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2-07-30 01:13:59 方案 我要投稿

【精华】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

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设计: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重点词句。

  (3) 朗读课文,

  (4) 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理解课文,

  (6) 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 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8) 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 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 以课内外联系,

  (3) 校内外沟通,

  (4) 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5) 以自主学习,

  (6) 探究学习,

  (7) 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 以读为本,

  (9) 感悟朗读,

  (10) 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 作业 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五、教学媒体设计:

  (1) 多媒体课件,

  (2) 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室。

  (3) 课前布置同

  (4) 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

  (5)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板: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好吗?[出示:课件]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

  [出示:学生画]老师这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风,好吗?[板: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出示:课件]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 是读的更熟练了。(生读课文)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 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板------]

  六、作业 :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 ,(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 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七、版书设计:

  画风

  小艺 李卫 丹丹

  小艺画 李卫的画 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 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 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 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设计方案 篇2

  设计思路: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让幼儿接触一点京剧,欣赏京剧的经典片段,制作京剧脸谱,过一把京剧表演的瘾,可以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中国京剧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活动目的:

  1、 萌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 鼓励幼儿参与京剧表演和制作京剧脸谱。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环境布置各种京剧脸谱。

  2、 日常活动时播放京剧的录音带和录像带,供幼儿欣赏。

  3、 彩纸、纸板、毛线等手工材料。

  活动一:说说京剧。

  1、 看京剧录像。

  2、向幼儿简单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一种戏曲,只有中国才有,所以叫国粹。唱京剧的人要在脸上涂上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京剧脸谱。因为京剧好听好看,不仅中国人喜欢,很多外国人也很喜欢。

  3、介绍京剧脸谱的名称、性格和特点。

  如: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白脸代表狡猾;黑脸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活动二:学唱京剧。

  1、 幼儿观看录像后回答,唱京剧的人脸上涂上各种漂亮的花纹,他们说话、动作、走路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2、放京剧录像带,让幼儿感受京剧曲调的优美,并跟着哼唱。

  3、幼儿戴上脸谱,自由地表演。

  活动三:画脸谱。

  1、 观察京剧脸谱的颜色和花纹,区分红脸、白脸和黑脸。

  2、幼儿画京剧脸谱。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漂亮的图案进行装饰,要求色彩鲜 亮。

  3、把画好的脸谱剪贴在纸板上,用毛线头当胡须和头发。

  4、幼儿戴上自制面具做游戏《黑脸敲锣》。

  玩法:黑脸一个,红脸、白脸若干。黑脸慢敲锣,红脸和白脸就开始走圆场步;黑脸快敲锣,红脸捉白脸,白脸躲红脸,看谁捉得多,看谁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脸交给黑脸。

  效果分析:

  当孩子们头戴自制的脸谱,脚下迈着不太娴熟的圆场,认真地模仿着自己喜欢的一招一式时,他们都被这古老的艺术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孩子在“小剧场”中表演自己刚刚学会的京剧,还有的孩子回家教爸爸妈妈学唱京剧------俨然一个个小戏迷。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设立“小戏迷俱乐部”。

设计方案 篇3

  目标

  1、了解城里和乡下不同的生活环境,积极讨论城里和乡下不同的事物,大胆说出说出自己对城里和乡下不同的看法,知道各有其有点和不足。

  2、理解故事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知道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学习词汇;安逸、新鲜、繁华。

  活动过程:

  1、出示城市和乡下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这些事物?

  你还知道城里和乡下有那些不一样的事物?

  如果你是一只小老鼠你会愿意在城里生活还是在乡下生活,为什么?

  2、故事讲述《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个故事,里面也有2只老鼠你们看看他们喜欢在哪里生活,为什么?

  (老师在讲述故事时出示字卡,安逸、新鲜、繁华。)

  提问:乡下老鼠过着怎样的生活(安逸),乡下老鼠是怎么样给城里老鼠介绍自己的家的(新鲜的空气)?

  城里老鼠喜欢乡下吗?

  乡下老鼠看到城里是怎样的情境(繁华),他的感受是什么?

  城里老鼠的家有是怎样的',乡下老鼠看到城里老鼠的家心情是什么样的?(惊呆了)

  乡下老鼠喜欢城里老鼠的家吗,他会不会留下来?

  老师小结:乡下老鼠觉得乡下的空气很好,吃喝不愁喜欢乡下平静安逸的生活。城里虽然很繁华但也很危险,他不喜欢城里的生活。

  城里老鼠觉得就算随时会被人伤害也喜欢在城里生活,因为胜利很繁华,可以住在漂亮的房间,里面有漂亮的家具,吃各种好吃的东西。乡下的生活平静安逸,但他觉得很乏味。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最后都选择了自己的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就是最好的。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3、孩子一句话总结。

  (1)请每个孩子说说你们喜欢城里还是乡下,为什么?

