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1-27 19:32:0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美术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美术教案通用15篇

大班美术教案1

  活动目标:

  1、利用纸袋原型,通过画、剪、贴等技能,表现动物、人物。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利用纸袋玩偶进行游戏或讲故事。

  活动准备:白色纸袋、彩笔、剪刀、抹布、各种人物、动物的五官及玩偶范例。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纸袋小熊猫,以熊猫的口吻说: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小熊猫。今天,我是到你们班来找小伙伴的,请你们照我的样子做几个小伙伴好不好。

  2、引导幼儿观察纸袋小熊猫的制作方法。

  纸袋上部适当位置贴上小熊猫的.眼睛、嘴巴,也可以用彩笔画出来。在纸袋上面适当位置贴上小熊猫的两只耳朵。

  纸袋两边中下部剪两个小孔,大小能伸进手指即可。

  一只手伸进纸袋,大拇指和小指分别伸进纸袋两边的小孔,做小熊猫的手,纸袋玩偶就做好了。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下面请小朋友来为小熊猫做伙伴,老师这里有许多小动物头像,可以先看看他们长得怎么样,然后在想想你想做哪种小动物,用什么方法做。幼儿先看玩偶范例,然后动手制作,每个小朋友要尽量注意跟别人做的不一样。

  励能力强的幼儿制作两个不一样的玩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评价作品,可从五官位置、色彩的选用去评。

  儿将玩偶套在手上,两两对话,学习用玩偶的口吻对话和表述。

  活动延伸:将好的玩偶放在语言角内,供幼儿练习讲话,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培养相互交往的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2

  《向日葵》是法国伟的画家---梵高的作品。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通过让幼儿欣赏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使得幼儿对向日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梵高的油画的画法,离班幼儿绘画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想通过让幼儿尝试运用线描的方式进行绘画,并且班幼儿对线描画中的线条、花纹已有了初步的印象。

  线描画的装饰性极强,在充分表达了儿童的童趣、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之外,还体现了线描画的黑白分布的巧妙配置及线条变化所形成粗细曲直的节奏与韵律之美。线描画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在这堂课里两支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和一张四开的白纸就是幼儿绘画的全部工具。线描画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力、表现力很有助,还可以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熟悉线条的表现力。因此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用线描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向日葵的造型,可以进一步感受线描画中线条和花纹的美。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向日葵图片,让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外形特征。

  2、合理掌握作画布局,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装饰向日葵。

  3、体验线描画的装饰美,能胆、愉快的创作及表现。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PPT课件;粗、细记号笔、绘画纸人手一份;展示板两块;黑板一块。

  活动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装饰向日葵。

  难点:合理布局画面,注意花盘和花瓣的小关系。活动过程:

  一、PPT播放音频,引出主题“向日葵”。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2、请先闭上你的眼睛,(播放PPT及音频)。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到达了神秘的地方,快看,这是哪?(幼儿回答),哇,原来这里是“美丽的向日葵”的家园,这里长满了许许多多的向日葵,可真漂亮呀!

  二、教师介绍向日葵名称及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叫它向日葵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向日葵的脸总是一直向着太阳,太阳到哪里?它的脸就向着哪里?所以我们叫它向日葵。

  三、教师提问:出示PPT中4张不同形态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看图片上的这些向日葵的形态都一样吗?请小朋友们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向日葵各个方向的形态。(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向日葵形态)教师小结:对了,向日葵好像在舞蹈,有的低下头,有的仰起头,还有的扭动身体,真是太可爱了!

