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实施方案

时间:2022-03-05 11:29:28 方案 我要投稿

【精选】实施方案范文汇总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施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实施方案范文汇总6篇

实施方案 篇1

  为切实防范经办风险,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我局本着“问题导向”和准确及时规范办理社保业务的原则,特制订本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是我局既有业务经办规程和管理制度的细化补充,同时也是对照省人社厅、市社保局印发的《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评估检查指标体系,在自查以及市社保局检查和市县人社行政部门开展现场基金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制定的整改方案。本方案针对经办工作中的一些制度性规定,在原有经办规程和管理制度中未述及的,即为特别规定,全局职工必须遵守。原有经办管理规定与本方案特别规定有冲突的,以本文为准。

  一、明确经办风险防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成立县社会保险局经办风险防控领导组,局长任组长,分管稽核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稽核信息股,稽核信息股副股长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工作。

  经办风险防控领导组不定期听取稽核信息股的工作汇报,研究议定有关经办风险防控事项,议定事项以会议纪要形式印发全局执行。稽核信息股每年至少要对各股室、各业务经办环节执行内控制度和经办规程的情况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提出加强风险管控的建议意见。

  二、完善业务经办岗位制约机制,严格系统授权管理

  1.结合“综合柜员制”上线运行,及时调整行政后勤、财务以及业务岗位设置,按照不相容岗位不得兼任的原则,坚决做到初审与复核、业务与财务、业务与档案、财务与档案、业务与稽核、稽核与财务、系统管理与业务、出纳与会计岗位分离。

  2.20xx年3月25日以前,对信息系统操作权限配置进行一次清理,一律实行实名制(身份证号登录)授权,待“综合柜员制”上线运行后按照新的经办规程再次进行操作权限配置调整。今后,凡工作人员操作权限调整,须由股室负责人提出,经分管局领导签注意见后,系统管理员方可办理。新入职职工必须签订授权责任书方可上机操作。系统管理员要管好授权的纸质档案资料,以备各级检查和追责。

  3.为适应窗口服务工作,本着效率优先的原则,对窗口工作人员以及内部业务审核人员可以按照ab角的模式收于相同操作权限,但统一经办人不得越权进行复核操作,凡需提请后台审批以及二级以上复核岗审核的系统操作必须及时提交,越权经办即违规。

  三、业务运行各环节风险防控的整改工作要求

  1.在经办系统未扫描收存电子档案的情况下,凡涉及变更参保登记信息、参保缴费信息维护等验证原件的系统操作业务,必须收存纸质资料(原件或验证后的复印件)。为避免业务佐证材料分散保管乃至发生遗失,纸质资料须随经办流程运转,每笔业务的纸质资料按照办结岗位的股室归属由各股室安排专人保管,定期归档。待“电子档案”上线运行后,所有业务必须的纸质表单和核心证明材料一律实行扫描上网在线运转,经窗口前台验证收录的纸质档案材料,由专职档案人员定期收集核对整理归档馆藏。

  2.财务与征缴业务按月对账后经办人必须签字确认,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财务和业务签名手续不完善的征缴收入,基金会计不得入账,并要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3.从20xx年起,于每年或次年初以普发公函、公告以及群发短信等形式,直接告知或提醒参保单位和参保群众主动上网查询参保缴费情况,开展互动对账。此项工作由征缴股负责。

  4.财务人员编制存款余额调节表须随附银行对账单,尽可能杜绝和减少产生收入户跨年未达账。

  四、不断完善落实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综合柜员制”上线运行后,要根据业务经办流程重塑和岗位设置调整的实际,切实梳理业务经办风险点,进一步清理修订各项内控管理制度,适时将一些需要全体职工熟知并遵照执行的风控管理重要规程规定汇编成册。

  2.加强和充实稽核工作力量,增强风控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计划性。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征缴稽核和内控检查工作,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类社保投诉和举报,做到业务经办及时、准确、规范,有据可查,有迹可循;稽核内审工作要有台账记录。

实施方案 篇2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感悟即成果”,是教科研工作的基本特点。立足于“观察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推进我校课程改革,本学期我校将展开微课题活动研究。

  “微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备课、上课、课后反馈、作业批改、辅导等)中所发现问题而设计成课题而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是对课堂教学不足的补充。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从学生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当做一个个小课题来立项研究。秉承问题即课堂、行动,即研究的策略,把一个个小问题做深做透 。

