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孔子教育理念论文

时间:2021-01-26 08:43:10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孔子教育理念论文

  孔子教育理念论文【1】

孔子教育理念论文

  [摘要]本文从当代视角分析孔子的教学背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孔子关于教师素质和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方面的教育理念,最后提出了孔子教育理念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 理念

  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平民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春秋时代已经有相当于目前高等教育的太学,孔子开办的学校比太学的层次低,但不属于启蒙型的初等教育,应该相当于中等教育。

  据考证,其学生年龄均大于十五岁,基本上都是成年人,最大的学生子路小孔子九岁。

  学生地域分布比较广泛,涉及到鲁国、卫国、陈国、吴国等,相当于现在的山东、河南、江苏一带,但还不是全国性的学校。

  其教学规模在100人以内,平均学习时间1年以内,除了孔子外,应该有类似助教的辅助性教学人员,多由其学生兼任。

  招收学生没有录取标准,也没有毕业考核,应该属于来去自由型的“本期学不会下期免费再学”的中等职业培训学校。

  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一下孔子的主要教育理念。

  一、关于教师素质和能力

  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强调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并加强自身修养。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其中的“仁”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以“爱人”为核心,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内容。

  第一,告诉学生一个事理,即在仁义的面前,老师也没有特权,有了过错,你们不要迁就、谦让,要大胆、勇敢地站在仁义一方,对老师的错误加以抵制、批评,仁义高于师尊。

  第二,表明一种态度,即孔子是一个开明的教诲者,而不是一个压制学生的专权者,给学生话语权的广阔空间。

  这种气度更显示孔子的高尚品格及科学的教育理念。

  第三,有趣的是大约孔子这些话约百年之后,在希腊也有人说过相似的话。

  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因与老师柏拉图意志有分歧,他说:“吾爱老师,吾更爱真理。”所不同的是,孔子主动向学生说出这话,亚里斯多德是以学生的角度,近于被迫说出这话,应当说孔子的见识更高人一筹。

  孔子是一位自我要求极为严格的老师,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并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保证了较好的教学质量。

  二、关于教学内容

  孔子的志向是推行他的治国理念,因此他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公务员考前培训”,德智并重,以德为先,可以归纳为“文行忠信”。

  文是指历史文献如《诗》《书》《易》等可称为有字三书,学了文可增加各种知识;行是指社会实践即通过对外界――自然、社会、人的观察、分析、综合来获得知识,这属于读无字之书,“文行”仅两个字就把获得知识的两个重要途径都包括其中了;忠是指尽职尽责、以诚相待,信是指诚信守法。

  德育为先主要体现为志向教育,教育学生要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学生将“文行忠信”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关于教学方法

  首先,孔子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法。

  其次,是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孔子不仅是教师更是导师。

  上述方法的集成就是因材施教,在对学生透彻了解后进行一对一的启发式教学。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向他讲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与他讲高深的学问。”这是孔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深切体会与经验总结。

  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基于对每个学生的深刻了解,老师能将学生分出等级差别,可见孔子作为一个育人者的敬业精神。

  第二,人的水平、悟性有别,一般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中等为合格的标准。

  对三种不同等级的学生,要传授与其水平、悟性相应的知识、事理。

  第三,对中等以上(包括中等)要讲最高的学问,使中等以上的人在学习上要超前而行,具有积极向上的施教原则。

  第四,学生等级不是固定不变的,知识的积累、悟性的提高每个人都可以依次升入上一等级。

  第五,对中等以下的人是暂时不讲,待他们升入中等水平以上后再讲授。

  由此可知孔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加以育人的良苦用心,当今的育人者应深为借鉴。

  四、孔子的教育理念对当今的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第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职业教育夹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社会重视程度不高,比如当前的“蓝翔技校风波”,反映出职业教育诸多缺陷。