  四、教师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请幼儿欣赏作品并提问:

  小朋友,请你来看看画面上的这幅向日葵,哎,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向日葵是谁画的吗?(幼儿回答)

  师:这幅向日葵是法国画家梵高的作品,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到处都充满阳光,所以整幅画到处都是金黄金黄的,给人感觉很温暖,充满了生命力。

  五、教师讲解向日葵画法,激发幼儿作画灵感。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向日葵”,看了绘画师的作品,你想不想也来当个小画家,画一幅与众不同的向日葵?今天我们要用线描画的方式来画向日葵,你以前接触过线描画吗?你用过哪些线条?请小朋友到黑板上画一画。(引导幼儿说一说,画一画)

  1、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在线描画中使用的线条,老师也为家准备了一些线条,当有些小朋友碰到装饰线条的困难时候,可以参考一下。(教师边示范画边说名称)

  2、接下来就要请小朋友们来画一画线描画向日葵了,画前请家注意。(1)落笔前要请你先要想好,画几朵向日葵?一朵的话要花的特别一点;画两朵的时候可以一朵高一朵低,或者是一朵、一朵小;如果是三朵的话,那你要注意层次上的区别,有高有低,有有小。每个花瓣和叶子都要一点才能在里面进行装饰。

  (2)画的时候要注意步骤:首先在纸中间画一个又又圆的花盘,再画上花瓣,接着画出向日葵的茎和叶子,最后在花盘、叶子、茎里面画出各种线条和花纹。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轮廓内随意添画图案。

  (3)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不同粗细的两支笔,请小朋友在画向日葵轮廓线条时使用粗笔,画里面的小线条和花纹时可以使用细笔,线条有粗有细,还可以动动小脑筋,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线条、图案来装饰向日葵,这样你的向日葵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六、幼儿自由创作向日葵,教师巡回指导。

  师:接下来请我们的小画家们,来创作你自己心中“美丽的向日葵”。(幼儿开始分组操作绘画,过程中教师适当提醒添画、看整体布局等等)

  七、作品展示,师幼互相欣赏、评价交流。

  1、请先画好的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供其他幼儿欣赏。

  2、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一幅向日葵作品,说说理由。

  师:哇,小画家们的向日葵作品都已完成了,哪位小画家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幅向日葵?(幼儿互相评价)

  3、教师小结:

  师:今天你们创作的向日葵都很美,我们仿佛又沉浸在了向日葵的世界里,可真幸福啊。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线描画的方式,创作出更加美好的事物。接下来,让章老师带着你们去外面找一找,哪些东西还可以用线描画的方式创作呢?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并没有运用范画,而是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让幼儿观察向日葵颜色,构图,摆放等,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向日葵花盘朝着不同的方向,颜色也并不都是一样的,向日葵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开的很,有的开的很小,还有的花瓣已经凋谢了,幼儿知道梵高爷爷是一个很著名的画家,他能够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教师也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来表现自然的物体。幼儿在绘画时能够合理构图,花瓶里插的花有高有低,朝着不同的方位,颜色也不同。

大班美术教案3

  设计思路:

  正值春天,农村的田埂、小路、小河边,山坡上,各种各样的野花生机蓬勃,野草遍地皆是,虽不华贵,却也不失清丽,淡雅。当我们领着孩子们置身于其间时,从孩子们发亮的眼神,啧啧的称赞声中,我受到了启发。这是孩子们“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何不把这些美丽的野花,野草“搬”到我们的教室中来,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呢?

  在我们的周围,丢弃的瓶瓶罐罐俯首可拾,其中不乏造型别致,颜色美丽的物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用作插花的器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废物利用,实在是妙不可言。

  本班幼儿比较喜欢美工活动,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尝试插花,有助于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农村

  自然物进行插花,探索各种插花方式。

  2、尝试为自己的插花作品取个名字。

  3、萌发幼儿爱美、审美、表现美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采集各种野花,野草,麦穗,芦苇,花枝,花叶等等。

  2、收集各种可供插花的器具(如:酒瓶,易拉罐,冷饮盒,牛奶盒,竹筒,盒子等)

  3、各种插花辅助材料(花泥,彩色电线外皮,铁丝上绕彩色皱纸,剪刀,篮子,抹布等)

  4、教师插花作品及录像带,音乐带。

  活动流程:

  观察、欣赏——插花练习、欣赏幼儿插花作品——结束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了。我们采了许多野花野草,老师把它们插成了美丽的插花,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二、幼儿欣赏“艺术插花”录像

  1、师:你看了老师的插花有什么感觉?你看见了什么花?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花是怎么插出来的?

