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12 23:38:26 方案 我要投稿

【必备】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设计方案 篇1

  授课人: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自学指导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

  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3、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反复品读,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简介作者:杜牧:唐代的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施展。著有《樊川文集》。那么唐代还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五、当堂检测

  1、背默本诗

  2、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六、抽查清

  介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

  《难忘的故乡》是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自主认识“拎、呔、戳、媚”四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铺”、“追逐”、“啃咬”等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难忘故乡、眷恋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2.在朗读感悟中体会作者难忘故乡、眷恋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资料。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学前交流,检查预习。

  1.检测字词。

  2.交流课文内容。

  3.指名读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难忘的事。

  三、初读感知,学法指导。

  1..指名读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难忘的事?写出小标题。

  (夏天江边洗澡)(冬日趣事、好心叔叔抱我回家)(和铁柱争鸭蛋)

  2.学习江边洗澡,教师指导学习方法。

  (1)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朗读。

  3.学习雪地喂小鸡的段落。

  四、小组交流,品读课文。

  1.提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选择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2)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组内多读几遍。

  (3)组内交流,由组长确定发言顺序,准备发言。

  2.小组自主选学

  五、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选择小组,根据要求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六、学习写法。

  七、课堂检测,巩固提高。

  夏天江边洗澡

  12.难忘的故乡 冬日趣事 眷恋 好心叔叔抱我回家热爱

  和铁柱争鸭蛋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dC=2r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活动要求:

  1、各个组成部分面积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大致分为:1----4岁;5---8岁;9----12岁。

  3、要有娱乐活动场所、休息场所、小路。

  4、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

设计方案 篇4

  一、活动背景及活动的由来: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中有一篇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文章的内容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真正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这篇文章又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如果就这样草草了事的话就失去了一次教育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拓展到课外,感受树叶的美,对照自我学习树叶的精神,也像树叶那样做一个发挥自我作用,愿意为人服务,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的活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树叶的有关资料、知识。

  2、通过各种活动感受树叶的美,学习树叶的精神品质。

  3、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4、能从树叶中得到启示,做一名称职的主人,各尽其职,为集体服务,从小就能树立做一个多社会有用的人的志向。

  三、活动时间:

  一个月。

  四、活动过程:

  (一)朗诵课文,感受美。

  学完课文以后,开展课文的朗诵比赛,对课文中对树叶的赞美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从语言上来感受树叶的美,从情感上感受对树叶的赞美。

  (二)了解树叶,观赏美。

  1、采集树叶。

  走进植物园、公园,走进树木,采集自己喜欢的树叶。了解树叶的有关作用。

  2、观察树叶。

  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感受树叶的颜色丰富多彩,感受树叶的形状千奇百怪。用眼睛从直观上去发现树叶的美。

  3、举办树叶展。

  把同学们收集来的树叶进行展出,大家出谋划策,互相补充,共同制作,把树叶分成颜色篇、形状篇等形式展出,把树叶的美带给大家,并且在展出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收获。

  (三)利用树叶,创造美。

  1、制作叶贴画。

  (1)让学生观看以前学生制作的叶贴画,感受用树叶创造出来的图画是多么有趣,感受树叶的神奇,激发学生也想动手试试的兴趣。教师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

  (2)学生设计自己创作,简单交流自己的创作意图。

  (3)进行制作,交流作品,进行评比,并且进行展出。

  2、制作叶脉书签

  (1)简单介绍书签的作用,欣赏各种有趣的书签,告诉他们树叶也可以来做书签,激发学生兴趣,并欣赏叶脉书签,感受树叶的神奇与美丽。

  (2)介绍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叶脉书签,进行交流评比。

  (四)巧借树叶,学习美。

  1、总结通过举办这些有关树叶的活动中,你对树叶有了哪些认识?

  通过交流总结体会树叶的美,谈谈树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2、把班级比作一棵树,我们都是这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将如何来扮演好你这片叶子的角色呢?谈谈你从树叶上学到了什么?今后准备怎样做?

  动手制作“班级大树”每人制作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在树叶上写上自己的目标,自己从树叶上学到的,制作好后贴在枝干上,经常提醒自己对照着做到。

  3、走出课外,为家人,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事,发扬“叶子”的精神。

设计方案 篇5

  班级:中班

  科目:语言社会

  执教人:李秋花

  一、活动名称:《独自在家时》

  二、活动目标:

  l 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激发其自信心。

  l 提高幼儿在危急时刻的自我保护能力。

  l 引导幼儿了解独自在家时的自我保护方法,能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l 询问家长,了解幼儿独自在家的情况。

  l 排练情景表演“独自在家”。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独自在家”,引起幼儿兴趣。

  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讨论:亮亮一个人在家时,为预防大灰狼,都做了哪些准备?当他听到“滴答滴答”声音时,他又是怎么做的.?请幼儿思考并评价:亮亮是不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围绕“和亮亮比一比”共同讨论:你有没有独自在家呆过?独自在家时感受如何?你认为自己勇敢吗?

  师幼共同为独自在家时出点子,想办法,幼儿可自由分组,用语言表达或大胆创编“独自在家”的情景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可与家长商定为幼儿独自在家创造适宜条件,让幼儿亲身体验独自在家的感觉,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环节:

  1、出示学习内容《道德经》(读其声)

  ① 老师范读,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② 学生自由练读。

  ③ 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2、结合书中注解,理解文义。(懂其意,晓其理)

  ① 渗透学法:抓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章节意思。

  ② 小组合作,翻译文义,全班交流。

  ③ 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畅谈自己领悟的.道理。

  3、教师小结 附: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⑧。

  [译文]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

  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设计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

  2、小兔跳的音乐,小鸟飞的音乐

  3、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圆(红黄各半)

  4、录音机、老狼头饰

  5、事先和小朋友玩过找圆圈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教师出示两张大圆,提问:

  小朋友,这是一个什么?这个大圆是什么颜色的'?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 妈”

  (1)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提问:

  (2)教师出示的大圆请小朋友按照教师口令做动作。(放音乐)

  小朋友们,老师有大圆,小朋友们有小圆,现在请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黄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 妈身边。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小朋友可真能干,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开着火车去玩,可是,老师听说操场外面有一只大灰狼,它专吃那些听话的孩子,你们可要当心哦!

  (2)游戏第一次: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沿着圆圈,随音乐走路,音乐一停,小朋友们就站住

  (3)游戏第二、三次:外面有一只大灰狼,请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大圆里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

  (4)游戏第三、四次:请爸爸妈 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 妈,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找到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被大灰狼捉住。

  三、幼儿跳舞庆祝结束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26

设计方案[经典]11-12

(精选)设计方案11-18

(经典)设计方案11-17

设计方案【精选】11-04

[精选]设计方案11-08

语文设计方案11-18

设计方案【精】11-01

设计方案(实用)11-17

设计方案(优选)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