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中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路径

时间:2022-10-05 21:45:31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路径

  中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路径【1】

  [摘要] 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规律是地方性院校探索和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必由之路。

  以中原工学院为例,在比较分析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后,提出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目标定位于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导方向,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握特色专业建设的导向;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师资力量;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建设的平台;依托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建设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满足专业建设的条件与需求。

  [关键词] 中部地区;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约有600 多所(不含民办高校)[1]。

  近几年,高校招收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增速平均在20%以上。

  但与快速发展相伴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供求等问题逐渐凸现,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但高等教育相对不够发达,地方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缺少特色、课程内容陈旧、轻视实践等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管理人才。

  因此,地方性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和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非常必要,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 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工商管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已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

  2007年教育部批准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汕头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工商管理特色专业[2]。

  各高校根据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确定了本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各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受名牌大学的挤压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地方性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是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如:重庆工商管理大学,结合重庆作为制造业基地的特点,提出要培养制造型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并设置了制造企业管理、流通企业管理和跨国企业管理三个特色方向课群;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跨国公司管理方向,开设了跨国公司组织管理、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跨国公司战略管理、国际营销管理、国际商法等课程。

  2. 河南省内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河南省内有普通高等学校84所,其中本科院校33所,专科院校51所。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凡开设有管理学专业的基本上都设置了工商管理专业,有的学校还设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河南省内主要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大学等高校开设专业早,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强,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上,上述高校都面临着教学科研力量分散,在两个二级学院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科研的教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河南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较早的学校之一,是省级特色专业,拥有一批固定的教学科研队伍,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上综合实力强。

  另外,河南省还有一批本

  科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拥有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和科研人才,值得关注。

  2009年,河南省高校新增人力资源专业本科招生的学校有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郑州华信学院和河南工程学院。

  3. 中原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是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立较早的专业之一,目前已有近20年的专业建设历史,同时也是该校第一批硕士点建设系部。

  目前工商管理系拥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教师中博士后3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4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名。

  以这些教师为骨干组成的工商管理教学团队是中原工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特色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中原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定位凸显工科院校特色。

  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企业或单位的既懂管理又具有人力资源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以更好地为区域发展特别是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但该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专业教师数量偏少,教学任务重。

  专业老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成为制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学术成果的数量和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表论文虽有一定数量但仍然整体偏少,档次偏低;科研课题立项少,还没有国家级课题;科研成果获奖等级不高。

  ③研究专业方向不稳定,不固定,分散了教学和科研力量,造成缺乏专业建设和积累。

  ④课程建设及实践环节教学有待优化。

  二、中原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定位与建设目标

  1. 工商管理专业的定位

  适应中原崛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升级、转型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性变化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实践 “素能本位,课证融合,学训合一,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就业岗位群和职业素能,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和实施教学改革,把本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办学条件优越、校企融合深入、工学结合紧密、社会服务一流的省级示范专业,成为我省人力资源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质基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在职教师师资培训中心。

  为聚合人力资源教学与科研力量,迅速形成一支在河南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专业建设应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岗位,企业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要充分发挥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相关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结合学校实际,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巩固本科专业培养体系同时,完善硕士培养的特色方案。

  2. 主要建设目标及专业特色

  虽然中原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成立较早,在近几年内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横向比较来看,该专业与国外或者国内知名高校的专业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整合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完成人力资源系列课程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实现企业管理硕士点研究方向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无缝对接,解决企业管理硕士点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所带来的窘境,加快本专业的建设速度,缩小本专业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距,特制定了本专业的发展目标。

  四年内,努力将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成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示范专业,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导方向,在河南省省内确立专业地位。

  主要建设目标及专业特色如下:

  (1)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

  教师总数达到稳定在15人左右,所有专业核心课均由教授或副教授任主讲教师。

  (2)力争工商管理优秀教学团队成为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3)推广一流的教学内容,采用一流的教学方法。

  努力建设河南省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部分课程中采用计算机仿真培训、远程网络教学等。

  (4)保持校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在河南省内的地位,力争近三年内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薪酬考核》等更多的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