  小结:插花是一门艺术,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学问,我们来看看艺术家们是怎样来插花的。

  2、师:艺术家的插花为什么这么漂亮?(幼儿自由讲述)谁来告诉大家?

  小结:插花时要注意花朵颜色的深和浅,花朵的大和小,花茎的`高和低搭配,插花才好看。

  3、师:花插在哪里?(幼儿自由讲述)

  师:只要你喜欢,无论什么都可以用来插花。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插花

  1、师:老师呀想插一盆漂亮的花,你们来帮我出主意吧。(幼儿选花瓶,花,教师插花,提醒幼儿注意深和浅,大和小,高和低搭配)

  2、帮花取名字

  师:这盆花,看上去像什么呀?我们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幼儿讨论)

  四、幼儿插花,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插花?你想插一盆什么样的花?(幼儿自由讲述)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去实现你的想法吧。老师有一个小建议,你插的时候可以一个人插,也可以两三个人合作,插一盆漂亮一点的花。

  1、引导幼儿探索与众不同的插花方式

  2、引导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

  欣赏幼儿插花作品

  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客人老师)

  师: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向好朋友,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插花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这样插?

  五、评价自己的作品

  1、集中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2、与自己的作品留影

  师:小朋友,我们请老师为我们和我们的插花拍照罗!

  活动延伸:

  欣赏幼儿插花作品录像,搜集整理

大班美术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鲸鱼的特征以及它的习性。

  2、学会用撕彩纸,揉彩纸,制作出鲸鱼。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报纸,A4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鲸鱼。

  -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在海里生存,我的宝宝要吃母乳长大。

  - 我呼气的时候会喷喷泉,我是谁呢?

  二、展开

  1、谈谈鲸鱼。.

  - 你见过鲸鱼吗?

  - 你在哪儿见到的鲸鱼?

  - 看过鲸鱼后你有什么感受?

  2、说说鲸鱼的特征和习性。

  - 鲸鱼在哪儿生存?

  -在水里生活的鲸鱼是动物呢?还是鱼呢?

  (鲸鱼生子,母乳所以它是动物。)

  - 鲸鱼有多大?

  (鲸鱼的身子很大,是现存在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身长超过30m,胸鳍长达4m,刚刚出生的鲸鱼宝宝也有7m长的。)

  - 所有的鲸鱼都是同一种类吗?

  (鲸鱼被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有须子的鲸鱼就是须鲸,有尖锐的牙齿的鲸鱼就是齿鲸。须鲸有两个鼻孔而齿鲸只有一个。)

  - 鲸鱼为什么会喷水呢?

  (因为鲸鱼呼吸的.时候会夹着海水一起呼吸。)

  3、制作鲸鱼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想要制作出鲸鱼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报纸和白纸怎样制作出鲸鱼呢?

  4、用报纸和白纸制作鲸鱼。

  ① 把报纸和白纸(A4纸)撕好。

  ② 按照纸的种类把纸分开。 (报纸和报纸放在一起。)

  ③ 把纸揉在一起。

  ④ 用白纸粘在鲸鱼的肚子位置上其余部分用报纸粘上。

  ⑤ 粘纸的时候不要留出余白,紧密地粘好。

  ⑥ 用报纸表现出黑色的部分。 (鲸鱼的背部上)

  三、结尾

  1、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大班美术教案5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艺术领域也明确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我以石头为主材料开展了"有趣的石头、家画画看"的游戏,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胆的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水粉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立创作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活动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的外形胆的想象,尝试借助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

  2、能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胆想尝试运用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活动难点:能按自己的意愿制作石头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油画棒、棉签、皱纹纸、丝带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带来什么?

