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5-06 10:18:0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大班教案8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做做活动中,学习看年历,认识年、月、日、星期。

  2、提高判断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式年历,投影机,电脑

  学具:第一组:报生日;第二组:填日期;第三组:猜一猜;第四组:欣赏年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年历

  1、查找日期

  师: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日历、挂历、台历也叫年历,年历有什么用呢?你们知道今年是几几年吗?再过几天新年就要来了,新的一年也就是明年是几几年呢?我要考考小朋友,新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日?1月1日是什么节日?1月1日这天我们小朋友穿得漂漂亮亮高高兴兴地迎新年了,那么你们能不能在20xx年的年历上找出哪一天是1月1日呢?(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认识月、日、星期

  师:刚才我们都去找了1月1日,有的小朋友已经找对了,我们请他(她)上来指出来,并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小结:大的数表示月,小的数表示日

  一张大的年历上有几个大的数?他们从几到几呢?这就表示一年有几个月?再看看1月里的小数字,从1一共写到几?小数字从1写到31,告诉我们1月有几天呢?每个月里面的天数一样吗?

  最上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用呢?这个日表示星期几呢?那我们看看1月1日是星期几?1月1日是不是星期四呢?(先找到大的数1,然后在1月的格子里找到,找到1后往上看,对准的是“四”,就表示1月1日是星期四,小朋友,1月1日星期四,我们过新年了,到了这一天我们每个人都大了一岁,20xx年过去了再也不会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在新的一年里学会更多的本领。

  二、操作巩固:玩年历

  1、交代要求

  第一组:报生日

  “两个小朋友合作玩,一人报出自己的生日,请你的好朋友在年历上指出,然后交换玩”

  第二组:填日期

  “每张年历上都有一个空缺,缺了哪个日期呢?请你用数字放一放,然后说说这个日期是什么节日?”

  第三组:猜一猜

  “这组也是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的,一人用三粒纽扣任意遮住三个日期,请好朋友猜一猜是哪三个日期,然后再交换玩”

  第四组:欣赏年历

  “各式各样的年历还有观赏的作用,第一、第二、第三组全部玩好后可以到第四组去欣赏年历”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活动。

  2、讲评

  (1)师生共同玩“猜一猜”游戏

  (2)讲讲年历上有些什么图画

  (3)在小组游戏中还有什么问题

  三、智力游戏

  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一个神秘的小客人,看看,是谁呀?(神奇宝贝比卡丘)今天比卡丘带来了几道智力题要考考小朋友,等会儿你们智力题是对的,就用手指做个“√”的手势,如果认为错的,就用手指做“╳”的手势。

  1、一个星期有7天?(对)

  2、每个月有31天?(错)

  3、10号的前一天是9号,后一天是11号?(对)

  4、一年有十个月?(错)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等作品,尝试用红、黄、蓝三种不同比例的蜡光纸色块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中组合粘贴,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迁移折纸经验,能将正方形折成自己需要的各种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能按照先摆图形后粘帖的程序操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准备:

  1.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等作品挂图。

  2.A4纸大小的图画纸人手一张,裁成A4纸的四分之一大小的正方形红、黄、蓝色蜡光纸(幼儿人手一份)

  3.胶水,剪刀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诼一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等作品,感受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特点

  1.出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画家的一些画。他的名字叫蒙德里安。(带读作品名字)他的作品名称是《红黄蓝构成》(带读作品名称)请你们仔细看看,能不能发现他的画有什么特点。

  师:你觉得他的`画好象什么?

  2.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谁能发现这些画都用了哪些颜色?(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每一幅画上的红、黄、蓝色一样多吗?谁能发现这幅《红黄蓝构成》画上哪种色块最多,哪种色块第二,哪种色块最少?

  师::每一幅画上的红、黄、蓝色都是按照这样的大小来分配的吗?

  师:谁还发现这些色块都是什么图形?

  师:在画上所有的线条都是什么线?请个小朋友来画画看。

  二、幼儿讨论操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务。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的红、黄、蓝三色正方形蜡光纸各一张,请你们学学这位画家,也用红、黄、蓝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粘贴成一幅画。

  2.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1).讨论怎样改变纸的形状。

  师:今天老师只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如果你还需要颜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师:怎样才能剪得直呢?(教师帮助整理并迁移折纸经验:先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沿着折痕剪。)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或改变底纸。

  师:你想在什么形状的底纸上帖?

