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6 10:38:0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科学教案9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手段

  动画片断、演示实验

  二、知识目标

  1、地球的自转

  ...① 地球自转的中心

  ...②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③ 地球自转的周期

  ...④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

  2、昼夜交替的成因

  ...① 产生昼夜的原因

  ...②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③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

  3、计时工具

  ...① 日的定义

  ...② 古代计时工具

  ...③ 现代计时工具

  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

  ...① 张衡

  ...② 祖冲之

  ...③ 一行

  ...④ 郭守敬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自定标准将桥梁分类。

  2、知道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3、能开展研究不同桥面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

  4、能用西瓜皮建成“瓜皮桥”。

  教学重点:

  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教学准备:课件、瓜皮、紫沙泥 、硬纸片、木筷、橡皮泥、纸巾、 木块、胶带、粗绳、胶水、小车、砝码。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桥的特点,给桥分类

  1、请学生说说都知道哪些桥梁。

  2、观看多媒体呈现的各种桥梁图片。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按自定的标准分类。

  4、小结

  桥分为1.梁桥(平板桥) 2.拱桥3.吊桥(斜拉桥)

  二、实验探究三种桥梁的承重能力比较:

  (1) 导入

  老师指着分好的三座桥问:同学们,你能不能猜一猜看,哪一种桥最坚固?

  让学生自由猜测

  师:同学们猜的各不相同,要想知道你猜的对不对就需要做实验来验证一下,想不想?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和欲望。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实验材料,下面我们分小组实验。

  (2)注意事项 师:在做实验前老师要说几点注意事项。1、做实验要有一个实验记录(师展示记录表),组长负责填写。2、实验要在这张实验纸上做。(师展示实验纸)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时,一人汇报其余三人演示。

  (3) 实验 师指导小组实验。

  (4) 汇报演示

  (5)小结

  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最适合将整个桥面上的重量分散开来。斜拉桥比平板桥牢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构。

  三、 搭建“瓜皮桥”

  (1)师:你能用提供的瓜皮和桥墩搭建一座“瓜皮桥”吗? 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一小组搭建的桥最坚固?

  师: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了五小块切好的西瓜皮、两块紫沙泥的桥墩、四小片纸巾。

  图片出示这些实验材料和搭成的“瓜皮桥”。

  (2)注意事项

  把两块西瓜皮拼在一起的时候,要在它们之间放一片纸巾,这样西

  瓜皮之间就不滑。

  (3)搭建 师巡视。

  有的小组很快搭起“瓜皮桥”,个别小组没搭成功。

  (4)汇报

  师:刚才有的小组搭建成功了,有的没有。不过没关系,下面请搭建成功的.说经验、不成功的说失败的原因。

  生:我们小组搭建成功了,我们先把五块瓜皮依次排好放在桌上,然后就是注意两块瓜皮之间一定要放一张纸巾,这样就不滑了。

  生:我们小组没有搭建成功,我们没有配合好。

  师:刚才有的小组搭建成功了,有的小组忙活了半天却没有搭成。不过没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桥工人建一座桥梁是不是很辛苦?

  生(齐):是。

  四、 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同学不仅认识了桥梁,还亲手搭建了桥,课后我们同学可以分小组出一份关于桥梁知识的手抄报,选出优秀的作品,张贴到班级文化长廊内。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辨别不同的弯,用描述性的语言说明不同的弯。

  2.体验用圈圈创造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弯弯绕绕》幼儿用书每人一本,铜丝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 出示一样弯的实物,提问

  T: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你们在日常生活正看到过象这个一样,弯 弯的东西呢?那现在啊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弯弯乐园玩一玩,看看弯弯乐园里有哪些弯。

  2. 看书,交流

  T:请小朋友们跟老师把书本打开,仔细看看,你能在弯弯乐园里找到几个弯,你找到的弯是怎么样的?

  二:故事

  1.T:请小朋友门啊把书本合上弯弯乐园里到底有多少个弯呢?它们叫什么名字?我们还是一起来听听弯弯乐园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说的。

  2.把书防在投影仪上,教师讲述,幼儿说到哪个弯就请全班幼儿用铜丝绕出来。

  3.提问:你觉得哪个弯最有趣?为什么?

  重点讲述螺旋弯,T:你为什么最喜欢螺旋弯?为什么叫螺旋弯?你觉得它象什么?

  4.最后一起看书,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

  三:设计弯弯乐园

  1.T: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弯,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弯弯乐园,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呢?

  2.出示范画:

  T:弯弯乐园真奇妙,让我也来弯一弯,小小笔儿是汽车,嘟……向前开,向右转半个弯,转出个C字弯。

  3.幼儿做画,在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弯。

  4.相互欣赏,介绍自己的弯弯乐园里有哪些弯。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2.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

  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1.导入。

  (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

  (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

  2.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4.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5.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

  (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6.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第二课时

  1.了解细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师展示一幅细菌或病毒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

  (3)观察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病毒的照片。谈一谈: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们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很美丽,但当我们明白了它们是什么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

  (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也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小结: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们因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见,被称为微生物。现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员?

