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4-03 12:36:0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中班教案集锦9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2.教师讲评,提醒幼儿: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饰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延伸活动: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理解8的实际意义;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果盘、塑料筐、小碗、擦手毛巾、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 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 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 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4、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寻找花园里的秘密,尝试用散文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发现。

  2.感受散文所表现的大自然的诗意美,乐意亲近大自然。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理解散文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根据散文自制大图书。

  2.会说话的地毯(这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因此强调选择圆形的、色彩柔和的地毯)。

  3.散文关键句提示卡,如“花园里有什么”“看得见”“看不见”“还有,还有……”。

  活动过程:

  一、说说花园里看得见的

  此环节鼓励幼儿用丰富的词语介绍在花园里的发现。

  重点提问:图画中有什么?这可能是在什么地方?花园里到底有什么?

  小结: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走进这篇散文,一起感受散文的优美,一起来寻找花园里到底有些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朗诵散文。如:花园里有什么,花园里有看得见的绿绿的小草,高高的大树,五彩缤纷的小花,还有,还有,哎呀!太多了!

  二、找找花园里看不见的

  1.花园里藏起来的……

  此环节鼓励个别幼儿参与散文仿编。

  重点提问:花园里还有些东西是藏起来的,有些东西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它们是什么呢?

  讨论片刻后,打开泥土,发现泥土下藏着的东西;打开小花,看见蝴蝶;打开叶子,看见蜜蜂。和孩子们讨论是怎样的`蝴蝶,怎样的蜜蜂。

  2.花园里感觉到的……

  此环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编到散文中。

  重点提问:花园里还有一些东西是真的看不到的,但是如果用心去感觉还是能够发现它,会是什么呢? 玩游戏“会说话的地毯”。

  玩法:出示地毯,鼓励幼儿根据散文的结构仿编句子,站到地毯上,面向集体,说说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

  导语:想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的小朋友,可以站到地毯中间,不要让地毯空着,也不要在地毯上争抢。

  (在幼儿游戏之前预留让幼儿想象的时间,游戏时教师做邀请动作提示幼儿自由上前)

  小结:花园里的小可爱真不少呢!嘘!可别吵醒了花园里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小可爱们。

  三、分享在花园里的发现

  此环节孩子们把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串连成一篇散文。

  集体表演散文《花园里有什么》(由幼儿自由选择想要表演的部分)。

  小结:这篇散文就在这本书里,书里还告诉了我们许多花园里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到花园去看看、找找。

  活动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花园里有什么”是一个侧重语言表达的活动,考虑到中班幼儿有自主表达的需要和能力,我试图通过几个细节的预设,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细节一:会说话的地毯——通过环境材料的预设,提示幼儿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块小地毯,我们管它叫“会说话的地毯”。小地毯的出现就像是教师多了一个助教,它提醒幼儿站上去就要大胆地说出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出示小地毯的同时,我配合语言的引导:“不要让地毯空着,也不要在地毯上争抢。” 显然,这样的要求既有积极参与活动的鼓励,也有规则上的约束。

  细节二:一个表情一份默契——通过表情的有效预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当问到“花园里还有一些东西是真的看不到的,但是如果用心去感觉还是能够发现它,会是什么呢”时,幼儿遭遇了“瓶颈”,为打开他们的思路,我做出了一个夸张的、陶醉的表情。我一边陶醉着一边说:“我看不到,但我真的发现啦!”幼儿模仿我的表情,沉浸于想象中,一下子就想到了花香和小鸟的叫声。对活动的细节预设引发了师幼间的有效互动。

  小百科:花园指种植花木供游玩休息的场所,旧时原用于命名园林建筑,如巴比伦空中花园,现在花园多用于称谓开放性的公园或别墅的私人花园。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在拼图游戏(识别并预测拼接)中复习认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简单的变换组合关系,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

  分析、比较图形和底板的联系,探索并初步感知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简单的变换组合关系。

  难点:

  三角形的组合关系。

  活动准备:

  1、 小组合作材料:自制小船底板,上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镂空图形。

  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拼版若干。

  3、ppt。

  活动过程:

