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唐五代词的白话特征

时间:2021-01-31 18:05:27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唐五代词的白话特征

  唐五代词的白话特征

  摘要:盛唐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白话文学较为发达的时期,其部分原因乃是因为词这一新型文体的出现。词由于其特殊的长短句形式,与传统诗歌相比更为灵活,因此也就带有更强的白话特征。

  关键词:唐五代词敦煌民间词中唐文士词花间词南唐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 至晚唐五代逐渐成熟,在宋代达到顶峰, 成为两宋“一代之文学”。通常说来,唐五代词由敦煌曲子词、中唐文人词、花间词、南唐词四个部分组成,在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中, 除了内容风格各异之外,语言特点也在经历不断的演变,其趋势大致是从民间词的浅白如话, 到文人词的渐趋含蓄典雅。

  一、敦煌民间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是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甘肃省敦煌县一个石室里发现的写本民间词,其中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社会中下层,非常了解民间生活形态,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熟悉大众的日常生活,所以他们经常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来表现所见所闻。

  早期作品喜用俚言俗语,采用对话、问答、独白、叙事等民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如《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人鹊对话基本使用白话,浅近直露,明白易懂,十分接近民间语言的自然状态。再如《临江仙·归去辞》一词:

  岸阔临江底见沙,东风吹柳西斜。春风催绽后园花,莺啼燕语缭乱,争忍不思家。每恨经年离别苦,等闲抛弃生涯。如今时世已参差。不如归去,归去也,沈醉卧烟霞。

  这首词的主题是思乡,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上片主要是写景,江底见沙,风吹柳斜,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所用语言近似口语,非常质朴自然。下片中的语言更为质朴,用好似亲人呼唤的“不如归去,归去”的家常语,来打动游子心弦。

  此外,为了适应修辞表意的需要,敦煌曲子词中还大量使用了衬字衬句以及俗语方言,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白话特征。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槌浮,直待黄河彻底枯。”就用了“且待”、“上”、“直待”等衬字。

  再如“风醋”是唐代民间的一个俗语,和今天的“风流”意思一致。在敦煌曲子词中也经常出现“风醋”一词,如《洞仙歌》:“酒醒后多风醋,少年夫婿。”《渔歌子》:“畅平生,两风醋。若得丘山不负。”

  二、中唐文人词

  “中国所有新兴文体,其始皆出于民间,迨行之既久,乃为文人所注意,由接受而加以改进,以跻于‘大雅之堂’。‘词’体之兴,亦犹此例。”[1]词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它活泼的形式,鲜明的节奏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性,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广大文人的关注。

  与民间词和较为成熟的晚唐五代词相比,中唐文人词属于新兴文体,处在刚刚定型的初级阶段。在语言上,中唐文人词因受民间词影响,清新明快,与日常白话较为接近,其中以张志和的《渔歌子》最负盛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又明白易懂,有如口语,不假雕琢,很有民歌风味。正如南宋严羽所云:“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2]

  可以看出,中唐文人词在艺术特点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文人诗清丽、淡雅的意境,另一方面又带有民间词通俗、率真的韵味。又如白居易广为传诵的《忆江南》: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篇幅虽小,容纳的情感却极其丰富,表达技巧也颇高超。 “江南忆”、“忆吴宫”,用最平实的语言抒发情感。“吴娃”即吴地的美女,是白话中使用的称谓。“早晚”即“何时”,也是当时的流行口语。

  同时这首词又描绘了“春竹叶”、“醉芙蓉”这样优美的意象,可见中唐文人词在带有民歌风味的同时,也开始显露出向绮丽柔婉的艺术风格靠近的创作趋向。

  三、花间“诗客曲子词”

  词从民间转到文人手中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方面自然地发生一些变化,使得词逐步靠近了高雅文学和正统文学,步入了“文人化”的历史进程。

