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8 11:13:4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解读: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的教学思考也是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教学目标:

  一、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二、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三、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六、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生字词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生字词以自学为主。本篇寓言浅显易懂,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教学中要突出道理,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人物心情、态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纸、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体难免会出现小状况,比如头疼、肚子疼、感冒。当你生病了,你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名医,来学习和这位名医有关的一则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自己的看病、治病经历说开去,引出本课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自主学习

  1.预习情况了解

  学生是否根据导学案的引领标段落、划生词,对于阅读感受或疑惑是否做批注。

  2.检查自主学习(出示课件)

  (1)生词朗读(主要检查成绩处于下游的7号或8号学生)。

  (2)词语的理解。

  (3)课文内容的了解。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领,已在课下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所以在新受之前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进一步的指导。个人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开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三、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扁鹊与蔡桓公见面,每次扁鹊和蔡桓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小组内读一读对话,朗读时把人物的态度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组内交流,学生说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其他学生或质疑或补充,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交流成果。通过组内交流,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处于下游的7号和8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交流汇报

  (1)教师以抽签的方式选出汇报组。

  (2)被抽中小组长在小组长带领下整体汇报。

  汇报建议:①一共有几次见面。

  ②每次见面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③每次见面中,扁鹊的态度是怎样的,蔡桓公的态度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合作交流的延续。选取一个小组整体汇报时,小组成员中有的回答问题,有的进行及时补充;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或赞同,或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促成三维目标的统整融合】

  3.朗读扁鹊和蔡桓公的话,在朗读中体会任务的态度变化。

  四、成果展示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两个环节活动的开展,看来大家对于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态度的变化已有深刻理解。下面我们要演一演这则寓言故事,看哪个组更生动地重现扁鹊治病。(课件呈现展示建议)

  2.小组排练故事

  (1)小组长组织选取角色扮演者。

  (2)小演员试演,其他成员指导。

  3.教师抽签决定有机会上台演出的小组。

  4.小组演出。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概说:《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又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感受景美来体验情美。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 荒芜 荒无人烟……)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的秋天)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意图:“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自由读,指名读。

  正音,释义后齐读。

  2.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交流后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快速浏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预设一:感受原野之美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2)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

  6.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一般地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与欢乐相连的。”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

  预设二:发现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1)“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流云有哪些颜色?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课件帮助断句出示,指导朗读。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师范读

  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

  (二)北大荒的小河

  1.静之美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美妙,而那儿的小河又别有一翻情趣。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点击变红:顶 漾)漾在这里指什么?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

  (2)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3.动静相宜

  (1)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2)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板书:动静相宜)我们一起来读。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从而来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延伸

  小结板书: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动静相宜、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局限于此,

  出示句子: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理解“草甸子”读好“沉甸甸”

  那么多的美景,你能不能用总分结构的方式,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为总起句来写一写。(可以是书上提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

  总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初读全文,说大意

  1.按顺序出示6幅挂图,让学生首先逐幅“读”图,然后把各幅图意联系起来,初步感知图中的故事。

  (从图入手,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利用“一人读一句”的游戏,让学生依次站起来读,要求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若读错了,老师和同学帮助他(她),请他(她)读正确了再坐下。

  (此种方法朗读,练读的同学多。一人只读—句,放低了要求,增强了每个学生读好的信心。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句的概念。)

  3.读课文,要求读流利。采用“朗读接力赛”,学生—个接一个地读,哪儿读错由别人从哪儿接着读,看谁读得多。

  (此读学生因读得多而取胜,听者因听得认真而获参赛资格,避免了别人读好读坏与己无关的现象。)

  4.看着6幅图,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二、分段细读,说图意

  每段采取“首先‘读’图——对照读文——点拨复谈——再现图文”的步骤进行。

  首先‘读’图:要求学生仔细“读”图,“读”出图中公鸡的特点和神态,“读”出图中其他动物的外形特点。

  对照读文:学生对照图画找出相关的段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两遍,并画上记号。

  点拨复读: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抓住重点点拨,然后再大声读,进一步内化。

  再现图文:学生积极举手争取,戴上相关动物的头饰,借用文中重点词语(如“得意洋洋”“大摇大摆”“冷冷地”)加上自己的理解演示图中动物的神态和语言。

  (此步骤从图到文,从具体到抽象,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遵循了抽象性原则和具体化原则。)