  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之一,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要紧凑,各个方面要高耦合性,知识体系完整,使学生掌握之后立即学以致用,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三,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各个高校现在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是走向因材施教的一步,职业教育不像高等教育那样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教学管理虽然比基础性的义务教育要宽松,但是比高校要严格。

  因材施教最终体现在教师身上,孔子在这方面一直是为师楷模,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成为享誉古今中外的伟大教育家。

  【参考文献】

  [1]赵宝泰.论语重编译疏[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孔子的教育理念【2】

  摘要:通过分析概括孔子的教育理念:

  (一)、有教无类: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区分类别,不分贫富、不分高低,一律平等。

  一、这意味着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

  二、这意味着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于学习要永不满足,努力学习,决不言弃;教育他人要永不疲倦,认真施教,情绪饱满。

  (三)、博雅教育:博雅教育在大陆被译为“素质教育”, 孔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来陶铸一个人的才性,而不是养成专家,也不在学习一技之长。

  (四)、因材施教: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智力的高下、个性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

  (五)学思并重:孔子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注重培养弟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

  (六)、能近取譬:藉生活讲大道理。

  然后将中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与国际上公认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和“教育的四大理念”进行对比,得出孔子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 理念 素质教育 影响

  世界文化名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首创私学,首开讲学之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学术大众化,并且以教育为职业的学者。

  故此,自古以来,便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孔子思想的来源依据是《论语》,《论语》是部记言体,记载了孔子的言行,使我们可以从中体悟他的想法。

  一、孔子的教育理念

  (一)、有教无类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论语》)主张: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区分类别,不分贫富、不分高低,一律平等。

  一、这意味着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

  孔门弟子多出身于贫寒之家。

  颜回、原宪、曾参等人,生活往往饥寒交迫。

  据说,原宪住在只有一丈见方的茅屋里,房门用蓬草编成,还残缺不全,门轴用桑条做成,窗户用破瓮做成,房间用粗布隔成两室,屋顶漏雨,地面潮湿。

  曾参常常是三天不煮饭,十年不制衣,以致于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一穿鞋子鞋后跟就被扯了下来。

  孔子招弟子不要学费。

  那些亲自送上十条干肉作薄礼的人,他都统统收下来施以教诲。

  从地域方面看,孔子常见于古籍的弟子,鲁国有颜回等四十五人,齐国有公冶长等五人,卫国有端木赐、卜商等九人,陈国有颛孙师等三人,蔡国有秦冉等两人,宋国有司马耕一人,秦国有秦祖等五人,楚国有任不齐等三人,吴国有言偃一人…..可见“国籍”也没有限制。

  二、这意味着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生性粗鄙好勇,曾当面羞辱过孔子。

  可孔子还是设法诱导,使他拜在门下,改变了操守,成为最亲密的弟子之一。

  其他弟子品行千差万别,曾皙狂妄,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公冶长曾坐过牢,颜涿聚是大盗……这一点孔子非常清楚,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品性把哪一个弟子逐出门墙。

  孔门弟子布衣养徒三千,不分身份,四方召集于孔门之下,以智、仁、勇为教本,以诗、书与执礼、执射为教条,授予全人的生活教育。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正是基于他提出的伦理原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自己想站立(生存),也帮助别人站立(生存);你自己想通达(发展),也帮助别人通达(发展)。

  ”)的自然引伸:你自己想受教育,也帮助别人受教育。

  有教无类的思想及其实践,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贫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和努力实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真做到“有教无类”,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一视同仁。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对于学习要永不满足,努力学习,决不言弃;教育他人要永不疲倦,认真施教,情绪饱满;“学而不厌”与荀子的“学不可以已”与当今全世界都认同的一个教育思想:“终身学习” 不谋而合。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努力实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读师范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电脑,可现在不会电脑就等于文盲,如果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

  每个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教师自己要“终身学习”,并努力促进学生们“终身学习”。

  (三)、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在大陆被译为“素质教育”,台湾为“通识教育”,香港则译得更显古典,叫“博雅教育”。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