  (5)建设先进的教材体系。

  争取编写教材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所有专业课教材的使用均经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审定。

  (6)建设一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划。

  专业核心课授课将逐步采用“双语”教学。

  (7)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资料完备,管理手段先进。

  (8)每年发表管理专业学术论文30篇左右,教改论文5篇左右;争取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每年申报成功更多的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

  三、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与需求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握特色专业建设的导向

  控制专业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平台+模块”的教学培养模式,培养研究型与应用型兼顾的复合型人才,优化高级培养模式,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形成特色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高级研究型人才[3]。

  对于本科学生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拓宽实践教学途径。

  按照“2+1+1”培养模式设计,即用2年时间打牢基础,重点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用1年时间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再用1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各种实习、实训、进厂定岗实习等环节,重点训练综合应用技能,强化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使职业特点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2.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师资力量

  根据“引进、优化、培养、提高”的原则,加快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主要围绕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努力营造“事业吸引人,感情凝聚人,政策激励人,待遇留住人”的环境和氛围,通过引进高水平、高学历教师,改善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之与学科专业结构相适应;通过校企结合办学,加大“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比例[4]。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鼓励教师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具体企业、具体事项,达到理论和实践双赢、互动。

  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带动教育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专职、兼职新团队,提升工商管理系的综合实力,加快造就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师资队伍。

  并认真抓好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资的梯队和团队。

  3. 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建设的平台

  一要加强和完善校内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不断完善和健全现有的办公信息管理实验室、BOSS实验、管理沙盘模拟实验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使本专业教学实验室形成基础教学、提升教学、创新教学和实践模拟教学为一体的实验室群。

  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需求的新型人才拓宽渠道。

  二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真正接触到高水平的企业和企业家,掌握实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实践教学,彰显特色专业建设的特点

  利用已经建立及即将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而便利的实习实训场所;利用加快发展的中部经济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空间,鼓励学生到各行各业(特别是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中观摩和亲自实践,加强实际应用能力。

  要按照“全过程实践”的原则,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5];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必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项目、时间、学分及教学组织方式;每个学期都应安排不少于三周的集中实训,并严格按计划执行。

  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确实抓好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实习关键环节。

  聘请校外管理专家、职业经理人到校做人力资源管理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5. 依托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的教学软件,以多媒体方式更加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目前已有65%以上的教师制作和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另外,就是加大省校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不断扩大精品课程数量,提高精品课程质量。

  四、小结

  工商管理既是一级学科,又是一级学科下的本科专业。

  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遇到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等多方面问题。

  中部地区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应办出特色,培养出优势人才,紧紧抓住专业建设这个核心,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优化、提升现有师资存量为主导,以构建特色为突破口,以教学质量为根本,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思想素质与文化素质协调、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生存能力的应用型高等工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类、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英.地方高校创办特色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9):80-81.

  [3] 李映霞.走创特色之路建设工商管理专业[J].改革与战略,2010(12):34-36.

  [4] 唐新平.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08(11):30-31.

  [5] 李华荣.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微[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23-27.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2】

  摘 要:建立在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上的工商管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企业经济管理为目标的学科,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

  主要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但是随着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培养人才与岗位难以适应的矛盾开始逐渐凸显。

  作为培养该类专业人才的高校,必须要加快改革步伐,探索适合能够满足工商管理学生发展和就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本文主要围绕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讨论。

  关键词:高校 工商管理专业 改革与建设

  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很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高校培养的是偏理论型的人才。

  该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往往是理论上的巨人,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能够从容应对岗位挑战;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

  不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战的能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落后,仍然在沿用旧教材,缺乏新理论和知识的补充,课程体系的陈旧制约了人才观念的更新和人才的培养;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由于受办学水平等的制约,很多高校都采用让学生自主到校外实习的方式,由于无法找到较好的实习单位,很多学生都无法获得对口实习机会,造成学生无法得到岗位历练。

  为了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的人才,改善这种专业建设落后的现状,高校必须要尽快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是其尽早与企业接轨,与社会接轨。

