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语言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新年贺卡
活动背景:常言说的好“礼尚往来”,新年又到了,互送礼物代表着自己的一番心意,但是送什么礼物比较有意义呢?以下幼儿园里开展了集体做贺卡活动,小朋友你也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贺卡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贺年卡的用途,尝试创造性的设计、制作贺年卡。
2、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精美的盒子里放有各种贺年卡;
2、各种纸、水彩笔、剪刀、固体胶等辅助材料;
3、背景音乐《新年好》
活动过程:
一:欣赏贺年卡
1、快过新年了,新年老人送给我们一样礼物,猜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精美盒子)
2、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提升,如孩子回答:是糖果。老师提升:你猜是甜甜的糖果。*价值分析:通过猜礼物的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猜猜说说中了解过新年时可以送哪些礼物。
3、师:看看到底是什么礼物?(出示各种贺年卡)
4、师:知道这些贺卡是用来干什么的?
5、小结:原来这些漂亮的贺卡都是新年贺卡,我们还可以说是贺年卡,贺年卡是新年的时候用来祝福亲人或朋友新年快乐的。
6、师:看看这些贺年卡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价值分析:通过引导孩子观察、比较,使孩子对于贺年卡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自己动手制作做铺垫。
二、制作贺年卡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年卡送给最好的朋友?贺年卡应该怎么做呢?(让孩子说说自
己的设计思路)
2、演示讲解几个镂空的剪法,如怎样镂空剪出一颗爱心等。
*价值分析:对于制作贺年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老师适当进行讲解,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
3、幼儿分组进行贺年卡的制作,教师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年卡。
4、引导幼儿将自己对朋友的祝福画在贺年卡上,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三、互赠贺年卡
1、将贺年卡送给朋友,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祝福的话。(放背景音乐<新年好>)
*价值分析:通过相互间的祝福和赠送,使孩子们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体验到新年的快乐。
2、活动延伸: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材料,满足孩子的制作欲望,将做好的贺年卡送给更多的好朋友。总结:友情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情意,在新年来临之际,让孩子们亲手制作新年贺卡,并画上自己对朋友的祝福,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相互之间的友好与友爱,并且体会到新年的快乐!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征及角色前后两种不同的表现。
2、使幼儿初步学习分析作品,归纳主题,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操作卡片“会长鱼的树”(幻灯、连环画)。
知识准备:有关鱼的饲养知识。
三、活动过程与方法 1、出示咪眯的木偶,介绍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由一名幼儿戴小猫头饰出场:我是小猫咪咪,我最爱吃鱼了,可是自己钓鱼太辛苦了,怎么办呢?(小猫伸个懒腰,躲在一旁休息)
(2)师:咦!小猫不钓鱼却在睡觉,那它要吃鱼怎么办呢?听完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1)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讲述一遍故事,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故事名字叫什么?咪咪是只怎样的小猫?它希望什么样?咪咪被谁捉弄了?它为什么要捉弄咪咪呢?咪咪实现它的愿望了吗?它是怎样实现的?
(2)教师边放幻灯片或翻连环画册,边讲故事。讲完故事后,引导幼儿分析、理解故事内容。请幼儿讨论:以前的眯咪是怎样的?所以它有什么愿望?后来咪咪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3)帮助幼儿归纳主题,懂得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实现愿望。
咪咪爱吃鱼,因为懒所以希望树上长出鱼来,后来咪咪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3、发挥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拓展其思维范围。
(1)帮助咪咪想出另外的方法。让树上长出鱼来。
(2)启发幼儿想象创造,鼓励幼儿相互之间有不同的想法。
师:世界上很多物品都是人们动脑筋发明出来,人们不想自己走路就发明了火车、汽车;不想自己挑水就发明了自来水,你能发明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呢?
4、请幼儿创编童话故事。
四、各领域渗透
音乐:教唱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美术:让幼儿画己的设计、想象,将故事绘制成连环画。
五、生活中渗透
让幼儿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六、环境中渗透
张贴出幼儿的设计图案,鼓励幼儿的创造,让幼儿之间互相。
七、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让幼儿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请家长倾听孩子创编的童话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跳芭蕾舞的牛》这个绘本故事融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较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从集体阅读到自主阅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推测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活动,感受牛的成功。同时,我们通过语言示范和对幼儿语言的提升,帮助幼儿感受故事的语言美,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体验阅读的快乐。
目标:
1.能根据角色的表情、动作等图片信息,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大胆表达自己对图画故事的理解。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牛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初步萌发做事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准备:
1.材料准备:
教师用的大书,幼儿用的小书及书袋,PPT课件。
2.经验准备:
(1)观看芭蕾舞光碟,初步了解有关芭蕾舞的知识。
(2)教师和幼儿交流在幼儿园或在家里是如何学习本领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过程:
一、谈话讨论,引出绘本内容
1.出示芭蕾舞的图片,引发经验联想。
师:她们在干什么?这个舞蹈和我们平时跳的舞蹈有什么不同?跳芭蕾舞的演员身材怎么样?
