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09 01:26:1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怎么写,下面推荐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相关范文,可供浏览参考。

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

  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1】

  【摘 要: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是新时期下一门需要重点改革的课程。

  关于该课程的研究,对于更好的提升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综合能力,以及学校的综合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现阶段,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成为各大企业招揽人才的主要方向,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创造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本文对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意义进行分析,对于其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

  前言

  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是目前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语言,其体现的是一种整体美,是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方法特色的一种结合,通过完美的表现而体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美[1]。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在传统文化中,汉语言文学是重要的学术载体,是我国古老民族的文明建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对于发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1.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在新时期下,企业等各大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因此,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需要采取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深化改革,落实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用价值[2]。

  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社会对其有一个新的期待。

  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中职院校继续发展的一大需求。

  2.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特点分析

  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本身是和一些诸如工程类、建筑类等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专业之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人文学科的代表,是最能够体现出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是传授中外优秀的文学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一门学科,其突出的特点是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更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为了让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效益的一门学科[3]。

  而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在其实用性方面不足,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要针对该方向进行必要的改革,才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

  3.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革新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一般为教师、编辑、文秘等,而实际上,其就业范围涵盖了政府、科研、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就业范围比较广泛。

  因此,对于该专业的教学,要摈弃原有的教学目标,以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更大程度的体现其实用性特点。

  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十多种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内容,按照当下最新的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好课程教学方案。

  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广泛的就业前景,需要更好的体现该课程的实用性,这样才会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作为汉语言文学的老师,需要精心的安排课程,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的培养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4]。

  另外,对于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更好的把握该课程的创新型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在毕业以后,择业范围比较广,却不够精。

  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注意把握创新型教学,在把握好该学科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发挥其专业优势。

  同时,在进行教学培养的时候,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该专业的学生,文化特点鲜明,教师应该向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关于文化方面的评价,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于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4.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作为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按照相应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在一个确定的指导思想下,选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现阶段,很多老师已经选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教学,有很多都是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效果显著[5]。

  另外,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好有目标的进行教学,而不是为了敷衍课堂。

  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本身就是以文学、文字、文章等元素为主的一门学科,其特征中最显著的一个就是其工具性,在新时期,培养学生能够以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得到应用,而不是一味的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和教学,才是教学的根本。

  因此,作为教师,其更应该有目的的进行教学,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原有的教学目标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这是老师的目的,也是学生的目的,而实际上,这样的应试教育是不可取的。

  所以,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有目标的进行教学,改变应试教育的劣势,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之。

  另外,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该有一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思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把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很多教师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理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而到了实际教学的时候,则收到的效果比较差。

  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严重脱离,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好[6]。

  教学理论固然重要,却离不开实践的检验。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才能够收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理论,二者相辅相成,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

  在教学的时候,不断的汲取前人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新的教学方法,并且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进步,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双方共同努力,取得一个好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适应新的问题的发展需要。

  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不是通过某个人的一些努力就可以达到改进的,是需要所有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共同努力、探讨,在长期的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升华的。

  只有在充分的了解了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该学科的教学,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5.结束语

  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中职院校的一门重点学科。

  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的时候,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够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信在未来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关于该方向的研究,会更为完善,关于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也会有一个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岑玲.亲近文本加强理解 注重实践提高能力――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参与性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 15-16.

  [2] 蒋继华.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2,(12): 25-26.

  [3] 王晨.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之策略浅见[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 30-31.

  [4] 杨靖,崔乃琦.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才智,2012,(01): 25-26.

  [5] 向彪.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与课程体系改革,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25-26.

  [6] 石华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 05-06.

  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2】

  【摘要】基于汉语言文学学科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披露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及教学实例,阐述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下,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因素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这就赋予了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内涵素质,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共同努力改善人文环境,使我们的社会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提高青年人的人文素质。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题中之意。

  那么究竟该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

  一、传统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前,老师传授的汉语言文学信息使我认为:汉语言文学是以教会学生汉语的理论知识、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了解思想内容为目的的,有时对课文的思想观点拔高地总结一下,让学生了解就行了;做学生的根本就不用费劲思考文章的内容,理解不了就背下来。

  总之,在汉语言文学课上,这就是应试教育。

  它所培养出的人缺乏人文关怀,已远远不符合时代的需求了。

  其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人文素质尤为重要,因为它关涉个人品质的建立和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对许多人,特别是青年学生冲击很大。

  许多青年人是非观念不清,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金钱化,极端个人主义,道德水准低,性格冷漠,缺乏公德意识等等。

  这些人文精神缺乏所造成的现象很多人把它归罪于学校教育。

  的确,学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决不是它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从孩子出生,我们就已经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家长忽视了,学校忽视了,社会忽视了,最主要是成年人所主宰的社会已经缺乏人文精神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只有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我认为只有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共同努力改善人文环境,使我们的社会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提高青年人的人文素质。

  二、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下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以德育人

  中职学校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就要有一批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师资人才。

  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

  教师人文素质和人文意识缺乏,就不能培养出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学生就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

  中职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职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执著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热情,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孟子身上洋溢的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将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的教育。

  更重要是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

  因此,我们中职院校教师应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小环境。

  以我们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2、以情育人

  汉语言文学教学应把广阔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用情感先教学生怎样做人。

  “成才需得先成人,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倘使一个人才完全不知道做‘人’的含义,这个人才对于社会而言,最多只是个工具,不可能自觉地担当社会责任。

  只有对成人有自觉意识,对人的含义有深刻理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成为人才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精英,从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引导社会的发展。

  ”这是哈佛几百年来对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深厚传统。

  我们不一定要求培养出的是精英,但至少应是一个人――健康的人。

  “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因此,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应把广阔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利用教材内容,先教学生认识“人”,有“人”的自觉意识,学会做人。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很容易实现的,上学前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已基本上定型。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察漏补缺,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内容去感染、引导他们。

  让广大学生在中华民族璀璨辉煌的优秀诗词中、散文中阔大优美的意境,丰富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

  3、以景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

  创设佳境,营造人文氛围。

  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声情并茂地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如同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教之动情,以情动人,则学生会学之生情,感情得到升华,理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掘,心灵得到陶冶……

  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利用其它空间,引导学生打破教室的限制,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等领域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总之,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知识习得、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4、以实育人

  语文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学生讨厌教师用空泛的概念强行嫁接课文丰厚的内涵。

  由于应试为目的的语文课无法贴近他们的情感世界,一些厌烦语文课的学生,一拿起《少男少女》便爱不释手,一接触张爱玲、刘墉便乐不思蜀。

  其实,优秀的文本都是开放的“召唤结构”,语文教师应该潜心揣摩,从而选择一个既吻合本意又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述,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教读《项链》,可以让学生反复玩味小人物的挣扎和被命运作弄的悲哀。

  生活教人求真,解读课文更应符合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对课文生出百味不厌的感受,他们的心灵深处被真正触动。

  三、总结

  总之,要想学生具备人文素质,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实行成为全面和谐的人,必须全社会、家庭、学校双三管齐下,注重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共同创造人文环境。

  这样,我们的青年一代才能够担负起国家富强的大任,我们的祖国文明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M].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凡尘.哈佛的人文精神教育[M].2003年12月

  [3]戴永洁.高等教育与人文素养[M].2002年

【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中人文素质教学论文10-08

农业院校汉语言文学论文10-08

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论文10-09

浅谈财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0-09

高等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论文10-01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论文10-04

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10-01

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论文10-11

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探索的文学论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