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4 08:15:2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优选(6篇)

语文教案 篇1

  18. 广玉兰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段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

  板书10 广玉兰说说作者会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如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自学情况。(1)生字词。(2)读书,纠错。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抽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观察路边的广玉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读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广玉兰的哪一段?

  (1)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划。

  (4)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

  过渡:广玉兰的花无论是含苞欲放还是全部绽开的都显得那么高雅,同学们你们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吗?

  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

  4、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

  5、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其实广玉兰在我们南京也广泛种植,你注意到了吗,在许多公园里、马路边都有广玉兰的身影,你留意过它们吗,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四:作业。

  1、在课文里找出三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凋谢(凋落)纯洁(洁净)洁白(纯洁)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背诵课文。

  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第三段,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感受了广玉兰那纯洁、高雅的花儿,那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绿叶,这堂课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二:朗读背诵。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相机指导背诵。

  三:仿写。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从哪几方面来写花儿的形态的?

  说说这一段的结构。

  观察一种花,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练习写。

  交流。

  四:作业。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19. 夹竹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20.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习惯养成: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自学古诗、背诵古诗文的的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学生了解作者,自学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正确感知诗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抗清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经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经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职,晚年还以梅花显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说:“野梅开花尚古色。”(《归来》)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他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

  ①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 墨梅

  于谦 王冕

  千锤/万击//出深山, 吾家/洗砚//池头树,

  烈火/焚烧//若等闲。 朵朵/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 不要/人夸//颜色好,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要/清气//满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1、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

  ②锤:敲打。击:撞击。

  ③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大山上采下来。烈火焚烧自己,却也只把它当作平常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了石灰,也不畏惧,还是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4、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断瓦全的志气。

  5、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①理解字词。②说说诗意。③看图想像。④朗读体会。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帮助,老师可以以合作比较好的一组为模范,渗透性地进行全班指导。

  3、师生讨论。

  ①理解字词:

  吾:我。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池边。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②指名说说诗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③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④朗读体会。

  用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五、作业超市:

  1.指导学生写字

  锤焚这两个字要结合偏傍进行指导。

  乾坤这两个字较为难写,注意左右的配合。

  2.试着选一首诗有感情地背给同桌听。

  3.完成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总结课文,了解写法。

  教学重点:能较好的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式引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让学生谈点滴收获即可。)

  2.由上引入感知诗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诗境

  1.同学们在我们的脑中有没有具有像石灰品质的这样人呢?

  让学生充分谈出,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人是: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

  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

  学生说优美纯洁也行,说美丽贞洁也可以。

  三、指导背诵课文

  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五、作业指导:

  指导完成练习册有关题目。

  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石灰所走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由“千锤万击”出深山,经历了“烈火焚烧”,已至“粉骨碎身”出毫无怨言,也无悲观之态,历经千般苦、万般难,终得“正果”——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作者笔下的“石灰”有着不怕苦、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此时诗中已不单单是石灰的形象写照,更是作者的人生追求——不畏权势,不同流合污,让其高洁的情操永留世间。

  “墨梅须具梅花骨,人与梅花一样清。”现实中的王冕与其笔下梅花一样,傲立于严寒。作者借墨梅来表达自己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状物而言情,托物而言志。作者们正是借石灰、墨梅寄托高洁、坚贞的情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9月28星期五

  能区分形近字,进行词语积累。了解词语意思,积累成语。用修改符号改正句子中的错误。阅读短文,填写恰当的词语。把握主要内容,回答短文后的问题。通过口语交际,说出你对自己生活地区的环境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地方不够满意。能自定题目,仿照5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教学重点:

  用修改符号改正句子中的错误。阅读短文,填写恰当的词语,把握主要内容,回答短文后的问题。能自定题目,仿照5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能区分形近字,进行词语积累。了解词语意思,积累成语。用修改符号改正句子中的错误。阅读短文,填写恰当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按照发现的规律,自己在各写一组。

  (1、独自组词,发现规律。2、交流)

  二、读读下面的成语,在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出几个写下来。

  (1、读一读2、背一背3、自己写出几个)

  三、用修改符号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误。

  (1、读懂句子2、找准病处3、明白病因4、使用修改符号修改正确5、默读复查)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从短文后面的语句中选择恰当的内容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1、读懂题目要求2、阅读文章,了解意思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怎样填写4、订正答案)

  五、作业:完成语文帮你学1—3题

  教学反思:学生对“辨”和“辩”组词还分辨不清。对于修改病句,学生能找准病因,但是部分同学不能过正确修改。学生对于词语的积累有兴趣,能积极的背一背。但是记忆速度较慢。应加以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9月30星期日

  教学目标:

  把握主要内容,回答短文后的问题。通过口语交际,说出你对自己生活地区的环境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地方不够满意。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1、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