  (注:学习第五段时经过以上四步之后,还应多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对老马说的话的理解。学习最后一段还要讨论这只公鸡是不是美丽,老师引导学生认识这只外表美丽的公鸡,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缺点,是一只真正美丽的公鸡。)

  (突出重点,了解其领悟程度。)

  三、选文精读,说道理

  1.分角色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选读大公鸡的语言,采用“朗读擂台赛”的方式,让学生戴上公鸡的头饰,到讲台前来读,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公鸡,看谁读得更像。读完后由“挑战者”挑战,一比高低。最后根据语音、语调、语速评选出“擂主”。

  (因寓教于趣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学、趣学中提高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其朗读能力和听辨能力。)

  3.“读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多指名学生发言,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读”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义”。教学若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且能多读多思,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设计多采用游戏导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参与意识,体现了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其效果将不言而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灵魂。也就是说可以观其外衣(语言表达),明其实质(思维是否到位)。本设计每步朗读之后都安排了“说”的内容,读说结合,也能通过语言表达时的“迁移运用”来验证和巩固读后“入乎其内”“化乎其中”的效果。)

  教法二:重视图文结合加强思维训练

  看图学文教学,关键是要处理好形象的图画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只有图文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活动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一、以图激趣,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伊始,我让学生一边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仔细地看图,把形象艳丽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初步联系起来,让图画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从而理解课文;让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观察,从而了解图意。然后,提出下列一些问题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回答,以检查学生的视听效果。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美丽的公鸡和哪些动物比美?一共比了几次?

  3.它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第3小题不必让学生立即回答,教师可把这题做过渡句提问,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以图为据,结合词句训练

  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图画,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每段重点词句的理解,领会每段讲的是什么,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正确认识公鸡的骄傲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怎样,为揭示课文的寓意奠定基础。为此,又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回答。

  1.轻读课文,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2.公鸡是什么样子的?它分别来到什么地方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动物们各在干什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为什么都不愿意和它比美?

  3.公鸡对老马说了些什么?它的心情怎样?老马是怎样帮助公鸡的?公鸡又是怎样改正缺点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概括课文内容回答,并抓住“昂着头、挺着胸、翘着尾巴、唱着歌、大摇大摆、得意洋洋、冷冷地、伤心、惭愧”等词句的理解,会意体味,初步懂得“一个人的美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

  三、图文对照,进行学法渗透

  图画能较好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观察画面想事物的变化,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文大部分段落的构段方式是相似的,我通过指导学生图文对比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表达形式,与此同时,提出:课文中哪几节是相似的?找出来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比较二、三、四、五自然段,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教给学法,让学生初步体会相同的构段方式,然后用相同的学法扶学第三段,学生自学第四、五段。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四、借图设景,加强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学中,让学生相互之间看图片,听朗读。在听或读时,要求学生脑海中要浮现画面,语气中要蕴含感情,如有关公鸡的部分,随着情节的发展,语气要有变化,开始洋洋自得,后来伤心、惭愧,最后后悔、虚心;有关啄木鸟、蜜蜂、青蛙的部分,要读出对公鸡提出比美的做法不热心、没兴趣的语气;读老马的话,要读出耐心帮助别人、态度和蔼可亲的语气。有感情地读,能使学生进入情境,更具体地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图外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为了巩固和强化教学效果,我根据学情设计了三种方案练习,即让学生在学习图文的基础上,一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二是模仿第二、四段,说说公鸡怎样与燕子比美;三是深化主题,进行对话训练,比如说,这只公鸡来到草地上,它看见了一只燕子在天空中飞,它会怎样想,怎样做,怎样讲呢?学生回答也许各有见解,但只要是合理的思考和想象,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未尝不可,不必束缚太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 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②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②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③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⑤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①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③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④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⑤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⑥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①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②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抄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范文02-16

小学语文教案11-11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2-06

语文小学教案范文04-1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6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