  “微课题”的内容可以是“点状”,也可以是“碎片状”。课题内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解解法归类,考点归纳等,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模式探究,知识点的讲授和展示,优生培养,差生治拐等。

  “微课题”的类型:

  1、教材处理型:“说课”、“微课”比赛,“同课异构”,“必修”与“选修”等

  2、教学模式探究型:反思性教学模式,交流——自否模式,“四学”自主学习模式(自学、合学、展学、测学)等

  3、教法探究型:“新课导入法”、“审题法”作文教学,学案讨论反馈法等

  4、课堂教学型:“优质课”比赛,汇报课,示范课,边讲边实验,听评课等

  5、试题解法归类型:淘汰法解选择题,有机推断题解法探究,试卷讲评课等

  6、班级建制型:小班制、零班、实验班、特长班,文科女生班等

  7、实验设计型:实验改进,微型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自制教具等

  8、社会实践型:军训、研究性学习,志愿者服务等

  “微课题”研究的流程:选题→填写“上饶中学微课题申报表” →校学术委员会审查立项→教学处批准立项→课题实施阶段→填写结题报告→校学术委员会审核结题→教学处批准颁发结题证书和教研经费。每个学期有两次课题申报的时间,每学期最后一个月为结题时间。

  具体方案如下:

  一、学习阶段:8月28日——8月30日

  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开展微课题活动研究》,让全体教师了解微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制定微课题研究方案。

  二、申报课题 :

  本学期课题申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9月1日——9月15日

  9月12日前各位教师撰写好《上饶中学微课题研究申请表》,上交教研组长处。

  9月13日:各教研组长将本组微课题研究报告上交年级主管教研的副主任处。

  9月14日:各年级主管教研副主任将微课题报告上交教研处。

  9月15日:教研处邀请学术委员会委员进行审核

  第二阶段为11月2日——11月5日。

  11月2日前各位教师撰写好《上饶中学微课题研究申请表》,上交教研组长处。

  11月3日:各教研组长将本组微课题研究报告上交年级主管教研的副主任处。

  11月4日:各年级主管教研副主任将微课题报告上交教研处。

  11月5日:教研处邀请学术委员会委员进行审核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合理选择课题,填写《上饶中学微课题申报表》。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课题尽量做到:小、新、型、实。

  1、选题要基于教师的实践,切入口要小,针对某个疑点、难点、热点问题,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性研究。

  2、选题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关注的、有思考的问题进行研究。

  3、选题要有针对性,针对当前遇到的、需要解决的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无法驾驭的、不能解决的、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没有帮助的问题尽量回避。

  4、选题要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味强调理论,就会脱离现实,也难以获得源头活水;片面强调实践,就走不出经验的束缚,不利于课题品质的提高。

  三、研究方式:

  1、个人微课题研究。(1人)有教师个体自己实施,强调教师个体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2、小组微课题研究。(2-3人)强调小组间的合作和交流。

  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参与到微课题中,并将此研究活动纳入教师教学教研业绩考核与优秀教研组评比。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计划、教学教研案例、反思为形式,不断提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2、经验总结法:将微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课题小结报告。

  五、研究过程:9月15日——12月13日

  微课题的研究周期为1-3个月,课题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校级研究活动,并填写好微课题研究报告表。

  六、 结题阶段

  12月13日:各位教师撰写好《上饶中学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以及教研论文,上交教研组长处。

  12月14日:各教研组长将本组微课题研究报告上交年级主管教研的副主任处。

  12月16日:各年级主管教研副主任将微课题报告上交教研处。

  12月17日——12月20日:教研处组织学术委员会委员进行评比,选出优秀微课题若干参加学校的评比展示。

  研究者通过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等形式提交课题研究成果。校教学科研处于12月底组织举行微型课题成果鉴定评比活动,优秀微课题在学术报告厅进行展示。

  七、填表说明

  《上饶中学结题申报表》“问题描述”即遇到什么问题,“课题界定”即将研究什么问题,“研究思路”即将要具体研究哪些问题,“研究过程”即将用什么研究方法、策略,采取什么研究行动,“预期成果”即将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学生变化、教师变化、研究过程中呈现的文字影音效果等。