  2、明确短文后面的要求。

  3、独立完成。

  4、交流(1、概括4自然段段意:找一组读,全班评议,指出不足。修改)

  二、口语交际

  1、引导回读《城市的标志》

  2、文中作者说道: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越来越想多胞胎了,树将成为城市的标志。

  3、回忆我们生活地区的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认为环境)

  4、说说对自己生活地区环境满意吗?那些地方比较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

  5、说说你能为改善环境作些什么?(先组内交流,在个别说)

  要求:听的.同学要认真,对其进行评价。

  6、师总结;让我们保护好周围的环境。让我们有一个舒适,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教学反思:学生能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能针对性地提出改变的原因,对村子周围环境的恶化能引起学生的忧虑。学生能过提出整治的措施和方法,能够对自身的行为提出要求。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5.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6.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理念:

  引发质疑,以疑导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导读教学法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xx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展开个性化地想象。

  2、借助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受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个性化想象中,学习人物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对比提问,简洁入题 

  同学们,我们都拥有着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儿,他饱受饥寒之苦,最后又悲惨地死去。然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大家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儿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吗?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去认识这位与你们年龄相仿却十分不幸的男孩儿——小珊迪吧!下面请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感知形象

  1、请几名同学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三、深入研读,理解形象

  1、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感觉到的那样,小珊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更是一个诚信、善良的孩子。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珊迪的品质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1——8自然段,读一读,找一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1)用横线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语句。

  (2)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作者和同事的语言对话。

  (3) 用双横线画出作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2、 研读交流

  (1)外貌描写: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如:“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冻得通红”。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2)语言描写:

  研读三次“求” :你怎样理解“请——请求——乞求”三个表示语气的词语?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话,进一步感悟小珊迪的可怜。

  (3)换位想象:小珊迪为什么要降价卖火柴呢?他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4)分角色朗读。

  3、师:我们从小珊迪的外貌描写看到了小珊迪的可怜,又从他的语言描写中进一步看到了他的可怜。而此时的作者也很同情可怜的小珊迪,拿出了一先令,小珊迪主动帮作者换零钱,可是作者等了很久,也没看见小珊迪回来,此时作者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体会作者的心理描写)

  四、展开联想,感受品质。

  1、师:正在作者猜测时,旅馆里来了个小男孩,他是谁?他来干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研读9——13自然段,思考小利比来给作者还钱,让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小珊迪(板书:诚实守信)

  2、师: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他换完零钱往回跑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到小珊迪被撞的路上看一看,看他到底遭遇了什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思考,我来叙述,你来补充。

  3、小珊迪遭遇了不幸,却用奄奄一息的声音说着什么?由此,你还看到了怎样的小珊迪呢?

  4、面对这样一个可怜、可敬的孩子,此时你要跟他说什么?

  师: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啊,此时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让我们握着他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5、当小珊迪听到作者的承诺,他又什么样的反应?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神态的?请轻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抓住“目不转睛”,“感激”两个词)

  6、小珊迪放心地走了,让我们不要吵醒他,再轻声的齐读最后一段。

  五、由读促说,升华情感

  可怜而又可敬的小珊迪虽然死了,但是他善良的品质,诚信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听吧!好让小珊迪的故事永远得以流传,让他的精神永远照亮人间!齐读:善良和诚信,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14、小 珊 迪

  外貌 → 饱受饥寒

  }可怜

  语言→请→请求→乞求

  派弟弟送零钱 → 诚信

  挂念弟弟无人照顾 → 善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部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二、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59岁开始写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他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整体感知:

  三、检查字词

  四、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

  三个部分

  生存问题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物质问题(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精神问题(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鲁滨逊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讲读后感的写法,展示例文。

  六、作业:写一篇《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要爱护鸟类。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体会文章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帽子和鸟窝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句导读:这两句点明了地点和人物。“翻、滚、痛痛快快、耍闹”说明孩子们玩儿得很尽兴。]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①“一窝蜂”这个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段导读:写孩子们玩儿得非常起劲儿,直到下午才急匆匆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②如果把“一摸脑袋”四个字去掉,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你觉得能去掉这四个字吗?]

  段导读:写翔翔发现自己把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翔翔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么?[③“咦”字写出了孩子怎样的状态?]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孩子们嚷(rǎnɡ)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 [④句中的一个“嚷”字写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段导读:写孩子们回去找到帽子时,发现帽子里有一只松鼠。

  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chóu)带缠(chán) 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⑤文中连续用了三个“追”字,说明了什么?]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段导读:写帽子被松鼠带上了松树。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⑥文中哪几个词语能体现“无可奈何”这个成语的意思?]

