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5-14 10:56:5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教案范文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大班教案范文六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的柔韧性。

  2.想方设法用合适的方式钻爬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两张报纸。

  2.幼儿会玩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会念儿歌。

  3.幼儿已初步了解运动会比赛项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幼一起以运动员的角色,随音乐边拍手边走进活动场地。

  2.幼儿四散站立,师生共同以运动会各项比赛的情景进行热身活动。动作如下:

  头部运动:以蛙泳状四散游,抬头换气。

  下蹲运动:双手合拢向上伸直,身体边扭动边蹲下,然后跳起来,就像沉到底再跳出水面的花样游泳运动。

  上肢运动:双脚平移蹉步后向上做投篮状。

  体转运动:双手作持枪状,左右射击。

  腹背运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弯腰抓杠向上举重状。

  跳跃运动:两脚并拢向前做跳远状。

  放松运动:作竞走状。

  二、合作学习阶段

  1.用报纸钻洞。

  (1)教师用身体搭洞,引导幼儿发现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能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2)幼儿用报纸钻教师搭的洞,教师不断变化洞的大小、形状,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

  (3)幼儿用身体搭洞,教师边用报纸钻洞,边用语言表述幼儿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搭的洞,引导幼儿搭出与别人不同的'洞。

  (4)分组活动,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钻洞,然后交换。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提醒始终保持某一动作的幼儿变换动作,以免疲劳。

  (5)讨论。

  师:报纸在钻大洞时大摇大摆,钻小洞时是怎样的?

  幼:变小了。

  幼:卷成一个细筒。

  幼:拧起来,像根麻花。

  师:如果是你们自己,怎样钻过小洞呢?

  幼:变得长长的。

  幼:把身体变细一点。

  师:好,我们一起来做做把身体变细的样子。

  (幼儿有的双臂合拢向上伸直,有的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吸气收紧身体,有的趴在地上作爬行状,等等。)

  2.自己钻洞。

  (1)幼儿两两一组,一个搭一个钻,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搭一个让小朋友能钻过去的、牢固的洞,钻的幼儿身体不能碰到洞。

  (2)讨论:怎样搭洞小朋友才能钻过去,怎样钻小朋友才不会碰到洞?

  老师:在钻和搭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幼:我搭了一个洞,豆豆钻的时候把我撞倒了。

  幼:有的洞太小了。 师:谁来搭一个小朋友能钻过去的洞?

  (一幼儿双手、双脚撑地,膝盖伸直,搭了一个“桥洞”。)师:谁来试一试钻过去但不碰到洞。

  (一幼儿匍匐钻了过去,教师立即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习,提醒幼儿注意控制身体。)

  (3)再搭、钻,教师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指导,及时鼓励能较好控制身体的幼儿。

  3.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玩法:教师与一幼儿手拉手搭成城门状,其他幼儿鱼贯钻过。

  边念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小金麟,招手笑/十运会上走一遭/问你看游泳看体操)边玩。搭城门的人不断调整城门的高度,引导幼儿分别用低头、弯腰、爬行的方式钻过城门,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城门。当念到“问你看游泳看体操”时放下“城门”,抓住一幼儿,该幼儿便替换原先搭城门的幼儿。

  (1)第一次钻时,城门与幼儿的头顶等高,幼儿低头便可钻过。

  (2)第二次钻时,城门与幼儿肩膀等高,幼儿需弯腰钻过。

  (3)第三次钻时,城门的高度与幼儿的腰部等高,幼儿需爬行才可钻过。

  三、舒展身心

  1.放松身体:随十运会会歌《让时代为我们喝彩》做深呼吸调整气息,坐下捶腿和手臂,同伴间互相捶背。

  2.交流小结,萌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

  师:(出示运动员刘翔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

  幼:他叫刘翔,是跨栏冠军。

  师:对,他很了不起,是奥运会跨栏冠军。让幼儿向他学习,做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把身体锻炼得健康强壮,长大也为祖国争光。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主要在于幼儿探索不同形式钻洞的方法,幼儿熟练的掌握手脚爬、手脚膝地爬、匍匐爬的技能,重点在于让孩子掌握匍匐爬的方法。活动中,幼儿对于活动的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很多孩子都不会匍匐爬的这个方法,对孩子体能方面的培养是不均衡的。

  提高措施:

  1.平时应该多进行此类活动,锻炼孩子爬的能力。交给孩子一些爬的正确方法,让孩子对爬感有趣。

  2.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多带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各个方面体能培养均衡发展。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连贯地编出合乎情理的故事结尾。

  2、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勇于创新,训练思维的条理性,体验帮助别人和别被人帮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图片

  2.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题

  在森林里,有四个小动物在快乐地游戏,正玩高兴时,它们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想到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提问:

  1.故事里有谁?它们想干什么?