  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有效对策

  1.革新观念,主动与时代接轨。

  改革之本在于行动,改革之契机在于观念。

  高校要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就必须要树立崭新的专业理念,要积极主动的与时代接轨。

  首先,要搞清楚当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人才,企业缺乏什么样的管理人才。

  这就需要高校对企业和社会人才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要深入到企业内部,走到企业工商管理岗位上去,真正的做到深入基层,了解需要。

  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能培养出更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其次,要搞清楚学生的专业期望。

  每个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体现了他们的专业期望。

  高校作为培育专业人才的摇篮,必须要弄明白要培养人才的专业期望,才能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进行专业课程教学。

  这就需要高校关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需要,将学生的专业期望纳入课程改革的方案中来,以学生期望、社会期许为切入点进行该专业的改革。

  2.明确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但是对该专业究竟要培养出什么样的管理人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目标,这就导致人才培养缺乏计划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学历性人才而非专业性人才,学生只是达到了学历层次的目标,而没有达到能力层次的目标。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和现实问题,高校必须要明确专业改革目标,要把培养具有扎实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素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企业工商管理岗位实际问题、具备较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作为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让该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游刃有余。

  3.更新教材,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很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不合理。

  所涉及的课程面比较广,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多而杂,既要学习企业管理课程,又要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等,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效果不理想;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国内学科前沿相比存在差距,教材内容陈旧,不适用于高校教学。

  教材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辅助工具。

  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快教材更新,要采用具有前瞻性和国际性,具有我国社会和企业特色的新教材,要主动向该专业国际主流教材靠拢,与其教材建设保持同步。

  要依托该专业拓展视野,增设新课程,补充学科新内容,要积极开发能够反映当前社会需要、该学科自身发展需要的新课程,并将该学科产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引入到课程教学中。

  这样可以提高教材的适用性,比米娜课程体系的滞后,保证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时代性。

  4.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与很多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落后有关。

  以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来替代实践环节是很多高校采用的方式。

  这种方式无法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

  因此,必须要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入手加强实践环节的专业训练。

  首先,高校要利用好校内课堂阵地。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改变理论灌输的习惯,要把课堂作为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

  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为学生营造实践氛围,让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寻求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每学期结束之后到企业工商管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可以和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实训。

  在顶岗实习中,要建立实习档案,将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表现,技能上的欠缺等一一记录在案,对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进行分析,以便查漏补缺。

  要注重顶岗实习中的企业评价,及时将企业反馈的意见进行汇总,作为人才培养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依据。

  在实训环节,要从企业引进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人才进行指导,提高实训的专业性。

  5.重视职业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除了以上这些技能和理论知识要求之外,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来说,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此种意识,忽略了学生职业建设。

  在改革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岗位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要给学生营造逼真的岗位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他们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结语

  因此,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改革是由当前的社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越来越抢手,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岗位适应力强的人才。

  这就需要高校明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革新理念,更新教材,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秦丽娜.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三个重点问题探讨[J].经济师.2010(02)

  [2]赵明星.浅谈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环球人文地理 .2014(08)

  [3]张莉莉.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05)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发展【3】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办高校中工商管理里专业的教育一直是一个困扰。

  MBA教育的引入,尤其是案例教学的引入给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带来了一次“根本性创新”。

  本论文结合民办高校实际,区别传统与现代两种教育方法,分析研究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如何引入MBA教育。

  在国外,MBA教育为当代经济商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商界精英,短短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地教育理念和和模式,成为教育界中一个最成功的“一次创新”。

  国内引入MBA教育方式也已经有了多年历史,经过对工商管理专业成功地“移植”,我国经济管理专业无论从教学规模,还是从教学成果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MBA教育是一个立足于以培养理论基础和商场实践经验的经营性人才为目标,主要以独特的案例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的综合性高等教育。

  如何取MBA教学之长,补普通工商本科之短,就是当前普通本科教育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两者具有不同层次等多个不同点,但两者也具有面向市场,为企业服务的特点,具有共同目标,那就是为企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营性人才。