  师:老师给你们的是长方形纸,如果你想要在正方形纸上贴怎么办?(引导幼儿将长方形纸折剪成正方形。)

  师:如果你想要在菱形纸上贴怎么办?(引导幼儿将正方形纸的角朝上摆放。)

  (3).讨论构图。

  师:请小朋友先想一想你想制作一幅怎样的图,把你想要的形状先全部折剪好,然后先摆一摆,对好了位置之后再用胶水进行粘帖,记住了吗?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底纸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和粘帖。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反思:|

  认识红黄蓝教学反思《红黄蓝》是一节色彩知识课,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色,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参与活动兴趣。本堂课的成功之处一、目标达成较好通过变魔术、动手操作等活动一堂课下来,幼儿认识了红黄蓝三色,基本能说清三色。二、教学环节丰富由于以前上的几堂公开课自己反思下来都觉得环节太简单,所以这堂课的设计在环节的多样性上我下了功夫,让幼儿感到新鲜、丰富参与积极性较高。三、注重学生自主体验自主体验是学习过程的归宿,一个人获得的知识、能力、情感,不经过自身的体验很难形成。本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自主体验的环节,一个是让幼儿自己在箱内摸出不同颜色的糖果,并说出红黄蓝三色名称。另一个体验是给玩具找家,找出红黄蓝玩具分别放入红黄蓝相应的筐内。活动中幼儿自我参与兴趣较高。

  不足之处

  一、环节过渡语言组织的不够好。

  二、教学有些拘谨。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毕竟是公开课,感觉自己还是太拘谨,不管是语言还是跟幼儿的互动,还不够放得开。三、最后一个环节给玩具找家创设的情境不够好,应把玩具杂乱放真正创造玩具没有家的感觉。

  总之,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多多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快成长

大班教案 篇3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不愿降落的小云朵

  目的要求: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大体情节,感受小云朵的爱心。

  2.丰富词汇:灰蒙蒙――景色暗淡,看不清楚。清澈――清而透明。

  3.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爱心。

  4.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要求幼儿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体验小云朵的心情,理解小云朵不愿降落的原因,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故事课件,字卡片两张,音乐磁带两盘,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播放图片)老师提问:小朋友们看,蓝天上有什么?小云朵在干什么?小云朵高兴的在蓝天上飘呀飘,玩呀玩,忽然,发生了什么事?小云朵怎么变成这种样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由发言)我们还是听一听故事中是怎么说的吧。

  二、结合多媒体故事课件,老师讲述第一遍故事,讲完后提问:

  1.现在,小朋友知道洁白的小云朵为什么突然变得又黑又黄了吧?

  2.小云朵中毒后,很伤心,他多想化成雨点降落下来休息一会,可他为什么不降落在绿草地上,小河里,果树上呢?

  3.它最后降落在什么地方?大树不怕中毒吗?

  小结:小云朵不愿降落在草地上怕污染花草,不愿降落在小河里怕毒死小鱼,不愿降落在果树上怕毒死小动物,你觉得故事中的小云朵怎样?(幼儿自由发言)我们再仔细听一遍故事,看看小云朵是怎样不伤害别人,爱护别人的。

  三、老师采用边讲边提问的形式讲述第二遍故事,并解释新词:灰蒙蒙、清澈。讲完故事后提问:

  师发现了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音乐,学小鸟飞的样子来到大屏幕前坐下)咦?老师怎么闻到了一股臭味,这是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幼儿自1.小云朵是怎样不伤害别人,爱护别人的?我们应该怎样向小云朵学习呀?

  2.故事这么好听,我们为它起个名字吧。

  四、通过带幼儿游玩,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引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 哎?小朋友最喜欢到哪儿去玩?为什么?老由发言)这里原先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有青青的草地,蓝蓝的天空,还有好多的小动物,可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2. 就是这些厂矿,把废水呀,废气呀,垃圾呀随便排放,才把美丽的大自然变成这个样子,小动物们伤心地离开了家园,你们喜不喜欢这个地方?这可怎么办呢?哎!咱们来做环保小卫士,一起想办法保护我们的家园吧!(幼儿自由发言)

  3.工人叔叔、科学家叔叔的本领可大啦,他们是怎样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录像1)每天,工人叔叔用垃圾车把垃圾运到它们的家――垃圾处理场。(录象2)科学家们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让它们变废为宝,不再污染环境。

