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郊游》大班教案

时间:2023-03-19 22:39:46 教案 我要投稿

《郊游》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郊游》大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郊游》大班教案

《郊游》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尝试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和旋律特点,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3、在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并从中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材料准备:阅读材料《郊游》,音乐,郊游图片一张,白云,太阳,水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练声

  利用歌曲《郊游》的前八个小杰进行练声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并理解歌曲。

  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郊游》,引导幼儿带着教师的问题来欣赏。

  提问: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郊游的?他们在郊游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熟悉歌词,适当的引导幼儿朗读几次。

  3、幼儿学唱歌曲,感受和探索出歌曲的结构。

  提问:现在请小朋友再听老师唱一次这首歌,注意听歌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通过交流的方式,引导幼儿对比歌曲中前后两段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4、创设游戏情景,教师当导游,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

  提问:在歌曲前后重复的'部分你做了什么动作?能再和你的同伴一起做吗?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出不同的白云飘的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小结。

  教师给予幼儿一段较长的音乐旋律,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两种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难点是尝试创编出歌曲内容忽然旋律特点,并能再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教师在带领幼儿幼儿学唱歌曲的时候以游戏情境的方式来开展,可以根据地域不同,引导幼儿熟悉郊游场所。

  教师可以采用随音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歌班上幼儿有识图谱的经验,本活动也可以用图谱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比如歌曲前后两句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画上手拉手,中间留四个空白,这样,幼儿的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郊游》大班教案2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促进孩子主动发展;就说“郊游”就包含着很多对孩子社会性发展有价值的因素:如我去过的地方,郊游中的安全,郊游中的环保,我们的郊游计划……以往这些富有价值的问题,大都是我们直接将答案告知孩子,孩子缺少亲历的过程,享用的都是结果:带着老师指定的物品和叮咛,到指定的地方,吃吃东西,唱唱歌。虽然,也很快乐,但我们认为这种快乐是打了“折扣”的,郊游所涉及的诸多问题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契机,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呢?由此,生成了以下的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统计,讨论,辩论,记录等多种方式,发展选择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做出合理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活动准备:

  1、阳山风景区主要景点自拍录像,投影仪。

  2、每人一张郊游计划表,卡片制小背包,人手一份。

  3、郊游所需物品卡片若干,展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自主选择郊游地点。

  (1)春天来了,小朋友们想不想去郊游啊?你们去哪里郊游过?

  (2)我们将要去郊游,现在我们商量一下郊游地点。(幼儿自由讨论)

  (2)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然后选择你最想去的郊游地点。(看录像)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地方?(桃文化广场,桃源山庄,小狮子山…)原来我们附近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那我们到底去哪郊游呢?

  (3)出示表决表,听取幼儿的`意见,进行统计。(将选择权交给幼儿,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同时,表决统计方法的使用对幼儿渗透了解决问题的民主思维。)

  二、举行辩论赛,决定郊游的方式:步行还是乘车。

  (1)大家是想步行到桃文化广场还是想坐车去呢?

  (2)有人想步行去,有人想坐车去,那到底怎么去呢?这样吧,我们举行一次辩论赛,哪一方赢了,我们就采取哪一方的意见,好吗?

  (3)幼儿按各自观点自发分成红绿队进行辩论,教师提醒幼儿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第一轮辩论:分别讲讲步行去和乘车去的好处。第二轮辩论:请双方分别谈谈对方所选方式有什么不好。(引领幼儿从一个问题进入另一个问题,积极探讨,各抒己见,将传统的我听你说得师生关系转变为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幼儿的主题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讨论并选择性操作,明确合理携带郊游物品。

  (1)郊游时,大家应该带哪些物品?

  (2)郊游时带多少食品适宜,除了食品还可以或还必须需要带哪些物品?

  (3)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一个小背包(卡片),请你们从椅子下面拿出来,到后面的展板上去选择你想带的郊游物品。(自主选择)

  (4)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小背包看一看,互相检查带的物品合理不合理?如果你觉得不合理,请讲出你的理由。

  (5)选择有几个代表性的背包,集体评价。(通过讨论——实践——再讨论,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加深幼儿对郊游物品携带原

  则的把握,将外在的规则逐步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四、用自己的方法记录郊游时的具体内容,懂得合理安排活动。

  (1)到了桃文化广场,你想干些什么?