  师:我们和石头朋友玩躲猫猫的游戏,请小朋友猜一猜石块上究竟有什么?看小朋友们猜的准不准?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让幼儿充分了解幼儿对石头产生浓厚的兴趣。)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1.交流、想象。

  师:(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头,每人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脸蛋儿、乌龟、头、金鱼……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令老师都非常佩服。

  2.教师适时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师:(出示两块石头)小朋友能用两块石头变成什么呢?

  幼:娃娃、长颈鹿、老虎、船、火车……师:你会把它怎样摆放变成娃娃、长颈鹿、老虎、小船……的呢?

  3、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说说怎么样给它装饰成这些物体呢?

  幼:在石头上画上五官,用皱纹纸可以做头发;用橡皮泥做眼睛,把丝带粘在后面做尾巴就变成了金鱼。

  (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放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三、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1、师:(出示示范画娃娃)这个是已经化了妆的石头,现在变成了什么?

  幼:娃娃脸。那是怎么样把它变成娃娃的.呢?再出示小鱼示范作品。

  师:刚才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给它化妆的呢?

  幼:水粉颜料。

  2、教师示范。

  3、欣赏颜料石头画作品。(放石头画图片欣赏)4、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1)、桌上摆好石头、颜料、棉签、垫板、抹布等作画用具。

  (2)、先让幼儿取石头在垫板上,再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装扮。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

  (先出示范画,在示范,最后观看有关石头图片,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让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四、作品赏析:

  提醒幼儿将完成的作品陈列到展台上,鼓励没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引导孩子互相欣赏,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即使没来得及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在创造过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活动反思: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本次活动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为了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览赏析,让幼儿的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萌芽开花和结果,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俘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俘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大班美术教案6

  活动目标:

  1、会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菊花的不同形态。

  2、会用各种不同的曲线表现菊花的姿态,并能用排水画的技能表现画面.

  3、体验作画的快乐,享受排水画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蜡笔、16K铅画纸人手一份,黑色颜料每组一盘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提问:你们知道秋天最多的.花是什么花吗?

  你见过的菊花是怎样的?

  二、图形刺激:

  1、看课件,观察各种菊花的形态、颜色。

  提问:这是一朵怎样的菊花?

  花瓣像什么?好像在干什么?

  你会用动作来表现这多菊花吗?

  这朵菊花又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一群小雏菊像什么?

  看着它们,你会想到哪些有趣的事?

  2、教师示范三种菊花的画法,用排笔刷黑色颜料。

  三、创造表现: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菊花的形态。

  2、提醒幼儿用排笔刷颜料时不要太多。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作品,布置菊花展。

  2、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菊花。

  大班美术活动:正面人和侧面人(黑白画)

  美术活动:正面人和侧面人(大班黑白画)

  目标:

  1、在学画正面人和侧面人的基础上,表现出人物的动态。

  2、进一步学习运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准备:

  1、人物剪纸的各种动态图片

  2、记号笔、八开纸。

  过程:

  1、请幼儿观察台上幼儿的正面与侧面的区别。

  2、台上幼儿做出各种动作:如:走,跑,跳,弯腰等,并请其他幼儿根据台上幼儿的动作摆弄人物剪纸的图片。

  3、出示幼儿优秀作品,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析讲解绘画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画出正面或侧面的人物脸部特点。

  (2)画出人物的动态。

  (3)主体加密,背景要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7

  活动目的:

  1、通过冷暖两种色调对比,学习用冷色来表现夏天的夜晚,从色彩入手,培养孩子绘画的表现力。

  2、尝试用喷刷做画的游戏方法绘出美丽的夜色,感受色彩的变化美,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3、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做画工具牙刷,废塑料筐残片剪成的喷刷用具每人一个,三色水粉(蓝、绿、青)、剪纸若干份,颜色卡幼儿人手一份,教师示范用纸、录音机、磁带各一。

  2、课前让幼儿认识剪影并观察美丽的夏夜。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放音乐《夏夜》将幼儿带到夜暮降临、万物寂静的特定环境中,提问:

  ①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时候?(如小蟋蟀叫、月亮、星星出来了等、晚上)