2.引导尝试用脚尖跳舞,感受芭蕾舞的特点。
师:你刚才用脚尖跳芭蕾舞有什么感觉?
3.引出绘本内容。
师:有头牛也要跳芭蕾舞,你觉得他能成功吗?为什么?
(析:教师首先引导幼儿从了解芭蕾舞特点入手,通过亲身学跳芭蕾舞感受学芭蕾舞的不易,进而引出故事。接着,教师将芭蕾舞演员身材的苗条轻盈与牛的肥胖笨重进行对比,从而揭示矛盾点,既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自然引出了绘本内容。)
二、共同阅读,理解绘本内容
1.阅读封面。
(1)出示大书,指读故事题目。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本大书,里面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是与芭蕾舞有关的,我们来看一看。
(2)猜测故事主角。
师:看了封面,你们知道这个绘本主要会讲谁的故事呢?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2.逐页阅读。
●第一页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牛在收看芭蕾舞节目。)
师:牛是怎么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牛看得很认真?(引导幼儿从牛的眼睛、动作、神态来观察分析。)
师(小结):月亮出来了,星星也出来了,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可牛还在看芭蕾舞节目,它被芭蕾舞深深地吸引了。
●第二页
师:看着看着,牛忍不住跟着电视跳起了芭蕾舞。你看,它跳的时候怎么样了?(满头大汗。)
师:牛学跳芭蕾舞的事情被谁发现了?羊和鸭子看到牛在学跳芭蕾舞,脸上是什么表情?它们有可能会说什么?
●第三页
师:农场里的动物都知道了牛学跳芭蕾舞的事情,它们纷纷嘲笑牛。看一看,动物们是怎么嘲笑牛的?
师:鸭子在干什么?你怎么看出来它是在学牛呢?(引导幼儿理解圆圈里图画的含义。)
师:羊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它又会怎么嘲笑牛呢?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师:农场里的动物们都在嘲笑牛。你们觉得牛会放弃学跳芭蕾舞吗?
●第四页
师:牛到底有没有放弃学跳芭蕾舞呢?
师:它的伙伴看到他在跳芭蕾舞会怎么想?会对它说什么呢?
师(小结):牛学跳芭蕾舞肯定非常辛苦,但动物们嘲笑它,和它朝夕相处的伙伴也不看好它。你觉得这时牛还会坚持吗?你看到这么认真执着的牛会嘲笑它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师:牛坚持学跳芭蕾舞的事情还被谁发现了?农场主爷爷看到后会支持和鼓励它吗?
(析:教师逐页引导幼儿观察牛的动作和神态,感受牛的认真和专注。同时,逐页引导幼儿观察农场里其他动物对于牛学跳芭蕾舞的反应,分析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而帮助幼儿感受牛坚持不懈学跳芭蕾舞的不易,进而促进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自主阅读。
(1)幼儿自主阅读小书(第5至第8页)。
师:你看到牛成功了吗?你在哪一页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选择第5至第8页的PPT画面,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如:
●第五页
师:你在这页上看出牛成功了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牛来到了哪里?爷爷一家人是什么表情?会对牛说些什么呢?爷爷一家还为牛准备了什么?
师(小结):爷爷被牛的精彩舞姿打动了,把它请到了家里。爷爷心想如果牛穿上漂亮的芭蕾舞裙,跳起来一定会更加好看。
●第六页
师:在这一页上你从什么地方看出牛成功了呢?
师:牛在空中翩翩起舞,你们觉得牛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像什么?
师:爷爷一家人看得怎么样?
师(小结):牛跳得太棒了,大家看了都很喜欢,奶奶热情地鼓掌,小弟弟大声地欢呼,妹妹看得好羡慕,爷爷还为它伴奏呢。
●第七页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牛的表演已经非常成功了?(卖门票、挂金牌、贴海报。)
师:牛跳芭蕾舞出了名,动物们都争先恐后买票来看演出了。这时候鸭子和羊的表现怎么样?它们为什么会这样?
●第八页
师:牛演出成功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空中撒下了五颜六色的花瓣,灯光聚焦在牛身上,动物们鼓掌欢呼)这时候动物们会说什么呢?