  小结:工人叔叔、科学家叔叔的本领可大啦,把垃圾宝宝送到了它们应该去的地方,让它们不再污染环境,只有这样呀,我们的家园才一天天变得更美丽了,老师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听音乐学小鸟飞,再次来到大屏幕前),哇,这里空气真新鲜,老师还听到了小鸟的叫声,来到这个地方,你们心里感觉怎样?我们一起跳个舞吧(放音乐,师生跳舞)。

  五、总结性谈话,结束活动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听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向小云朵学习什么?还要向科学家叔叔学习本领,做一名环保小卫士,走,我们去帮工人叔叔把垃圾宝宝送回家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每一个孩子都很喜欢花园,花园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在孩子的眼里,都是会说话的,有生命的。通过让孩子亲自去花园观察、感受。使孩子有直接的感受去表现、创造。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绘画兴趣。使孩子能更好地表现。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花园的美丽。

  2尝试用水粉画表现花园的一角。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水粉材料、笔

  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园吗?为什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美丽的.花园,请你们把花园里的美景,用眼睛当照相机把它拍下来。等一会儿,请你们把它画下来好吗?

  二幼儿观察

  1把幼儿带入花园

  2引导幼儿观察花园里的花、草、树、等。它们的形状、颜色等。

  三讨论再现

  1刚才你在花园里,看到了什么?(互相讨论)

  2把你所看到的讲给大家听。

  四幼儿创作。

  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所看到的。

  ⒉幼儿画面的布局、色彩的使用情况。

  五创编故事

  ⒈请幼儿把自己的画编成一个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⒉把自己的绘画工具整理好。

  预设结果:

  让孩子亲自去花园感受,他们会有很高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观察、再现提高了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孩子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创作。最后让孩子自己创编故事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花瓣变为多种有用的物品的意境,激发想象力。

  2、增强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朋友的情感。

  准备:

  幼儿画册人手一份,跟画册配套的背景图片,小白兔、老山羊、小猫、松鼠、小鸡、金龟子、小蚂蚁图片各一张,故事录音

  过程:

  一、引起兴趣,小朋友,你们画的桃花树可真漂亮,(展示出几份幼儿的作品)有只小白兔想在你们的桃花树下安家,我们一起拍手欢迎它!

  一天,小白兔在池塘边见到了许多粉红色的桃花瓣,你们猜猜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讨论、发言)。小白兔到底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自由阅读:请小朋友打开书,从第2页看到第7页,一页一页的看,边看边想,小白兔捡到桃花瓣后想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教师提问:

  1、看完了故事谁能告诉我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白兔捡到桃花瓣后,首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

  3、它把桃花瓣寄给了谁?用 了什么方法?

  4、老山羊收到好朋友的桃花瓣,心理怎么想?桃花瓣给老山羊带来了什么用处?

  5、小猫、小松鼠,小鸡、金龟子和蚂蚁它们收到好朋友寄来的桃花瓣是怎么想的?桃花瓣给它们带来了什么用处?

  6、后来朋友们都到哪里去春游?大家对小白兔怎么说?小白兔又对朋友们说了些什么?

  三、听故事,感受故事的优美意境并结合幼儿画册,找一找录音中和书中有什么不一样的?

  四、教师提问,幼儿讨论。

  1、要是老山羊把桃花瓣当船,蚂蚁把桃花瓣当书签,好不好?为什么?

  2、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

  五、故事迁移: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把桃花瓣送给谁,你希望她把桃花瓣当成什么?会给她带来什么用处?请小朋友课后和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并回家自己制作一片桃花瓣,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故事的帮助,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2、用肢体动作随旋律表现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和游戏情境。

  3、积极参与欣赏活动,。

  活动重点: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结合图谱,分辨乐曲ABA的结构。

  活动难点:用肢体动作随旋律表现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和游戏情境。

  活动准备:

  1、剪辑好的《森林狂想曲》音乐。

  2、自制图谱,小鸟、精灵、青蛙的图片。

  3、森林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森林背景图,倾听前奏。

  1、师:“清晨,天还朦朦亮的时候,早起的小鸟们已经开始觅食歌唱,小昆虫们也起床梳理打扮了,清清凉凉的山林里,一个个的小身子在花丛中、树梢间、溪流边晃动,听,它们是谁?”(播放前奏)

  2、提问:“你听到了谁的声音?” 幼儿:喜鹊、黄鹂、杜鹃、八哥……

  二、完整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欢快的性质。

  1、师:“小动物们被那些早起的声音叫醒了,它们会做什么呢?让我们听着音乐想一想。”(播放全曲)

