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

时间:2023-11-16 08:34:41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土保持方案最新,欢迎大家分享。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1

  摘要: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水土流失,是显而易见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文章简要介绍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方案;研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引言: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其建设地点的范围也不断加大,因此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域也不断扩大。开展水土保持是山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意义。

  一、水土保持的定义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二、水土保持的提出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形成堰塞湖,对下游造成更大的危害。

  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

  1、规划阶段的水土保持

  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入手首先,要对可能会引起的水土流失做出初步的防治方案设计,科学地估算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水利工程中不管是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其中引起水土流失的源头都是不可忽视的。其次,在水利工程项目进入初步设计时期,要细分和完善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种类及规模,详细分析水利工程规模中的项目人为扰动原地表,并制定出细致的规划设计,同时针对项目区占用的耕地以及挖填方区,也要制定出妥善的水土保持设施设计。虽然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只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小部分,但是其成效却是不容忽视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初步规划设计中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的方案比选、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水土保持评价,进行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根据综合评价结论,提出水土保持要求与建议;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计算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貌植被的面积、弃土弃渣(石)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预测水土流失面积及危害以及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按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对拟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典型设计,并推算各类工程的工程量;初步确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与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联的主要问题;提出水土保持监测的初步方案和管理要求。

  2、植被种植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因此首先要防治风沙侵蚀。在前期工作中,就要种植林带,按照农田规划进行林带建设,沿着条田的长短边布置主、副林带,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布置一定的经济林。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多种植一些根系发达,并与工程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树木,如意杨、雪松、迎春等,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稳固水土、坡面防护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除了种植树木外,还可以种植一些再生性强,并耐旱、耐涝的草种,比如可以在弃土区顶面及坡面等地种植三叶草或是狗牙根草等,以增加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降低发生水土流失的概率。

  3、通过宣传来增加意识

  社会的宣传,和各种舆论的力量对于加强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的方式。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水土保持,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对于我国农村的建设。对于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从而提升人们的水保意识。要实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形成整体的发展目标。

  4、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恢复,所以,应对表土进行分层剥离,集中堆放并进行苫盖和挡护。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后,应先在场地周围布置排水沟,拦截附近地面来水及收集施工布置区内降雨,将其排入附近河道中,以便于后期恢复。工程施工开始,对施工生活区内的空闲地进行绿化,绿化措施主要为植草和种植花卉。草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性质、水文条件、生物种类等各种因素,对施工临建区的临时排水,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施工生产堆料区及剥离表土堆存区的临时排水3部分。在临时道路两侧应设临时排水沟,在成品堆料场、成品料平台和施工骨料堆放场应设置临时排水。

  5、强化监督,促进发展

  为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规范、完善地方法规体系,严格执行“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大力加强水保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加强预防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实施执法工作人员“约法三章”等措施,避免因执法人员素质问题影响执法效果,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加大对农村“四荒”治理开发的监督管理,控制农业开发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对集中连片、动土量大的治理开发项目,要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和其他生态极度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的防范,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相当严重,生态系统也因大量的开发和破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水土的保护非常重要,对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的遏制我国土地面积的减少。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腾飞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水土资源。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合理,会使得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由此恶性循环,水利工程项目的功效也长期无法得到发挥。因而,要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对水土流失进行依法防治。做到水土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2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设内容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一)工程建设

  1、小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态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人畜禽粪便应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等实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比较集中和有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5、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方法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

  6、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在河道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种植或抚育具有吸收有机污染物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建设人工湿地,种植适水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7、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质指标动态变化监测点,对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量、入河(库)泥沙量,以及总磷(TP)、总氮(T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进行监测。

  (二)管护制度建设

  在试点小流域内,制定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政策和乡规民约,建立水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保护林草植被,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生态移民和并村;制定化肥、农药使用推荐种类目录,明确其合理用量及使用方法;严格对生活垃圾、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排放的控制管理。加强流域内集体和私人企业、饮食服务等行业排污的管理;监督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三、实施期限

  工程实施期3年,20xx-20xx年。

  四、工程投资

  试点工程建设投入以地方为主,中央给予适当补助。中央补助投资从现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及相关水利项目投资

