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哈尔滨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6 15:48:50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哈尔滨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研究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哈尔滨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研究

  家庭农场在把哈尔滨建设成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促进农业实现新跨越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促进作用。

  一、哈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哈市现有的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具有内部效率,但缺乏外部效率。既不利于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也不利于农户参与市场竞争。而家庭农场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营,还运用先进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和生产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率。

  2、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农场以盈利为目的,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因此需要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加强管理、追逐利润,以集约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释放哈市农业农村的发展潜力。

  3、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家庭农场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避免“规模小而无效、规模大而不精”的弊病,使哈市土地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得到优化配置。

  二、哈尔滨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模式选择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及哈市各县域农业产业结构特征,发展培育家庭农场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类型,即种植业家庭农场、机农结合型、种养综合型和水产养殖型家庭农场。

  1、种植业家庭农场

  为培育发展种植业家庭农场,哈市可以先培育一批种植业规模大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耕种,并在工商局注册登记,成立自己的品牌。农户可以委托村委会进行土地流转,村委会将农户手中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后,由政府出面、出资将耕地整治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

  2、种养结合,以种辅养型家庭农场

  这种模式农场的经营方式为:综合经营种植业、养殖业,并以种植业为主,且超过种植产业规模标准的下限,同时又从事奶牛、肉牛、生猪、家禽等饲养的农户。这种模式的家庭农场适于双城、宾县、五常等县域既拥有大型奶制品企业又属产粮大县的农户。

  3、机农结合型家庭农场

  这种模式中,可由懂农机具维护使用的农民自愿组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其中既从事较大规模粮食生产,又懂农机具维修,并能够对农业机械加以利用和创新,为附近的家庭农场提供农机服务,且具有多年的农机驾驶经验的农民担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与各家庭农场签订协议,以优惠价格负责每季农作物的收割。

  三、哈尔滨市培育家庭农场的政策建议

  (1)构建扶持政策

  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筑牢发展基础。逐步建立以农户投入为主、政府扶助、金融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从而保证规模户稳定发展,并向更大规模、更高要求的家庭农场过度。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

  建议哈市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家庭农场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指导家庭农场建设的人员和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扶持示范性家庭农场开展商标注册、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

  建议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示范家庭农场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给予奖补。农田水利建设、农场道路建设优先安排示范家庭农场实施;为农场主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技术指导,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家庭农场的发展建设。

  2、强化项目支持

  结合哈市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的整合,并向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倾斜。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凡适合家庭农场承担的,优先安排示范性家庭农场承担。

  3、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建议哈市家庭农场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税务部门要完善税收管理措施,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环节,为家庭农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确保家庭农场可以享受的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4、支持家庭农场创品牌增实力

  引导、鼓励和支持哈市家庭农场申请注册商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产品等相关认证。积极支持哈市家庭农场参加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省级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名录等评选,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家庭农场的市场竞争力。

  (2)推进土地流转,夯实发展基础

  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哈市目前土地流转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流转机制,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强化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指导签证、代理服务、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推动土地有序有效流转,从而夯实家庭农场规模性发展的基础,做家庭农场发展的坚固基石,解决家庭农场的后顾之忧。

  把哈尔滨市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促进哈尔滨农业实现新跨越,家庭农场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文件指示精神,加大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力度,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家庭农场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哈尔滨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07-13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6-21

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6-21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05-26

家庭农场个人总结11-15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11-15

家庭农场项目申请书03-30

与农村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发展对策研究报告05-12

家庭农场年度总结01-03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指导意见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