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

时间:2025-09-05 10:36:4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看钢铁意志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1

  纵使困难重重,坚持钢铁意志,便可战胜一切。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点影片,《钢铁意志》在我市上映以来,掀起观影热潮。这部承载着辽宁人浓浓家国情怀的影片,感动了无数观众。国庆假期,锦城市民纷纷走进影院,感悟这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电影《钢铁意志》改编自真实历史,展现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的历史过程。在电影中,广大工人群体为振兴全面瘫痪的鞍钢钢铁工厂,舍己为家国,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所有困难,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功在废墟上重建鞍钢,让“铁水”喷涌而出!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咋也得使出百分之百的劲!”观众宁宁被电影《钢铁意志》中的这句台词深深感动,“有着长子情怀,有着钢铁般意志的老一辈英雄们,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要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勇担时代重任,以钢铁意志去战胜新的挑战!”

  观众张强和上小学的女儿一起观看了影片,他告诉记者,电影中赵铁池到孟泰家做客时,老工人为他们准备了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馒头,孩子们因饥饿而目不转睛地望着桌上。“这一幕让我感触颇深,‘要创造一个孩子们吃得饱的`时代’,无数先辈们为了新中国下一代呕心沥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孩子看完电影后,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好时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好好学习。”

  电影中动人故事、鲜活角色直戳人心。观众王女士在看完该片后激动地说:“感觉十分震撼,特别激动,犹如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感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畏与伟大,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电影看得我热泪盈眶。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先辈们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都激励着我们为描绘好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观众郑召祺观看影片后说。

  观众叶先生是一名退役军人,观影后他表示,影片中主人公不管是在战场也好,还是在钢铁厂这个新战场上也好,都在发挥着他的价值。“退伍不褪色,我一定牢记军人职责和使命,对党忠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锦州高质量建成辽西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2

  感谢新观影团提供的观影机会,身为差点成为“钢三代”的鞍山孩子,从小听老人讲过很多鞍钢的故事,能够有机会通过电影的讲述,去感受解放初期,面对被恶意破坏的生产设施,敌特的蓄意破坏,在艰苦的条件下,复员军人,钢厂工人和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建设的不易。遇见困难不能怕,“就是干!”,“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复员军人赵铁池冲下了新的钢铁高地,老师傅孟泰捡回一颗颗“螺丝钉”,技术大拿王崇伦研发出一项项新技术,在最艰苦的年代里他们靠着钢铁般的意志,为祖国炼出了一炉炉的好钢。七十多年来,鞍钢人走向了天南海北,但钢铁意志精神永存!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感谢新浪观影团的福利,让我可以和妈妈一起享受的看完了一场好电影,《钢铁意志》打破了我对于传统印象中献礼剧的看法,影片没有特别突出那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用群生像来表示,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英雄,影片用磨剪子,戗菜刀的三段不同说词来讲述鞍钢的三次变革,也隐喻着祖国的钢铁事业从无到有的变迁来见证的`祖国的日益强大,以刘烨饰演的厂长赵铁池为主的一个团队,从把一个废掉的锅炉开始克服了种种困难,生产出第一锅铁水,到后来为祖国的需求生产出各种各样的钢材,到最后开始为其它钢厂输送各种人材的故事,全片故事紧凑,所有演员均演技到位,让我好像也置身了那个年代,而妈妈更是在影片结束以后和我讲了一路她们那个年代的故事,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是的妈妈……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3

  故事聚焦于解放时期鞍山钢铁厂第一炉钢的诞生,却不止于此。整体没有大画幅的煽情,没有喊口号式的强行升华,而是类似于纪录片一样,把这些故事有逻辑地讲好。人物刻画得都比较生动立体,没有说是群像戏就一笔带过,更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即使是工人也有大力量,也从中看到了女性的力量,当我们都在纪念那些我们叫的上名字的英雄烈士的时候,也要为那些幕后工作的无数工人致以敬意。剧情上有战场的炮火,钢铁厂的炉火也有悬疑特务部分,有大国大爱,亲情,友情,战友情也有爱情,比较饱满吸引人。在拍摄上,看不出是反季节拍摄的`痕迹,我可以感受到那冰冷的雪地也可以感受到那滚烫的锅炉。

