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5 10:08:2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优】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思路:

  这篇略读课文,作者在结构上,采用“先概括——具体——总结”的写法,运用具体的事例,反映了人物品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分别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抓住具体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在合作交流中,反复的品读,批一批,注一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总结课文的内容时,引导学生从课文写法入手,加强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英雄: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

  那么你都认识哪些英雄呢?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同桌互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师:可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3、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师: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语评价一下文天祥。

  5、师:练习给课文分部分。

  (二)抓住重点,感受品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 )括出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旁批。

  1、学生默读,做好旁批。

  2、汇报交流。

  (1)第3自然段。

  抓文天祥的语言

  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

  ①体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担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

  ②看图激情。看这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示文天祥的话,朗读)

  ③练习有感情朗读。

  (2)第5自然段。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①导学生体会出: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

  ②诗意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③练习有感情朗读。

  (3)第六自然段。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语言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①词意思:无比蔑视:特别轻视、看不起。

  坚定:表明立场坚决、不动摇。

  ②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表明文天祥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的崇高精神。

  ③朗读,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

  (4)第8自然段。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他说的两句话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①引导学生体会出: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②看图:出示课文中的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

  ③朗读。

  3、学习最后一段:但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却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真可

  惜!不过,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浩然正气,千秋常在

  三、结合课文,体会写法。

  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2、师: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头概括——具体——总结)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你还知道文天祥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

  2、文天祥作品。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1276年写的。那一年,占领中国北方的元军兵临南宋京城杭州,文天祥奉命到元营中谈判。他义正词严,拒绝投降,因而被扣留。在向北押往元大都的路上,他寻机逃脱。为了重振旗鼓挽回南宋危局,他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找到一条小船,从海路逃往温州。这首诗就写在他南归的途中。诗的前两句,概括了他绕道北海、又回到长江口外海面上的经过。诗的后两句,用形象的.比喻,抒写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忠心。虽然斗争最后失败了,然而他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却成为表达人们爱国之心的千古名句。

  五、总结课文,延伸情感。

  1、谈感受: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你想对这位民族英雄说些什么?

  2、欣赏《满江红》: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同学们从他的身上感受到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从他身上,我们感受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激励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最后,请同学们听《满江红》,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英雄们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丰富视野。

  找出课文中文天祥说的话,抄下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文天祥

  组织勤王军

  炽热的爱国精神

  多次严词拒绝劝降

  浩然正气

  崇高的民族气节

  为国捐躯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读“嗯、辅、憋、馨、戳、眶、锻”7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自信心,增强自理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在读中感悟妈妈的用意。

  教具:生字卡片

  (一)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画出不认识的字,通过看拼音和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其中,“嗯”在文中表示答应,应读第四声;“眶”读“kuang”不读“kuang”;“蓦”读“mo”不读

  “mu”;“馨”的韵母是前鼻音;“戳”的声母是翘舌音。

  2.读完课文后,可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再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以此整体感知全文。

  (二)交流讨论,理解内容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同学之间交流体会。

  “我相信:你能行!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吧!祝你成功!”

  比赛前,妈妈没有辅导“我”、帮助“我”,并不是她不关心“我”了,而是想通过这次锻炼的机会,树立“我”的自信心,培养“我”的自理能力。

  “我忽然觉得,应该用母亲来称呼我的妈妈。因为,母亲,不仅仅是妈妈。”

  一般来说,“母亲”和“妈妈”是同义词,但是通过这件事,作者觉得“母亲”这个词包含的内容更加宽广,更加神圣。母亲这个词不仅体现了长辈对“我”的养育和关爱,还体现着对“我”成长的关注和教育。

  (三)感情朗读,体会母爱

  课文中的对话有三次,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第一次对话是课文一开始,妈妈表示支持“我”去参加主持人比赛,但一切都要“我”自己做主,并且不再辅导“我”,我不得不压抑住内心的渴望,决定“自己干”。读好这段对话,要读出“我”失望和酸溜溜的语气,而妈妈的语气要读得平淡、自然。

  第二次对话是“我”回忆两年前参加市普通话比赛时妈妈灯下辅导我的温馨情景。朗读这段对话,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有没有类似被家长爱怜地戳戳鼻尖

  的经历,带着这份情感融人文中的情境中,读出“我”的`开心和妈妈对“我”的怜爱,亲切而又耐心的指导。对方言区学生还可利用课文内容给学生正音,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