  ②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从周围的环境和色彩两个方面引导),(如月亮出来了、蓝蓝的、静悄悄的、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已进入了梦乡、花睡了、宝宝睡着了、小星星也睡着了等等)。

  2、同时出现冷暖色调的颜色卡,让幼儿选择适合做夜色的颜色,然后按冷暖分开,对比与思考,加深对冷暖色彩的理解和认识。

  红色背景,颜色鲜艳、热烈、使人兴奋、激动、高兴。

  黄色背景,暖和,明亮,鲜艳夺目。

  绿色背景,安静、使人的眼睛舒服、富有梦境。

  蓝青色背景,冷、宁静、安静。

  3、我们来画一幅美丽的夜色,教师不完整示范,只讲清喷刷做画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让1-2名幼儿试试:

  4、绘画游戏,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冷色,要求幼儿喷刷美丽的夜色。

  ①启发幼儿考虑好画面的整体布局,注意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②在幼儿做画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并提醒幼儿做画时的卫生习惯。

  5、感受:欣赏作品,让幼儿体验美丽的夏夜,(夜深了,宝宝已睡得很香了,小朋友们互相看看,看谁的宝宝睡的最香,轻轻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1、从构思上,突出表现两点,审美性和游戏性

  在这节课上,采用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如夏日的荷花、酐然入睡的.婴儿,手拿摇扇在躺椅上乘凉的的老爷爷和趴在地上打瞌睡的小猫儿,树上一对相依相偎的小鸟、夜色中的楼房建筑、以及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和月亮,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夜色剪影图,给幼儿以充分的视觉享受。另外,在幼儿喷刷做画过程中,伴随一曲《渔舟唱晚》,古筝声声,情色融融。在这里,教师给幼儿创造了一个美的空间,把幼儿带到了美的意境中,这样,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在喷画中,采用游戏的形式,幼儿手拿牙刷,在喷刷用具上做“下小雨了”的游戏,一边喷刷,嘴里边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孩子们或站着,或坐着,不拘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沉醉在艺术酒吧中,似工匠,又象是艺术家,兴趣非常的浓厚,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① 不完整示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进行完整的示范,只讲明喷刷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而对教学中的精彩部分--“喷刷的效果”采用设埋伏的方法,给孩子留有想像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剪影艺术的美,当一幅幅美丽的夏夜图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一声声的惊叹声,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② 在冷暖色彩的对比思考中,教师则从幼儿身边的东西,如对暖色调的理解,教师从你看到红色想到了什么来启发引导幼儿,如太阳,红绸子、小红花等等,然后从太阳和太阳光带给人的感觉,如红绸子表现的是节日的热闹场面,给人的感觉很热烈,使人兴奋和激动,太阳光则很亮、很刺眼,来加深对暖色的理解。绿、蓝、青色则是草地、大海、冰雪、夜空、湖泊的颜色,从它们带给人的感觉来启发引导幼儿,加深对冷色的认识。

  ③ 在课后不进行作品评析,让幼儿自由欣赏作品,去感受和体验美丽的夏夜。幼儿三个一群,五个一簇,象是在欣赏艺术作品,又象是在观赏美景,有身临其境之美。

  ④ 在为幼儿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没有根据个人的情趣和爱好去限制孩子的想法,而是给幼儿多种剪纸材料,让他们自由布局,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和创作欲望。

大班美术教案8

  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情趣,富于幼儿满足感和成熟感。夏天到了,每天都有小朋友围在一起议论自己的衣服,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让幼儿自己动手设计一套夏天的衣服。我通过让幼儿观看VCD视频、PPT图片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同时把身边的美通过大胆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想想、画画、剪剪、贴贴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意愿设计出夏天的服装。

  2.知道服装与季节的关系。

  3.在设计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能大胆的想象夏天的服装

  活动难点:

  能将夏天的裙子或裤子裁剪出来

  活动准备:

  1、夏天服装的ppt图片、视频《服装设计师》

  2.废旧报纸若干、剪刀、画笔、卡纸、皱纹纸、胶水

  3.适合于表演的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评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短片,想请小朋友们来和老师看一看。

  观看VCD《服装设计师》中服装表演视频

  师:

  1、这些人在做什么呀?