  当然电影的完成离不开演员们出色的演技,林永健老师扮演的角色既是工厂里的扛把子孟泰师傅也是家里的父亲,两种角色的转换令人记忆深刻。那场把猪肉带到工厂,猪尾巴留给家人分食的戏,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国庆档以及之前中秋档的正剧主题电影,都开始讲述大环境里的小人物故事了,这是值得鼓励的,也是观众想看到的走向。希望电影人们今后继续通过电影的载体,讲述好身边的故事,真实的故事。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4

  解放初期,面对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对钢铁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克服重重险阻,历尽千辛万苦,成功修复废弃的2号高炉,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并在技术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中国钢铁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1948年,东北,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危机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刘烨饰)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腹地,殊死搏斗,摧毁了敌人的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雪飞(韩雪饰)、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饰)、总经理程时勋(张国强饰)一同投身复工复产。然而,高炉已成铁坨,厂区如同废墟,专家一致看衰,特务暗中观察,前线战况吃紧,时间日益迫近,第一炉钢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鞍钢职工“战斗英雄”赵铁池(刘烨饰),与鞍山钢铁厂工程师孙雪飞(韩雪饰)、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饰)、总经理程时勋(张国强饰),克服重重险阻,在废墟上重建鞍钢,以钢铁般的意志生产出第一炉铁水、炼出第一炉钢,支援抗美援朝的故事。这部承载着辽宁人浓浓家国情怀的影片,在省内的先期点映中感动了无数观众。

  电影《钢铁意志》讲述的是鞍钢所有辉煌的起点——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的过程:1948年2月,东北工业重镇鞍山获得解放,鞍钢回到人民手中。经历了纷飞的'战火,当时的鞍钢千疮百孔,工厂几乎成为一片废墟,生产全面瘫痪,专家断言“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鞍钢广大工人在废墟上重建鞍钢,以钢铁般的意志迅速恢复生产,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让铁水喷涌而出……

  “这第一炉铁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人阶级钢铁意志的象征。百年间,英勇顽强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这样的钢铁意志,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伟大胜利,成就共和国今日的辉煌。”导演宁海强表示,影片至少要传递鞍钢发展中三大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在那整个家庭的铁凑在一起都不够打一把菜刀的年代,鞍钢在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卡脖子”的大环境下艰难突围的创业史;有钢,还要有好钢,以孟泰、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品质的创新史;鞍钢在为共和国贡献钢铁的同时,把最好的技术专家和大工匠送往全国,去支援钢铁企业建设的情怀。

  该片导演宁海强表示:“宏大的历史叙事,火红年代的再现,贡献与牺牲的交响,钢水与汗水的激情碰撞,是影片想要呈现的新生共和国的钢铁意志,也是今天奋进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的中国需要的钢铁意志。”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5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非常不错,很有意义的电影!

  其实初看根据名字,以为是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类似的一部意志类型,结果看到才知道就本身是讲述钢铁的故事,挺符合内容的。 就剧情而言,整体脉络清晰,故事衔接紧密,整体很真实,有令人精神激动的成功,有令人憎恨的特务,有令人心痛牺牲,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从画面看,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写实方面不知道怎么说,但是清晰度和流畅度是够了的。 演技方面,每个人物的形象都非常的鲜明,那个时代的氛围,确实是令人向往。 电影最棒的,是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或许只是简单的刻画,但确是让人们体会到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同时,团结的力量,无私奉献的精神,太强大了!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6

  电影开场,响亮的号角唤醒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在沉稳厚重的工业色调所营造的年代感中,在低沉而有力的鼓声所打造的空间感里,《钢铁意志》一下子把观众带进了那个激情火热的年代。

  1948年2月,鞍山解放。为尽快恢复鞍钢生产以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我党团结带领鞍钢工人阶级,克服重重险阻,在面对敌特破坏、物资匮乏、技术不足等种种困难,在一片曾被预言“只能种高粱”的破败不堪的厂区开始昼夜奋战。从生产出第一炉铁水到炼出第一炉钢,从炼出特需钢材到输送技术人才支援全国钢铁事业,那里成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起点。

