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8 10:33:5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汇编5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规则的图形;另一套是没有点子图形。

  2、彩色铅笔、纸盒、油画棒、大记号笔

  3、顶碟子、转碗的'视屏

  4、音乐:《如在电影中》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杂技表演请你们来看。

  (师放课件)老师组织幼儿观看“顶碟子”表演及“顶碗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3、师:杂技表演好看好看吗?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学杂技表演,我们来玩顶纸板。

  二、幼儿尝试顶纸板

  1、教师出示两张纸板,告诉幼儿如何进行顶纸板活动。(用一个手指头顶画点的纸板,要求幼儿尝试顶纸板的各个点。再顶顶其他地方。接着顶没画圆点的纸板,并在能顶起纸板的位置上画上圈。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讨论:你顶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板,你的手指顶在纸板的那个点上才能顶起来。

  (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中心点)

  师:顶起纸板的这个点叫重心点。

  3、玩一玩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

  师:小朋友们顶得真棒,真像杂技小演员,那你们还想不想再表演呀。(师介绍游戏玩法)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顶纸板的工具,请小朋友每样工具都去试一试,看一看哪样工具最好顶,轻轻的开始吧。

  (幼儿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尝试用铅笔、油画棒、纸盒、记号笔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师: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的过冬方式。

  2、通过游戏模仿动物的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动物过冬幻灯片、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很冷)对,现在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吗?

  二、探讨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教师:小朋友的办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动物们是怎样过冬吗?

  (请个别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动物们是这样过冬的吗?我们来听听故事《动物过冬》。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提问:故事里说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背景图上放出相应的动物过冬幻灯片。)

  (1)故事里说到了小蚂蚁,小蚂蚁是怎样过冬的?(小蚂蚁在天气还没变冷的时候就找了许多准备过冬的食物在窝里储藏起来过冬。)小蚂蚁为什么要在天气还没变冷的时候就找到 许多准备过冬的食物在窝里储藏起来过冬?(因为冬天天气冷,不容易找到食物。)象小蚂蚁这样在天气还没变冷的时候就找到许多食物过冬的就是储食过冬。还有谁也是像小蚂蚁一样储食过冬的?

  故事里还说到了谁?是怎样过冬的?

  (2)燕子是怎样过冬的?(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它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呢?象燕子这样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去过冬的.就是就是迁徒过冬。还有谁是迁徙过冬的?

  (3)青蛙是怎样过冬的?(青蛙是冬眠过冬的。)象青蛙这样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睡觉,不吃也不动的就是冬眠。还有谁也是冬眠过冬的?

  (4)狮子是怎样过冬的?(换上厚厚的毛过冬。)狮子换上了浓密的毛,它就不怕冷了,就像小朋友们穿上厚厚的棉袄一样,可暖和了,还有什么动物也是像狮子一样换上浓密的毛过冬的?

  3、知识拓展。

  教师:小动物们除了有冬眠过冬、储食过冬、迁徙过冬、换毛过冬,你还有怎样过冬的呢?

  (还有产卵过冬的,像螳螂、蝗虫就是秋季时产卵,让孵在树枝上、草丛中、泥土里过冬,等春天来临时,它们的幼虫就会爬出来。)

  只要小朋友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

  三、游戏“动物过冬”

  教师:小动物过冬的办法真多真有趣!现在我们就来做“动物过冬”的游戏吧!

  1、交待游戏规则。

  教师: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有燕子、狮子…你喜欢谁,你就戴上谁?再?想想它是怎样过冬的,如果你是冬眠过冬的,你就钻到这个洞里睡好,不能动。如果你是储食过冬的,你就把粮食搬进这个洞里储存起来,这里有很多粮食,一袋一袋的,搬的时候要一个一个钻进去,不能挤,搬好了就躲在洞里不出来了。如果是换毛过冬的,你就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换上这个厚厚的毛茸茸的的衣服。如果是迁徙过冬的,你就要飞到南方去。

  2、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走到这里来,拿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看清楚你扮演的是什么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3、检查游戏结果,活动结束。

  教师逐个问:里面住着谁呀?你们是怎样过冬的?

  四、小结。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表演得很好,请小朋友们出来,把头饰摘下来,放到老师这里来,跟陈老师回教室里去。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蝴蝶。

  活动准备:

  1、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

  2、多媒体课件;铃鼓1个;用各种蝴蝶卡片布置“蝴蝶展览区”;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自由欣赏、观察蝴蝶。

  2、利用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类蝴蝶。(凤蝶、蛱蝶、斑蝶、环蝶、枯叶蝶、眼蝶)

  3、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4、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虫卵(2)毛毛虫(3)蛹(4)蝴蝶

  (5)完整认识蝴蝶生长的`4个阶段,了解蝴蝶的生长属于“完全变态”。

  5、知识拓展:介绍其它与蝴蝶一样成长过程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螳螂、蝗虫、蟋蟀、飞蛾、蝼蛄、甲虫、天牛等)

  6、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1)口器(2)脚(3)触角(4)蝴蝶对人们的用处。(传播花粉、观赏等)

  7、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8、欣赏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引出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蝴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蝴蝶。

  活动反思:

  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是从孩子的兴趣点生成的,所以幼儿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活动中蝴蝶图片的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游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使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美,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整个教学活动中,语言(故事)、艺术(表演)、健康(游戏)等领域教育的渗透,体现了新《纲要》中“整合”的教育理念。表演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正顺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幼儿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了快乐。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内容太简单,只停留在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蝴蝶的4个生长过程,没有更深的去挖掘。可以在每一遍游戏结束,让幼儿摆出不同的姿势,“变”出不同的蝴蝶,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这样可以使游戏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也更有挑战性。

  小百科: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幼儿猜测记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1)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并做记录。

  “你动手试了后结果怎么样?”教师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适时请幼儿示范给没有成功的幼儿看。

  三、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多种运球方法。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在刚才操作中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运球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也用小勺试了一下,真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示范给幼儿看,并用数字2记录在表上。“大家再试一试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运球,并用数字记录在表上。”

  2、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同种材料不同的运球方法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动动脑动动手就用了很多的方法巧运乒乓球。那除了表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运球呢?”“我们回去可以再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

  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目标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

  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大班实用02-28

大班科学教案11-15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04-01

【荐】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推荐】06-30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06-29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05-19

《种子》大班科学教案04-07

大班科学教案教案11-15

大班科学教案风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