  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

  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

  孔子著名的教育理念包括:“不教治生产”以及“教之成人”而非教之成一家的学者,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解读,孔子思想对教育所持的基本理念颇似近代意义的“素质教育”。

  孔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来陶铸一个人的才性,而不是养成专家,也不在学习一技之长。

  孔子所主张的“六艺”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博雅教育,他在《论语•述而》中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也就是说知书达礼,谓雅。

  孔子一生所关心的最大问题就是君子问题,也就是人的塑造问题,所谓“博雅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的教育。

  它特别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强调人的心灵陶冶与自由。

  有关专家指出:“博”是博学多才,它讲究的是突出全面训练;“雅”是风度、境界,是讲求做人的品味。

  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旧时私塾中的学习两三年所积累的人文底气和语文功底要比现在一个普通大学本科生强得多。

  在美国,坚持博雅教育的高等学院仍然拒绝职业性的教育。

  专注于博雅教育的教学机构被称为「文理学院」,其毕业生要在其他的学院如专业学院才能得到专业的培训,例如:商业、法律、医学、神学等等。

  (四)、因材施教

  大家耳熟能详的“因材施教”也是出自孔子,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智力的高下、个性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有些时候,对同样的问题,他会给不同的弟子做出不同的回答。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资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子路、冉有问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听到了就实践它吗?)孔子给子路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有父亲、兄长还活着,怎么能听到了就实践它呢?)孔子给冉有的回答是:闻斯行之!(听到了就实践它!)公西华不解地问为什么,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即冉有遇事犹豫退缩,所以我让他果敢前行;子路勇气过人,所以我让他沉着冷静。)

  孔子认为教育者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适才适性的指导,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在两千多年前便已发展出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着实值得后人景仰与学习。

  (五)学思并重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

  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他才去开导;思考已有一点眉目却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来,他才会启发。

  他非常注重培养弟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

  可是思考的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加审视而盲目地学,往往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可怕。

  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

  所以,孔子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六)、能近取譬

  此外,孔子的教育也讲“生活化”,他说:“能近取譬”(能就近拿自己打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意思是藉生活讲大道理。

  孔子常常通过评论人物、事件,来阐明思想观点,启发大家思考并做出抉择。

  他评论过的人物,上有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伯夷、叔齐,下有管子、子产、晏婴乃至自己的一些弟子。

  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育,比抽象地谈论社会人生道理要深切、明白和有趣。

  总之,孔子的教育理念可以归纳为三:喻――喻于学、喻于义、喻于道;安――安身、安心、安人;乐――乐学习、乐善、乐山、乐水、乐游于艺,喻所以求慧,安、乐所以得福。

  二、孔子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国家教育部一再强调实施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价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当今世界公认的教育的“四大理念”是:“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教育民主”。

  “国际理解”就是要遵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理,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共同求发展。

  “回归生活”就是要遵照“能近取譬”的原则,藉生活讲大道理。

  “教育民主”就是要遵照“有教无类”的思想,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上述分析使我们看到国际上公认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和“教育的四大理念”正是从孔子的智慧中吸取了不少精华,或者说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孔子的生命早在2488年前就结束了;然而,孔子作为中国的第一位教师,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带领中国文化走得如此之久、如此之远,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世界。

  一个新型的社会,特别是当它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重新反思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民族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继续发扬。

  不可否认,《论语》的一些内容,有着历史的印迹和局限,但它在两千多年前所完成的人格典范,所达到的理想高度,以及那些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不但是中华民族,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宝库。

  参考资料:

  1、查有梁《教师的生命与使命》传播学论坛2004年9月11日编发

  2、黄秀端《教育改革何去何从?》(台北:自由时报2003年8月18日)

【孔子教育理念论文】相关文章: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01-10

临床医学健康教育理念论文03-21

小学数学生活教育理念研究论文10-31

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论文04-11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理念研究论文10-29

试论护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论文04-12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论文10-18

小学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理念研究论文11-02

农村小学家长驻校教育理念探索论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