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10-20 04:08:2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准备材料:《洗手帕》磁带、钢琴、手帕

  重点难点:听音乐能够区分强弱、快慢。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讨论: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

  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讨论: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7、与幼儿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母鸭带小鸭是一首较经典的歌曲,而且旋律欢快、歌词简单,较适合小年龄段幼儿演唱并表演,根据小小班好进入情境的特点,教师营造母鸭带小鸭的氛围帮助幼儿感受音乐作品快乐的感觉。

  重点:能跟着老师演唱歌曲。

  难点:边唱边做动作

  难点形成原因及解决:

  幼儿年纪小,肢体和言语同步匹配还有些困难,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加强示范来帮助幼儿解决难点。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乐意用"鸭走"、"鸭叫"、"鸭子游水"等模仿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2、体验参与音乐表演、游戏的快乐。

  工具材料:

  《母鸭带小鸭》多媒体,小鸭头饰、母鸭头饰、小鱼卡片数目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

  以讲故事的口吻提出要求: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客人和大家一起玩,它是谁呢?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引导幼儿学鸭叫,模仿鸭叫的动作。

  提问:"鸭子在说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吧。"

  二、媒体辅助,学习歌曲

  1.观看多媒体母鸭带小鸭。

  提问:小鸭怎么叫?学习唱词: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鸭跟在谁后面?介绍题目《母鸭带小鸭》

  2.能跟着教师演唱.

  以鸭妈妈带领小鸭学本领的形式学唱歌曲。

  三、歌曲再现

  在音乐声中师生一起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我设计了有趣的《母鸭带小鸭》游戏,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在玩玩、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巩固了歌曲,提升了技能。存在不足之处,没能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没能大胆放手让幼儿自由发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注意,尽量采用新颖的教法让教学活动时刻保持新鲜和活力。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快慢,尝试用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表现洗手帕的动作。

  2、体验劳动的'愉快,锻炼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点】

  尝试用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表现洗手帕的动作。

   【活动难点】

  感受乐曲的快慢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帕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这是什么?它有没用?那脏了怎么办?学习动作

  二、分段练习

  1、播放视频

  2、分段练习

  3、师:我们来洗一遍手帕欣赏音乐

  三、感受音乐特点

  1、完整欣赏

  分段欣赏

  师:它是什么样的?快的还是慢的?

  师:这一段呢?

  师:这里是怎么样的?做什么动作?我们小手拿出来,做一做

  四、跟音乐练习

  师:家里妈妈洗好手帕要把手帕怎么样?那我请小朋友洗好边说晾起来边举起你的手帕好么?那我们先来试一试,看看你们会不会

  师:我们小朋友都学会了这个本领,那陈老师这里有一些手帕,要请来帮我洗一洗,你们愿意么?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手帕,准备好!

   教学反思:

  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唱准曲调、吐字清楚。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创编歌词,并表演。

  3、幼儿初步感受生活、艺术的美,体验活动的乐趣。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创编歌词,并表演。

  活动准备

  背景图、大桥图片、鸭子图片若干、其它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小鸭子叫的声音,引出小鸭。

  2、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鸭子的了解,认识鸭子。

  3、学学小鸭走路,引出课题。

  二、学习歌曲

  1、逐步出示图片(如;当唱到“大桥下”时出示图片大桥;当 唱到“一群鸭”的时候,出示图片小鸭。)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也为歌曲创编做好铺垫。

  2、请“小老师”教唱。

  三、歌词创编

  1、谈话活动(请幼儿谈谈生活中,你们还看到哪里又什么?)

  2、请幼儿将自己想到的加到歌曲中,应该怎么样加。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创编歌词,请孩子们表演。

  四、活动结束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出教室找一找,幼儿园里有什么,能加到歌词中去。

  五、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将自己想到的歌词场景画出来。

  活动反思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要求自己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听众和观众,如:当孩子们想到了一些东西,但不知道自己该这么表达的时候,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该怎么样把它加到适当的地方去;当孩子们唱歌、跳舞时,我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情、感觉等,进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发展。该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但是,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词汇积累不多,语言表达力不是很好,在一会的活动中有待加强培养。

  小百科:鸭是雁形目鸭科和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或称真鸭。鸭的体型相对较小,颈短,一些属的嘴要大些。腿位于身体后方(如同天鹅一样),因而步态蹒跚。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辨识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

  2、主动参与,积极表现,感受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小猫、小狗、青蛙、小鸭子)、音响、音乐《咿呀咿呀哟》、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一班的小朋友,准备好。跟着jojo老师一起去农场玩游戏吧,出发。

  二、感知音乐

  音乐一:

  师:“听一听,农场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用什么好听的声音跟我们打招呼的呢?音乐二:

  师:“小动物在用什么好听的话和你打招呼?”

  幼:我听到了狗的叫声、我听到了猫的叫声......

  出示动物图片:“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好听的.声音和小动物打打招呼吧。”师:我们可以用咿呀咿呀哟的声音跟小动物们打招呼!

  幼:咿呀咿呀哟.....

  师: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跟着音乐跟小动物们打声招呼。

  幼: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音乐三:出示小猫、小狗、小青蛙、小鸭子,模仿动物的叫声打招呼。

  音乐四:动物声音打招呼

  音乐五:孩子声音打招呼

  三、幼儿跟随音乐创编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咿呀咿呀哟》可以用我们身体的“头、肩膀、膝盖、小屁股、脚来做游戏。幼:用我们的肩膀跟着咿呀咿呀哟打声招呼吧!