  回望历史,那里有无私奉献的钢铁工人,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劳动模范孟泰、王崇伦,有无数关于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奋斗的故事。那些人,那些事,成为电影《钢铁意志》里一个个生动的画面。

  一双因打磨零件而伤痕累累的双手让省总工会机关干部关钧木备受感动。“林永健老师演的孟泰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劳模精神,更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关钧木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35岁的关钧木对于工业有着特殊的感情,当他看到电影中第一炉铁水流出,看到银幕上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作为观众,他也特别激动,“等电影正式上映后,一定要带着父母再看一遍。”

  “能够在电影中感受到当年鞍钢的生产场景,内心真的特别震撼。”29岁的省总工会机关干部高艺桐在观影后说。“认准一件事儿,就要一直做下去,认准一个人,就要一直跟定他。”她自己对这句台词记忆深刻。“为了让2号高炉尽早恢复生产,大家真的是一锤子、一铁锹地干,特别是看到刘烨饰演的'厂长赵铁池这一角色,他对国家事业的那股子拼劲,对战友、工友的关心照顾,他义无反顾地奔向处于危险中的高炉时所展现的担当,这些都特别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高艺桐说。

  影片中,鞍钢工人赵刚登上前往抗美援朝前线的火车,挥手告别工友,这一刻,让52岁的省国资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韩红思绪万千。“电影中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父亲。”韩红说,他的父亲在1950年参军,抗美援朝时父亲才19岁。4年后,父亲回国继续在部队工作,转业后回到沈阳进入国企工作,也终于和母亲团聚,从那之后父亲就一直在工业领域工作,直到退休。“父亲这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只想着如何干好工作。记忆中,每到晚上,父亲经常很晚才回家,母亲也总是会把饭热好几次。”韩红对记者说,“从父亲身上看到父辈这一代人的钢铁意志,一种无私无畏的劳模精神。”

  《钢铁意志》由原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宁海强担任导演,霍廷霄出任美术总设计,著名音乐人舒楠原创音乐,演员刘烨、韩雪、林永健、张国强担任主演。该电影是一部歌颂中国共产党、展示工人阶级形象、弘扬“劳模精神”的精品力作,已列为中宣部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

  “一炉炉铁水变成了保家卫国最需要的优质钢,一代代钢铁人也在淬炼中走向成熟,变成了钢铁意志,我们的人生似乎与钢铁融为一体,难解难分。”影片中演员们所演绎的不仅是国家钢铁事业发展奋斗的楷模人物,而且更是一种时代精神,钢铁意志,如铁水般炽热,如钢铁般强韧,正鼓舞着更多人奋斗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以钢铁般的意志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那种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的顽强斗志激励着我。”省直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王春媛说,自己也要以他们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当博物馆墙上的数据、文字和照片成为一幕幕经过艺术创作而成的画面,37岁的杨光明对工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省总工会机关干部,今年7月份,他有机会参观了鞍钢生产车间及鞍钢博物馆。对比今天现代化的鞍钢,杨光明说,当年的工人是有着长子情怀,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正是他们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无数个第一。如今,他们的钢铁意志也传承到今天,并不断发光发热,我们辽宁的产业工人也正在为我国发展建设贡献着力量。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不负韶华,传承创新,将钢铁意志融于自己的工作中,积极践行,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贡献。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7

  在观影之前,我最初对鞍钢的发展印象、成就数据届来自于历史书,不过据说影片《钢铁意志》的主创曾5次深入鞍钢了解历史,力求真实尽可能地还原当年在恶劣环境下,通过工人们的努力与艰辛,将一块几乎成为废墟的鞍钢场,以最短时间恢复生产,练出第一炉铁水。

  主旋律电影题材,内容庄重却又含东北地区的喜剧元素,故事情节有急有缓,时时调动着观影之人的情绪。影片中刘烨、韩雪、林永健等老戏骨们演绎的唯妙唯俏,人物塑造的'生动细腻,深深抓住观影之人的心。

  影片里最震撼的无疑是国徽制好并升起的场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枚国徽,作为能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象征着中国工业崛起的标志!