  (2)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

设计方案 篇4

  一、活动时间:XX年10月9日——11月30日 班会

  二、活动地点:五区402教室、多媒体教室、足球尝篮球场等

  三、活动主题:天阔地远·一路超凡

  四、活动目的:通过以班级各寝室为单位轮流组织班会活动,打造寝室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意识,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班级凝聚力,体现XX级空港九班“我们是勤奋学习、团结友爱、自强自立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班级愿景。

  五、活动方式:以各寝室为单位,轮流组织班会活动

  六、活动要求: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贴近和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能体现各寝室的寝室文化(具体活动形式不限)

  七、活动组委会成员

  指导老师:寇杰、万长明、罗柳、周云霞

  1、组织协调组

  组长:李爽(班长) 副组长:李文静(副班长) 曲娟娟(团支书)

  成员:涂桃、李赣新、全东、陈滨芷、李秀琴、黎雯、余洋(各寝室长)

  工作职责:(1)组织、协调各参赛寝室按时开展班会活动 (2)设计参赛寝室活动流程、布置场地 (3)全程为各参赛寝室开展班会活动服务

  2、活动评委组(评分登记表见附件1)

  组长:胡蕊(文体委员) 副组长:蒋程(组织委员)

  成员:张静贤、刘梦燕、董春燕、郑霞、杨梦婷、杨钰馨、谢航、郭加、刘瑶

  工作职责:给组织开展班会活动的各参赛寝室评分(要求:客观、公正、公平)

  3、活动参与组

  班级各寝室:a124、a125、a225、b215、b216、b217、b218、b219、b220

  八、评分标准(总分10分)

  1、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分

  2、内容及形式新颖、个性 2分

  3、内容贴近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3分

  4、内容体现了团队凝聚力和寝室文化 3分

  各参赛寝室最终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分数合计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参与奖3名

  凡是在本次班级主题班会比赛中获奖的寝室,将颁发荣誉证书,颁发奖品。

  特别说明:1、请XX级空港九班全体同学积极支持和配合“活动组委会”成员的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圆满完成本次班级班会活动比赛;2、本次主题班会比赛评分解释权最终归“活动评委组”所有。

  XX级空港九班班委会

  XX年10月7日

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常见水果的名称和形状。

  2、表现前后重叠的关系,学习简单的构图设计。

  活动重点:了解常见水果的名称和形状

  难点:表现水果前后重叠的关系

  活动准备:幼儿美术用书《春天的水果》、剪刀、胶棒等

  活动过程:

  1、认识水果,了解它们的.名称和形状

  教师出示相关水果的图片。

  “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给这些水果命名,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

  2、理解简单的重叠关系和构图

  (1)幼儿来摆放水果

  使幼儿理解水果的重叠关系

  “当这些水果都要放在一只果盘里时,怎样放才能觉得很舒服呢?”(幼儿边放边交流)

  (2)教师帮助幼儿了解近大远小、前后重叠等空间概念。,初步了解构图的均衡性。

  3、幼儿操作

  幼儿将美术用书上的水果图案剪下来,在摆放的过程中,体验“近大远小、前后重叠”的空间概念。

  4、相互欣赏制作好的“春天的水果”。

设计方案 篇6

  九年义务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7课《苦柚》中的第一课时,本人认为应从以下7个方面去说:

  1、剖析教材;

  2、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教学程序;

  4、教法及学法指导;

  5、作业训练;

  6、板书设计;

  7、说课小结,《苦柚》教学概说。

  一、教材简析

  《苦柚》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一位小姑娘以低廉的价钱把柚子卖给一位老华侨,并如实地介绍了自己的柚子,还拒收老华侨的赠款,受到人们赞扬的事,反映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苦柚》教学概说》。该课与《古井》、《峨眉道上》、《渡船》构成一个教学单元。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边读一边想,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要了解一边读一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要知道读一篇课文应该怎样一边读,一边想,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并逐步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由于本课内容多以对话形式表现,并注重人物外貌描写,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中重点词、句、段,联系全文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下篇课文《渡船》的学习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实际是小学语文基本功的同义词。这个基本功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而且是两者的结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字新词,会用“赞叹、崭新”造句。

  2、体会人物外貌的描写,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经过,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学会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

  3、依照课文,学写对话,突出表现人物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上述四项教学目标,既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

  教学重点: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全过程,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