  一、饼干拼拼乐

  (一)第一次做饼干

  1、大家来做饼干师傅啦

  操作要求:运用饼干模型和几何图形材料,幼儿尝试用两块小图形拼成饼干。

  如:两个半圆形拼成一个圆形,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2、个别操作:鼓励幼儿尝试做各种图形饼干,边操作边将做好的饼干分类展示。

  教师观察要点:幼儿操作中的'难点和分类情况。

  (二)交流分享:

  重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出示ppt)原来,**形状可以用两块小图形拼成的。

  第二次操作(完成没有做完的饼干)

  二、小船拼拼乐

  (一)小船漏啦:出示有镂空图形的小船,引出补小船游戏。

  操作要求:尝试用1-4块小图形拼成相关几何图形

  (二)幼儿分组合作。

  教师观察要点:能否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组合相同的图形,及三角形的组合情况。

  (三)交流分享:

  1、找找还有什么形状的洞没有拼好?(重点探讨三角形的组合方法)

  2、交流相同图形的不同组合方法。

  :(出示ppt)相同的图形可以用不同的组合方法。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天气越来越热,夏天的气息也越来越浓重了,《炎热的夏天》这个主题也随着夏天的到来而开展起来了,孩子们除了能感觉到自己穿的越来越少之外,聪明的他们也知道怎样使自己变得凉快的一些方法。如吹电风扇,打开空调吃冰淇淋等等。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常识水平,我设计了《西瓜》这次水粉活动,使幼儿了解西瓜的清凉解渴之功效,并且复习物品的重叠画法。使幼儿能够通过水粉来表现西瓜的'内外颜色、形状等特征。

  内容与要求:

  1、通过水粉来表现西瓜的内外颜色、形状等特征。

  2、了解在夏季西瓜清凉解渴的功效,激发幼儿喜爱西瓜之情。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西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导入“吃前是绿色,切开是红色,吐出来是黑色的。”

  2、讨论:什麽时候吃西瓜最多?吃西瓜有什麽好处呢?

  二、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观察:西瓜皮,象什么。

  2、西瓜皮还有各种形状呢!半圆形的朝上象什么?(碗、锅、盆、太阳灶……)朝下象什么?(帽子、雨伞、碉堡……)

  3、引导幼儿观察月牙形的瓜皮,说说朝上象什么?朝下象什么?

  4、教师示范,幼儿作画

  三、结束部分

  幼儿品尝西瓜。

  儿童

中班教案 篇6

  目的

  1、知道自己家有几个人。

  2、会拥抱的感觉。

  3、从游戏中学习数量1…5

  间接目的

  学习说爸爸dad,妈妈mum,

  重点

  难点

  知道5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准备

  全家人的照片一张

  幼儿用书:我们这一家

  歌曲:我家有几口人

  活动过程

  一:复习热身

  在集体活动时间与幼儿一起看照片,提问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如:爸爸,妈妈可以教幼儿学习dadmum单词。)

  教师帮忙数一数,看看人数的对不对。

  二:引入讲解

  1、出示统计表,引导幼儿认识统计表。

  T:小朋友们,谁来讲讲自己家里有几口人?

  C:我家有3口,爸爸,妈妈和我。

  T:那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画出来,自己家里有几口人,好吗?

  C:好。

  1、统计结果,数一数,谁家里人最多,谁家里人最少,谁和谁家里人一样多,人一样多的有几家?

  三、复习巩固

  1、乐曲〈我家有几口〉,教师用体态语言引导幼儿自然地跟着歌唱。

  2、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四、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我们这一家》,教师展示数字卡后,让幼儿赶紧找几位亲密的朋友抱在一起。

  五、活动结束。

  请幼儿说一说,刚才的亲密家人是哪几个,为什么要找他们当亲密家人,请幼儿回家后,给家中的每个人一个“爱的拥抱”。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2-12

幼儿园中班教案《蚂蚁》中班蚂蚁的教案11-15

中班《荷花》教案03-07

中班筷子教案03-10

中班走路教案03-08

中班故事的教案03-10

中班教案模板03-12

中班教案睡觉03-09

中班中秋教案12-20

中班立春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