  “千难万险,越挫越勇;秋之丰华,热血钢花。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迎战百分之一的可能性;用红色的革命信仰,铸造钢铁意志的芬芳。”——为大家倾情推荐《钢铁意志》。这是父辈创业的故事,是最值得歌颂的辽宁故事。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8

  故事节点的剪辑很清晰,是一篇切题不啰嗦的命题作文,层层递进。特写镜头很对我胃口,从眼神更能看出人物细微的情绪流动。故事的.推动下印证了那一句“人心所向”。导演能力:远景观感不错,画面宏大,看起来很有感觉又不至于太过于空。色彩搭配看着很舒服。配乐上,千锤百炼的紧迫感也能带动我的情绪,加上紧张的合成器鼓点,融入这场宏大的故事之中。张国强老师饰演的政委让我想到钢七连连长了。可以说全篇最好看的地方都集中在最后的部分,战场上的战斗的钢铁意志,以及钢铁厂里冶铁的钢铁意志,钢铁人在不断的淬炼中面对的一次次愈加充满挑战的难题,确实很动人。我和爸妈一致认为,林永健老师演的最好,大特写给的太好了。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9

  电影《钢铁意志》由真实历史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父辈跨越重重艰险,用钢铁般的意志炼出第一炉铁水的故事。以前很多人对主旋律有着一些刻板印象,但去年的《守岛人》让好多人感慨到“这才是真正的主旋律”,而今天的《钢铁意志》也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首先故事情节很丰富,一点不沉闷,有笑有泪更有非常坚实的力量感。所有场景非常真实震撼,尤其是炼钢的场面,当看到第一炉铁水流淌出来时好像真的能感受到热浪扑面的感觉。另外电影浓浓的东北气息让我这个身在异乡的东北人感到非常亲切,也很难想象影片里严寒冬季的戏份是在非常炎热的大夏天拍的,呈现得那么真实,真的厉害!

  以前知道鞍钢,但没有详细了解过,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知道钢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也让我们了解到鞍钢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炼钢的`画面,而当铁水流淌的场景呈现在大银幕时让我感受到了更大的震撼。想想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生活那么苦,人们却都有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劲儿,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也难怪已经被敌人破坏掉的钢厂能“死而复生”,真的佩服他们这种钢铁般的意志。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10

  总体评价:国庆档主旋律中的五星好评喔。故事题材:围绕鞍山钢铁厂的故事背景,有真实人物原型,讲述了在解放初期,共产党人携手广大工人阶级共同为钢铁事业撰写的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导演能力:宁导依旧得稳定输出,在影片声效、画面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方面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演员表现:无论是熟悉的面孔,刘烨林永健张国强,还是新一代青年演员李沛恩,都有很好的诠释故事角色,台词眼神和角色张力都把控得很到位,既不夸张又不缺失色彩。

  必须要说,在影片中后段,金属国徽缓缓升起在天安门上时,作为一名中国人,心中的`激昂和感慨不尽言说。希望能在影院多多看到这样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不是攀附什么,而是希望心中的信仰能够以更融合更真诚的形式播撒展现。最后也祝《钢铁意志》票房大卖!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11

  影片以鞍山解放初期为背景,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工业重镇鞍山为尽快回复钢铁生产支援国家解放战争、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鞍钢工人阶级面对饱经战火摧残,几乎沦为废墟的工厂,在缺资金、缺技术、一穷二白、敌特破坏等艰苦恶劣的情况下,克服重重险阻,日夜团结奋战,历尽千辛万苦,在最短时间内炼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不断提高产量,炼制特需钢材,为新中国钢铁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故事。

  该片被中宣部列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是一部歌颂中国共产党、展示工人阶级形象的'精品力作。影片主题鲜明、立意高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也是一部开展党性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的好教材。

  百炼成钢的故事、铁骨铮铮的誓言、情深意重的国家情怀、一代人矢志不渝的信念,一幅幅画面,一幕幕情节,展现着新中国钢铁人的钢铁意志。观影结束后,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影片中的“钢铁精神”,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忠于职守、履职尽责,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工作中的难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以生命为熔炉,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开展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12

  《钢铁意志》改编自真实事件,首次大银幕讲述解放初期鞍钢恢复生产的艰辛历程。面对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对钢铁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专家、带领鞍钢职工,克服重重险阻,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

