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1-03-14 16:43:0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复习巩固小数的读、写及其大小比较,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列出正确的加减算式。

  3.能够利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应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初步认识了小数并会进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教学。在练习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其计算,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上,看学生是否能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应注意学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计算的策略。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基本上来源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但这些家庭的大部分孩子又因为父母的“忙”而缺乏家庭所给予的学习上的必要辅导。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从20xx年开始课改实验,学生都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生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看一看,比一比

  1.师:新的学期我们又拥有了许多新的课本,又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学期学校又发了哪些新书呢?拿出来看一看。

  2.一本数学书的价钱是多少元?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呢?其余书的单价你知道吗?同桌互相介绍一下。

  3.老师手中有一本科技书,它的价钱是多少?你能在你的新书中找一本比科技书贵的书吗?再找一本比科技书便宜的书。(让学生说明比较的理由。)

  4.小组合作:一名同学拿出一本书,其余同学分别找比它便宜或比它贵的书。

  (二)活动二:想一想,算一算

  1.师:在这些新书中,哪本书最贵,哪本书最便宜?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以下两个问题:

  (1)这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2)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2.让学生对以上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3.全班交流: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小数加减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4.根据这些新书的价格,你还能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吗?(小组合作,每组提出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

  (三)活动三:综合练习

  1.写一写、读一读

  10元 2元 5角 5角2角 2分5元 2分

  元 元 元

  2.在○里填上“>”“<”或“=”

  7.8元○9.0元0.6元○1.2元10.00元○10元

  6.08元○6.05元 0.??60元○0.59元 3.68元○4.2元

  3.解决问题

  (1)小明的爸爸身高是1.80米,妈妈身高是1.60米,小明的爸爸比妈妈高多少米?

  (2)一本《数学伴你成长》3.20元,老师带10元钱准备买两本《数学伴你成长》,钱够吗?

  4.实践活动

  跟爸爸妈妈一起经历一次购物活动,保留收银小票,看一看收银小票,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收银小票的每一项表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的教学是在新学期的第二周进行的,在教学时我利用学生对新书还有强烈的兴趣这一资源,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复习小数的意义、读、写、大小比较及计算,而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参与知识应用的过程,在应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比较高,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能清晰地表达出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是在综合练习中,我感到有些平淡,学生也比较安静,我想如果能够在这里设计一道综合性的或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也许会更感兴趣一些,效果会更好一些。

  案例点评

  本节课为第一单元的练习课,杨老师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过比较书的价格复习小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复习小数的加减法,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概述 这是一节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解决在游森林公园过程中遇到的买门票、租船、为猴子选择食物等问题,从而复习“单价×数量=总价”这个类型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一、能够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个关系式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

  知识形成目标

  一、熟练的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类应用题的解法;

  情感形成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课 前准 备

  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障碍资料

  1、 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2、 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板书设计

  游森林公园

  购买门票

  租用船只

  选择食物

  教学过程

  教 学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课 后 随 笔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今天我和你们的班主任带你们去游森林公园。

  (师贴艺术字:“游森林公园”)

  听到这个消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课件演示一辆小火车前进,放着《火车开了》的音乐

  我们到公园里面去游玩,,要先干什么呀?

  师板书:购买门票

  课件显示森林公园门票价格牌:“零售:

  儿童票每张10元,

  成人票每张20元;

  团体票(25张或25张以上):

  儿童票每张8元,

  成人票每张16元。

  怎样买票才能算最合适呢?让我们进入到买票方案的设计界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下买票方案,愿意设计几个就设计几个。

  大声地读这几个字

  生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异口同声答到:“买票”

  生读门票价格牌

  交流获得的信息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买票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单价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

  渲染气氛,

  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现人机交互,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带给学习的方便。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课 后 随 笔

  二.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买票方案

  评选一下最优方案

  课件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

  课件显示收到的新邮件,猴山的饲养员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帮忙。

  课件显示森林湖

  师提问:到猴山要过森林湖,我们该怎么办?

  课件显示设计租船方案的界面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租船方案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评选最优方案,并说出理由。

  生欣赏森林公园的美景。

  生答应去帮忙。

  生积极想办法,一致认为应该乘船。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租船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租金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租金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反思: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

  联系生活实际

  说明:一共提供了5种船的图片,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船的租金和座位数。

  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

  课 后 随 笔

  三.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采用“学易”系统评选最优方案

  通过“学易”系统查看选择情况

  课件演示猴山的全景并出现饲养员叔叔,他提出要求,让大家帮助他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为猴子购买食物的方案。

  师提问饲养员叔叔要我们帮什么忙?