  温庭筠是自中晚唐以来专力作词的`第一人。现存晚唐文人词20余人约190余首作品[3],其中温庭筠一人的作品就占了69首。温庭筠的词具有语言浓丽、雕琢的风格,这点带给人很深的印象,但也使读者很难理解。《菩萨蛮》十四首,最能代表温词的特色,具有用语绮靡、造境深约特点,他也因此被视为风格“深美闳约”[4]的艳词代表作家。如第一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短短的一首小令,竟连用八个意象,辞藻华丽,浓妆重抹。从这些特点来看,温词不管是从意境还是语言来看,都完全不同于口语化的民间词,而是彻底的文人词了。《人间词话》云:“‘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意指温词的风格特色乃是精美客观,侧重铺陈描写,却失去了白话词中特有的生动情感及生命。

  但是,温词在语言上也受到民间传统白话词的影响,其中不乏清丽之作,较著名的有《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这首词毫无温词惯用的浓丽辞藻,取而代之的是浅显的语言、直白的感情,在风格上更接近中唐时期的文人词。只轻轻地勾画几笔,人物的神情风貌跃然纸上,既生动感人又耐人寻味。

  唐末五代还有一位与温庭筠齐名的词人韦庄。周济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飞卿,严妆也。端已,淡妆也。”[5]相对于温庭筠来说,韦庄的经历较为丰富,他长期游历江南,受到了清新自然的江南吴歌的熏陶,使他的词在语言上具有明秀、疏朗及口语化的特点。如其《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整首词浅白如话,不假修饰,不用曲笔,情景逼真,近似民间文学的朴实风格,这在文人词中是很少见的。

  此外,韦庄的词极富抒情风味,感情真挚,语言清淡而意境深远,用笔直率,却有无限转折之深意,所以王国维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6]陈廷焯称其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7]如《菩萨蛮》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使用了白描手法,通过江南美景来烘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全词不加修饰,只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写景叙情。于浅白粗放中蕴藏深情,这也是韦庄词最显著的特点。

  由此可见,花间词虽然已经从民间俗曲向文人雅曲转变,但很多作品还是间接的受民歌影响,语言风格也接近白话民歌,在语言上呈现出雅俗共赏的特点。

  四、南唐“士大夫词”

  在稍晚于花间词的南唐词派中,冯延巳是至关重要的一位。冯词结合了温韦二人的特点,又在此基础上将词的情感境界大大加强加深,善于用清新的语言, 用自然意象描述来构筑一个情感境界。如《长命女》:

  春日宴, 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 岁岁长相见。

  语言明白如话,语浅情深,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南唐词人中成就最高的当属李后主。他的语言具有平民化、口语化、本色化特点,与花间词中过分的辞藻修饰完全不同,使他的词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李煜的词被沈谦誉为“极尽行当本色”[8]。这里所说的“本色”,是说词在语言上具有质朴的特色,是用生活化的语言抒写的,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其《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首词从题材上来看与花间词有点相似,但语言上已完全脱离了花间词的奢靡之风。此词主要是写和小周后幽会时的场景,对人的行动、心理、情态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使用白话化的语言,接与民歌相接近。全词一气呵成,平白如话,无一用典。

  李煜选词用字亦擅用白描进行勾勒,如《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了”、“太”、“无奈”、“几时”都是生活中的语言, 摄入词中也便通俗易懂。这样看似极浅显、实则极精炼的语言,足以表现出作者深切的哀愁,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了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

  在唐五代的发展过程中, 词完成了由唐而宋的过渡。两宋时期以白话入词的趋势更为明显,更为难得的是白话俗语在一些词人笔下也能化俗为雅,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贯穿整个词坛的雅俗共赏的特点,这些都是与唐五代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分不开的。

【唐五代词的白话特征】相关文章:

范仲淹词的美学特征02-10

略论晚唐五代词对正统文化的背离与修补论文11-13

唐五代诗格的形式批评研究01-28

好简历的特征12-27

最浪漫的表白话语_神仙表白文案11-01

悼词的特征及范文04-01

社保的含义和特征11-03

社会保险的特征11-03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