《【精华】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精选】11-04

[精选]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08-26

设计方案[经典]11-12

设计方案[优秀]10-25

【必备】设计方案10-12

设计方案(集合)10-14

设计方案(热)10-16

设计方案[集合]10-15

【实用】设计方案10-27

【精华】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

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设计: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重点词句。

  (3) 朗读课文,

  (4) 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理解课文,

  (6) 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 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8) 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 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 以课内外联系,

  (3) 校内外沟通,

  (4) 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5) 以自主学习,

  (6) 探究学习,

  (7) 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 以读为本,

  (9) 感悟朗读,

  (10) 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 作业 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五、教学媒体设计:

  (1) 多媒体课件,

  (2) 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室。

  (3) 课前布置同

  (4) 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

  (5)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板: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好吗?[出示:课件]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

  [出示:学生画]老师这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风,好吗?[板: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出示:课件]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 是读的更熟练了。(生读课文)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 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板------]

  六、作业 :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 ,(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 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七、版书设计:

  画风

  小艺 李卫 丹丹

  小艺画 李卫的画 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 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 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 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设计方案 篇2

  设计思路: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让幼儿接触一点京剧,欣赏京剧的经典片段,制作京剧脸谱,过一把京剧表演的瘾,可以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中国京剧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活动目的:

  1、 萌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 鼓励幼儿参与京剧表演和制作京剧脸谱。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环境布置各种京剧脸谱。

  2、 日常活动时播放京剧的录音带和录像带,供幼儿欣赏。

  3、 彩纸、纸板、毛线等手工材料。

  活动一:说说京剧。

  1、 看京剧录像。

  2、向幼儿简单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一种戏曲,只有中国才有,所以叫国粹。唱京剧的人要在脸上涂上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京剧脸谱。因为京剧好听好看,不仅中国人喜欢,很多外国人也很喜欢。

  3、介绍京剧脸谱的名称、性格和特点。

  如: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白脸代表狡猾;黑脸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活动二:学唱京剧。

  1、 幼儿观看录像后回答,唱京剧的人脸上涂上各种漂亮的花纹,他们说话、动作、走路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2、放京剧录像带,让幼儿感受京剧曲调的优美,并跟着哼唱。

  3、幼儿戴上脸谱,自由地表演。

  活动三:画脸谱。

  1、 观察京剧脸谱的颜色和花纹,区分红脸、白脸和黑脸。

  2、幼儿画京剧脸谱。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漂亮的图案进行装饰,要求色彩鲜 亮。

  3、把画好的脸谱剪贴在纸板上,用毛线头当胡须和头发。

  4、幼儿戴上自制面具做游戏《黑脸敲锣》。

  玩法:黑脸一个,红脸、白脸若干。黑脸慢敲锣,红脸和白脸就开始走圆场步;黑脸快敲锣,红脸捉白脸,白脸躲红脸,看谁捉得多,看谁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脸交给黑脸。

  效果分析:

  当孩子们头戴自制的脸谱,脚下迈着不太娴熟的圆场,认真地模仿着自己喜欢的一招一式时,他们都被这古老的艺术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孩子在“小剧场”中表演自己刚刚学会的京剧,还有的孩子回家教爸爸妈妈学唱京剧------俨然一个个小戏迷。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设立“小戏迷俱乐部”。

设计方案 篇3

  目标

  1、了解城里和乡下不同的生活环境,积极讨论城里和乡下不同的事物,大胆说出说出自己对城里和乡下不同的看法,知道各有其有点和不足。

  2、理解故事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知道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学习词汇;安逸、新鲜、繁华。

  活动过程:

  1、出示城市和乡下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这些事物?

  你还知道城里和乡下有那些不一样的事物?

  如果你是一只小老鼠你会愿意在城里生活还是在乡下生活,为什么?

  2、故事讲述《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个故事,里面也有2只老鼠你们看看他们喜欢在哪里生活,为什么?

  (老师在讲述故事时出示字卡,安逸、新鲜、繁华。)

  提问:乡下老鼠过着怎样的生活(安逸),乡下老鼠是怎么样给城里老鼠介绍自己的家的(新鲜的空气)?

  城里老鼠喜欢乡下吗?

  乡下老鼠看到城里是怎样的情境(繁华),他的感受是什么?

  城里老鼠的家有是怎样的',乡下老鼠看到城里老鼠的家心情是什么样的?(惊呆了)

  乡下老鼠喜欢城里老鼠的家吗,他会不会留下来?