  2、你觉得这些服装漂亮吗?你最喜欢那一套?为什么? 看到这些漂亮的服装,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季节穿的吗? 总结:夏天到了,天气变热了,所以人们都换了夏天的衣服。

  二、探索发现

  通过欣赏,发现:

  1、师: 夏天的服装是厚的吗?小朋友穿的多还是少? 师总结:夏天服装的特点:薄、少、短(将夏天和冬天的衣服进行对比)

  2、介绍自己服装的名称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穿的是什么?是短衣短裤,还是裙子?

  总结:女孩子以裙子为主、男孩子以短袖短裤为主

  3、师:我们的裙子都有些什么款式的?

  (吊带的、有袖子的、抹胸的.等)

  三、设计应用

  设计服装

  1、激发幼儿设计服装的愿望:

  师:这些漂亮的衣服都是别人设计的,我们自己动手来设计一套服装吧?

  若果变成了服装设计师,你想把你穿的服装设计成什么样子?(请幼儿构想)

  2、分发材料工具,讲解使用规则

  3、幼儿动手设计服装:

  师:我们的衣服是一面呢还是由两面拼接在一起组成的呢?应该先裁剪衣服的什么地方呢?

  3、教师指导

  (1) 教师重点协助能力差的幼儿

  (2) 提醒能力强的幼儿还可装饰服装

  四、欣赏评议

  服装表演

  1、幼儿相互帮助穿好自己设计的服装

  2、展示自己设计的服装

  活动评价:

  活动在幼儿的欣赏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儿表演时掀起了一个高潮。从而激发了幼儿自己想设计服装的愿望,在设计服装时,幼儿都欲欲而试,拿着报纸量体裁衣,经过一番努力,每个幼儿的身上都穿上了自己用报纸做成的服装(尽管有的还不像什么衣服,只是挖了个领子套在了身上),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幼儿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这就是与成人评价标准的区别!

大班美术教案9

  活动目标:

  1、有规律地排列。

  2、表现画面物体的大小对比。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笔、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讨论与思考

  价值:大胆表达讲述春雨的好处

  1、 滴答滴答,下雨了,春雨好不好?

  2、 谁喜欢春雨,为什么?

  小结:春雨来了,花儿可以开放,小草可以长大,树叶可以发芽,农民伯伯可以插秧播种。

  二、欣赏与思考

  价值:仔细观察画面中物体的大小和雨点的排列规律

  1、 欣赏老师范例:谁喜欢春雨?(花儿)

  2、 欣赏幼儿作品:谁喜欢春雨?(小竹笋、小朋友)

  3、 春雨和小朋友谁大?谁小?为什么要把小朋友画得很大,雨点画的很小。(有大有小,画面很好看,像是下毛毛雨)

  4、 春雨是怎么排列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雨点动作、方向)

  三、创作绘画

  价值:大胆创作雨点的动态,注意物体的大小对比

  我们让春雨来跳舞吧!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小雨点的动态

  (2)提醒幼儿把雨点画小,四肢可用线条表示

  (3)雨点有规律排列

  (4)画上欢迎雨点的小朋友和植物

大班美术教案10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教室里布置"风筝展",课前带幼儿参观、欣赏过各种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

  2、幼儿课前已经知道并练习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3、教师制作好的风筝面若干,一只采用的装饰材料颜色和马夹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图案排列比较凌乱,分布不均匀;还有一只颜色深浅搭配清晰,图案分布均匀。

  4、人手一只马夹袋、剪刀、胶水。

  5、每组放有各种彩纸(皱纹纸、自粘纸、手工纸、泡沫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几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3分钟)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教师引导语:"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如有幼儿提到喜欢风筝对称的话,就请他在集体面前说说,可直接引出下一个环节)教师引导语: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那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5分钟)