  “电影里呈现出的钢铁意志,也是今天我们需要的。相信观众一定会产生共鸣。”据影片导演宁海强介绍,影片讲述了三大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在“一个家庭的铁凑一起都不够打一把菜刀”的年代,鞍钢在被帝国主义“卡脖子”的大环境下艰难突围的创业史;有了钢,还要有好钢,以孟泰、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品质的创新史;鞍钢在为共和国贡献钢铁的同时,把最好的技术专家和工人送往全国各地去支援钢铁企业建设的奉献史。

  《钢铁意志》不只是钢铁工业的成长史,更是钢铁人的成长史。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迈出第一步的艺术再现,影片塑造了钢铁工人的群像:勇毅坚韧的战斗英雄赵铁池(刘烨饰演)、兢兢业业的钢铁劳模孟泰(林永健饰演)、美丽智慧的工程师孙雪飞(韩雪饰演)、沉稳练达的程时勋(张国强饰演)……电影里,这些人物并非天生钢筋铁骨,他们也会有困惑、有苦恼,甚至偶尔还会“闹情绪”,但是为了钢铁强国的坚定信念,他们不但克服了种种外界困难,也完成了自身的淬炼和升华。

  影片主演刘烨是东北人,曾经塑造过众多经典角色,但“本色”出演东北人,这还是头一回。《钢铁意志》的`故事发生在辽宁鞍山,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酸菜、灶台、东北火炕,再加上诙谐幽默的东北方言,呈现了老一辈钢铁工人有苦有乐的创业生活。

  影片拍摄注重对细节的还原。无论是高炉厂区还是充满划痕的机器,充满“钢”味的服化道设计,真实还原钢铁工业迈出第一步的不易;而军民齐心聚钢料、群起激昂誓成钢、刻苦钻研炼钢技术等群戏画面,更是将百炼成钢、钢多气更多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备受鼓舞。

  《钢铁意志》不只是钢铁工业的成长史,更是钢铁人的成长史。这部电影很值得我们观看、学习,像当年的党员干部和工人群众顽强拼搏的精神致敬。时代在变,精神永存,影片一定会鼓舞更多的人前行,为建设美丽家乡,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影片制作精良,布景真实,影片中炉火四溢、军民同心的炼钢场景让我久久难忘,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动。,电影里的英雄人物都是年轻人,青春只有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年轻人,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钢铁意志》这部电影中汲取精神力量,立足岗位,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13

  今日,适逢国庆假期,带着妻子和些许期待的心情去影院观看名叫《钢铁意志》的电影,其实,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看看这部电影里有没有本人的镜头。

  在去年暑伏8月里一天,一则招募电影群演的消息在周围传扬开来,此则消息经证实不是空穴来风,是《钢铁意志》拍摄剧组将在本钢取景,届时将会在厂区内拍摄部分片段,现大量招募临时演员。此剧主要描述在解放战争后期,东北解放在即,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在危机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复地,殊死搏斗,捣毁敌特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飞雪,老工人孟泰等一同投身于鞍钢复工复产的故事。

  从来没有当过演员的我,出于好奇,参与了群演招募,拍摄的镜头主要是鞍钢复产过程中,缺少筹建物资,各级军民积极响应捐钢捐物。拍摄时,考虑时代感及剧情的还原性,所有群演穿着破旧的厚厚棉质服装,一个片段下来,服装里个个都是汗流浃背。简单的几个镜头,拍摄多次才过,拍摄过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很多东西,首先,此片创作不易,付出诸多;其次,体现了当时背景下全民一心,舍己为国家情怀;更体现了像赵铁池、孟泰这样的鲜活人物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险阻,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在废墟上复建高炉,再次让铁水喷涌而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影片有一段赵铁池的动员口号更让我深深感动,“从今天起,我以生命为熔炉,一定要造出最坚硬的钢铁,只要我赵铁池还活着,这座钢城的炉火就会永远燃烧下去”这是什么!

