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9 09:13:3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优)

语文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及问题特征

  2、 理解作者对国民王权意识、奴性意识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

  能力目标

  1、 学习作者以调侃的文笔借戏说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写法。

  2、 品味文章中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者的。

  3、 体会杂文鲜明的性、文学性。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痛斥奴性,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调中所包含的深刻。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是深刻含义

  3、 体味杂文的性、文学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故宫图片及漫画导入

  二、初步感知

  1、“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请大家阅读课文,分点作简要说明。

  妻——王后

  子——王子、太子

  女儿,亲眷——公主、皇亲国戚

  “我”——天子,万岁

  2、地位如此尊贵,有条件吗?——只因为“我”是王,“我”有权。

  三、深入探究

  1、 看来这王是个好东西啊,引无数人竟折腰。问世间,王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唐朝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明朝靖难之役,叔侄反目;近有袁世凯称帝,卖国求荣;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不就是为了王位,为了王权吗?那么,王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王是封建残物,奴才的首领

  2、 看来作者对王的态度很明显,是蔑视,是批判。(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四、难点突破

  1、 作者假定自己为王,却发誓要将所有的臣民杀死,这是为什么?

  提示:①臣民们犯了什么错,要一齐杀死?——他们是奴才,作者憎恶一切奴才和奴才相。

  ②奴才相是怎样一副嘴脸,再文中找一找——第五段,请大家读一读。

  ③请大家用成语概括——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奴颜媚骨……

  ④看来奴才有很大的危害性啊,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

  ——易牙善烹调,齐桓公召之。一日,齐桓公说:“我尝遍天下美味,却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听后,烹子,以媚桓公。

  2、 现在,杀光了臣民,没有了奴才,“我”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终不能为王,但作者又说“却也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古今中外最大的王,那是怎样的王?如何理解“真的人们”?

  请大家思考

  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最大的.王是我不为王,真的人们和奴才相对,是有独立和人格的完人。比如说不事权贵的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五、拓展

  1、写于民国,今天,我们又重提,你认为现代人还存在着王权意识和奴性意识吗?

  ——某些执法者的专断独行;做流行的奴隶;做金钱的奴隶。

  六、

  希能做这样的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们说,从今天起,做一个真正的人。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们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们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同学们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同学们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同学们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同学们,而尊重同学们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同学们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朗读时可能有困难的句子,课件出示,重点指导。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B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检查同学们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同学们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1——6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然后按照——当我读到( )时,我觉得很( ),因为( )。

  (2)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随机进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读指导。

  具体操作:借助课件让同学们体会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心情,再指导朗读,并理解词语“乐坏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引导同学们小结。课件演示过程。

  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

  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汇报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指导第7自然段的朗读(读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导读11自然段。

  (4)(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 ,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重点指导“幸”。)

  2、写好后冲写得满意的字笑一笑。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情景教学法

  3.讨论点拨法

  4.古诗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

  1.朗读理解

  2.小组合作

  3.发挥想象

  教学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设计理念: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对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等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并且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在教学流程方面,整体上按照我校市级立项课题《“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学实验》中所倡导的“唤起体验——整体感知——重点探究——拓展迁移”四个步骤进行设计,以构建语文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3、教时安排:1教时。

  三.指导学生朗读:(诵词)

  (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

  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

  (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要求: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抽生读,配乐。

  要求:字正腔圆,正确断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阙读

  要求:抑扬顿挫,略带感情

  四.整体把握诗意(析词)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提供背景,学生参考助读资料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知道学生解读诗意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c.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哪两个字最能突出月圆人不圆的忧伤情怀?又是哪两个字把笔锋一转,聊以宽慰,富有哲理?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d.上下阙的联系何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作补充讲解

  我欲何似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又恐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五.品诗

  (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境

  教师利用音乐烘托,多媒体画面激发兴趣,散文描述来激发学生想象,并带领学生进入意境

  (2.)(学生活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自述眼前画面,师生互相补充完整

  (3.)问: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

  1.赏析美术作品、书法、绘画,融合音乐,激发学生别出心裁读古诗,并教育学生热爱古诗词

  2.名句互通,踏雪寻踪、联系课堂内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六.总结: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七.齐诵本词。要求:沉浸词中,饱含感情,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全诗高潮。