  课件显示为猴子选择食物的设计界面

  师演示选择食物的过程。

  生拿起遥控器从5个方案中选择认为最好的

  生通过“学易”系统中显示的每个选项被选择的比例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租船方案

  生重复要求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方案:

  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食物的单价。选择哪种,只需要单击一下这种食物的图片,方案内就会自动出这种食物的名称和单价,只需在方案内输入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而且还有经费使用情况的提示信息。

  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学易”系统的使用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进一步明确要求,为设计选购食物方案作准备。

  使学生确实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带来的方便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

  课 后 随 笔

  四.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

  评价方案

  课件先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但是最后呈现出一幅人们践踏草坪,破坏环境的画面。

  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提出优点和不足

  生谈感受

  但不选最优,只要合理即可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师生小结

  畅谈收获

  这次游森林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

  老师做小结,明确今天复习的知识,小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习惯。

  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一节复习课成了一节让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的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获得了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102页练习二十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2、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顾。

  1、根据下面的情景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结合情景说说怎样解方程,每一步算出什么。

  8×5+3x=70

  2、把下列解方程和检验过程补充完整。

  5x-3.7=8.5

  解:5x=8.5○()

  ()=12.2

  x=()○()

  x=2.44

  检验:把x=2.55代入原方程,

  左边=5×()-3.7=()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x=2.55是原方程的解。

  8x-4×14=0

  解:8x-()=0

  ()=56

  ()=56÷8

  x=()

  检验:把x=()代入原方程,

  左边=()×()-4×14=()

  右边=0

  左边○右边

  所以x=()是原方程的解。

  3、解下列方程:

  ⑴6x=42

  ⑵6x+35=77

  ⑶6x+5×7=77

  比较:这几道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题后有什么体会?

  (这几道题方程的解都是一样的,后几道方程都是由第一道方程演变过来的,每一道方程都比前一道要复杂,解题步骤也相应地增多。体会:再复杂的方程只要解题方法正确,都能化成一般简单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可以把5x看作减数的是方程()。

  A.5x-6=20B.30+5x=75C.30-5x=5D.5x÷3=20

  2、2x在下列方程中可以看作什么部分数?

  ①2x+2.5=32.5()②2x-30=60()③2x-3×5=45()

  ④2x×7=42()⑤30×2-2x=12()⑥2x÷12=35()

  3、不解方程,你能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说说你的方法。

  ①7x+15=120的解是x=15。()

  ②5x-3×6=22的解是x=9。()

  ③6x÷5=12的解是x=15。()

  ④12×5-3x=30的`解是x=10。()

  4、解下列方程。(也可以选择第2题的方程其中3题)

  4x-7.2=10

  0.4(x-5)=16

  1.2x+0.16÷0.2=3.2

  5、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8与5的积减去一个数的4倍,差是20,这个数是多少?

  以上各题4人小组独立完成后,先交流订正,再集体订正。

  第4、5题,要求做错的题目,订正在练习纸的右栏。

  三、错题分析。

  1、出示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并说说理由。(需批改作业时收集)

  2、出示常见的错题。

  观察下列各题的解方程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指出错处。

  7x-3.5=17.5

  解:x-3.5=17.5÷7

  x-3.5=2.5

  x=2.5+3.5

  x=6

  7x-3.5=17.5

  解:x=17.5+3.5

  x=21

  7x-3.5=17.5

  解:x=17.5+3.5

  7x=21

  x=21÷7

  x=3

  2x+4×3=48

  解:2x=4×3

  2x=12

  2x=48-12

  2x=36

  x=36÷2

  x=18

  四、拓展练习。

  1、根据方程24×6-x=80创作情景(编题)或把下列情景补充完整。(视学生情况而定)

  情景:学校食堂买来6袋大米,每袋()千克,用去了一些,还剩()千克,()多少千克大米?

  2、解下列方程(可以只选择其中两道方程,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完)

  ①6x+5×7=70+7

  ②2×3x+5×7=70+7

  ③(3+2x)×2=30

  3、如果2x+4=16,那么4x+8=()

  4、⑴x等于什么数时,3x-9的值等于12?

  ⑵x等于什么数时,3x-9的值大于12?

  五、复习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 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03-1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03-1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03-1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十篇03-14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5篇01-11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07-1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7篇03-2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7篇03-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9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