师(小结):牛的演出非常成功,人们把灯光、鲜花、掌声都送给了牛,其中鸭子和羊还拍得特别响呢。
(析: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可帮助幼儿获得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后的集体阅读又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画面,梳理情节,加深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每一页后都会小结,将幼儿的理解和画面内容对应起来,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感受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讨论、总结、分享
师:故事结束了,谁能告诉大家牛是怎么成功的?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牛获得成功的过程(结合PPT课件):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坚持练习→取得成功。
师:这么重、这么胖的牛都能学会芭蕾舞,看来我们做事情只要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析:教师运用PPT课件帮助幼儿梳理牛的成功经历这一故事情节发展线索,既帮助幼儿深刻理解了故事内容,也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牛的可贵品质。)
四、完整阅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1.再次带领幼儿配乐完整阅读一遍故事。(教师阅读大书,幼儿阅读小书。)
2.加深幼儿对主题的理解。
师:你有喜欢却很难做好的事情吗?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呢?
(析:教师优美的语言配上优美的音乐,给幼儿带来了美好的阅读体验。通过对牛认真努力、坚持不懈精神的深刻理解,幼儿初步萌发了做事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附自编故事:
农场里有一头特别喜欢芭蕾舞的牛,它常常收看芭蕾舞电视节目。星星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夜已经很深了,牛都没有察觉,它被芭蕾舞深深地吸引了。看着看着,牛还忍不住学起了芭蕾舞,它跳得满头大汗。羊和鸭子发现了,非常惊讶,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农场里的其他动物。动物们纷纷嘲笑牛:“牛怎么能跳芭蕾舞呢?这简直是做梦!”和牛朝夕相处的同伴们也不看好它,但它还是坚持跳,一直跳……爷爷被牛的精彩舞姿打动了,邀请它到家里跳舞,还为它准备了漂亮的芭蕾舞裙。牛在空中翩翩起舞。哇!跳得太棒了。大家看得激动极了。牛跳芭蕾舞出了名,动物们都想一睹牛的风采,争先恐后地去剧场看牛的演出。牛的表演非常成功。人们把灯光、鲜花、掌声都送给了牛。谁说牛不能跳芭蕾舞呢?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的细节,能大胆表达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2、感受图片的意境,乐意说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朋友之间的关爱,体会相处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图片4幅。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带来了几幅关于"大树和男孩"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看图讲述(逐幅图片观察)第1幅:
1、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你怎么知道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
(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用手势表示,其他幼儿模仿动作。)
3、小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大树呢?
(老师追问:是大树的什么?你来指指看。小朋友在图片上指出到底是大树的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4、完整讲述。
第2幅:
1、小男孩来到大树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猜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对下一幅图片的观察充满期待。)
2、谁有不同意见?大树是怎样做的?大树有变化吗?(幼儿模仿动作)它长长的手指在指着谁?它为什么要指着他?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师生模拟"捉迷藏"的游戏)怎么玩?(请幼儿完整讲述,当幼儿讲述出现困难时老师给予动作提示,幼儿讲不下去时,请下一位幼儿"接力"讲述。)
3、师生完整讲述,及时捕捉幼儿创编的角色对话并给予肯定。
4、完整讲述。
5、玩着玩着,小男孩怎样了?困了?要不要休息呀?
第3幅:
1、谁在哪里干什么?
2、大树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3、大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如果有大树为我遮阴,我就会睡得怎么样?
老师模仿大树为幼儿遮阴,提问:有什么感觉?
4、完整讲述(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图片讲述中)。
5、大树热情地欢迎小男孩的到来,跟他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男孩子累了,大树为他撑开一把伞,为他遮风挡雨。大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第4幅:
1、(老师用拥抱的动作表示对幼儿的关心)我们一起看看大树和小男孩有些什么关心的动作。
2、(师生模仿大树和小男孩的动作)大树和男孩在干什么?
3、他们为什么要拥抱在一起?
4、完整讲述。
三、完整讲述四幅图片。
四、原来互相关心除了一起玩游戏、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之外,一个拥抱也是一种爱。我爱你们!(师生拥抱)
1、平常是谁给你拥抱最多?
2、爸爸、妈妈除了给你拥抱之外,还会给你做什么?