实施方案 篇3

  为进一步提升街道环境生活品质,全面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确保我区成功创建全市卫生标兵区,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省级卫生标兵区为目标,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按照年初区委、区政府总体思路,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加大力度上档次,加大投入上水平,力争一举达标。要以抓好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除四害、健康教育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建设水平,为进一步提高辖区人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及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时间安排及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6月21日—6月31日)为组织发动阶段。积极在辖区内开展创建卫生标兵区的宣传,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橱窗、板报、网络等阵地广泛宣传创建内容及重要性。按照修订的《卫生城市标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二阶段(7月1日—7月10日)为卫生综合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开展以下项大型活动:1、抓好社区卫生综合治理。动员辖区居民人人动手,打扫居民住宅和小区内的环境卫生,每个社区集中开展一次卫生综合整治,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2、抓好绿化美化工作。协调物业及相关部门种植树苗、花草,动员居民开展爱绿护绿活动,协助区有关部门做好沿街花盆摆放。3、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龙华街道地处繁华地区,人口多、旧房屋多、商服网点多,为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疾病疫情的发生,各社区要在适当时期组织开展三次集中投药消杀,街道将定期深入社区内检查,确保除四害活动取得实效。4、抓好社区健康教育。各社区要积极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疗单位,定期组织居民开展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好老年人、已婚育龄群众、儿童的健康体检工作,建立档案,做好记录。通过市民学校、街道网络、社区宣传板等形式宣传健康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5、抓好卫生日的各项宣传活动。6、抓好“三乱”集中整治。尤其是要把居民住宅楼道清理作为重点,动员党员、志愿者、社区骨干及广大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要逐楼清理,逐楼整治,加大监管力度,严看严管。

  三、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创建卫生标兵区工作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城市卫生水平、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上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2、狠抓落实,把创建工作抓好抓实。各社区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广泛发动群众,采取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措施。社区主任负总责、具体工作人员分管 ,实施责任追究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明确责任,切实增强创建意识及重要性。街道将定期深入社区进行检查,对思想麻痹,意识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社区及个人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 、领导小组

  为了抓好创建工作,街道成立创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实施方案 篇4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各个学校和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我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等次偏低,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成为学校安全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快学校食堂升级改造,消除学校的食品安全隐患,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今年秋季开学前,我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即食品卫生信誉度等级)B级以上。

  二、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2月23日—3月10日)

  1、全面普查。

  主动积极邀请当地卫生监督分所,按照《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对照《小学、幼儿园食堂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迅速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查漏洞,找盲区。及时汇总情况,制定解决办法。

  2、制定方案。

  学校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细致、翔实、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明确学校食堂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工作进度和责任人员。

  (二)改造升级阶段(20xx年4月11日—8月20日)

  1、做好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

  做好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是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基础。要积极主动与当地卫生监督分所联系,主动申请预防性卫生监督,使卫生部门从选址规划、问题排查到改造兴建、软件完善,每一个环节,都能自始至终全程参与监管,最终能保证改造后的食堂布局设施符合卫生要求。确保设备一到就能立即安装。

  2、抓紧食堂硬件改造。

  结合学校食堂的实际情况,根据食堂改造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及难易程度,按照“学校主体、改造为主、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食堂改造,使学校食堂的硬件设施得到完善,流程布局、功能分区更加合理。。

  3、强化食品卫生软件建设。

  校食堂在全部达到卫生许可条件的'基础上,要做到规范化管理。全面规范建立食品原料进货索证、购进食品原料验收,进货和使用台帐登记、食品留样记录、消毒纪录、餐饮具消毒、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等各项制度,最终使软、硬件全部达到食品卫生监督量化B级以上标准。

  (三)评定验收阶段(20xx年8月21日—10月31日)

  今年秋季学校开学后,申请教育局联合卫生局组织对行学校食堂量化分级评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学校充分认识到学生食堂是容易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特别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事故的要害部位。学校将食堂升级改造建设纳入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早规划,抓紧实施。校长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食堂升级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黄汉生、胡尚学

  副组长:王冬生

  组 员:陈顺发、王贵元、宋田恩、宋新海 彭春普

  (二)加大投入。

  学校根据学校食堂的实际情况,要合理安排资金,学校将通过食堂结余、学校行政结余等渠道中列支,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添置学校有关设施设备。

  (三)规范有序。

  学校在食堂改造升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在物品采购、基建改造等工作中做到分工明确、程序规范、责任到人。同时,学校领导要强化廉政意识,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做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三店街宋寨小学