  音乐六:完整表现音乐。“让我们一起跟小动物问个好吧。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听辨音的高低、强弱、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2、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编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捣米棍一条(卡纸制作),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请四五个幼儿到圈中搭肩围成米桶。一幼儿拿着捣米棍蹲在米桶中做睡觉姿势,其余幼儿在米桶周围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扮成“小老鼠”。

  听到乐曲一,老师带领“小老鼠”边轻声唱个边根据歌词自编动作,表现出偷偷摸摸的`样子,唱到“吱吱吱吱钻出洞”的第二句时,跑近米桶,唱“偷呀偷粮食”时两手轮流作抓粮食状,唱“偷粮食”时一跳,两手搭在米桶上。

  听到乐曲二,小老鼠马上跑回自己的“洞里”(座位前)蹲下,不能动,拿捣米棍的幼儿出来听着音乐按节拍一下一下往米桶里捣米,捣米桶的幼儿半蹲按音乐节拍跺脚,慢慢转圈,到9—14小节时捣米的幼儿四处巡视,抓身体动了的老鼠,被抓的老鼠站到一边,游戏结束。游戏可反复进行。

  规则:

  老鼠必须听到乐曲二后才能跑回洞里。

  提示:

  着重教幼儿感受音的高低、强弱,并用动作表达出来。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认真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并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

  3、能理解音乐的性质,随音乐进行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安静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性质,通过提问调动幼儿的感知觉,想象这首乐曲是表现哪种小动物的。

  2、幼儿再次听音乐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连续性,启发幼儿充分想象,说出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此难点通过启发引导发来突破。

  3、幼儿欢快的听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此重点通过倾听法和表演发来突破。

  4、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调整呼吸,安抚心情。

  5、结束活动:我们都变成了一只只快乐的小兔子,跟着老师开心的跳兔子舞。

  儿歌:小兔跳跳跳

  小白兔,跳跳跳,

  跳到东,跳到西,

  跳到草地吃青草,

  吃完青草睡大觉。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的韵律特点,并正确地讲述夏天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夏天的到来,喜欢夏天。

  活动准备:

  搜索一些关于夏天的图片:火辣的太阳、知了在树干上、河里开满荷花、青蛙跳出水面的样子、绿油油的菜地、穿吊带裙的`小女孩和穿短裤背心的小男孩、西瓜、各种冷饮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 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2)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运用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内容。

  (1) 示范朗诵儿歌。

  有一首儿歌讲的就是夏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儿歌的名字叫《夏天到》。

  3.启发幼儿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庄稼”的意思。

  (1) 小朋友对这首儿歌还有什么问题吗?

  (2) 根据幼儿的疑问,鼓励幼儿相互解答,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庄稼”的意思。

  4.幼儿集体朗诵,引导幼儿感知儿歌的韵律。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⒈通过歌曲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夏天雷雨闪电等明显的气候特征,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⒉让幼儿了解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⒈提前观察夏天雷雨闪电现象(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机进行)。

  ⒉打雷下雨的录音。

  ⒊人们避雷的课件。

  活动过程:

  ⒈听录音,组织幼儿讨论:

  ⑴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⑵电闪雷鸣下大雨时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⑶电闪雷鸣时你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⒉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⑴用诗歌的形式介绍歌词。

  ⑵让幼儿初步懂得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⑶让幼儿初步了解和学唱切分音,增强节奏感。

  ⒊出示人们避雷的图片,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⒋引导幼儿在美工区进行美工活动,添画“夏天的雷雨”并分析它与春天小雨的不同。

  ⒌组织幼儿讨论下雨时人们的防雨工具,绘画“雨伞”。

  活动反思:

  “闪电雷鸣”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初次放录音时,孩子们都做出了很夸张的'表情,并用手掩住了耳朵,结合录象加上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对电闪雷鸣不再害怕,并明白了他们的简单原理。活动中,孩子们对切分音的掌握不错,对一问一答的形式很感兴趣。延伸活动中,孩子们对避雷很感兴趣,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把知识传授给孩子。

小班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通过学唱歌曲和表演歌曲,使幼儿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争取别人的'帮助和合作是很重要的。

  准备:

  预备若干个较大的球当豆子,若干个蚂蚁头饰,"蚂蚁"歌曲磁带。

  活动与指导:

  1. 讨论:教师请幼儿欣赏歌曲"蚂蚁"后,提问:"一个蚂蚁在洞口看见了什么?那只蚂蚁为什么急得直摇头?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幼儿说出小小蚂蚁在自己搬不动豆子的时候回洞请来了好朋友,抬着一起走了。

  2. 解释:在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可以请人帮忙,合作,这样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能得到解决。

  表演:幼儿学唱歌曲"蚂蚁"后,请幼儿戴上蚂蚁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11-09

小班下雨音乐教案10-07

[优选]小班音乐教案07-10

小班音乐教案【精】06-19

(热)小班音乐教案07-08

小班音乐教案【热】06-18

小班音乐教案【荐】06-18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06-18

【热】小班音乐教案06-21

小班音乐教案【推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