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8-16 10:34: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社会教案必备(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大班社会教案必备(5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活动准备: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

  活动预设过程:

  1、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

  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

  “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

  “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

  “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

  “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

  “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

  “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

  “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

  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在静悄悄的夜晚许多人为人们美好生活而忙碌着。

  2、对黑夜工作的人们心生感激与敬佩之情。活动准备: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师:小朋友知道很多人都是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就下班回家休息了,那什么人到了晚上还在工作?(幼儿根据经验,自由讲述,如保安、门卫、医生、超市工作人员等)刚才你们说了这么多在夜晚工作的人,其实在夜晚为我们忙碌的人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出示图片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每幅图片,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轻声的讨论,等会儿老师会请你来说说看你在图片上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工作吗?他们的工作为什么要在晚上做呢?师:他们的工作辛苦吗?他们不喜欢睡觉吗?那他们为什么都这么精神饱满的在工作呢?(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但他们想到人们的生活需要,心里就非常快乐。)静悄悄的夜晚,当我们做着美梦的时候,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人在为我们美好的生活忙碌着。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方便,我们真的要好好感谢他们。

  三、设置具体情境,请幼儿解决师:我们刚刚看到了这么多在晚上工作,为我们服务的人,那你们知道当我们晚上出们,或者有人发生意外,或者遇到其他各种不同的'情况的时候,我们需要谁的帮助吗?那如果晚上我要去很远的地方看电影或者处理很要紧的事情怎么办?那如果有人得了急病该怎么办?小朋友们觉得晚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又需要谁的帮忙?师:我们刚刚说了很多晚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小朋友们也都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知道有需要的时候应该找谁帮忙。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少了这些人,会怎么样?(请小朋友回答)总结: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方便,更美好,我们应该尊敬和感激这些在夜晚辛苦工作的人们。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的著名建筑、土特产品、美丽的风景和人口众多的城市。

  2、通过用照片、明信片、实物、建构等方式布置展览.进一步了解祖国。

  3、激发爱祖国的情感。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老师共同收集祖国各地的照片、明信片、实物、各地特产等。

  2、学习建构天安门广场、长城(大雁塔、东方明珠等)各地的名胜。

  3、旅行帽、小旗、解说员胸牌、话筒(玩具或其他物品代替均可)等。

  4、中国地图(小标记、长江、长城、天安门、珠穆朗玛峰)。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节目主持人,采用提问和答题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祖国之最方面的常识。例如: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叫什么?(长江)

  ——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广场叫什么?(天安门广场)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城墙叫什么?(长城)

  ——你知道我田最高的山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

  ——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城市叫什么?(上海)

  ——你知道我国最珍贵的动物是什么?(熊猫)

  2、教师提出办“祖国之最”展览的建议,吸引幼儿参加。

  3、引导幼儿从祖国之最扩展到祖国各地的特产、旅游胜地、风景名胜等。

  ——师生共同讨论:我们的展区分几个区?每个区都由谁负责?

  ——引导幼儿从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每小组幼儿确立自己展区的主题,讨论:用什么办法布置展览会。

  4、幼儿分小组进行展览会的布置。

  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深入到幼儿中间去,为幼儿解决它们无法解决的困难,并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玩“旅游团”游戏。

  由老师任导游,带领游客到各展区观看。到了那一个展区就由该区负责的幼儿推选1—2名解说员为大家做介绍,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和特产。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很好地考虑教学的内容、过程和学生的个体需要,而且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有意识地对“教什么”和“怎样教”做出选择,并且,对于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次课较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其最大的特点是:允许选择,自主决定。让学生去选择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汇报方式,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信任,就是最好的`尊重。

  二、关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时,难点在于收集完信息之后,不会进行选择和整理,另外有些与课文内容联系不紧密的信息始终充斥着课堂,浪费了课堂的大量时间,本节课为了避免这两个问题的发生。老师先来收集相关信息,并分成若干信息卡片,暗示学生信息分类,同时要求学生甄别与课文关系紧密的信息,这就做到信息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

  三、关于学生对语言积累。

  我们常说,厚积薄发,没有深厚的语言及文化积累,薄发就勉为其难了,于是本节课着重语言积累,如理解“辽阔”这一个词,并不是让学生查词典,把它的意思生搬硬拉的让学生理解,而是使词语润物细无声地扎根于让学生的心。先让学生猜,再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资料悟,进而让学生想,最后让学生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学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会一分钟的长短,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

  2.初步感受时间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3.学习制订作息时间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养成做事情不能拖拉的好习惯。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故事《一分钟》课件。

  2.一分钟能干什么预测表人手一张、笔人手一支。

  3.作息时间计划表7张。

  活动过程:

  一、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时间。

  1.故事《一分钟》导入。

  2.分析故事,初步感受时间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复返的。

  教师: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懒了一分钟,最后到学校却迟到了20分钟?(因为元元太懒了! 因为元元碰到了红灯! 因为元元没有挤上公共汽车。)

  3.出示了图片,了解元元晚起床一分钟导致的后果。

  晚起床一分钟——十字路口遇红灯耽误时间——没赶上公共汽车走着上学,耽误时间——上课迟到20分钟。

  二、在操作和实验中真正体会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

  1.猜测一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师:你们猜猜一分钟的时间能做什么?