  20xx年2月

实施方案 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科教学规范化,落实《吴江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引导我校教师注重学科教学规范,严谨执教、规范执教、高效执教,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依据《吴江区中小学“教学规范提升年”实施方案》决定在全校开展“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们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江苏省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等文件精神,推进《吴江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规范》,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为重点,通过教学流程各环节的规范与完善、教育管理措施的细化与落实,促进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科学提升,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办人民满意的适合的教育。

  二、活动主题

  “落实教学基本规范,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着力解决教学规范中存在的“课前备课不充分、作业布置与批改不规范、辅导转化学困生思想认识不足、常规检查指导工作欠细致”等突出问题,切实改进新上岗教师及合同制教师教学规范执行不到位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和教学规范性,树立围绕管理抓质量、围绕规范抓管理的意识,在全校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激励、竞争、约束机制,努力形成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调动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精致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化”。

  四、实施步骤

  活动从20xx年3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份)

  1.宣传发动。学校成立“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宣传发动会议,对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大力宣传“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领导小组:

  组 长:杨卫国

  副组长:费惠珍

  组 员:吴斌峰、朱菊英、周荣华、沈培英、杨琴、赵明卫、钮建国、吴建新、周建东、潘国荣(各教研组长)

  2.学习讨论。

  认真组织学习《吴江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开展“教学规范提升年”为主题的大讨论,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引导人人自觉参与活动。

  (1)召开校务会议,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的通知》精神。(校长室)

  (2)印发《吴江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和《八都小学执行学科规范和提升教学质量要求》,并组织在教研组层面上学习。(教导处)

  (3)分语数英学科和技能学科两个层面开展“教学规范提升年”为主题的打讨论,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引导人人自觉参与活动。(教研组)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4月1日20xx年11月30日)

  1.对照反思。认真组织教师对照学科教学规范管理的具体要求,反省自己教学行为,查找自身不足;学校分管教学校长和教导处要全面、客观地分析本校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现状,找准问题,寻找差距与不足,形成自查报告。

  2.建章立制。学校围绕活动的主要内容,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修订完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尤其要制定好《八都小学执行学科规范和提升教学质量要求》制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学校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基。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3.活动引领。扎实、创新开展各类活动,根据学科教学规范要求,开展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评比活动,褒扬先进,鞭策后进。加强协作型教育集团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一些“学比超”活动。学校在本年度组织以下“六个一”活动:

  (1)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备课质量展评工作。(5月)

  (2)50周岁以下教师的作业设计、批改的展评活动。(6月)

  (3)任课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同时高质量完成评课工作。(5月和11月)

  (4)低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展示活动。(10月)

  (5)40周岁以下语数英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赛。(11月)

  (6)毕业班考试科目老师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第二届命题大赛。(另行通知)

  (7)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活动(10~11月)

  (三)总结表彰阶段(20xx年12月1日31日)

  八都小学把“教学规范提升年”工作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和每一项工作,在务求实效上下工夫。认真总结“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开展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实际成效,及时总结活动成果,表彰先进个人。科学建构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把教学规范考核作为教师教学绩效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项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督查与落实。分阶段分重点开展好各项活动。要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制定方案,研究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二)强化督促检查。校长室将把督促检查贯穿于“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的全过程,采取巡查、月查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三)突出评价考核。教学规范管理活动作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统筹规划和计划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措施,稳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科学建构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把教学规范考核作为教师教学绩效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促进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实施方案 篇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教育部在20xx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加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于20xx年4月11日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简称《指南》)。湖北省教育厅决定从20xx年秋季起,在全省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开始设置“研究性学习”必修课,每周三节。在三年内高中各年级开齐“研究性学习”课程。根据文件精神,我校决定从20xx年秋季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为了规范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我校的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授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指南》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总目标是: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2、具体目标是: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我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知识水平出发,学校三年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为:高一年级为起始和基础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愿意参与研究性学习,并产生一定的兴趣;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初步解决问题;了解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多种有效手段和途径,掌握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和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与人交流、分享的技巧;乐于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见解和研究成果;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关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高二年级为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形成浓厚兴趣;形成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较好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恰当地利用信息;形成一定的合作能力,乐于与人分享;养成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科学态度;养成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习惯,自觉维护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高三年级为巩固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独特方法,并能创造地利用各种信息;善于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懂得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断追求真理;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确定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开发活动课的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内容确定的原则