  2.是的,白鹤、乌鸦、小羊和小猴口渴了,都想喝这只瓶子中的水,你觉得按照它们的嘴巴的'长短谁能喝到瓶子中的水?

  3.它们的嘴巴长得怎么样?

  4.白鹤的嘴又尖又长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其它的动物嘴短,能喝到水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想想办法?

  三、幼儿续编故事

  1.请3——4个孩子,讲述喝水的办法

  2.幼儿自由、大胆地想象,把想到的办法画在纸上。

  3.把想出来的办法编成故事结尾说给大家听。请个别幼儿上来演讲。(教师投影仪展示其画的方法,幼儿讲时注意语句的完整,要先讲是谁想到了一样什么东西?是怎样做的?最后是怎样喝到水的。)

  四、完整讲述喝水的故事

  让幼儿自由选择谁想的办法最好,编的故事最生动,就请他把这个故事连起来将一遍。

  五、教师小结

  表扬能积极动脑,想到好办法的幼儿,同时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你帮我,我帮你。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单色笔勾勒毛毛虫的身体形象,特别是面部表情地细节描写,并用遮挡的方式表现画面。

  2、能细致观察画面,并进行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

  1、纸制毛毛虫一个,比毛毛虫体形大的绿色、黄色、红色树叶各一个。

  2、幼儿绘画用纸、彩笔、记号笔、油画棒每人一套。

  3、生活环节已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第8页。

  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毛毛虫”和“树叶”边讲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故事:秋天来了,地上飘落了许多树叶,红的、绿的、黄的,真是好看。一只毛毛虫出来散步,看到这么多漂亮的树叶,高兴极了。它一会爬到绿色的叶子上走一圈,一会又爬到黄叶上转一转,最后来到红叶子上,这时太阳暖暖地照下来,叶子也晒得暖暖的,就像一张大床。毛毛虫不由得停下脚步,趴在叶片上,美美地睡着了。

  2、通过观察学习遮挡法。

  (1)教师反复出示整张叶片和毛毛虫在树叶上的两种情景,请幼儿仔细观察,说一说毛毛虫趴在叶片上该怎么画。回忆幼儿学习资源中有关毛毛虫的画面,总结遮挡的画法,即给叶片涂色时,遇到毛毛虫就要抬起笔跳过它的身体再涂。

  (2)请幼儿说一说当毛毛虫趴在暖暖的叶片上,它的心情会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与邻近的小朋友学一学毛毛虫的.表情,尤其注意眼睛、嘴巴的表现。

  3、教师将纸制的毛毛虫和树叶固定在黑板上,供幼儿参考。请幼儿以“树叶上的毛毛虫”为题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遮挡部分的正确涂色。

  提示:

  (1)先画毛毛虫,再在外围画出树叶,画面要大,尽量占满整张纸。

  (2)涂色。先涂毛毛虫,再涂树叶,注意颜色不交叉。

  (3)根据想象画出毛毛虫的神情,可以在大叶片外添画各种颜色的小叶片。

  4、教师有选择地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请幼儿从画面布局、涂色均匀程度、遮挡部分的涂色情况、毛毛虫的表情细节处理、添画情况等方面点评,将全班幼儿作品布置在班里。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吹泡泡游戏的乐趣。

  2、感受曲式以及节奏的变化,学习4拍和3拍的节奏。

  3、认识新的节奏,学习念法和写法。

  活动准备:

  挂图、CD、唱名卡、一张白纸(上面画好十六宫格)、图片、钢琴、两块大黑板、地板贴圆、各种节奏型(四分、八分、二分用黑色;新认知的二分附点用红色)、勾线笔

  一、吹泡泡游戏(围圆圈坐好)