  八.布置作业: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电脑动画。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一.引诗——“含月”诗句

  二.诵诗

  我欲又恐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何似

  三.析诗——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四.品诗:想象、口述画面

  五.拓展:欣赏、名句互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 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使用钢笔字描红。

  2、 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 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 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 熟记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

  (1)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练习。

  (1)描红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章法。

  4.反馈。

  (1)评议学生作品。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提出几个要求:①找出错别字,②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里。

  2.指导。

  (1)读句子,句中有几个错别字?

  (2)依据句意,画出错别字。

  (3)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口头纠正。

  3.练习。

  (1)学生默读句子。

  (2)纠正错别字,如:“带”应改为“戴”,“带”作为动作是随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把东西放在人的头上、脸上或胸前的意思。

  带(戴) 像(向) 已(以) 颂(诵)

  4.反馈。

  (1)指名学生上黑板改错。

  (2)集体评议。

  (3)用错的字重新组词,加深印象,如:带(带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着”、“了”、“过”。

  2.指导。

  (1)出示句子,指名学生逐题朗读。

  (2)想一想:凭借语感每句话中该用哪个词?

  3.练习。

  (1)动笔选填“着”、“了”、“过”。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的词是否正确。

  (2)同桌互改。

  (3)指名读句,进一步体会“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逗号、句号用法。

  (2)认识书名号“《》”和“<>”。

  (3)书名号在什么情况下用?

  (4)举例:“他的文章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了。”

  (5)“小学生学习报”为什么要加上书名号?(“小学生学习报”是一种报刊的名称)

  3.练习。

  (1)读第1~3句,把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上书名号,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巡视检查。

  4.反馈。

  (1)三个人各在黑板上给句子加上标点。

  (2)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抄写句子,并加上标点,注意书名号的书写格式。

  (4)小结: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要求是熟记成语。

  2.指导。

  (1)正确朗读成语,不认识的字。

  (2)韵句连读,每排两个成语连读。

  (3)说说你了解的成语意思。

  (4)教师说出学生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诵读记忆,形成积累。

  (2)同桌互背。

  (3)对背,如一人读“铁面无私”,另一人背“执法如山”。

  4.反馈。

  (1)“开火车”朗读。

  (2)成语填空。

  铁面无( ) 执法( )山( )( )在后

  ( )( )在前一( )不( ) 扶( )济( )

  排( )解( ) 见( )勇( ) ( )义( )言

  唯( )是( ) ( )人( )贤( )( )清风

  (3)教师说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4)记成语竞赛,看谁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课前准备: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学会请教别人

  2.读一读,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性。

  二、指导

  1.读一读每题的文字。

  2.打幻灯,启发合理想像,思考: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三、练习

  1.自由练说。

  2. 指名试说。

  3. 同桌根据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互相练说。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1.指名一学生说,评议有没有达到两点要求。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

  4.评价小结。

  我们向别人请教问题,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还要注意有礼貌,称呼要符合别人的身份,要用“请”、“能告诉吗”,最后还要说声“谢谢”。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江南》(苏教版第一册)是《乐府诗集》中一首古诗。诗中描写的是江南夏天,碧绿的莲叶,美丽的莲花和采莲女采摘莲蓬的动人场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歌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江南》

  25 3∣ 21 6∣2 ―∣2 0 ∣

  江 南呀 可 采 莲 呀,

  鱼 戏 莲 叶 西 呀,

  25 3∣ 21 6∣5 —∣5 0∣

  莲 叶呀 何 田 田 呀,

  鱼 戏 莲 叶 南 呀,

  6 56 1∣ 25 3∣ 2 ―∣2 0∣

  鱼戏 莲叶 间 鱼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北 呀,

  2 52 1∣ 6 5 ∣ 12 6∣5 —∣5 0‖

  鱼戏 莲叶 东 鱼 戏 莲叶 东 呀。

  江南 可采 莲 呀 江 南可 采莲 呀。

  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 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

