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艺术解析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对话是语言的核心。目前,对话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等诸多领域,并且表现出了极大的创新性。其中,新闻语言潜存的对话性,建构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新闻媒体是社会正能量的宣传者,其以客观、确切、朴实、简练的新闻语言表达社会中的真实情况,本文将基于对话哲学视角对新闻语言进行深入解析。
一、对话哲学与新闻语言艺术的相关概念
(一)对话哲学
对话是人与人交流的媒介,对话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对话在内容上包括矛盾性的应答性行为,也包括赞同性的应答性行为。对话是一种渗透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灵魂的交流,对话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于人与精神产品之间,即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思想是哲学史中的重要理论。巴特金的对话主义理论以“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为中心,认为主体是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对话建构起来的。巴赫金的对话语言哲学开辟了语言研究的新视域。
(二)新闻语言艺术
新闻是通过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语言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美的,优美的新闻语言是艺术的结晶。因此,在进行客观事实报道时,要特别讲究语言的艺术技巧。”新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
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简洁明快、具体形象、通俗易懂。一般来说,新闻语言有以下四个特性。第一,真实性。新闻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必须用准确无误的语言表达新闻中的各个要素。第二,对话性。新闻语言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此过程中,新闻语言必须客观、公正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第三,交互性。新闻语言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解释性语言,不仅要有“新”的特点,还要能快速地传播,即新闻事实和读者接触的时间越短越好,以促使二者之间产生交互作用。
二、新闻语言艺术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新闻缺乏应有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语言,语言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事实是新闻语言的依据和生命力,新闻事实检验着新闻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新闻语言文体的失真,不仅仅是稿件问题,还间接反映出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进而影响新闻媒体的整体形象。新闻语言讲究艺术性,不同类型的媒体有不同的新闻语言艺术。然而,现实中,部分新闻传播往往不去探究语言文字的准确性,甚至出现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语言,语言形式浮夸、内容空洞,从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新闻失真。此外,个别新闻常常利用危言耸听、断章取义的标题来吸引群众眼球,导致受众群体对新闻逐渐产生了不信任感,影响了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新闻语言的对话性不强
受众群体对新闻事实的认识与了解,绝大部分是通过新闻语言获取的。基于对社会事实的不断跟进可知,目前许多新闻语言的互动性、对话性不足,影响了新闻内容的传播。需要注意的是,新闻语言的对话语篇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声音,即形成肯定和否定、问和答等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新闻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容易造成沟通和协调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语言的对话性。
(三)部分新闻语言冗长
新闻语言讲究精炼、简洁、明白,而在新闻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冗长表达的情况。冗长信息的使用,会淡化阅读者的感受,甚至使接收者产生反感。语言的冗长性,容易使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产生距离感,降低新闻信息的质量,影响理性声音的传播。新闻语言的冗余程度因不同的传播媒介而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其会影响接受者对新闻的接收程度。
三、新闻语言艺术运用的对策分析
(一)增强新闻语言的对话性
新闻传播与受众群体从来不是“我-它”的关系,而是“我-你”的关系。因此,在新闻语言艺术的运用过程中,应多倾听主体所呈现的客观事实,进而有效的还原对话预设。其次,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结合。直接引语作为新闻主体中的重要资料,能有效提炼出说话者的本义,并将说话者的意思表达清楚。因此,在运用新闻语言的过程中,需要适当使用直接引语。最后,新闻语言的对话性还要求个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的统一。事实最具有说服力,真实的材料和语言往往能够更好地引发新闻和接受者的对话交流。
(二)尊重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
新闻语言艺术的运用,还要充分尊重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第一,新闻媒体作者要进行自我审美意识的建构,只有建立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读者意识,才能在观念上完成与读者的对接。第二,追求质朴美。新闻语言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语句,其“美”的来源是新闻事物本身和作者的视角切入点。新闻作者在平时的新闻挖掘过程中,要自觉建立区别于大众的“第二落脚点”,即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新闻本身。第三,新闻语言艺术的运用要“接地气”.过于“高大上”的新闻语言,容易脱离受众群体的审美范围。第四,新闻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要符合大众群体思考的轨迹。符合受众群体审美需求的新闻语言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对话与交流。
(三)巧用“引用”拉近与受众群体的距离
新闻不是独白,独白强调的是“我-它”之间关系,而新闻强调的是“我-你”之间的关系。在应用新闻语言的过程中,应以开放的心态感受对方的存在。因此,第一,新闻语言要巧用“引用”,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用”.第二,要坚持“双主体论”,即新闻工作者和受众群体都是新闻传播的主体,应以平等的方式让受众群体真正参与到新闻传播中。
(四)创新新闻语言
新闻要创新,不仅是内容的创新、角度的创新,更是语言的创新。新闻语言不仅仅要强调真实性,还需要突出个性,千篇一律的新闻语言会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而具有创新个性的语言则会让读者眼前一亮。为摆脱新闻语言的俗套,避免一成不变的新闻语言形式,首先,新闻工作者应注意积累词汇,掌握大量的词汇有利于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具体的新闻事件;其次,由于新闻信息的阅读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新闻内容应通俗易懂,新闻语言不应过分修饰,可多用短句、陈述句、散句、口语句、感叹句等语言表达技巧,也可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用受众群体能听懂的语句来阐述一些深奥、晦涩的专业术语。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艺术解析】相关文章:
语言艺术工作总结04-03
《战国策》中的语言艺术(精选10篇)07-25
教师语言艺术心得体会04-20
电视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论文10-13
十二星座性格解析02-04
散文阅读方法的解析11-15
教师的语言艺术培训心得体会03-01
乒乓球技术解析12-02
常见的简历错误解析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