  1、谈话活动,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泡泡

  2、吹泡泡—气的.运用

  3、模仿泡泡造型

  二、故事引导

  三、欣赏歌曲《吹泡泡》

  1、幼儿边听老师边拍节奏,初步感知音乐。

  2、感受前奏的旋律高低

  (1)出示唱名卡,做唱名音阶练习

  (2)钢琴伴唱,拍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3、感应曲式及拍号

  (1)师:我们一起学唱《吹泡泡》这首歌。(钢琴伴奏,清唱)

  A段:拍手唱歌(强拍拍手,弱拍拍大腿)

  B段:用手做出大小感应渐强与渐弱。

  (2)跟着音乐做律动、感受全曲曲式。

  (3)拍号感应

  (4)拍肢体节奏感应拍号

  4拍:脚肩肩肩

  3拍:手XX,手XX

  四、肢体造型

  1、各种泡泡图示,让幼儿观察图片

  2、请幼儿组合创作造型

  五、节奏

  1、节奏分析

  2、念全曲节奏

  3、提出2分附点(红色的二分附点)

  4、命名。

  (二分附点)这个宝宝有个名字叫TU-U–U,我们跟它打个招呼,TU-U–U你好。TU-U–U你好!

  六、结束

大班教案 篇5

  难点

  1、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体验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

  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比较瓜的长度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组织

  形式集体教学

  准备儿童经验基础知道长短;对测量工具有所了解环境准备绳子、尺子等测量工具、笔、纸过程与策略有 效 语 言 设 计环境辅助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二、学习测量方法,幼儿分组测量

  1、交流方法,促使幼儿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

  2、引导幼儿利用工具进行测量。

  3、引导幼儿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4、分组测量

  三、汇总数据,找出最长的瓜。

  1、各组寻找出最长的瓜

  2、将每组最长的瓜进行比较,找出最长的瓜。

  四、课后延伸

  引导幼儿发现教室里能够用来当测量工具的物体1、今天我们去超市买了东西,我们看下,买了些什么呢?

  2、我们要知道这些瓜中哪个最长,怎么比才能知道

  3、你用了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最长的?

  4、我们除了用比较、目测的方法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出示测量工具)

  5、还记得上次我们量地球吗?我们来寻找下这次测量与上次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情景导入课题

  测量工具出示

  交流讨论分析反思:

  教学中,引导幼儿说出测量的`方法:用眼挂看、比较、测量,从而带出运用工具测量的方法的教学。在这里,我们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有尺、积木、绳子等,幼儿的思维得到开发的同时,增加了游戏性。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比较清楚的语句表达每副图片

  2、知道生活中各种护栏的用途,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拍摄一些护栏的图片资料(如:楼梯、公路维修护栏、马路护栏等处的护栏)

  2、乱窜马路的图片

  活动预设过程:

  一、观察图片,交流讨论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分发若干张图片

  各小组幼儿一起观察,辩别图中人物动作的危险性

  “照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全班交流,讲述图片内容。

  教师进一步正确讲解

  2)幼儿了解护栏的保护

  作用:

  “他们应该怎么做?”(应该走人行横道线)

  “小朋友家里的阳台上也有护栏,那是有什么作用的'呀?”(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防止人们出现以外,从楼上摔下来。)

  “那马路上的护栏又有什么作用呢?”(防止行人乱窜马路,发生意外。而且能够隔离双相通行的车辆,让它们可以各行其道)

  二、交流感想,拓展认识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护栏?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有护栏?”

  “我们幼儿园有没有护栏?”

  “小朋友们上下楼梯时应该怎么走?”

  小结归纳:护栏可以保护我们,避免危险

  三、游戏“开汽车”体验规则

  方法:师生用椅子或长条积木当马路边的护栏,师生扮演驾驶员,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我们一起来开汽车,注意别开错道噢。”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幼儿美术教案大班03-10

大班教案04-01

大班的教案03-26

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模板03-28

大班教案《狐狸》03-17

大班《弹簧》教案03-27

大班卫生教案04-04

统计大班教案05-09

大班撇的教案01-31

《拜年》大班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