  2.认识记录表。

  教师:把猜测的结果用记录表记录下来。

  3.验证一分钟到底可以做哪些事情?

  (1)教师:你们说的事情一分钟的时间完成呢?老师帮助你们计时,你们来试验一下,好吗?

  (2)教师:如果能够完成的请在后面的格子里打钩,如果不能完成请打叉。

  (3)幼儿验证并且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

  4.小结:一分钟的时间原来可以干这么多事情,我们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三、制定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1.激发幼儿制定作息时间表的`兴趣。

  教师:怎样帮助元元珍惜每一分钟,不再迟到呢?

  教师:我们可以帮元元制定一份早上的时间表,只要元元认真执行时间表上的时间就可以不浪费一分钟时间,也就不再迟到了。

  2.讨论如何制定作息时间表。

  (1)小组讨论:早晨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2)个别幼儿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用简笔画记录。

  教师:你们讨论出早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3.幼儿分组制定作息时间表。

  4.交流幼儿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分析哪组最合理。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把作息时间计划贴到家里,每天早晨严格按照计划做事,不浪费一分钟时间。

  附:故事《一分钟》

  丁铃铃,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多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看着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知道做错事后能主动承认,不把错误推给别人。

  活动准备:

  课件、录相片断、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封“请柬”,告诉幼儿请柬上的内容:邀请师幼一起到嘟嘟电视台参加一期节目的录制。

  (二)师幼一起进入“嘟嘟电视台”的场地,听主持人的开场白。

  听主持人接进的第一个热线电话,通话内容为:小羊在过生日的那一天自己家的布娃娃丢了,希望得到电视台的帮助。(在接电话的同时通过课件显示求救电话的场景)。

  (三)教师担任临时记者,分别到布置好的三个小动物的家进行采访。

  1.到小猫家,询问小猫:小羊过生日你去参加了,可你们走后它却发现它最心爱的布娃娃不见了,请您知道布娃娃在哪里吗?(小猫的`回答是“不知道不知道”)

  2.到小兔家,询问小兔:请问在小羊家你看见过它的布娃娃吗?(小兔的回答是“我可没拿,好像是小猪皮皮把它偷回家了”)

  3.到小猪家,询问小猪:请问你知道小羊家布娃娃在哪儿吗?小兔说你把它拿回家里来玩了。(小猪的回答是“我真的没拿,真的没有,呜呜哭”)

  (四)电话铃响起,教师接到小狗打来的承认错误的电话,小狗说“小羊家的布娃娃是小狗、小猫、小兔子一起偷偷拿走的,与小猪无关”。(同时出现课件画面)

  (五)教师提问:

  1.小朋友喜欢哪个小动物呢?小狗、小猫、小兔子在做错事后分别是怎么表现的呢?自己觉得应该向谁学习呢?

  2.刚才老师去采访小猪时小猪的心情怎么样呢?它为什么会那么伤心?如果自己是小猪,别人把责任无辜地推给了自己,自己心情会怎么样呢?

  (六)师幼一起在“嘟嘟电视台”观看精彩的电视短片:

  短片1:月月小朋友在不小心把家里的碗打碎后主动向奶奶承认了错误,没有把责任推给和他在一起的小花猫。

  短片2:明明在玩时把一个小弟弟撞倒了,他主动向小弟弟的妈妈承认了错误,阿姨也原谅了他。

  短片3:美美和壮壮一起看图书,美美把书撕破了,她不但没有向老师承认错误而且还把责任推给了壮壮。

  提问并讨论:

  1.短片里的哪几个小朋友的做法值得自己学习呢?他们在做错事后分别是怎么表现的呢?

  2.小结:通过这三个短片小朋友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些什么道理呢(做错事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敢的承认,不把错误推给别人,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只要能勇敢地承认错误是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原谅的)

  (七)教师向幼儿介绍电视台新开设的栏目“心语对对碰”,邀请幼儿积极参与此栏目。

  1.教师首先通过电视机屏幕把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勇敢地讲出来,以此来带动幼儿。

  2.请个别幼儿参加“心语对对碰”节目,通过电视屏幕勇敢地把自己曾经犯过的而当时又没有承认过的错误大胆地说出来。

  (八)教师小结:我们今天在嘟嘟电视台参加了这么多有意义的节目,小朋友也从中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收获可真大!

  (九)师幼一起离开电视台,结束活动。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模板03-28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08-04

大班社会课教案12-16

大班社会大雪教案12-06

大班社会教案03-26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6

大班社会春天来了教案06-23

大班社会教案【集合】07-26

大班社会教案【实用】07-26

(热门)大班社会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