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平行四边形教案

时间:2024-08-03 04:18:4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平行四边形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平行四边形教案集合九篇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没有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但是教材安排了许多折、剪、拼的活动,比较多地将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这些操作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围成的这些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位置,用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多种图形。这些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成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初步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摆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让学生正确认识它们。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若干个,剪刀一把,钉子板和20页上半页的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分形纸、直角三角形纸若干张、剪刀、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折纸吗?你们想折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折纸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折一折,认识三角形

  (1)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图形的纸?(正方形纸)请小朋友们拿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正方形纸,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教师巡视,如有学生对对折不理解要及时指导。)

  (2)展示成果。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①对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

  ②对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贴出图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深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定义(区别于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3、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定理2及其推论、定理3和四个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并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4、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特殊--一般--特殊”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

  性质、判定定理的运用。

  教学程序:

  一、复习创情导入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定义);对边相等(定理2);对角线互相平分(定理3)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角:对角相等(定理1);邻角互补。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边:两组 对边平行(定义);两组对边相等(定理2);对角线互相平分(定理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定理1)

  二、授新

  1、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判定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方法:

  2、自学质疑:自学课本P79-82页,并提出疑难问题。

  3、分组讨论: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学生提出问题。

  4、反馈归纳:根据预习和讨论的效果,进行点拨指导。

  5、尝试练习:完成习题,解答疑难。

  6、深化创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定义);对边相等(定理2);对角线互相平分(定理3)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角:对角相等(定理1);邻角互补。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边:两组 对边平行(定义);两组对边相等(定理2);对角线互相平分(定理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定理1)

  7、推荐作业

  1、熟记“归纳整理的内容”;

  2、完成《练习卷》;

  3、预习:(1)矩形的定义?

  (2)矩形的性质定理1、2及其推论的内容是什么?

  (3)怎样证明?

  (4)例1的解答过程中,运用哪些性质?

  思考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的逆命题是否是真命题?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 知求证; 2、如何证明性质定理3的逆命题? 3、有几种方法可以证明? 4、例2的证明中,运用了哪些性质及判定?是否有其他方法? 5、例3的证明中,运用了哪些性质及判定?是否有其他方法?

  跟踪练习

  1、在四边形ABCD中,AC交BD 于点O,若AO=1/2AC,BO=1/2B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2、在四边形ABCD中,AC交BD 于点O,若OC= 且 ,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下列条件中,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一组对角相等; (B)对角线相等;

  (C)两条邻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创新练习

  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AC和BD相交于O点,经过O点的直线交BC和AD于E、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用两种方法)

  达标练习

  1、已知如图,O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EF经过点O,且与AB交于E,与CD 交于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OA、OC的中点,求证:BM∥DN,且BM=DN 。

  综合应用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做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两边分别是4和5,一对角线为10;

  (B)一边为4,两条对角线分别为2和5;

  (C)一角为600,过此角的对角线为3,一边为4;

  (D)两条对角线分别为3和5,他们所夹的锐角为450。

  推荐作业

  1、熟记“判定定理3”;

  2、完成《练习卷》;

  3、预习: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的内容 是什么?

  (2)怎样证明?还有没有其它证明方法?

  (3)例4、例5还有哪些证明方法?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3

  【当堂检测】

  1.(20xx 年永州市).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

  C.一组对应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如图,一个四边形花坛 ,被两条线段 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种上红、黄、紫、白四种花卉,种植面积依次是 ,若 , ,则有( )

  A. B. C. D.都不对

  3.(20xx襄樊)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 于E 且 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则平行四边形 的周长为( )

  A. B. C. D.

  4.(20xx年南宁市)如图(1),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 中,点 、 分别是 、 边上的点,且 , .

  (1)求 ∶ 的值;

  (2)延长 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 ,如图2试判断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2)的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 ,使得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 教具 三角尺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

  教学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问题1: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些?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环节 探索活动

  活动:

  工具:两对长度分别相等的木条。

  动手:能否在平面内用这四根笔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思考1.1:你能说明你所摆出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B=CD. 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1.2:以上活动事实,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观察,完成探究活动1,共同得到:

  (1)只有将两两相等的木条分别作为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才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2)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到: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在拼四边形时,能否将相等两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对边;

  (2)转动四边形,改变它的形状的过程中,能否观察得到在此过程中它始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3)学生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得出正确的证明思路.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例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3=∠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2 如图所示,AC=BD=16,AB=CD=EF=15,CE=DF=9,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

  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两组对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4)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有两条边相等,并且另外的两条边也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3.如图所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找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4.如图:AD是ΔABC的边BC边上的中线.

