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时间:2025-07-08 09:28:15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本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主题型探究学习活动,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探究性学习方式步入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教材和课堂的约束。它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学和探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发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教会”逐渐向“学会”、“会学”转变。但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大多数都只是走过场,急于求成,教师关心的似乎仅仅是课堂活动外在的形式,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活动。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发现和探究,缺乏思想的交流,他们的需要和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在小学语文新教学理念中,探究性学习是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之一。

  二、实施过程

  1、方案设计:

  (1)课前的体验学习变式有:预习、调查、访问参观、收集信息等。

  (2)课内的体验学习变式有:自学指导、交流研讨、探索学习等。

  (3)课后的体验学习变式有:表演、操作、制作、活动等。

  2、准备活动:

  (1)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获取资料,拓展学习语文渠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着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自

  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使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

  (3)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主阵地,课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的

  主阵地。课题研究只有落实在课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规律,也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本身。

  (4)及时总结,总结是研究型学习活动十分重要的一环。总结得当,将会拨正

  航向,扫除障碍,为下一轮研究铺平道。

  3、步骤及时间安排:

  (1)初步研究性学习习惯

  (2)取得语文研究初步成果

  Adhere to the 1 period), the initiative to accept social supervis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news media, widely publicized safety production areas to carry out the "four winds" special significance, focus, work measures, work dynamic, published reports of phone. Launch the employees and the whole society supervision report production safety and harm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the formation of a strong atmosphere of

  (3)总结验证实验结果

  4、程序操作要点

  (1)自主体验:主要指互动教学过程的课前主体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根据一

  定的预习要求,能够独立阅读、观察、思考、理解,并且整理出该内容的知识链和疑难问题。

  (2)指导学习: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解答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3)协作学习:主要任务是组织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探索、研究和讨论问题,实现协作学习,以解决对本课知识的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运用知识的问题。

  (4)运用学习:主要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

  (5)实践运用:是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的课后延伸。它不是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题目的操练上,而努力挖掘所学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的运用点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

  5、所需条件: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进行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行情况、新问题。

  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6、学法指导的模式

  (1)迁移式指导法——所谓迁移指导,就是通过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举一”要选准,讲解文章段落,选的“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与学生要反的“三”有相通性,否则就收不到迁移指导的理想效果,影响学生使用科学方法的积极性和效果。

  (2)点拨式指导法——所谓点拨式指导,就是教师以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为前提,在教学中抓住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方法点拨学生学习。运用这种方式的关键是设计、选择点拨点,点在学法指导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别处还要选择点拨的最佳时机,点在新旧知识衔接时,点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3)示范式指导法——对某种学法,教师先举出范例,然后指导学生“依葫芦

  画瓢”进行模仿练习。

  (4)渗透式指导法——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学法指导模式。教师在教学中

  对一些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可使学生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学法,Adhere to the 1 period), the initiative to accept social supervis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news media, widely publicized safety production areas to carry out the "four winds" special significance, focus, work measures, work dynamic, published reports of phone. Launch the employees and the whole society supervision report production safety and harm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the formation of a strong atmosphere of

  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7、预期效果及表达形式:

  每位同学都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及小组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其他问题

  1为师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2教师要将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与自己的教学特长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形成

  风格。

  3应允许师生灵活掌握,给师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留下广阔的天地。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但是只要广大教师能够从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实质出发,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在真实的情境中,大胆地去想、去问、去辩,并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11-03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09-16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合集】12-07

研究性学习方案07-25

研究性学习方案(优选)12-08

小学语文与地方文化的综合学习活动方案07-13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方案08-24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02-01

小学语文活动方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