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闭幕词

超声医学学术会闭幕词

时间:2020-12-02 17:41:26 会议闭幕词 我要投稿

超声医学学术会闭幕词

一次新生命的超声,是否也有需要超声医学学术会闭幕词。

超声医学学术会闭幕词

  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学术会闭幕词【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好,由四川麦迪逊公司和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学术会”今天上午圆满地结束了。

  这次会议有幸邀请到远道而来的国内知名超声医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的姜玉新教授、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的谢红宁副教授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李晶副教授来到山城,他们分别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及介入诊断治疗、胎儿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以及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和血流显像特征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大家获益匪浅。

  四川省老一代的超声专家、建筑医院张平主任就三维超声临床应用的系列探讨展示出三维超声广阔的应用前景及重庆医科大学王志刚教授就超声造影剂的治疗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的报告,使人耳目一新。

  麦迪逊公司还介绍了公司发展的多项超声新技术,使到会的代表从不同的学术领域得了很大的收获,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是一次成功的会议,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这里要特别感谢四川麦迪逊公司提供了这样高档次的学术环境,感谢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成渝两地及贵州省超声界的新老朋友们欢聚在美丽的山城共叙友情,其乐无比。

  最后,祝各位专家、代表们、朋友们身体健......

  学术年会闭幕词【2】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历时一天半的“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办学、依法管理、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就要结束了,但各位代表的精彩演讲和讨论将给我们留下永久和美好的记忆。

  我的话,谈不上是大会总结。

  理论研讨会不是工作会议,它只需要学术的自由争鸣,思想火花的相互碰撞,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它可以形成许多共识,但不一定得出什么结论。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正如厦门大学校训所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一、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在于咨政育人、服务社会

  德国诗人、哲学家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曾经有一位美国学者说,教育研究“是不结果实的树”,意思和歌德的话差不多。

  他认为,每年有那么多教育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出版,有什么用吗?它们只对作者自己晋升有用,或者只是满足了作者的自我成就感,而对教育实践没有起什么作用。

  我的看法与上述学者完全不同。

  我认为,灰色的理论自有“灰色”的价值。

  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或迟或早,或多或少会对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实践起推动作用。

  在中外合作办学研究领域,有的应用研究具有很明显的立竿见影的作用;而有些基础性学术研究,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决策者或实际办学者,后者更可能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个春风化雨的渐进过程。

  中外合作办学实践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

  我们的许多论文,可能偏向于机构与项目研究或经验总结,这些论文比较符合实际。

  “下里巴人”的社会价值不一定低于“阳春白雪”,它的价值在于针对机构或项目的实际问题,发表一己之见,或总结一点经验,供同行参考借鉴。

  我对博士生的要求是,撰写一篇1万字的论文,至少必须钻研50万字的文献,写5万字的文献综述。

  哪怕这个时候他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低水平的,但是,只要他不抄袭,有一定新意,就应该肯定它的理论价值。

  至少,他看了50万字的材料。

  他今天的新意,明天就可能发展成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的创新力量。

  这次会议我们特意挑选了一部分理论水平相对较高的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参会,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研究生告诉我,他不敢在大会上“班门弄斧”,我告诉他们,你要弄斧就得到班门。

  二、中外合作办学科学研究必将成为教育研究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当代中国,不仅是一个教育大国,也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研究大国。

  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起步较晚。

  但是,就发展势头看,它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教育科研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举两个例子。

  据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编辑的《中外合作办学月报》显示,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出版的中外合作办学著作、论文、专题研究报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观点。

  另一个例子是,在发布本次研讨会1号通知时,我们就把会议定位为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国际化。

  在筹备过程中,我们发现,各方回应十分踊跃,到前天为止,我们还收到不少想来参加会议的咨询。

  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39篇,经过组委会评议,最后确定参会论文86篇。

  这个数据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也证明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的力量在不断壮大。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响应,主要得益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未来10年中外合作办学提出的总体规划和明确要求以及在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上的突破。

  曾几何时,人们对中外合作办学还持观望、谨慎的态度,中外合作办学到底是大办好、小办好还是不办好?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周年以来,这种争论明显减少,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未来10年怎么办?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科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与发展趋势

  截至2015年底,经审批机关批准依法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57个,经审批机关批准依法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38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把教育国际化写进政府文件,实现了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同时,《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外合作办学未来10年的发展作了总体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梳理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进展,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以理论创新服务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外合作办学科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近几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重要法规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与此相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和提高的新阶段,在理论体系建设和应用性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主要进展有:

  1.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理论体系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例如,强调论从史出,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史,尤其是近10年的历史进行了不少研究;又如,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规律问题是中外合作办学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带有根本性的意义。

  笔者20XX年X月XX日应邀在河南省教育厅、亚太大学

  联合会(auap)主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发展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auap学习与分享论坛”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一是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

  未来10年,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是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这个大局。

  二是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必须根据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及对自己的定位,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引进、有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程体系、教材、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制度、考评方法、师资队伍等,把课程与教学改革作为核心来抓,通过不断改革,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借鉴跨国(境)教育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做法和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条基本规律是就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来说的,第二条基本规律是就中外合作办学的内部诸因素的关系而言的。

  中外合作办学要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必须通过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来实现。

  可以说第一条规律必须通过第二条规律来实现。

  后来,笔者又在《人民日报》、《教育研究》、《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著)以及各种演讲进一步论述中外合作办学的这两条基本规律,得到广泛的认同和积极的反响。

  笔者在20XX年X月XX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的理论文章提出建立中外合作教育学,也得到多方响应和支持。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研究方面。

  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认识从简单的理解到实现多层面的深入探讨。

  实际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一个相对概念。

  第一,优质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与层次性;第二,优质教育资源具有实用性;第三,优质教育资源具有互补性,或者称“可匹配性”;第四,优质教育资源具有过程性。

  从具体引进环节的研究,到强调全过程的研究,并对如何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进行了不少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3.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律框架与管理体制研究方面。

  侧重于政府监管及机构项目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在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构建方面,不少学者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近年来,对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体系及认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也相继有论著问世。

  尤其可喜的是,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在这方面选题,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实现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

  4.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侧重于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大批成果,尤其是一线的教师研究热情比较高,一些成果既有理论也有实际,颇具价值。

  值得强调的是,课程与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的核心。

  当前,有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双校园”办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0XX年X月,教育部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针对此类项目明确提出了4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即(在中国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分别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分别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同时,要求中国教育机构对引进的外国教育机构的课程,特别是用以替代中国学历教育课程的课程认真进行评估。

  这个要求实质上就是对课程与教学的要求。

  是否必须坚持这4个“三分之一”?如何严格按照4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评价,是理论研究的一个主要的着力点,取得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结论。

  在战略模式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研究,如“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战略研究,等等。

  5.机构与项目实际办学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提升。

  这方面成果的数量较多,体现了办学者的深入思考和对中外合作办学理论指导的重视。

  6.跨国(境)教育及其对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与实务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