  一是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进取和爱好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项目,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课题和项目。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课题指南等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是开放性。学生学习的时空是开放的。在空间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还可以到校外;在时间上,既可以是在学校规定的集中时间内,也可以是在其它时间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既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体的。指导教师是开放的,既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信息来源渠道是开放的。

  三是差异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既要尊重学生因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形成的个性差异,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研究阶段的要求上有层次上的差异。在研究的过程中,即使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各不相同。从而为学习者,同时也是为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和确定的总体方向:内容选择最基本的依据是学生的生活。一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昌宜以及三峡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如气候、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昌宜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经济问题、社会政治问题。三是以“人与自我”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课程安排

  秋季起,在我校高一、高二年级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每周星期五下午安排的3课时为基本单位时间,以校本课程为基本载体,同时加强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和研究,促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向学生校内外生活中渗透。

  (二)教学安排

  每学期按20周计,每周3课时,共约60课时。分五个阶段:集中学习,确定课题,开题;开展研究,教师跟踪指导;期中交流,进行阶段性小结;再进行研究,教师实施跟踪指导;期末结题,交流,评价和总结。

  (三)研究类型

  课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类: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

  (四)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研究。这种形式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本形式。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五)保障条件

  学校尽量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条件:开放学校图书馆、科教馆、电子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学校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在校外联系的有关部门和资源。

  (六)课程实施的一般程序

  按照教育部的《指南》要求,课程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形式开展。此阶段的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讲座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

  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初步交流。

  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表达方式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科技作品以外,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编刊物、音像资料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在学期末分别举行班级和年级交流报告会,年级编辑优秀成果集。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和评价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

  1、学校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

  组员: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

  2、成立“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

  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成员包括:

  组长: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

  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各年级主任

  成员:教研组长、所有专职和兼职指导教师、班主任

  3、课程档案管理及相关部门的工作

  学生活动档案资料:研究方案,含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小组人员分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计划、成果形式、指导教师等内容,开题时上交由教研处备存。学生研究活动情况记载,含时间、地点、研究内容(具体)、收获、体会、问题等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期末进行总结,每篇总结要求在1000字以上,研究情况记载根据研究内容,按照要求上交给指导教师批阅,并由组长签名。研究成果,每一个学生每一学年(或学期)完成一至二个课题或项目。每小组或个人至少有一项成果(较大的问题可以是阶段性成果)在期末上交给指导教师。其成果可以是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设计、科技作品、录像资料等。

  指导教师活动档案资料:指导笔记,含对全班或小组(个人)指导的详细记录,有时间、地点、对象、主要内容、效果、体会等内容,每月底交教务处检查。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项目要进行评估,写出结论性评语,要求指出项目的意义、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每篇不少于800字。所有指导教师在期末要对工作做出全面总结,或以论文形式总结经验。

  教研处工作:牵头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并负责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与管理;每学年开学时向全校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包括校外兼职教师)名单,参考项目总表;将学生所选择的所有研究项目进行汇总,包括名称、项目成员、指导教师单位和电话、进度及所需资源等,形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统计资料,完善学生研究性学习档案资料管理;负责检查指导教师的指导笔记并进行等级评定;每学期以学校研究性学习为课题进行研究,并写一篇科研论文,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研究成果集。每学期负责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研讨会。

  教务处工作: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总体安排,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各种资源(包括提供校内各种资源,对校外资源的联系);每学期抽查学生研究笔记两次,将其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起同学校活动课程的考核成绩一并记入学校素质教育学分。每学年召开一次研究性学习表彰大会。每年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或经验交流会。

  年级组工作:各年级组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具体组织本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协助教务处、教研处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工作,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搞好本年级研究学习活动的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展示成果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活动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和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评价的重点:

  (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认真参加每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能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收集、积累、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设;善于与他人合作。

  (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的体验情况。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研究笔记、小组讨论记录、期末个人总结;期中、期末交流和平时交流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3)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他新技术的情况;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情况。

  (4)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的意识;相对个体的发展动态评价。

  (5)研究成果。

【【精选】实施方案范文汇总6篇】相关文章:

精选实施方案范文汇总7篇03-04

精选实施方案范文汇总5篇03-02

关于实施方案范文汇总7篇03-02

安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6篇02-28

【精华】实施方案范文汇总6篇02-26

活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八篇02-26

安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8篇02-22

安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9篇02-22

培训实施方案范文汇总四篇02-15

安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10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