  2、提问:“听了音乐你觉得小动物们会做什么?” 幼儿:松鼠、猴子会爬上爬下。 幼儿:黄鹂鸟在枝头唱歌。 幼儿:小动物们做游戏。 幼儿:狮子、老虎比摔跤。

  三、结合图谱,分段欣赏,了解乐曲的结构和性质。

  (一)倾听A段音乐,引出小动物们参加聚会的情节。

  1、倾听A段音乐,引出小动物们参加聚会的情节。 师:“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告诉我,给你什么感觉?”(播放A段音乐)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跳跃的,轻松、快活的)”

  2、听音乐,看图谱,鼓励幼儿用不同动物出发的动作有节奏表现A段音乐。 师:“现在你就是小动物,请摆好一个动作准备出发咯。(出示图谱)(播放A段音乐)

  3、结合图谱,分辨乐句,提出随乐句更换动作的要求。 提问:“这段音乐有几个乐句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倾听B段音乐,感受乐曲的高潮部分。

  1、倾听音乐的变化。 师出示图谱:“听,这里的音乐和刚才一样吗?” (出示图谱)(播放B段音乐) 提问:“听着这样的音乐你心里感觉怎样?”(高兴,激动、热闹、开心) 小动物都来了大森林变得怎么样了?(特别热闹了)

  2、发散思维,模仿动作。 提问:“在这么热烈、高兴的音乐里大家可以做什么呢?”(爬山、滑梯、跳舞、唱歌) 跟着音乐学学小动物跳舞(玩滑梯、爬山)的样子?(播放B段音乐)

  3、提升动作,请一幼儿上来示范自己随乐表现的动作。 师:我发现这个小动物是听着音乐跳舞的,我们请她带大家跳起来,舞起来,一起表现心中的喜悦吧。(播放B段音乐)

  (三)、倾听A`段音乐,发现和A段的异同。

  师:“美妙的歌舞引来了更多的.朋友,猜猜还有谁会来呢?大家摆好动作,继续出发吧。(播放A段两个乐句) 提问:“这里的音乐和哪段音乐是一样的?” (出示图谱) “一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了?”

  (四)、倾听A`段音乐,突出乐局结尾时的结束音。

  1、引出回家的情节。

  师:游戏好玩吧,可是小精灵提醒大家天黑之前要记得回家哦。(出示图谱)(播放A``段两个乐句至尾奏)幼听音乐跳回位置:“夜幕降临了,小动物们慢慢进入梦乡,森林里又恢复到夜的平静。”

  2、发现乐局结尾时的结束音。

  提问:“这段回家的乐曲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四、完整地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做游戏。

  1、感悟音乐,动作表达。

  结合图谱与故事,完整地听音乐做动作:清晨,小动物们还在睡觉——天亮了,它们一个个出发了——大家开心的跳起了舞——吸引更多朋友出发了——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踏着欢快的步子回到了家——森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播放全曲)

  2、扮演角色,充分表现。

  师:小动物们想不想把刚才的这些事情表演出来呢。到魔幻森林后,还是男孩子变花草树木,女孩子当小动物。明白了吗?赶紧出发了。(播放全曲)

  师稍作提醒,幼听音乐自主想象表演。

  3、互换角色,投入表演。

  “要不要再来一次奇妙的森林聚会?这次换女孩子变出大森林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男孩子变小动物的造型躲。”(播放全曲)

  大班森林狂想曲教案,音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日常消遣,对于幼儿们来说,音乐可以让他们快乐,不同的音乐可以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愿意尝试各类不同的音乐。 3 教案三:《森林狂想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性质及乐段间的变化。

  2、大胆想象,能用语言、动作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

  水平一: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或基本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水平二: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或形象的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3、丰富词汇:轻快、跳跃、安静、舒缓。

  4、体验表演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三、活动准备:

  课件《森林狂想曲》;各种小动物、树、花、太阳、小草、水等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随着歌曲《手指歌》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

  1、展示课件图片(1)小松鼠画面,引出活动主题。

  “大家好,我是来自森林王国的小松鼠,今天我来到幼儿园做客,

  并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送给你们,这首曲子讲述的是森林王国中的故事,名字叫《森林狂想曲》,希望大家喜欢。”

  (1)、认识乐曲名称:“哇,小松鼠送给我们一首好听的曲子,它的名称是什么?”

  (2)、认识森林:“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呢?”

  (3)、带着问题欣赏:“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曲子,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2、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性质。

  提问:“乐曲的旋律听起来怎么样?”、“听到了什么?”

