有冒险和悲剧,没有快乐和痛苦,没有生命的魅力,它的存在不得不等待它的来临。

  我相信一切深刻的灵魂都蕴藏着悲观。

  换句话说,悲观自有其深刻之处。

  在我看来,没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

  因而死与生者和死者都无关。

  “卢克莱修也附和说:”对于那不再存在的人,痛苦也全不存在。死是多么重大的人生事件,竟然不去想它,这只能用怯懦或糊涂来解释。

  用贝多芬的话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可怜虫!“当然,我们可以补充一句:”只知道死的人也是可怜虫!“真正深刻的灵魂决不会沉溺于悲观。

  悲观本源于爱,为了爱又竭力与悲观抗争,反倒有了超乎常人的创造,贝多芬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深刻更在于,无论获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内心蕴藏的悲观,因而终能以超脱的眼光看待成功。

  如果一种悲观可以轻易被外在的成功打消,我敢断定那不是悲观,而只是肤浅的烦恼。

  灵魂只能独行,只有这条上,没人能伴你同行,可能会存在信仰,指引着你走在朝圣路上。

  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要把心灵放到记忆中的恰当位置上。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2】

  读完这本书,有很多感同身受之处。

  灵魂的行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寻找上帝。

  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

  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

  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

  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从心理学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

  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不管你与谁同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你的梦乡。

  同床异梦是一切人的命运,同时却也是大自然的恩典。

  旅行时不得不精简的行李。

  有多少是你真正生活必需的。

  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要填满它。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立足点仍是占有。

  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

  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来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我相信人必定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必定属于不同的层次。

  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

  幸福只是灵魂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的有意义的鲜明感受。

  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奢侈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至多是一种浅薄的优越感,也谈不上幸福感。

  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然为生活的空虚苦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叹息。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3】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朝圣的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

  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

  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与此了。”

  我们的身边往往有着很多先辈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该怎么处理,每一句话该怎么去说,每一条路该怎么去走,而我们往往接受了这样的建议似乎就不再迷茫了,似乎就得到了自己的真实一般开始向着明媚的未来走去了。

  这样真的就不再迷茫了吗,他人说的话真的可以代表我自己的想法了吗?这是我常常在问自己的问题,而读《灵魂只能独行》的时候,我又一次又一次地思考着、反省着,因为真实的自己,并不仅仅是靠忠告可以来圆满的。

  周国平的书在之前读过《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

  或许于我而言,周国平比起作家,更重要的身份是哲学家,是一个去读人的灵魂,去升华人的灵魂的哲学家。

  虽然这两本书,一本是介绍他人的哲学观点,而另一本是写自己的哲学思考,但是同样都令人在深夜辗转反侧,思考着问题难以入眠。

  读《灵魂只能独行》的一个又一个夜里,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自己应该去走向怎样的路,但同时,每个人自己最为清楚的是,这条路并不是光靠想就能够想得出来的。

  生活、实践、受挫、改变,我想,大概走在梦想的大道上的人们一定一次又一次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反省,他们所坚定地走下去的路,一定是自己的灵魂作出的选择,因为自己的路,不能靠他人的帮助;自己的灵魂,只有自己才能够使之成长。

  知道得越多,就会愈发觉得自己无知。

  当一个人确立了自己想要去的彼岸,就会发现摆在面前的路是那么得多。

  可是人只有一个,路只能走一条,放弃的路就越多,所以人就会因为知道得多而越来越感到迷茫和失落。

  梦想看似接近,其实是十分遥远的,在梦想的道路上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阻碍,如果没有确定下自己的道路,又有谁能够一路坚持到底,从不迷茫呢。

  你,作为独一无二的你,面前的那么多路,并不是只靠先辈的指点就可以做出选择,也不是经过一分钟的思考就可以确定道路,这是一件作为自我需要反反复复去实践的事情,这是只有自己才能够决定的路。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灵魂的人,我们开始进行朝圣,而朝圣的路,只能让灵魂做出选择。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相关文章:

只能呵呵随笔10-07

享受独行随笔10-08

独行随笔散文10-07

灵魂在高处10-26

灵魂的作文01-10

往事只能回味毕业感言10-08

在那独行的地方作文10-09

特立独行作文04-27

独行侠作文12-23

灵魂经典语录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