  第三次对话的内容是“我”一个人去参加比赛时与另外一家人对话的情景。读这一段对话,要读出“我”敢于一个人来参加比赛的自信和骄傲。读老人的话,要读出由“怀疑”到“赞许”的变化。读女孩的话,要读出她撒娇的语气,更衬托出我的自信和骄傲。

  (四)联系实际,培养自信

  学完课文,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曾经克服困难、自主完成一项任务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和自理的意识。并教育学生: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胆大,那只是莽撞,自信要有充分的准备和锻炼。课文中的“我”为了完成好任务,一个人设计了元旦联欢会的内容,写好串联词,并且默记在心,而且还在交通图上找到去比赛地的路线,这一切,都为自己的自信和成功打下了基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恨、漠、炭、贫”等9个汉字;会认读“冷漠、虚假、索取、奉献”等词语;会写“丑、饥、温”等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背诵、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准备对子的相关知识(从书上找,问长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学

  1、交流课前收集的对子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有谁在课前收集到了对子词句?是从哪儿收集到的?请给大家说说好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相信其他同学都能说。

  2、谈谈课前了解的对子知识,鼓励探究学习。

  师: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对子;现在呀,老师想问问大家:什么叫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在课外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子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说明]对子(对联)是汉语言的精华,说对子、写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他们还没有正式学过关于对子的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有了一定积累。因此,在设计课的进入时,考虑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做到了向课前延伸。这既有利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师: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生试读,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生读,师指导。

  师:谁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指名评价刚才的朗读。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更正读音。

  (3)生齐读(也可自由读、分组读,直到读准、读通、读熟为止)。

  2、认读字词,识记生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写有生字生词的小黑板),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学生认读:恨、漠、炭、贫、冷漠……。边读边纠正,直到读准、读熟为止。

  说明:在方式上可以生动活泼一些,如:在课文中指读,在生词中认读;还可以开展抢答竞赛活动:就是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比赛的形式认读,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生字,

  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字卡)。

  生思考,回答。

  师:大家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说明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是为了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多次听读、阅读中感知生字生词,为进一步地认读识记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利用抢答的方式认读对子以及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把生字生词读得更准、认得更清、记得更牢。一句话: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积累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

  师:现在大家读课文第一组对子,边读边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值得爱、哪些应该恨?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生:读

  说明: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或学生示范读……总之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节奏来,读出意味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理解实际,适当点拨一下“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二组对子,边读边体会: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饥寒、什么叫温饱?……

  生读。

  说明: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索取”、“奉献”等较抽象的词语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简要介绍对子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全部是对子。大家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对子?

  师简单说说常识:对子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对联,对联又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对、反对等……

  师:大家读了今天的对子有什么发现?(老师可出示例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提示:每组对子的两句字数相等、内容是相关的、上下是衔接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新知识,遇到一组句子要判断它是不是对子,要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来判断!

  3、指导学生积累对子,练习对对子。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并学着课文中的对子练习对几个对子。

  生读背对子、练习对对子(可以先分小组对,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导评一评)。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好、背得好、对得也好!现在我们要练习用在第一册和本册中学到的字词对对子

  教师可提供一些字词,让学生选择对对子,如:硬——软、浅——深、反——正、容易——困难……

  说明:本课教学,除了要完成阅读,识字教学这一重点任务外,还要让学生感悟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一点关于对子的基本知识,初步培养辨别对子、对对子的能力。所以安排上述三个步骤,以实现此教学目标。

  二、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引导观察,把握要领。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指导书写。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 “暖”字的右边不是“爱”字;“贫”字,上面是“分”不是“今”。

  2、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引导拓展,增强素养。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了很多对子,还知道怎么对对子哪!回家后,把学过的对子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抽时间收集一些对子或写一些对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好吗?

  说明:这样设计,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成为写字的主动者(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是为了沟通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对子、创造对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②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③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④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⑤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宽带网

  ①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②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③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④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怀,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自然的熏陶。

  【重点】

  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

  【难点】

  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敬畏自然》中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恶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论理学家,他对大雁是这样,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让我们走近大雁。

  二、课前热身

  1、生字识记:

  雾霭(ǎì)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2、词语识记:

  目空一切

  弥漫

  滑翔

  迁徙

  筹码

  3、预习效果反馈: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的哪些个性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四、合作探究

  1、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述的理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临了。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蒲身上的冬天。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语言生动形象。

  2、阅读课文第

  6──10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

  ⑴选文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选文对大雁到玉米地的.旅行,春雁的集会秩序以及集会中的激烈辩论等作了生动的描写。

  ⑵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这句反映了怎样的事实?