  段导读:通过对孩子们动作及表情的描写,把 孩子们眼看着帽子却拿不到帽子的这种失望、无奈的心情体现出来了。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孩子们返回山坡找帽子,而帽子却被松鼠带到了树上,孩子们只好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gān),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tiǎo]下来。 [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diào)着。 [⑧写孩子们庆幸松鼠没有再带走帽子,可帽子吊在了树枝上,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第二天,孩子们准备找回帽子,结果发现帽子吊在树枝上。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句导读:帽子看似马上就到手了,没想到忽然有鸟儿飞了进去。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 “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⑨这一连串的问句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段导读:写孩子们正要挑帽子时,发现一只鸟儿衔着干草飞进帽子里而产生疑问。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翔翔决定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段导读:写小伙伴们都赞同翔翔的决定,也体现了孩子们对鸟儿的一片爱心。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一窝蜂”在这里又出现了一次,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第7~10自然段):写孩子们决定不要帽子了,而让鸟儿在里面做窝。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读准字音并正确书写。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齐读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帽子和鸟窝有什么关系?课文围绕帽子和鸟窝写了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独立识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多音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吊:悬挂。 慌张:不沉着,动作忙乱。 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儿办法可想。

  嚷:喊叫。 缠住:缠绕。 孵:鸟类用体温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幼体。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慌”,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中间的“竖折”不要多写一点。

  三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群男孩儿在草地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走,带到了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小鸟,放弃了自己的帽子,和小伙伴们跑下山去。)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1.教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贴生字游戏。学生根据图片找到相关的生字、词,并在脑中形成了图像,更利于记忆。

  2.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字词的教学,教师还应该重视起来。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可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提高效率。

  3.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重点通过翔翔对帽子的寻找,理解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与下文翔翔放弃帽子给鸟做窝形成对比,突出孩子们对鸟的喜爱和保护。

  1.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片,投影。

  一 出示图画,谈话导入

  1.投影课文插图。

  认真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树枝上挂着一顶帽子,一只小鸟衔着几根干草飞过来。)

  2.谈话。这顶帽子是怎样挂到树枝上的呢?小鸟要把这顶帽子当作什么?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练习说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群孩子在山坡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到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保护小鸟,不要自己的帽子了。)

  三 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

  (1)翔翔的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翔翔为什么说他不要帽子了?

  (3)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可爱吗?为什么?

  (4)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效果。

  (1)回答问题。

  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理解句子。

  投影:

  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A.“痛痛快快”是什么意思?(玩儿得很尽兴。)

  B.从这句话中体会出孩子的什么心情?(高兴。)

  C.朗读这句话。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去了。

  A.“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无可奈何”是没有办法可想的意思。)

  B.孩子们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因为树高,他们够不到帽子,又想不出别的办法,所以孩子们才会无可奈何。)

  C.朗读这句话。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A.翔翔为什么不要帽子了?(因为他看到小鸟衔草飞进帽子,要在帽子里做窝,所以他说不要帽子了。)

  B.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翔翔的心情怎样?你喜欢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吗?为什么?(翔翔喜欢小鸟,向小鸟献上了自己的爱心,是个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四 朗读全文,谈谈体会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语气、语调应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课文情境相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感。然后学生自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边朗读边想象,读中入境,读中入情,读中明理,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重点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将语言、动作、神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品格和心情。

  3.本课的重点是表现孩子们对动物的保护,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挖掘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

  1.看拼音,写词语。

  mào zi(帽子) shān pō(山坡) xià dàn(下蛋) huāng zhāng(慌张) wú kě nài hé(无可奈何) zhú gān(竹竿)

  2.比一比,再组词。

  3.猜谜语。

  小小姑娘穿黑衣,秋天去了春天回。

  房子造在屋檐下,带着剪刀天上飞。

  打一动物(燕子)

  4.翔翔那么喜欢自己的帽子,最后为什么没拿回帽子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因为翔翔看到鸟儿在帽子里做窝,虽然他喜欢帽子,但他更喜欢小鸟,更希望小鸟能在帽子做的窝中快乐生活,所以他没拿回帽子。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鸟类之最

  1.最小的鸟

  分布于墨西哥至阿根廷的短尾翠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身体比黄蜂还小。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花冠”等称呼。

  2.体形最大的鸟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鸟类是非洲鸵鸟,雄鸟高可达2.75米,雌鸟稍小。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它的卵很大,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3.寿命最长的鸟

  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年~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

  4. 飞行最远的鸟类

  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它们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它们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北极燕鸥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千米。

  5.最大的猛禽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是飞行鸟类中的庞然大物。大一些的安第斯兀鹰一般体长约1.3米,两翅展开宽度约为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

  6.尾羽最长的鸟类

  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可达8米以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9-06

(精选)语文教案09-26

[精选]语文教案09-29

【精选】语文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