  2.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

  (1)小组交流、展示。

  (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

  (4)名片展示与评价。

  板书设计:

  4 蘑菇

  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作业设计:

  填空:

  1、蘑菇是( )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 )也不属于( )的另一类生物。

  2、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 )、( )、( )、( )、( )等。

  4、细菌对人有( )两方面的作用。

  简答:

  请介绍3-5种你熟悉的食用菌的颜色、形状等。

科学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1、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曾安排的观察动物的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个观察情况吧

  2、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3、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4、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5、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研究了鸟、昆虫、一些哺乳动物,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其他类型的动物,你还了解哪一类动物呢?

  6、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

  学生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

  学生纷纷发言

  课前提前安排学生观察动物,对学生学习这节课作了重要铺垫。

  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

  适时评价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活动二:认识动物的特征

  1、布置探究任务:观察昆虫、鸟、哺乳动物之外的.其它动物

  2、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动物进行观察,观察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观察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3、布置学生讨论交流,分组探究

  (鱼一个小组,两栖动物一个小组,爬行动物一个小组,共三个小组)

  4、根据观察讨论的结果,分组填写观察记录(各个小组填写各自的记录表,动物类别不同表不同)

  5、组织学生汇报小组填写的记录

  6、教师提问:你能按照特征给他们分类吗?

  7、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类交流

  活动三: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这类动物的特征相似?你还了解这类动物的哪些知识?

  2、组织学生交流

  3、你还了解哪些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它们为什么属于这类动物呢?

  学生纷纷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分组探究

  小组填写观察记录(适当引导)

  学生汇报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分类

  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让学生重视观察的注意事项,也让学生学好科学养成良好得习惯。

  在让学生记录汇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

  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

  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受热 体积膨胀热胀

  果汁酱油受冷 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液体 热胀冷缩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7

  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A、认识和了解热对物质状态有影响;

  B、认知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C、知道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2、能力培养目标:

  A、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B、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确立科学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策略:

  1、 独立观察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调查研究。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事物或事物种类的认识了解和掌握。

  4、 强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概述。

  教学重点、难点: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教师:水、冰、酒精灯、铁架、石锦网、铁钳、铁板、记录表、蜡烛、烧杯、锡条、水槽。

  学生:记录表、铁架、石锦网、酒精灯、水、水槽、蜡烛、烧杯。

  导入:

  做一个小实验:冰块在热水中融化。(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引导到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水在冰箱里能变成冰,冰在太阳下晒又变成水说明了什么?说明热量对物质有一定的影响。

  那今天我们来做一做实验,用实验来证明――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进入教学内容:

  1、 实验前的提示和要求:

  A、注意安全教育。

  B、实验工具的介绍,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C、实验记录卡的说明。

  D、小组合作,分工:前后四人一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辅助员。

  2、 实验开始:

  各小组开始动手做实验,分工明确。

  老师-巡堂辅导;学生--做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卡;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并给时给予帮助。

  3、 实验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互相借鉴。

  4、 教师总结。

  实验记录卡

  实验内容:

  实验工具:

  要注意的事项:

  组员名单:

  (加热)实验过程(尽可能的详细记录)

  实验时间实验时出现的现象(或你观察到的现象)

  2-4分钟

  4-6分钟

  6-7分钟

  7分钟以后

  (冷却)实验过程

  1-2分钟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学到什么?)

  第一点

  第二点

  其它

  你不明白的地方: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等方位变化特征,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小电筒每人一个,玩具、胶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组一个;

  2、水彩笔每组一只、小镜子每组一面、记录纸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树荫》导入主题,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师: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爽?后来被什么东西 烫醒了,你们能告诉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激发孩子探索影子的奥秘。

  2、教师通过小实验让孩子观察,使孩子懂得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教师在事先准备好的桌子上放一个"不倒翁"娃娃玩具, 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

  物体。

  (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影子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初步领会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3、运用各种操作资料,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孩子每人拿着小电筒,充分运用各种操作材料来寻找影子,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先指导胆子小的.孩子,再指导中等的,最后指导能力强的。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影子的许多秘密。(如:影子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在后面,一会在左,一会在右等等)。有一个孩子照着照着,突然影子不见了,他觉得很迷惑,原来他把手电筒罩在物体上了。

  4、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实验,帮助小熊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

  5、游戏:捉影子,测量影子

  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把孩子们分6个小组,每组选一名能力强的孩子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其他小孩用手捕捉,用脚踩。之后用水彩笔去测量影子的长度,看看捕捉的影子有几支水彩笔那么长,并做好记录。

  6、延伸活动:

  教师带领孩子观察幼儿园内榕树,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然 后用粉笔将其影子的轮廓画下,再作比较。

  布置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发现更多关影子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

  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

科学教案:方位认知系列活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必备)07-25

【热门】科学教案07-21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实用)07-21

【必备】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精华]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