  这是新中国“钢铁长子”风范,这是新中国振兴的基石,更是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扛起重担的“钢铁脊梁”。还有句赵铁池台词让我记忆深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们就要使出百分百的劲儿”,当第一次凿穿铁口,看炉内铁水滚涌而出时,映红了第一代炼铁人的胸膛,更驱散了饱受蹂躏近代屈辱寒夜,这句口号,更是无数先辈为新中国成立、发展、富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精神支柱。

  影片最后,短短几年,鞍钢就从一片废墟中站了起来,有力支撑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平稳起步,创造多个第一同时,也担任了诸多角色,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批钢材,同时也支援大批技术人才去援助新建钢铁企业,更是为一批国有老企业改造提升探出了新路。

  我感慨之余,自豪感油然而生,虽然自己只是图一个“好奇”,参演《钢铁意志》影片,但观看影片后,我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因为我也是一名“钢铁人”,因为我参演此片,更因为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向老一辈的英雄们致敬,致敬他们无私奉献才造就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14

  《钢铁意志》反映了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人的奉献与担当。在鞍钢博物馆,一面厚重的钢板墙上,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千名鞍钢劳模的'名字。“老英雄”孟泰、“青年的榜样”王崇伦、雷锋……这些劳动模范是鞍钢工人的先进代表。

  也正是这千千万万鞍钢工人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脊梁。赵铁池面对钢炉无法生产的困境时立下“党派我来这,就是要改变这个现实”的铮铮誓言;程时勋面对美帝国主义钢铁侵略时发出“要彻底打垮他们”的豪迈之言;孟泰艰苦奋斗建成“孟泰仓库”,刻苦钻研成为“高炉神仙”,谱写鞍钢自力更生凯歌;王崇伦大胆构想加工拉杆特殊卡具,急中生智发明“旋转串铸法”,有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线……这些人,以生命为熔炉,铸就钢铁般的意志,与祖国融为一体,与钢铁融为一体;这些事,展现了新中国“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责任与担当,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15

  从连长到厂长,一字之差,赵铁池却需要从头做起。

  没有图纸、不懂技术、零件不全、设备损坏,还有专家冷嘲热讽、敌人暗中破坏、战友血染他乡……赵铁池之难,也是时代之困。

  越是立下雄心壮志,就越是要去面对千难万险。无论是一个人、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向高处走的路上从无坦途和捷径。如果说脱下军装的赵铁池还有什么经验可用,那便是钢铁般的意志。

  千疮百孔的工厂,一盘散沙的企业,需要毫不犹豫、毫不妥协的领导。“党派我来这就是要改变这个现实!”在电影里,赵铁池的几场动员讲话,如炉火般炙热。无论清除高炉里的大铁砣、还是发生事故时顶着火光冲进现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赵铁池都冲在最前面。

  这是带兵打仗“攻山头”留下的习惯,共产党人要永远冲锋在前。

  “国民党接收3年一事无成,我们只用了半年就炼出了铁水,这是人心啊!”电影里,在钢铁专家付三余的感慨中能听到人心所向。

  只要有火种,就会点燃更多的“高炉”。在现实里,鞍钢解放时只有8名共产党员,到1949年底已发展到2722名;5200名职工加入工会,占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党组织起来的鞍钢工人,成为鞍钢全面恢复生产的主力军。

  有了党的坚强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成为可能。1950年初,党中央发出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近两万名干部、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技工,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其中有500多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人们形象地称为“500罗汉”。

  “一五”期间,鞍钢产量很快就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年份,每年生产的钢、铁、钢材均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高炉竣工投产。帝国主义“卡脖子”的图谋从此走向彻底破产!毛主席专门发来贺信,称赞这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全国支援鞍钢复工”带来的就是“鞍钢支援全国建设”。从上世纪50年代起,鞍钢先后向全国各地输送钢铁建设人才12。5万余人,先后支援建设了武汉、包头、酒泉、湘潭、北京、马鞍山、本溪、唐山、重庆、攀枝花、齐齐哈尔、抚顺、昆明、水城、柳州、凌源等30多家钢铁企业。鞍钢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坐着同一辆军用吉普车来到鞍钢,又坐着同一列火车离开,电影里的赵铁池和孙雪飞开启并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重点突破到四面开花的历史进程。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相关文章:

钢铁意志的观后感05-16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300字05-15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05-2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观后感03-2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观后感06-08

坚强的意志作文06-3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观后感(通用6篇)02-17

坚强意志的作文12-29

坚强的意志作文[实用]11-15

坚强的意志作文【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