  老师小结:乡下老鼠觉得乡下的空气很好,吃喝不愁喜欢乡下平静安逸的生活。城里虽然很繁华但也很危险,他不喜欢城里的生活。

  城里老鼠觉得就算随时会被人伤害也喜欢在城里生活,因为胜利很繁华,可以住在漂亮的房间,里面有漂亮的家具,吃各种好吃的东西。乡下的生活平静安逸,但他觉得很乏味。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最后都选择了自己的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就是最好的。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3、孩子一句话总结。

  (1)请每个孩子说说你们喜欢城里还是乡下,为什么?

  (2)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

设计方案 篇4

  一、活动时间:XX年10月9日——11月30日 班会

  二、活动地点:五区402教室、多媒体教室、足球尝篮球场等

  三、活动主题:天阔地远·一路超凡

  四、活动目的:通过以班级各寝室为单位轮流组织班会活动,打造寝室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意识,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班级凝聚力,体现XX级空港九班“我们是勤奋学习、团结友爱、自强自立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班级愿景。

  五、活动方式:以各寝室为单位,轮流组织班会活动

  六、活动要求: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贴近和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能体现各寝室的寝室文化(具体活动形式不限)

  七、活动组委会成员

  指导老师:寇杰、万长明、罗柳、周云霞

  1、组织协调组

  组长:李爽(班长) 副组长:李文静(副班长) 曲娟娟(团支书)

  成员:涂桃、李赣新、全东、陈滨芷、李秀琴、黎雯、余洋(各寝室长)

  工作职责:(1)组织、协调各参赛寝室按时开展班会活动 (2)设计参赛寝室活动流程、布置场地 (3)全程为各参赛寝室开展班会活动服务

  2、活动评委组(评分登记表见附件1)

  组长:胡蕊(文体委员) 副组长:蒋程(组织委员)

  成员:张静贤、刘梦燕、董春燕、郑霞、杨梦婷、杨钰馨、谢航、郭加、刘瑶

  工作职责:给组织开展班会活动的各参赛寝室评分(要求:客观、公正、公平)

  3、活动参与组

  班级各寝室:a124、a125、a225、b215、b216、b217、b218、b219、b220

  八、评分标准(总分10分)

  1、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分

  2、内容及形式新颖、个性 2分

  3、内容贴近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3分

  4、内容体现了团队凝聚力和寝室文化 3分

  各参赛寝室最终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分数合计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参与奖3名

  凡是在本次班级主题班会比赛中获奖的寝室,将颁发荣誉证书,颁发奖品。

  特别说明:1、请XX级空港九班全体同学积极支持和配合“活动组委会”成员的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圆满完成本次班级班会活动比赛;2、本次主题班会比赛评分解释权最终归“活动评委组”所有。

  XX级空港九班班委会

  XX年10月7日

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常见水果的名称和形状。

  2、表现前后重叠的关系,学习简单的构图设计。

  活动重点:了解常见水果的名称和形状

  难点:表现水果前后重叠的关系

  活动准备:幼儿美术用书《春天的水果》、剪刀、胶棒等

  活动过程:

  1、认识水果,了解它们的.名称和形状

  教师出示相关水果的图片。

  “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给这些水果命名,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

  2、理解简单的重叠关系和构图

  (1)幼儿来摆放水果

  使幼儿理解水果的重叠关系

  “当这些水果都要放在一只果盘里时,怎样放才能觉得很舒服呢?”(幼儿边放边交流)

  (2)教师帮助幼儿了解近大远小、前后重叠等空间概念。,初步了解构图的均衡性。

  3、幼儿操作

  幼儿将美术用书上的水果图案剪下来,在摆放的过程中,体验“近大远小、前后重叠”的空间概念。

  4、相互欣赏制作好的“春天的水果”。

设计方案 篇6

  九年义务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7课《苦柚》中的第一课时,本人认为应从以下7个方面去说:

  1、剖析教材;

  2、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教学程序;

  4、教法及学法指导;

  5、作业训练;

  6、板书设计;

  7、说课小结,《苦柚》教学概说。

  一、教材简析

  《苦柚》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一位小姑娘以低廉的价钱把柚子卖给一位老华侨,并如实地介绍了自己的柚子,还拒收老华侨的赠款,受到人们赞扬的事,反映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苦柚》教学概说》。该课与《古井》、《峨眉道上》、《渡船》构成一个教学单元。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边读一边想,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要了解一边读一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要知道读一篇课文应该怎样一边读,一边想,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并逐步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由于本课内容多以对话形式表现,并注重人物外貌描写,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中重点词、句、段,联系全文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下篇课文《渡船》的学习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实际是小学语文基本功的同义词。这个基本功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而且是两者的结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字新词,会用“赞叹、崭新”造句。

  2、体会人物外貌的描写,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经过,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学会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

  3、依照课文,学写对话,突出表现人物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上述四项教学目标,既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

  教学重点: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全过程,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