  过渡语:小朋友刚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风筝,徐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我喜欢的风筝。

  1、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

  教师引导语:你们觉得它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幼儿感受这只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呢?『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图案的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还是教师直接说出比较好)』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风筝面。(15-20分钟)

  教师引导语: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只漂亮的'风筝好吗?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几只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最好看。

  教师引导语: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只风筝的优点和缺点)(2)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四、幼儿制作风筝面。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彩纸剪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风筝装饰的最漂亮。(原本我设想要用旧图书、挂历纸,但是如果要求幼儿对称装饰的话,只能用各种纸了)

  1、幼儿做到一半时,教师可请几位能力强一点的幼儿,用铅笔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剪贴。

  2、做的快的幼儿可以助做的慢的幼儿。

  3、请客人老师助幼儿一起把线系在风筝上。(马夹带的拎手上)

  五、带幼儿去放风筝。

  (没有做好的幼儿可以继续做)(2分钟)小朋友可以一起去操场上放风筝,比一比谁的风筝最漂亮。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大班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潜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好处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透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这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能够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能够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此刻,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

  (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2、教师把幼儿的作品分别挂起来装饰活动室,给孩子以成功感,鼓励孩子在家也做一些变废为宝的作品带给同伴一齐分享。

大班美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观察花朵的各种姿态,尝试进行写生绘画,体验写生绘画的快乐。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实际样子进行绘画。 。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已有绘画花瓶的经验

  (材料准备)课件,实物盆花若干,油画棒,铅画纸。

  活动重点:仔细观察,先画花朵再画花茎和叶子

  活动难点:根据花朵的不同位置和方向的花朵进行绘画(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欣赏世界名画《向日葵》

  1、你觉得这盆花什么地方漂亮?为什么?

  2、让幼儿用动作模仿不同方向花的样子

  小结:有不同方向的花朵、花朵是高高低低的、有的地方是重叠的

  二、幼儿作画:微笑的花朵

  1、让幼儿讲讲自己看到桌上花的样子

  小结:其实每个人看到的花的样子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坐的地方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都不一样。这样绘画出来就是千姿百态。(解决重点)

  2、教师分析绘画的.步骤

  ·谁知道如果要绘画这盆花,先画什么地方?(解决难点)

  ·先画花朵(将自己看到的花朵的位置和方向都先绘画好、而且在绘画花朵时,先绘画在前面的整朵的,在绘画半朵的)

  ·接下来会画花径和叶子

  3、示范绘画半朵花或侧面的花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画出不同方向的花。

  三、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画画自然角或者花园里的盆花。

大班美术教案13

  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胆运用语言及不同的线,形,色胆的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美术创作的愉快。

  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胆的用不同的线形色进行构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味道。

  教学方法

  讲解法,观察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1、各种味道的糖。

  2、画纸、油画棒等作画工具。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帖展览会,并在展览桌周围围成一个半圆坐下。

  师:小朋友们,今天帖城举办了一个帖展览会,帖城里的悠哈小姐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这个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去呀?那我们赶快出发把。

  教师引导幼儿品尝帖,并提出要求:吃的时候看一看旁边的小朋友脸上是怎么样的,说一说你吃到的时什么味道的'。

  幼儿跟随教师安静进场,并记住教师的吃帖的要求。

  以帖城引出今天的主题,以有趣的方式为本次活动做好开头的铺垫,激发幼儿对本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二)教师请幼儿上展览台拿帖,尝尝味道并说说味道。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吃帖吧,一人拿一粒。

  你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的?感觉怎么样?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一下吧。(幼儿展示完后,教师播放相对应的幻灯)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做一做好不好啊?