  (2)把你先想干什么后干什么记下来,记得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记才清楚,人家一看就明白。

  (3)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记录纸,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让幼儿集体评议,从时间角度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设计安排自己的郊游内容更合理。

  活动延伸:

  围绕郊游这一主线,我们还可开展“郊游中的安全”:组织幼儿讨论郊游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如何过马路,走散了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哪些地方不能去等等,充分挖掘郊游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因素,锻炼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郊游》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快乐的音乐,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2、了解游戏的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山草地图片、《郊游》音乐、黑板、笔、小旗帜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郊游》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不冷也不热,最适合出去郊游了,你们想去吗?(师幼做律动《郊游》)

  二、欣赏理解——分辨不同信号的音乐

  1、观察图片,了解郊游路经的地方

  师:我们的目的'地有点远,还要走很多路才能到,看一看一路上我们还要经过哪些地方?(出示图片)

  师小结:原来,我们要去的地方还要经过一片大草地和爬过几座大山才能到。

  2、第一次欣赏音乐

  师: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里面有过草地的音乐、有爬山的音乐,请你们听一听哪里像是在过草地、哪里像是在爬山?(幼儿欣赏音乐后自由讲述)

  3、第二次欣赏音乐

  师:有不一样的意见,我们再来听一听吧!(幼儿再次欣赏)

  4、画图谱,欣赏音乐

  师:这次请你们一边听,一边看看,赵老师把音乐里的草地和大山画出来瞧瞧到底哪里是过草地,哪里是爬山的音乐?

  师小结:原来前面的音乐感觉像是在过草地,后面的音乐感觉像在爬山。

  三、动作表现——掌握爬山的节奏

  1、 老师表演用手郊游的动作

  师:赵老师用小手做小脚来过草地、爬山,你们想知道怎么做的吗?(师示范)

  师:我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是过草地,什么动作是在爬山?(幼儿自由讲述)

  师小结:哦,原来在下面是过草地,在上面是爬山。你们想不想试试!

  2、 幼儿尝试用手表现郊游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3、 小脚去郊游

  师:小脚也想去郊游,小脚说我想用漂亮的动作过草地,请你们帮它想一想用什么漂亮的动作去过草地?(幼儿创编过草地的动作)

  师:小脚怎么爬山啊?(重点引导幼儿一步一步的爬)

  听音乐,完整的表现郊游动作(引导幼儿注意倾听爬山的音乐)

  师:前面还有一片草地,我们继续往前走!(再次表现,提醒幼儿爬几步到山顶)

  四、音乐游戏

  出示导游旗,幼儿根据旗帜上的数字组队去郊游!

  师:导游阿姨要带你们去郊游了,每一队的游客都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去郊游,但是几个人要在一起,不能掉队哦!(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

《郊游》大班教案4

  教案目的:

  1、引导幼儿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排列图片。

  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排图讲述能力。

  教案准备:

  大图片一套,幼儿用的小图片人手一套。

  教案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注意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图片,好吗?

  二、引导幼儿在理解1~5幅图片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排图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说的是什么。

  小结: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

  2.引导幼儿理解2~5幅图片的'意思。

  ①它们在郊外是怎么玩的?这儿有几张没按顺序排列的图片,谁能够看懂?

  ②小猫在干什么?它是怎样跳高的?(撑竿跳。)

  ③小狗在干什么?(学习词语:竖蜻蜓。)

  3.引导幼儿给图片排序。

  ①现在请你们把红色边框的五张图片拿出来排一排,然后连起来讲一段故事。

  ②幼儿动手排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③幼儿根据自己排列的图片讲述故事,教师排出相应的大图片。

  三、引导幼儿为故事的后部分排图

  1.小动物玩得正高兴,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们拿出蓝色边框的三张图片想一想、排一排。

  2.幼儿排列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3.个别幼儿排图片,请其余幼儿说说是否同意这样排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作出正确引导。

  4.这几张图片讲了什么?小刺猬为什么帮小动物们晒衣服?谁会用一段好听的话来说?