  (课件展示江南采莲图)

  课件出示:

  jiāng nán

  江 南

  指导读音nán。

  南

  教师讲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预习检查,初读古诗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liɑn yè tiɑn tiɑn kě

  莲 叶 田 田 可

  yú xì liɑn yè jiān

  鱼 戏 莲 叶 间

  3、再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①自由读。

  ②指名点读。

  ③教师范读。

  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都挺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读完后,学生评价)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呢?因为老师知道每句诗的意思,知道它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因此能够读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诗。

  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一)理解第一句。

  1、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1)小朋友们,你们看荷叶长得怎么样?[课件出示采莲]

  小朋友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看。

  这句是赞美荷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多么。

  (2)荷叶长得茂盛,荷花开得怎么样?采莲姑娘们在干什么?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心情怎样?

  (3)荷塘上采莲姑娘们一边采着莲蓬一边说笑着多热闹呀!

  (4)江南真是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

  齐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指导朗读。

  (配乐,边读边做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采莲人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

  (二)理解第二句。

  1.荷塘里多热闹呀,你们看小鱼也来了,它们在莲叶间

  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游到北。

  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里的“戏”就是游戏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游”呢?

  (引导:只有人才会游戏,这里说小鱼也在游戏,就是把鱼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是鱼游莲叶间有趣,还是鱼戏莲叶间有趣呢?)

  2.指导朗读。

  小鱼们在荷塘中玩得多么高兴啊,谁来把第二句读一读。

  指名读,男女分组读,师生配合读。

  四、再入情境,背诵古诗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配乐),,小朋友们,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这时你划着一叶小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荷塘中,荷叶长得密密层层,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荷花也开了,有粉白的,有粉红的,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呦,还有那饱满的莲蓬多诱人呀,采莲姑娘们也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她们说着、笑着,欢笑声飘荡在荷塘上。小鱼也来赶热闹了,它们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玩得多高兴啊!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景色,你们都看到了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几遍,看能不能把江南美丽的景色和姑娘们采摘莲蓬时那种欢快的场面给读出来。

  指名读,点评。

  配乐朗读。

  五、学习采莲歌

  小朋友们,咱们唱着歌,一起去采莲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江南,边唱边做动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背诵江南。

  2、认读绿色通道内的字。

  liɑn xì jiān

  莲戏间

  3、在诗中找出生字

  jiānɡ nɑn kě yè tiɑn yú xī běi

  江 南 可 叶 田 鱼 西 北

  二、学习新字。

  1、学写“江”“南”“西”

  ①这几个字都是什么结构,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②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

  ③教师范写。

  ④学生描红。

  ⑤评点。

  2、自学余字“叶”“北”“可”“田”“鱼”

  ①小组内讨论怎样写这些字,组词。

  ②描红。

  ③评点。引导学生自我欣赏,组内欣赏。

  三、趣味练习:找朋友。

  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

  师:这是什么?出示“江”

  生:这是江南的江。

  2、全员参与,游戏自主。

  同位同学做“找朋友”游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瑞、筋、镶、嵌、僻、贱、赴、啄、屑;要求会写的字有:钢、筋、政、统、守、染、联、占、尊、叉;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钢筋、市政、统一、守护、染绿、联合国、独占、尊严。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抓住重点句,了解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认识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日内瓦的城市风光图片(录像)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

  3、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利

  (1)“筋”: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

  (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

  (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手,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的强化,并注意渗透相关的汉字知识。]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3、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从野草和鸟儿的这两方面描述日内瓦人“让它们自由生息”。)]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式。

  2、学习生字

  3、拓展学习。

  二、教学步骤: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

  (二)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练习说话。

  (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种叙述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语言活动当中学习语言。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了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读一读,辨别4组带点字的字母

  2、找出下面4句话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3、读一读4组词语,画出不同类型的词

  4、给句子加标点

  5、熟记成语

  6、学会做班级联欢会的主持人

  7、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难点:

  拼音练习汉字训练词句训练标点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读一读,辨别4组带点字的字母