  一、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传统的高等普通教育主要以灌输理论为主,培养具有学术背景的专业性人才,专业学科面窄,理论为重,有明确的学术导向。

  而工商管理专业与普通其他专业的教育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应在选择培养对象,构建教学模式,确定教学内容,应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借鉴MBA的教育理念,实现纯学术向学术与市场相结合方向发展。

  (一)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为方向

  普通工商管理专业虽然仅停留在大专、本科层次,但是与高层次的MBA相比,他们的都有—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市场、为企业服务。

  普通工商管理大专、本科教育应与之相适用,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为市场主体企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众性人才”这一目标,注重人的全方位素质的培养,既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要培养学生应对市场的良好抗压能力。

  (二)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实践教学应用

  在各大学的MBA教育中,主要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实践教育方法,培养学生通才背景、综合分析能力、专业技能、商场道德、社交等多方面能力,借以适用以后的企业工作。

  作为民办院校,应该对市场人才的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既要在职业导向为基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魅力的树立,用以增强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的适应能力。

  二、真正领会“理论结合实践”这一核心教学理念

  在众多普通高校专业中,“理论结合实践”成为教学法宝,尤其是在工商管理专业,无论在任何层次的教学中,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理所当然的,这在教育理论界没有任何异议。

  而事实上,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往往在各种条件或制约因素下,不断地让理论背离实践,我们应借鉴MBA的教育方式,引进完整的案例教育方法,切实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从众多教育模式中,我们普遍认为“理论结合实践”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教师头脑中持续坚持这一理念,并指导教学活动;教师应主要通过启发式、探寻式方式传递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变自身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应试能力;教师应通过实际案例、企业参观、现场模拟等各种手段践行“理论结合实践”。

  应当注意的是,必须界定实践的具体环境,一般来讲,实践过于笼统,这在具体教学中难以操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实践教学方式也在随之改变。

  如,让学生参与真实市场问题为导向,模拟完成任务;鼓励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东西进行质疑,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知识;多学科交叉,培养一些多学科背景的工商管理人才;改变知识信息流的多向,改变原先只有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流,变成两者双向对流的互动局面。

  三、如何落实“案例教学法”

  在MBA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得到贯彻和融合,其主要形式采用循环式启发式教学,以商界、政界、学界等业界知名人士广泛参与的交互式教学,体现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实践的高度结合,让学生们在“团队式的合作、研讨式学习、专业化的训练、环境的熏陶、大师的点化”中受益、成长。

  (一)坚持学生为主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要认识到其精髓,它是一种独特而微妙的学习教育方法,是单纯的以学生为主的,让他们快速吸收各种知识和掌握各种技巧。

  通过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表达,让他们成为独立的“企业决策者”。

  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案例的编写或选择,和在案例讨论中的学习节奏。

  (二)坚持模拟实战

  案例应结合实际,最好是实际发生的案例。

  案例内容要详细,全面深刻地、真实地模拟现场,让学生作为决策者在案例中“拼杀”,最终掌握企业决策者应具有的能力。

  (三)坚持思维训练

  案例法的精髓就在于,不是让学生强记理论,更重要的是然学生开动脑子思考。

  学生通过在实践中思考,不断掌握在市场中应具备的知识,彻底告别用标准答案来检验一切的教学方法。

  (四)坚持创新为上

  在讨论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这主要是培养学们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适应团队合作氛围。

  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含义模糊的比方、暗喻和故事,运用形体语言和各种描述性的草图,都有利于隐形知识的表达和新知识的产生。

  综合上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目标明确,方法多样,

  “理论结合实际”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

  当然,在学生层次方面以及教学内容深度上,MBA与大专、本科教育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保持教学模式的一脉相承,促进普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

【中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路径】相关文章:

高校女性体育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论文10-10

浅析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10-26

公司工商管理发展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论文10-08

中部地区强县扩权与经济发展10-05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论文10-09

新疆文化旅游发展路径选择10-26

中国政治发展路径浅析10-05

高校专业通识教育发展论文10-01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与发展前景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