  中安排。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水利水保工程、封育管护、宣传、监测等。没有国家重点工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筹解决。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创新投入机制,依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解决投入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五、组织实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实施,负责审批入选工程、实施方案和组织竣工验收工作。流域机构负责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各省(区、市)水利部门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制定和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年度检查,并于每年2月底向水利部上报上年度总结报告。县级水利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编制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工作,建立工程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责任、明确任务,开展试点工程建设及相关监测工作等。

  试点工程实施完成后,各县进行自验,全面总结。自验结束后向所在省(区、市)上报自查验收报告。各省(区、市)组织初验,向水利部上报初验报告。水利部组织流域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竣工验收,完成竣工验收报告。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3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设内容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一)工程建设

  1、小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态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人畜禽粪便应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等实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比较集中和有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5、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方法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

  6、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在河道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种植或抚育具有吸收有机污染物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建设人工湿地,种植适水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7、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质指标动态变化监测点,对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量、入河(库)泥沙量,以及总磷(TP)、总氮(T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进行监测。

  (二)管护制度建设

  在试点小流域内,制定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政策和乡规民约,建立水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保护林草植被,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生态移民和并村;制定化肥、农药使用推荐种类目录,明确其合理用量及使用方法;严格对生活垃圾、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排放的控制管理。加强流域内集体和私人企业、饮食服务等行业排污的管理;监督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三、实施期限

  工程实施期3年,20xx-20xx年。

  四、工程投资

  试点工程建设投入以地方为主,中央给予适当补助。中央补助投资从现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及相关水利项目投资

  中安排。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水利水保工程、封育管护、宣传、监测等。没有国家重点工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筹解决。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创新投入机制,依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解决投入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五、组织实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实施,负责审批入选工程、实施方案和组织竣工验收工作。流域机构负责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各省(区、市)水利部门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制定和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年度检查,并于每年2月底向水利部上报上年度总结报告。县级水利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编制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工作,建立工程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责任、明确任务,开展试点工程建设及相关监测工作等。

  试点工程实施完成后,各县进行自验,全面总结。自验结束后向所在省(区、市)上报自查验收报告。各省(区、市)组织初验,向水利部上报初验报告。水利部组织流域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竣工验收,完成竣工验收报告。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内容。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图。

  2、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概况

  1)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址、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等。

  地形地貌主要介绍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区、地形地势、沟壑、地震情况,以及代表性地形的特坡度、坡长、坡形(凹形、凸形、直线型、阶段性等)。

  地质(工程地质概况)主要包括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地震烈度等。

  气候气象介绍项目区所属气候类型区及其特点,以及降水、温度、风力、日照、蒸发以及灾害性气候等。着重介绍设置在项目区内、或距离项目区最近、或与项目区相近的气象站多年主要气象参数统计特征值(应列表说明)。

  水文介绍项目区所属水系(应从所属的7大流域内或内陆河直至最低一级支流),最低一级河流的基本技术参数(如流经项目区或相关行政区的长度、面积以及径流、泥沙)等,以及主要提(取)水品、排(泻)水口的位置及其相关的技术参数。植物介绍项目区所属植物类型区,以及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林草种类的名称、生长状况、总体覆盖(或郁闭度)等。

  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介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以及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质地和土壤层厚度等。地面组成物质应从项目区总体上和水土保防止责任范围各个分区两个层面上介绍。

  (从项目总体上,应根据地面组成物质中土、石、沙三者所占地面积的'比例,说明石质、土质或土石质(划分标准见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的附录A)。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分区层面上,应分别说明土壤、裸岩、明沙的面积状况。

  (土壤介绍,应按照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分区说明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质地,或进一步按照各个分区的坡沟位置说明相关参数。

  2)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生态环境概况主要介绍项目区绿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示意图二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目标与任务

  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的监测的目标和任务。由于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主体工程建设阶段不同、所处水土流失类型区和水土保持“三区”不同、所属行政区等不同,不同的开发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治理要求。因此,监测目标和任务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2、监测范围及分区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监测重点及监测布局

  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

  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的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

  不同类别开发建设项目监测重点监测区域主要为:矿业开采工程:露天采矿的排土(石)场和铁路,以及专用线铁路和公路,集中排水区下游。交通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破坏面和土石料临时转运场,集中排水区下游和施工道路。

  电力工程:电厂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临时堆土场、施工道路和火力发电厂运行初期贮灰场。