  反映了季节的更替及春雁的觅食习性。

  ⑶作者笔下的大雁有思想,有家庭,有欢乐也有不幸,他是怎样表现这一切的?

  作者往往用诸如低语问好邀请旅行喧闹咕哝激烈辩论发言等颇具有人性化的语言,使得大雁了思想,有了家庭,有了欢乐也有了不幸,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

  五、达标反馈

  1、字词见课前热身。

  2、课文结构见整体感知及板书设计。

  3、仿照例句的格式续写两句话。例句: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环保意识,让我们跟着一起去领略了人与动物相伴的乐趣。

  2、方法归纳:

  ⑴抒情散文,形象性,知识性,事情性的完美结合。

  ⑵观察细微,笔触细,本文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形象生动

  3、延伸拓展:

  利奥波德以充满喜爱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一群归来的大雁,你能否用充满感情的言语再现一种可爱的小鸟呢?请就此写一个片断。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归来(喜爱)

  (抒情散文)

  雁队和孤雁(感伤)

  珍视动物

  鸣叫(辩论—误论—喜爱)

  保护自然

  联合的观念(赞美)

语文教案 篇7

  预设目标:

  1、认识几种新型的玻璃,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能运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读懂课文。

  3、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展开想象为未来设计新型的玻璃。

  教学重点:

  认识几种新型的玻璃,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能运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读懂课文。展开想象为未来设计新型的玻璃。

  教学难点:

  能运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读懂课文。展开想象为未来设计新型的`玻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运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读懂课文,认识几种新型的玻璃。

  2、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通顺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

  二、布置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按照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质疑。

  4、小组讨论确定学习汇报形式。(汇报内容课后第一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四、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质疑解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例如表格:

  玻璃名称特点用途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防碎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阅读《变色玻璃为什么会变色》(见教学参考)

  4、随机指导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以第一人称介绍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展开想象为未来设计新型的玻璃。

  3、熟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读熟。

  三、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1、一生示范,评价。

  2、学生自由准备。

  3、小组交流、推选竞赛。

  四、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1、除了这些新型玻璃,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交流)

  2、仿照课文尝试写一段话。

  3、交流,评议。

  五、课外作业:

  1、修改课堂内的这段话

  2、课外阅读科普文章著作

  3、想象作文(绘画等):未来的家庭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3)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四、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图片。

  ②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金吉娅:沉默不语、难过

  妈妈:担心、生气、被感动

语文教案 篇9

  一、写作背景: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二、词文赏析: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新解:

  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是不恰当的。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

  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

  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总结

  这首词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词的线索,感情直率而委婉,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会9个生字,写会10个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3.能按分好的段落,理解每段内容,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4.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微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计划两课时)

  (一)欣赏珍珠,激发兴趣

  1.师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珍珠,请大家欣赏。

  2.出示珍珠图片或珍珠饰物,学生欣赏。

  3.师问:看了这些珍珠,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或形容这些珍珠吗?(指名说)

  生1:我觉得这些珍珠太美了,只能用一个字“美”来形容。

  生2:我用“五光十色”来形容。

  生3:我用“珍贵”来赞美它们。(让学生把说得好的词语和时板书在黑板上。)

  生4:我觉得这些珍珠各种各样,就用“千奇百怪”来形容吧。

  生5:我觉得“绚烂夺目”更恰当些。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述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珍珠,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珍珠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颗沙粒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自由选择朗读伙伴开火车读,读后评议。(主要围绕生字认读情况进行)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说)

  生1:读了课文,我知道有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就钻进蚌壳里了。

  生2:读了课文,我知道这颗圆圆的沙粒不顾同伴们的讪笑,最后终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生3:读了课文,我知道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胜利的。

  生4:读了课文,我知道沙粒要想变成珍珠,就要钻进蚌壳里,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实现自身的愿望。

  ……

  (三)分段理解,读中感悟

  1.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懂了课文。下面我们依照时间的顺序来读课文,体会圆圆的沙粒为什么会变成珍珠呢?