  5.教师小结。

  6.现在图片已经排好了,请你们把图片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郊游》大班教案5

  设计背景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对歌词记忆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记忆。以前我总是先教幼儿跟着我按节奏念几遍歌词,再分句教唱,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上音乐课不再单调。我选歌曲《郊游》,是因为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小朋友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小朋友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1、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2、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习歌曲《茉莉花》;复习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郊游》大班教案6

  设计意图

  每年,幼儿园都会组织中、大班幼儿开展春游、秋游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如今,家庭选择节假日旅游的也日渐增多。但游玩前的准备工作基本都由家长独自承担了,孩子参与的很少。考虑到为出游做准备这一环节中蕴含了自主选择、计划活动等社会领域部分的内容与要求。于是,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同伴间协商、分工、妥协、尊重和合作的过程。

  活动目标

  1.乐意在活动中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懂得尊重别人的意愿,体验同伴间的`关爱。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选物计划,将接触到的物品分类、记录,根据计划挑选合适的物品。

  3.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做事有始有终,主动为集体、他人服务。

  活动准备

  1.幼儿曾参与过旅游,具备简单的旅游经验。

  2.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购物篮和书包,布置货柜和旅游所需的各类物品,如饮品、水果等食物和玩具,常用物品(比如塑料袋、餐巾纸、雨伞、创可贴)等。

  活动过程

  1.导人部分。

  教师介绍郊游地点和游玩的时间安排,激发幼儿自己准备郊游物品的愿望,提出让幼儿自己准备郊游物品的要求。

  2.尝试选物。

  (1)幼儿尝试选物,教师主要观察幼儿选物的种类是否合适、全面,展示个别幼儿所选物品,讨论这些东西是否需要带。

  (2)启发幼儿讨论,还有些什么东西是旅游所需要的,而大家没有想到。

  (3)观看课件,请幼儿仔细观察其他小朋友去郊游都带了哪些物品。

  (4)幼儿进行讨论,相互检查物品并归类小结。

  3.分小组制定选物计划表。

  (1)讲解计划表,提出计划要求:明天全班出门郊游,上午出发,中午吃小朋友自己带的食物,下午回家。

  (2)幼儿分小组商量,每组带多少物品合适。

  (3)小组长按小组成员的需求填写计划表。

  4.集体讨论计划表。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以下几点:

  (1)小朋友带的东西太少不够吃,太多装不下,背不动,玩起来也不方便,要不多不少刚刚好。

  (2)每个小组选择的是什么玩具?可以几个人一起玩?

  (3)常用物品都选了哪些?雨伞、相机、桌布等带多少合适?

  (4)你的好朋友喜欢吃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修改计划表。

  5.根据各组制定的计划表,小组成员分工取物品。

  6.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计划表检查所选物品。

  活动小结

  郊游前的物品准备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定要考虑周到。比如,什么东西是一定要带的,带多少合适。如果制定一个计划表,事情就会做得更快更好。

《郊游》大班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 哪几段是一样的? 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郊游》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1)请幼儿看图谱说说: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绕树林拐弯,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擦汗,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快到了景点,小朋友很高兴?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郊游》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对数序产生兴趣,愿意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

  2、认识“5”以内的序数,并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去郊游,认识“5”以内的序数

  1、学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①出示课件中的小动物,问:“小熊排在第几个?小猫排在第几个?小蜜蜂呢?”

  ②小结:“刚才我们数的时候是从小熊开始数的,也就是从左往右数。”

  2、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小结

  二、帮助幼儿明确:方向不同,物体的排列顺序也就不同

  1、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送小动物回家。

  2、小结

  三、总结:“今天我们和小动物玩了“去郊游”和“住楼房”的游戏,学习了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从下往上数。”

  四、小组活动

  1、给小动物排队

  2、涂方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图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上,突破教学难度,同时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课堂应变能力。为了调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操作的机会,我还穿插了利于幼儿操作的图片,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序数。

《郊游》大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出与幼儿一起去郊游,讨论用什么方式去公园,以孩子们的决定做随意的动作进“公园”。

  二、请幼儿与同样商量合作表演公园里的景物。

  三、提出问题,并进行表演。

  1、你们放过风筝吗?都见过怎样的风筝?(幼儿自由回答)

  2、风筝是怎样放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作放风筝。

  4、教师与全体幼儿配合放风筝。

  四、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表演发生各种情况的风筝。

  提问:风筝在天空中飞,有时候会发生一些情况,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自由回答)

  同时请幼儿与老师一起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上来,并能邀请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挂在大树上、缠绕等等,选择一两种为表演重点)

  五、请听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表演放风筝的游戏。

  延伸活动:

  1、探讨并表演另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来装饰大风筝。

  课后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一首音乐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一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一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三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一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一下这么多人一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一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一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三三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儿两人一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郊游》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去郊游》大班教案03-25

大班音乐郊游打击乐教案11-20

《郊游》教案10-12

《郊游》教案03-30

郊游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教案(通用7篇)07-11

《郊游》体育教案10-05

《郊游》教学教案10-07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11-29

《我们去郊游》教案10-06

基本训练《郊游》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