  幼儿有秩序的品尝帖,并用动作和表情将味道展示给小朋友看,跟老师一起学一学ppt中的表情。

  通过让幼儿尝味道,说味道,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味道,并通过做一做表情,学一学动作,将无形的味道转换为有形的,具体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味道以线形色的方式画出来。

  师:帖城里的帖有这么多种味道,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味道?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个小朋友吃了甜甜地帖,想到了很多美美的事情,觉得心里很高兴,画了几幅甜甜地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味道,并陈述原因以及联想到的事情,与教师一起欣赏不同味道的画。

  通过让幼儿欣赏与其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作品,以开阔幼儿的视野,打开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师引导幼儿画味道,并播放音乐及幻灯片。

  教师不断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味道的画,并复强调作画要求。

  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味道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播放音乐及幻灯片,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的氛围。并早创作过程中不断重复要求,以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

  (五)教师将幼儿作品全部展示到展示板上,并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画,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的?你画了些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与分享。

  通过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来满足幼儿的展示欲望,体验美术创作成功的愉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由于我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所以选择了这次美术活动。但是实际上下来之后,我发现我讲得部分时间过长,幼儿自己创作的时间过短,没有将幼儿教育中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体现出来。在展示PPT表情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幼儿一起学一学不同的表情,可能由于我比较紧张,有点没放开,酸甜苦辣四个表情都没有做到位。还有在第三环节中,我只提供了甜甜的画和苦苦的画,素材太少,导致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好像都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发现多数幼儿都是画的表情,比较单一。而我本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味道,并画出你最喜欢的味道的创作画,不是单一的画表情。最后在幼儿展示的时候,有的幼儿说话都没有完整,我由于紧张也没有注意,事后才发现。还有我上课声音太轻,小动作太多,以后还需改进!总体来说,本次活动不是很成功。

大班美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认识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难点:学生将颜色调和到合适的浓度。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种水彩颜料,吸管一根。小毛笔、水罐、纸、小抹布等。

  2、教师除准备颜料外,还需准备好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精美的图片,对比彩色画面与黑白画面,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了解自然界中色彩的丰富与美丽。

  二、学习、发展:

  2、老师根据同学们得总结,做一次范画,让学生明白调好颜色是关键。

  3、学生练习调色,鼓励学生大胆试验,汇报自己的发现。

  三、共同探索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2、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

  3、奇思妙想做一做,对画面进行添加,使构图更加完整,情节更完美。

  4、除了吹的方法以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好方法来让这三个好朋友一起玩耍呢?想一想、做一做。

  四、收拾与整理: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通风的窗台或地面晾干,保持作业整洁。然后用抹布清理桌子,最后将水罐等洗净。

  五、作业设计:

  用红、黄、蓝三种颜料制作一幅优秀的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步骤图上的折纸符号,初步学习看图使用正方形之折纸船。

  2、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及个别帮助,掌握打开角的技能。

  3、仔细、耐心的完成操作,注意将边与对齐。

  活动准备:

  1、折好的纸船一个大班美术:帆船(折纸)大班美术:帆船(折纸)。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正方形纸人手两张。

  3、音乐磁带《小帆船》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小帆船》并表演,引出主题。

  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做划船的动作,感知划船的'快乐大班美术:帆船(折纸)

  二、出示折好的纸船范例,引导幼儿折纸的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船上有什么?所以,我们叫它――

  2、你想不想也来折一只帆船呢?

  三、阅读折纸示意图,探索折纸帆船的步骤和方法。

  1、师:这些图是教小朋友一步一步学会折纸船的,看看图上由哪两种线?除了实线还有什么?

  2、虚线、实线、箭头有什么用?

  四、幼儿自主的学习看图示者纸船大班美术:帆船(折纸)学习总结。

  1、指导幼儿先折出船身、再折出船帆。

  2、重点指导学习打开角的技能

  3、幼儿操作,教师帮助个别幼儿 。

  五、播放音乐《小白船》,幼儿手拿着纸船表演飘荡的感觉。

  师:现在我们驾驶着小船一块出去玩开小船游戏吧!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幼儿美术教案大班03-10

大班美术教案11-04

美术大班教案12-13

大班美术伞教案01-31

大班美术教案优秀02-07

大班美术教案《脸谱》11-17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1-17

大班美术教案【荐】02-17

【荐】大班美术教案02-16

大班美术教案模板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