  (1)画图: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CE;

  (2)判断四边形AB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第四环节 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应用 集备意见 个案补充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练习十七第4-9题

  教学要求: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树立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口算: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3、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是7米;(2)高13分米,底长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4)底0.24分米,高0.5分米

  4、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补充例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125米,高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独立列式后,指名口述,教师板书。

  (2)如果改问题为“每公顷可收小麦6吨,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吨?”怎么解答?

  让学生议一议,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评讲。

  (3)如果问题改为:“改种花生,一年可收花生900千克,这块地平均每公顷可收花生多少千克?”又怎么想?

  与上题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己列式。

  辨析:老师也列了三个算式,到底哪个对呢?帮个忙!

  A900×(125×24÷10000)

  B900÷(125×24)

  C900÷(125×24÷10000)

  2、(略)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七第6、7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⑧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7.6米,高是15米,每平方米收油菜6千克。这块地收多少千克油菜?

  ⑨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50米,高是78米,共收小麦13650千克。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括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另外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移、旋转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索、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思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教材处理:

  基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真正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内化、整合.

  首先,打破了原教材的知识结构,构建成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分为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这样两部分,本节课是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安排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然后,将教材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活动完全开放,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力图构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者、愉快的收获者.

  最后,把一道命题证明的练习题改编成实验操作型问题.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制作成模型,让图形动起来.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去发现其中不变的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总之,教材处理力求在深挖概念内涵;拓展性质外延;深化练习效用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上与态度上的跨越;在学法上突出学生的“探索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利用多媒体、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它又是后面进一步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别的基础,更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及说理的良好素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在本课中,可以探索活动为载体,并将论证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从而将直观操作与简单推理有机融合,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目的.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2都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逆命题,它们的证明都可利用定义或前一个方法来证明.

  (2)平行四边形有四种判定方法,与性质类似,可从边、对角线两方面进行记忆.要注意:

  ①本教材没有把用角来作为判定的方法,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为补充;

  ②本节课只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

  (3)教学中,我们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如通过欣赏图片及识别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建立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觉认识.并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建立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接着提出问题: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从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的方法.

  然后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在学生拼图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别方法的掌握,并发展了学生说理及简单推理的能力.

  (4)从本节开始,就应让学生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凡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证明的问题,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应该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

  (5)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6)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 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教材P96的例3,它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此题最好先让学生说出证明的思路,然后老师总结并指出其最佳方法.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例3是一道拼图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边拼图边说明道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再用四个不等边三角形拼一个如图的大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四 课堂引入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2.【探究】: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从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性质。

  3.各图形的对称情况。

  4.图形的大小用面积来表示。 (引人新课)

  二、新授

  1.投影,并观察,填书本P1的空格

  2.操作: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

  3.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

  4.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5.怎样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9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动手测量、比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性及各自的特性。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活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积累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品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动手实践、交流合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格子纸、三角板。

  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智慧星要带领大家到图形王国去参观。参观之前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仔细观察、多动脑筋。(多媒体演示图片)你能说出这些事物中你认识的图形吗?(抽出长方形、正方形。引出课题)

  二、协作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长方形、正方形。

  (1)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

  (2)教学对边的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把两个人面对面叫做对面,在长方形中上下两条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左右两条边也叫对边。(多媒体演示)

  (3)小组合作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下面请大家利用你手中的工具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和组内同学说一说。

  长方形的对边和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4)指名汇报,并演示自己发现的过程。

  共同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是四边形,它们的每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2、教学平行四边形。

  (1)多媒体演示: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一些图形,它们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

  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出示格子图中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一数你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

  (3)总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4)动手操作:拿出活动的四边形:拉动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动手操作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猜一猜。(多媒体演示)

  2、找一找。(多媒体演示)

  3、说一说。

  四、总结。

  你今天从智慧星那里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边:4条

  4条4条

  对边相等全都相等对边相等

  角:4个直角4个直角4个

【平行四边形教案】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7-24

平行四边形教案优秀01-2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1-02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03-05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7-30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3-15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03-09

平行四边形教案4篇09-26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3篇10-09

平行四边形教案五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