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简报[常用3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都看到过简报吧,简报不是“刊”,而是“报”,说它是刊物,不如说是“小报”更恰切些。你知道什么样的简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简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简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简报1
“这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让我感受到了太空实验的神奇,不仅点燃了我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也激发了我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市第四中学高二郑毓瑶同学说。
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正式启动。岳阳市科技馆受邀请参加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在市第四中学、市第十中学同步设置地面互动课堂,组织近百名中学生参与“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全球直播活动,并与航天员一起做实验。
活动在航天科普知识有奖问答中拉开序幕,同学们兴致高昂,积极踊跃地举手抢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结合授课主题,市科技馆科技辅导员为学生们体验了上“水火箭”科技制作,共同探索火箭的发射原理,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航天航空的兴趣。
三时四十分“天宫课堂”准时开讲,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观看了航天员王亚平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并与中国空间站的地面主课堂及分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在‘天宫课堂’里看到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老师在空间站做实验,让我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与奥秘。看到那么神奇的实验,我忍不住心里暗暗赞叹,对太空也有更多了一份向往之情。通过这次学习,宇航员们的探索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市第四中学胡贺同学兴奋地说。同学们在科技辅导员的'协助下,利用中国科技馆配发的“天宫课堂”科普实验包,跟随航天员同步进行了太空“冰雪”、液桥演示、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科学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太空抛物实验实在是太炫酷了,太空实在是太神奇了,今后要加倍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去探索太空。”市第十中学2114班赵悦彤同学开心地说道。
“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天宫课堂科普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同时也促使青少年走近航天、热爱航天,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岳阳市第四中学校长任述庚说道。
岳阳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唐慧介绍:“市科技馆此次将‘天宫课堂’送进校园,为学生提供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科普教育活动,既是落实疫情防控的创新形式,也是利用科普资源助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市科协将联合教体局、文明办等部门,进一步整合科普资源,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为学校提供课后科普志愿服务,传播科学知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活动期间,岳阳市科技馆科技辅导员还分别为两所学校的孩子们宣讲了钱学森、竺可桢等科学家故事,让学生认识、了解并崇尚科学家精神。此外,还为同学们发放了防疫科普书籍和“岳阳籍院士系列书签”。
中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简报2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太空教师”,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怀化市辰溪县多所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收看。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设施设备。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讲解毛细现象的重要性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水球变“懒”实验,探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太空趣味饮水,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植物生长;介绍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和拟南芥种植研究,并演示样本采集操作。在授课期间,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辰溪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太空授课传播普及了载人航天知识,让广大青少年深刻体验到了科学的神奇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渴望和航天梦想的热爱。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强国有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简报3
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变身“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我市中小学组织学生以不同方式观看了这场激动人心的课程直播。多所中小学在课程开始前还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科普教育。
“同学们,大家猜猜,一会儿我松手后,塑料管里的水会停留在什么位置?3、2、1……”昨天下午,在耀华中学教学楼外,高一2班的学生们在物理老师陈健的带领下,兴奋地围在一条从4楼垂直放下的塑料管旁。随着倒计时声响起,所有学生都瞪大了双眼,仰起头来望向塑料管里水柱停留的地方。“哇!”当站在4楼窗口的物理老师报上水柱的高度为10米后,学生们发出了惊叹声。“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我们在地面上,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柱在塑料管里大概稳定到10米的位置。”陈健向大家解释原理。随后,他又向学生们演示了毛细管液柱爬升实验,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两个实验换到太空里去做,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带着这样的问题,师生们一起进入了直播课堂。
“同学们好!我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今天很高兴能够在我们的问天实验舱,与大家一起继续探索科学奥秘……”随后“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陈冬、刘洋、蔡旭哲3位“太空教师”联袂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5个实验,详细讲述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对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进行了介绍。随着一个个神奇太空现象的出现,学生们心中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和热爱科学的激情被一次次点燃。
在天津师范学校和苑附属小学,观看直播的学生兴奋地围在学校的“特邀嘉宾”──红桥区少年宫从事航模制作20余年的金国林老师身边。金老师一边教大家动手制作火箭模型,一边为大家讲解火箭的构造和升空原理。
“火箭头部为什么是尖的?”“火箭需要多少燃料才能升空?”“助推器的数量为什么都是双数?”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兴趣满满地讨论着。不一会儿,一个逼真的火箭模型新鲜出炉。“大家想不想让咱们的‘火箭’飞起来?”“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答道。于是,操场上,在大家的注视下“火箭”在小型发动机的带动下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孩子们心中的小小“航天梦”“科学梦”也跟随火箭一起奔向蓝天。
“这两年,随着‘天宫课堂’陆续与大家见面,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对航天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更多的孩子热衷参与各类科技活动。”天津师范学校和苑附属小学科学教师李庆说。
“一代航天人,承载一代梦;一代航天梦,铸就中华魂!”同一时间,天津市第四中学高三9班正在进行一场主题班会。“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让学生们看得激情澎湃。当班主任王海涛在黑板上写下“梦启九州,星河灿烂;神舟飞腾,砥砺前行”两行字时,学生们的神情十分激动。
“今天,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这场特殊的直播。‘天宫课堂’不仅点燃了青少年的科学梦,更是一堂爱国思政大课。它让我们的学子感受到无比震撼和自豪,盛赞祖国的强大。我们也将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好少年。”耀华中学校长侯立瑛说。
【中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简报】相关文章:
中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简报05-29
观看天宫课堂简报09-07
观看天宫课堂简报[优选]09-07
观看天宫课堂简报[热门]09-07
观看天宫课堂活动简报02-24
中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简报集锦【3篇】07-23
组织观看天宫课堂简报范文01-18
幼儿观看天宫课堂简报范文11-28
观看天宫课堂简报[集锦15篇]09-07
【精】观看天宫课堂简报15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