  小结:真不错,小朋友都能说出自己的感觉。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

  3、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语言及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水平一:用语言表达及基本动作表现。

  水平二:用完整的语言及较形象的动作表现。

  (1)、欣赏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A、提问:“这部分的旋律听起来怎么样?”(丰富词汇:轻快、跳跃),“你想到森林中什么样的情景呢?”、“有谁?它在干什么?”

  B、播放课件图片,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C、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集体——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小结:这部分的音乐听起来轻快、跳跃。小朋友能大胆地说出听到的、想到的,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真棒!我们再来听听下一部分。

  (2)、欣赏间奏,感受乐曲静默处。

  A、提问:“这里的旋律听起来跟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丰富词汇:安静、舒缓)“你想到了什么?”

  B、播放课件图片,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C、引导用安静的动作表现这部分音乐。(集体——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小结:大家都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表现安静的森林,很好。

  (3)、欣赏最后部分音乐。

  A、提问:“这里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引导发现该部分的性质与第一部分相同)、“你想到了什么?”

  B、播放课件图片,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C、引导用大胆的动作表现这部分音乐。(集体展示)

  (4)、总结。播放课件图片,同时欣赏音乐,并引导用语言完整讲述乐曲表现的内容。

  (三)、集体表演,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按意愿选择不同角色,用自己喜欢的动作随着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今天欣赏的这首乐曲名称叫什么?小朋友都能感受到这首曲子的旋律有些地方听起来很轻快、跳跃,有些则比较安静、舒缓。而且能大胆地表现出来,有的小朋友还会合作表演,真棒!老师太喜欢你们了。

  (五)、随着音乐,请小松鼠参观幼儿园,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时投放点谱图、各种打击乐器,采用不同形式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读准"菜、奶、衣、鸟、哝"的发音。

  2.运用看图讲述的方法,通过"连环式"地摆放图片学习儿歌的内容。

  3.体会儿歌诙谐、风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小图片:板凳、娃娃、小猴、公鸡、豆虫各两张。

  2.将图片以"连环"的方式排列在黑板上。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

  1.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出示、摆放图片。

  2.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一一认识图片中的物体。(正确说出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的名称和他们相应的动作。)

  3.让幼儿准确地练习讲述。

  二、教师通过"抽"、"摆"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边摆放、抽取相同内容的图片,边朗诵儿歌。

  教师:今天这些好朋友在一起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强调操作教具的动作,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动作,自然地感知儿歌连环式的结构。

  3.教师在幼儿有节奏地拍手伴奏下,再次朗诵儿歌一遍。

  三、多种方式学习朗诵儿歌。

  1.师幼之间开展接口朗诵。

  2.幼幼间开展对口朗诵。

  四、鼓励幼儿通过"给你给他朗诵"的方式再次朗诵儿歌。

  教师自然地引导幼儿相互对同伴念儿歌。

  小板凳歪歪(儿歌)

  小板凳歪歪,里面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梳头,里面坐个小猴;小猴出来穿衣,里面坐个公鸡;

  公鸡出来打鸣,里面坐个豆虫;豆虫出来咕哝,咕咕——哝!

  活动反思:

  《小板凳歪歪》是一首诙谐有趣的绕口令式的.儿歌。儿歌的内容生动活泼,虽然有点长,但是每句都有押韵,念起来也很容易上口,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活动时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我说:“今天又许多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啦,看看有谁呢?”然后出示图片,第一张是一张小板凳,以前我也碰到过这个问题,在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时”小朋友就说这是“椅子”不会说“板凳”(在我们这个地方很少说“板凳”的),但是这次问下来,李惠媛说这是“板凳”,于是我就接着引导下去。

  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学念儿歌,这是儿歌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枯燥的一个环节,幼儿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儿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往活动中,我也明显的发现,朗诵的次数多了孩子就没有兴趣,可是不进行集体朗诵孩子无法感受儿歌的语音、语调、语气…… 于是,我通过“抽”、“摆”图片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觉得这是图片在和自己捉迷藏,帮助孩子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学习儿歌内容。孩子们通过趣味的朗诵,学习和体验着儿歌的趣味,不知不觉中走入到儿歌的美妙境界中。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10-01

大班的教案03-26

大班教案04-01

大班教案【经典】07-26

(精选)大班教案07-21

[精选]大班教案07-31

(经典)大班教案08-04

大班教案[经典]08-01

(精选)大班教案08-11

大班教案(经典)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