3、原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爱我们的`人,他们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爱我们,那我们也爱他们吗?那你会怎么去爱你们所爱的人?我相信你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告诉他们——你爱他们。
教学反思
优秀绘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深受小朋友喜欢。因此,教师往往通过边深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边适时引导幼儿阅读图画的方法来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既给以知识技能又调动情感态度,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我有一下感受
一、适当提问,给幼儿思维的挑战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孩子们在讲到大公鸡时还模仿它的叫声,它飞跑的姿势。但最后结尾部分显得轻描淡写了些,怎样让幼儿把体验到的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升华,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倾听,给幼儿适当的评价
评价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能强化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做到有效地倾听才能展开有效的评价。如幼儿在说话过程中声音洪亮、说话流利就适时给以表扬,孩子们很开心。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教案是结合大班"我要上小学"主题选取的一个关于"坚毅和勇敢"的绘本教材。可以说,幼儿成长的道路不是一番风顺的,往往需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逐步体会到成长的自豪。然而,也有些孩子在获得一些小成绩后会表现出骄傲自大的心理。所以我选取绘本故事中小猪的"勇敢"和"骄傲"作为活动的切入点。先从引发幼儿观察、联想画面中小猪是如何变成石头小猪又为何变回原来的样子;逐步推进到以投票方式,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勇敢"和"骄傲";最后迁移故事,让幼儿联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想出勇敢克服的办法。整个教学融知识性和情感性相互渗透,又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最终,孩子们也会有深刻的领悟:不久的将来,当他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应该如何去勇敢的克服,即使成功了也不能骄傲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围绕画面展开想象,懂得遇到困难要勇敢去克服,成功了也不骄傲。
2.能用清楚地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想象故事情节,懂得遇到困难要勇敢克服,但不要骄傲。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分享交流克服的办法。
教学准备:
1.故事完整PPT;2.音乐;3.大路背景图:上面有若干"石头"(石头背面贴有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图片,正面画上不等数量的地雷);3.石头小猪的标签;4.乒乓球,标有笑脸和哭脸地投票箱各一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形象,引出故事(画面:石头小猪)提问:它是谁?它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猪有什么不一样?
二、观察画面、想象情节
(一)勇敢的石头小猪
1.(画面:小猪在路上散步)提问:小猪往前走将遇到什么?
(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有"困难"二字的路牌)
提问:小猪遇到了什么事?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去做?
(引导幼儿说出注意避让、快跑、坚持、用力气等各种克服的.办法)小结:面对困难不退缩,努力去战胜困难这就是勇敢。小猪真勇敢!
(二)骄傲的石头小猪
1.(组图:被小石头、大石头砸-被龙卷风吹-被雷劈)
提问:小猪变成了石头小猪后又遇到了什么事?遇到那么多危险,为什么小猪一点没事?。现在它心里可能会怎么想?
2.(组图:哈哈大笑-踢到小石头-滚下山坡-摔回原样)
提问:小猪为什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
小结:以为自己的本领很大就看不起小困难,这就是骄傲。小猪太骄傲了!
3.完整听赏故事(音乐)
三、投票评选,凸现主题
1.自主投票(出示投票箱和乒乓球)要求:幼儿每人拿球投一次,喜欢小猪的投进笑脸的箱子,不喜欢的投进哭脸的箱子。
2.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小结:大家喜欢的是小猪的勇敢,不喜欢它的骄傲。所以我们要学习勇敢时候的小猪,后面变骄傲的小猪可要不得。
四、迁移故事,渗透情感
1.(路和石头背景:后面贴有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难图片,正面用地雷数量表示困难大小)师:再过不久,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就像小猪遇到的石头一样。请你们用自己地办法去克服它。
2.幼儿自己或合作选择石头(困难),和朋友商量克服困难的办法。
3.分享交流自己的办法。(奖励石头小猪标签)
优点:
活动中,教师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在其引导和启发下,该班孩子能充分展开想象,敢于表达,敢于质疑,孩子语言发展水平高,语言质量好。教师能很好地尊重和倾听孩子的反馈,能及时鼓励孩子自身的想法。在孩子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也能做到及时突出重点,启发孩子思考。整个活动,教师节奏上把握比较好。环节设计如"投票"带有趣味性,体现出设计的巧妙与时代感。最后环节能突出孩子的意识,整个活动都能较好体现出孩子的自主。
改进:
1.互动后的归纳、梳理和概括能力需要加强。面对孩子出现的不同观点,也要明确给出自己的理由,提高孩子判断的能力。
2.最后解决困难的环节,可以联系幼小衔接来说,突出大班的意识,用小学的要求跟孩子互动,提升大班幼儿的能力。
3.在绘本的选取上还需加以改进,这样可以避免勇敢和莽撞观念上地冲突。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听懂并乐意学说溧阳方言儿歌。
2.运用谈话、图谱、动作等方式记忆儿歌内容。
3.体验说溧阳方言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1(图1:尾巴;图2:老鼠;图3:数字“2”;图4:鸡蛋)
2.ppt2(分句儿歌图片)
3.儿歌图谱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用普通话和溧阳话师幼互相问好。
小结:在我们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话,我们叫做方言。溧阳话就是我们溧阳的`方言。
2.尝试用溧阳方言介绍自己。
二、看看讲讲。
1. 出示ppt
这是什么?(尾巴)这可能是谁的尾巴?为什么?