  2.指名读1―9自然段。考虑:这局部讲了什么?(教师提示:可以以“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同桌说后指名说)

  生1: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但他的同伴们都讪笑它,有的说……

  师述:用一两句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就可以了。

  生2:这局部讲了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就钻进了蚌壳里。但它的同伴都讪笑它。

  师述:你能用一、两句话把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说清楚,真棒!

  师问:同伴们的议论还真不少,假如你是它的同伴,你会说什么?(指名说)

  生1:我觉得他们不应该讪笑他,假如是我,我会说;“你真勇敢,我祝你胜利。”

  生2:你有这样的勇气,我真羡慕你呀!

  生3:你再也不能和我们玩了,我会想你的。

  生4:蚌壳里黑洞洞的,你呆在里面多痛苦,真不会享受啊。

  ……

  师述:面对同伴的议论,圆圆的沙粒是怎么做的?(学生在书上画出“真诚、下定决心、坦然”等词语,同桌互相说说自身的体会后指名说。)

  生1:面对同伴的议论,他没有动摇,说明他的决心很大。

  生2:从这些词语,我知道了圆圆的沙粒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有用之才。

  生3:我从“坦然”一词知道圆圆的沙粒对自身能变成珍珠充溢信心。

  ……

  师述:大家说得很好。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局部课文应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说、读。)

  生1:我觉得读圆圆的沙粒说的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师:给大家读一读,好吗?生读后,学生鼓掌。)

  生2:我觉得同伴的话要读出讪笑的语气,圆圆的沙粒的话要读得斩钉截铁才好。(生读)

  生3:我认为同伴的话不光有讪笑的语气,还有替他惋惜的语气。比方第一个说的话。(师:你读得真认真,再给大家读一读,好吗?生读。)

  3.指名读10―13自然段。考虑:这局部讲了什么?(用上面学的方法概括)(自由说后,指名说。)

  生1:这局部讲过了很长的时间,大家都忘了这颗圆圆的.沙粒。

  生2:这局部讲了时间随着海波逝去,这颗圆圆的沙粒被大家忘了。

  师述:你知道第13自然段的省略号在这里省略了什么吗?想一想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圆圆的沙粒在做什么?想什么?(学生假设自身就是这颗圆圆的沙粒闭眼考虑后指名说)

  生1:我想他肯定整天睡大觉,一心只想早点变成珍珠。

  生2:他也许会想起外面精彩的世界,很想出去看看。

  生3:他每天都在计算时间,心想自身变成珍珠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4:他每天都在努力,要使自身早点变成珍珠,实现自身的理想。

  ……

  师述:大家都能理解这颗圆圆的沙粒。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颗圆圆的沙粒变成珍珠了吗?我们来读一读14―18自然段。

  4.自由读14―18自然段。考虑:这局部讲了什么?(同桌说后指名说)

  生1:这局部讲了这颗沙粒终于变成了珍珠。

  生2:这几个自然段讲了沙粒变成了珍珠,同伴们都觉得惊奇。

  生3:这局部讲采珠姑娘发现了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师述:几十年后,圆圆的沙粒终于变成了闪闪发光的珍珠。我们应该怎样读呢?自身试着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读说。)

  生1:采珠姑娘的话应该读出惊喜的语气,同伴们的话应该是奇怪的语气,珍珠的话应该是自豪的语气。

  生2:我觉得同伴们的话应该读出羡慕的语气。

  生3:我觉得同伴们的话应该读出赞美的语气。

  生4:我觉得同伴们的话应该读出惊讶的语气。

  ……

  师述:看样子同伴们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呀!依照你们理解的语气自身再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读。)

  5.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班内指名小组展开竞赛。

  (四)总结课文,交流收获

  1.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各小组派代表班内发言)

  生1:我们小组认为圆圆的沙粒不顾同伴的讪笑,下定了决心努力去做,才变成了珍珠的。

  生2:我们小组的同学觉得是他有恒心,有信心,才实现了自身的理想。

  生3:我们认为是因为圆圆的沙粒有远大的理想,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最终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生4:我们小组讨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自身的原因,他很努力,下定了决心。二是大自然的功劳,是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使他变成了珍珠。

  师:说得真好,你们查找了资料 ,知道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