  冶炼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和运行期添加料场、尾矿(渣)场,施工和生产道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面、排水泄洪区下游、施工期临时堆土(渣)场。

  建筑及城镇建设:施工中的地面开挖、弃土(渣)和土(石)料的临时堆放地。其他工程:施工或运行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工作面。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

  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一般情况,监测时段包括开工之前、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

  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开工之前、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

  (1)开工之前

  主要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项目建设前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背景状况。

  主要采用现场观测、测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测,范围涉及项目的全部防止责任区。

  (2)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间

  主要是对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监测,包括工程扰动土地面积、降水、大风、水土流失(类型、形式、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灾害等,监测评估项目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动态。

  主要采用现场巡视监测、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随时对施工组织和工艺提供建议,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3)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

  主要是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益等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护坡工程、植被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等措施的数量、质量。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项目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止目标。 2监测指标与控制节点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结合个监测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每项监测内容的具体监测指标。

  针对每个监测指标,分析确定监测的方法、频次、必须的设施设备和数据记录格式。对于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同时确定监测指标数据记录表、观测数据精度和数据分析方法等。列表说明每个监测点的监测设施设备配置。对于设施复杂、需要安放设备的监测点,应进行设计,说明设施的规格尺寸、结构、施工布设要求,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及操作、维护程序。四预期成果及形式

  1、数据记录

  对数据记录成册。如果数据较多,又不能在监测报告中全部列出时,可以单独成册,作为报告的附件。

  对于水土流失危害,应附专项调查报告。

  2、重点监测图

  重要弃土(渣)场要提供千分之一地形图

  3、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包括《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监测季度报告表,工程建设期间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报送,同时提供大型或重要位置弃土(渣)场的照片等影像资料;因降雨、大风或人为原因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于事件发生后1周内报告有关情况。

  监测总结报告,包括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土壤流失量分析,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结论等章节。

  4、附件

  1)附图

  图件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图、监测点布设图、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

  2)附件

  包括检测技术服务合同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函。五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1、监测人员组成

  明确主持和参加监测的人员及其职称、专业和分工。

  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分析提出野外观测、图像图形编制、数据整(汇)编、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包括数据等级与审查、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档管理和成果审核等。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5

  一、简要说明

  有关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说明。

  二、防治责任范围

  1.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实际发生的责任范围对比,调整变化的原因。

  2.扰动土地的治理面积、治理率。

  三、工程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设计报告中的设计要点,重大设计变更。

  四、施工

  1.工程量及进度。各项防治工程完成的数量、实施时间,与批准的方案实施时间、工程量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2.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事故及其处理。

  3.工程建设大事。包括有关批文,较大的设计变更,有关合同协议,重要会议等。

  4.价款结算。批准的工程量及其投资,施工合同价与实际结算价对比,分析增减的原因。

  五、工程质量

  1.项目划分。水土保持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情况。

  2.质量检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检验方法,检验结果。

  3.质量评定。初步验收确定的各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对整体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

  六、工程初期运行及成效评价

  1.工程运行情况。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建成运行后,其安全稳定性、暴雨后的完好情况,工程维修、植物补植情况。

  2.工程效益

  (1)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试运行期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程度,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变化值。废弃土、石、渣的'拦挡量、拦渣率,各类开挖面、拆除后的施工营地的平整、护砌量,植被恢复数量。

  (2)植被变化。建设前、施工期间、竣工后林草植被面积,植被恢复指数。

  (3)土地整治及生产条件恢复。土地整治率,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恢复数量,土地生产力恢复能力。

  (4)水土流失监测。根据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提出施工期间、工程运行后水土流失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对水系、下游河道径流泥沙影响,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变化。

  (5)综合评价。主体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时间,水土保持工程的控制效果,防治成效。

  七、附件及有关资料

  1.工程竣工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文件、资料

  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合同、验收报告

  4.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5.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

  6.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图

  7.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相关文章:

水土保持方案01-25

水土保持方案【必备】10-05

【精选】水土保持方案4篇05-19

水土保持方案三篇05-19

【精选】水土保持方案三篇05-27

水土保持方案15篇01-25

水土保持方案(15篇)03-06

水土保持方案九篇06-03

水土保持方案(精选15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