2.出示ppt:(老鼠)
(1)这是谁?溧阳话叫它什么?
3.出示ppt:(数字“2”)
(1)谁来当翻译,说说“2”用溧阳话怎么说?
(2)扩散:说一说2条尾巴,2只老鼠
4. 出示ppt:(鸡蛋)
一起用溧阳话说说“大鸡蛋”。
三、听听学学。
1.初步欣赏
这首儿歌有趣吗?哪里有趣?
2.理解内容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ppt图片,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四、看看演演。
1.看大鸡蛋图谱记忆儿歌。
2. 幼儿自由练习。
3.集体表演。
4.欣赏其他方言。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古希腊奴隶伊索所作。《伊索寓言》是全世界儿童的经典读物,其短小精悍的故事,蕴含深刻的哲理,构思精巧,语言幽默,许多内容具有永恒的价值。故事讲述了一件城里老鼠到乡下老鼠家做客和乡下老鼠到城里老鼠家做客的有趣事情。
设计思路:
现在的小朋友大多生活在城市,从幼儿园回来不是待在自己家就是在公园玩,对于自然界的东西都很少接触了,限制了孩子的视眼,所以就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小朋友了解城市乡下的形象以及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和乡村的形象,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乡下,城市的印象。
2、了解城市生活与乡下生活的差异,通过讨论,知道要保护环境。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不同。
2、难点:能用语言和动作表演整个故事。
教材准备:
1、实录:乡下生活,城市生活、背景图:城里,乡下
2、小图卡:面包,奶牛,小麦,田间,汽车,简单的`家具,豪华的家具。
3、课件: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
4、场景:宽阔的道路
教学设计:
(一)观看实录,了解乡下,城市的形象,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去两个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出发吧。走设计的宽阔马路,观看视频师:你们刚刚看到什么了?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有见过吗?这是在哪?
幼:看到了很多人,很多车……
师:热闹吗?漂亮吗?
幼:漂亮,好玩。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热闹,繁华车多的地方我们叫它城市。乡下介绍也照上方法进行。
(二)欣赏故事《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
师:有两只老鼠他们也去乡下和城里玩了,他们在城里和乡下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歌故事吧。
教师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并回答问题。
师:乡下老鼠邀请城里老鼠做客,在乡下,城里老鼠看到了什么?
幼:城里老鼠看到了绿幽幽的稻田,
师:乡下老鼠拿出什么好吃的给城市老鼠吃?城市老鼠喜欢吃吗?
幼:玉米,土豆,城里老鼠不喜欢吃。
师:后来城里老鼠又为什么邀请乡下老鼠,幼:因为城里老鼠过不习惯乡下生活。
师:城里老鼠家和乡下老鼠家一样吗?城里老鼠又是怎样招待乡下老鼠的?
幼:城里老鼠拿来了奶酪,玉米,鸡腿
师:乡下老鼠喜欢城里生活吗?乡下老鼠在为什么不待在城里?
幼:因为城里生活乡下老鼠不适应。
师: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家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喜欢城里老鼠吗?
小结: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都有自己的优点,弊端,大家应该相互尊重。
(3)讨论城里和乡下的环境,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师:你们是喜欢城里老鼠家还是乡下老鼠家?为什么?
幼:我喜欢城里老鼠家,因为城里很干净,交通方便。
师:可是城里车太多,空气都受到污染,小朋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好点呢?
幼:多坐公交车,少自己开车。
幼:我喜欢乡下老鼠家,因为乡下老鼠家空气清新......
师:可是乡下路不好,交通不方便,科技不发达,那该怎么办?
幼:把路建好。
幼儿自由讨论,自由回答。
小节:城里科技发达,可是经常交通堵塞,空气受到污染,可是乡下空气好,这一点不好,我们城里人要和乡下人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关心这样才会让我们城里乡下都会进步。
(三)游戏猜一猜,摆一摆。
师:刚刚我们去了乡下和城里,知道城市和乡下是怎样的了,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请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城里人,一部分小朋友扮演乡下人,拿着小图卡把小图卡送到对应的地方。
最后放音乐一起跳兔子舞。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生活在哪里?是城里好,还是乡下好,为什么?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11-24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11-24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12-05
大班语言教案07-08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07-21
语言故事大班教案12-09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12-09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0-2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15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