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00字【1】
《穆斯林的葬礼》这是本让我了解到在爱的面前没有宗教信仰,没有世俗,没有疾病,没有疾苦,只有爱,唯一的爱。
表示花了两天看完的这本书,真不错,好吧,让我心动的明明是楚雁潮对韩新月的类似于表白的话好麽,心潮澎湃中啊……
因为也只是花了两天的时间看的 原谅我 只是粗粗一看啊 没有体会到啥真正作者的内涵之笔 所以这次的读后感是那啥略读的啊……
也原谅我对于宗教那啥的不清楚的状态啊 搞了半天都是那啥穆斯林
有一种宗教跨越了国界,有一种爱情跨越了生死,<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Ⅰ。
——题记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只是觉得老师推荐了便就往下看了,曾一度想要放弃阅读下去,因为里面的都是自己不懂的宗教信仰以及玉器方面的知识,只是囫囵吞枣地翻下去,给自己一点信心。
作者给了人物血肉,重新赋予了生命的气息。
韩子奇、韩太太、韩新月、韩天星等人物像是重新活过来般的,不同于仅仅局限于书上的内容,在阅读时完全可以由脑海中想象出另一个场景,一个四合院里发生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故事,或许将来是未知的但是这个玉器家族的命运还在继续,韩新月是象征着青春生命的,但是却在她最美的年华中遇到了心脏病,也与此同时的她遇到了挚爱——她的老师,楚雁潮,这不能说是上天还是穆斯林的真主给他们的一次考验还是恩惠,谁也说不清楚。
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超越了宗教与生死,他们的爱不同于世俗中的爱,这种爱是火,这种爱的阳光,照耀着整个世界,给世界一个光明,楚雁潮能勇敢地爱上一个命不久矣的女子,而韩新月也能敞开心胸来爱,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在我眼中这种爱不是怜悯,因为韩新月最不需要的就是怜悯;这种爱不是施舍,因为韩新月她足够坚强;这种爱就是一种爱,从萌芽到成长的爱,历经破土的爱,由心而发的美好情感的爱,这种爱是能长久的,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不是一贫如洗的,他们的爱是灵魂和精神的,不是单单肉体上的爱,不是猎取对方的爱,不是全部占有对方的爱。
但是他们的爱情韩太太不会同意,因为她固执的.认为韩新月和楚雁潮是两个世界的人,是不同的,他们的宗教信仰不一样。
但是在爱的面前没有宗教信仰,没有世俗,没有疾病,没有疾苦,只有爱,唯一的爱。
韩子奇与韩太太的婚姻不知道是不是爱情,而在韩子奇逃离去英国时又与玉儿生下了现在的韩新月,韩新月从出生起就不受韩太太的祝福,因为这个象征的是他们婚姻的失败的例子。
韩子奇在年轻时是“玉王”,是名盛一时的人物,而韩太太则是韩子奇师傅的大女儿,玉儿是韩子奇师傅的小女儿,这算是一场怎样的婚姻和爱情。
这些是是非非也挡不过时间的流逝,时间会把这些东西全部掩埋住,黄土一坯之后这些都会烟消云散,尘嚣中只剩下还未消散的爱。
这篇文章是穿插着写的,一篇是关于韩子奇那个时代的,而下一篇则是关于韩新月的,这种奇妙的’穿越‘感给人新奇感和节奏感,在那个时代的事情其实也在若有若无地感染着读者同样也是在为下文的一个巧妙地铺垫。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00字【2】
《穆斯林的葬礼》这是本让我了解到一本书,改变一个人,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有社会性的。
我买了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著,我高中时曾读过此书的片段,如今,想重温一下“经典的爱情”,才买了这部书,。
全书的章节是这样安排的:月梦;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恋;玉归;月落;玉别;月魂。
“月”演绎的是韩新月与楚雁潮最最至纯的爱情;“玉”描绘的是新月的妈妈和爸爸遗憾却冷峻的爱情。
这其中又穿插了一系列人物的感情纠葛,作者的用意也是在突出新月和楚老师纯洁、高尚、辛酸的爱情。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史诗,展现了广阔的穆斯林的生活画卷;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教诲人们何为爱情,以及爱情的真谛的“教科书”。
不要一听到“爱情”的字眼儿就想到“靡靡之音”,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稳定的'细胞,那么,爱情就是家庭的核心内容了。
就如同孟子说的“食、色,性也。”,意即,“食”、“色”,是人的本性。
旅美作家刘墉也说过,“不食无以维持生命;不色无以延续生命。”爱情,每个人在豆蔻年华的时候都要经历过的,那么,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挚的爱情,什么是高尚的爱情,这些都是很多哲人探索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生命是否会增添一些完整的幸呢?答案是否定的瞧瞧,“爱情”还是没有明确的对错、高低、是否的划分,所以,还会有作家在文学作品里描写它,还会有乐师用曲子歌颂它,“赞美”——值得肯定。
我读了《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主要想在此文里说些什么呢?不是读后感,只是絮絮的心语罢了。
买这本书是想重温一段爱情故事,陶冶下情感,但我没做到,因为我读不下去,只是审视了一些片段。
昨夜我伏在被子里还读了好一会儿,今夜,早早地靠在床头,读了几页,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这本书,从此该被我贮藏在书架里了,不会引我去注意它。
你问为什么?我也只能笑笑说,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有社会性的。
人所经历的无奈和无法推卸的责任都源于人的“社会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有中国人推崇的“中庸之道”都是有可取之处的,是经受了千年文化的检验的。
还有一点,《穆》一书的爱情主题我是熟悉的。
我曾写过一篇散文《生命是怎样诞生的和怎样延续的》,是我目前最优秀的作品,虽仍显稚嫩,却是结合了我自身十年的感情经历。
我体验过的爱情,还没有在哪个作家的作品里看到,只要稍有点儿共鸣,就不再吸引我了。
因为我看了几行字,就能猜到后面的部分,没有了“期待遇挫”的阅读享受,呵呵。
再说,我已经很心酸了,才更爱品味最终能团圆的结局。
谁说只有“悲剧才能显示崇高之美”啊?象《简爱》的结局不是也给人“崇高”的震撼么?所以,过阵子我要重温《简爱》,回味一下我十六、七岁读它时的感动,并且期待在32岁时还能有点儿新的体验!所以,我会对别人说,我喜欢的书是《简爱》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00字】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3000字10-05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01-04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12-12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通用34篇)12-23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10篇04-02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12篇02-14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精选47篇)06-24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2-11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