  2、找出下面4句话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3、读一读4组词语,画出不同类型的词

  二、教学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A、指读题目

  B、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的要求

  2、指导

  A、小黑板出示4组词语

  B、学生自由练读词语,比较带点字声母的不同

  C、指名领读词语,汇报每组带点字的不同之处

  D、教师:前3组是L与N的比较,后一组是L与R的比较

  E、指名领读

  F、学生自渎,体会边音L鼻音N擦音R在发音方法上的不同点

  3、练习

  A、学生自由读,正确区别

  B、认真齐读每一组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A、指名读题目的要求

  B、让学生说一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A、出示句子

  B、让学生边读句子,边找句中用错的字,并画出来

  C、指名读句子,汇报找到的错字,并说出错在哪里

  D、补充汇报

  E、教师点评

  3、练习

  A、画出句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B、校对

  C、齐读正确的句子

  4、反馈

  A、把用错的字与正确的字进行比较,让学生辨析

  只()代()向()静()

  支()带()像()净()

  B、摘录学生作业中用错的字进行评讲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A、指名读练习要求

  B、让学生说说本题目的要求

  2、指导

  A、让学生读题,体会每一组词所表示的概念间的差异

  B、再读题,确定分类标准,找出不同类型的词

  C、指名汇报,并说说理由

  D、补充汇报

  3、练习

  读一读,在书上画出不属于同一类的词

  四、布置作业

  用第二题中的8组同音字分别组词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给句子加标点

  2、熟记成语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学习要求

  2、指导

  A、我们学过了哪些标点符号?它们分别被用在什么样的地方?

  B、指名回答

  C、出示句子

  D、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句子的意思

  E、在书上用铅笔试做

  F、指名汇报

  G、校对,改正

  H、读一读加标点后的句子

  3、练习

  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第四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A、指名读题目

  B、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A、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B、教师范读

  C、学生自由读

  D、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桂子飘香:桂花散发出浓香,形容中秋时节的美好景色

  3、练习

  A、学生自由大声练读

  B、同座位练习背诵

  C、教师巡回,个别抽读。

  4、反馈

  A、指名读

  B、集体练读

  C、集体齐备

  D、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做班级联欢会的主持人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六题

  准备: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一台文艺晚会的实况,尤其要注意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1、审题

  A、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揭示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B、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C、教师进一步说明本次说话的'要求:

  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节目主持人该怎么说;当众演一演

  2、指导

  A、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什么

  B、指名说

  C、教师,出示板书:

  要有表情的说普通话

  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

  要说好应变的话

  D、学生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节目开始前要说什么?

  节目与节目之间要说什么?节目全部结束后还要说什么?要求学生举例说说

  E、教师,出示:

  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首先请大家欣赏·····”

  节目之间要有衔接的话“刚才我和大家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大合唱之后,真的沉浸在幸福之中了,下面再请大家欣赏·····大家掌声欢迎”

  节目全部结束后要说祝贺的话“演出到此结束,祝老师、同学们节日愉快!”

  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

  3、练习

  A、指名上台演一演,当众汇报

  B、学生,指出其优缺点

  C、针对不足,进行片段重演

  4、反馈

  A、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B、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会主持人

  二、教学第七题

  毛笔字教学

  1、审题

  (1)、介绍书法家:米芾

  北宋书画家,山西太原人,有书法《苕溪诗》、《蜀素》

  (2)、衣字底的写法:

  衣字底的首笔是点,第二笔是横,第三笔是短撇,第四笔是竖提,第五笔是短撇,最后是斜捺。

  (3)、“装”字的写法

  “装”是上“壮”下“衣”的合体的上下结构的字。

  (4)、巾字底的写法

  巾字底的首笔是垂露竖,较短,第二笔是横折钩;第三笔是悬针竖。

  (5)、“帮”字的写法

  “帮”字是上下结构的合体字。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 法:培优辅差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图字结合,认识口耳目手足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

  3、学习新课文。

  三、巩固认读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课本田字格中生字自己写一写。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四、作业布置:在田格本上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精选】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