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1 09:09:3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 贺年片

  贺年片也称“拜年帖”,是一种艺术纪念品。新春佳节,人们喜欢互赠贺年片,以联络情感、增进友谊、恭贺新禧。旧时元旦,拜年人多,来不及会晤,来客常留下一张名片。后来成为一种风俗,特制带吉祥字样的红帖,互相投送。宋代时已盛行。现代的贺年片,印制精美,花样繁多,且带有香味与音响,除春节邮寄亲友外,也于元旦前投赠,表达节日的祝贺。由于时代的变化,现在人们往往通过网上投递电子贺卡,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节约了纸张。

  二 和平鸽的由来

  1940年,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为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他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不能用白布条。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他惨死在街头,匪徒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

  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道:“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三 教学实录(节选)

  教师:第二张贺年片是谁送的?什么样的?

  学生1:是蓝天送的贺年片,那是一片洁白的云朵。

  教师:什么样的云朵?

  学生1:洁白的云朵。

  教师:很白很白,一尘不染,多漂亮!你再试着读读看。

  (学生明显比第一次读得好)

  教师:听,蓝天在——(词语卡片)

  学生2:呼唤。

  教师: “呼唤”什么?

  学生2:蓝天呼唤我,把白云当做翅膀,变成一只飞翔的白鸽。

  教师:你就是蓝天,一起呼唤吧——(动作演示)。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

  教师:有了白云做翅膀,你会飞到哪里?去干什么?

  学生2:我会飞到家里做作业。

  教师:看得出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你们还会飞到哪儿?或许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你们会去干什么?

  学生3:我要飞到大海去划船。

  教师:看,满眼的蔚蓝,还有鱼儿们做伴,多美好哇!飞呀飞呀,你们又会飞到哪里,去干什么?

  学生4:我飞到高山看到美丽的风景,我会大声地说。

  教师:说什么?大声地表达出你心中的激动、高兴之情吧。

  学生5:我想飞去美国、巴黎,还有好多地方。

  教师:愿望可真不小,周游世界,我祝愿你能早日实现这份美好的心愿。还有更丰富的想象吗?

  学生6:我会飞到神舟七号上去看看宇航员叔叔是怎样工作的,还要和他们聊天呢。

  教师:多富有创意的想象!很有趣。

  教师:让我们展开翅膀,快乐自由地飞翔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给一个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本单元学过的新字,在组成词语这样的练习,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同时渗透一种学习生字的方法。

  2、通过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3、通过为句子中的“深”选择恰当的解释,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据词定义的能力。

  4、排列错乱句子的练习,训练学生读懂一段话,并且知道按照先后顺序这段话应该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懂得说话要通顺连贯。

  5、通过阅读短文的练习,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6、通过这次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的练习,使学生对身边的一些事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认识到平时应该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7、本次的习作,要求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空白的第2幅图的图意补充完整,再连成一段话写下来,培养学生看图写话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据词定义的能力,以及阅读训练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给一个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本单元学过的新字,在组成词语这样的练习,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同时渗透一种学习生字的方法。

  2、通过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3、通过为句子中的“深”选择恰当的解释,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据词定义的能力。

  4、通过阅读短文的练习,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渗透学习生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据词定义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给字加上一部分变成本单元学过的新字。

  1、读一读这些字。

  2、思考,看看本单元都学过哪些和这些字相近的字。

  3、独立完成。

  二、选词填空。

  1、出示:希望 愿望 盼望 问:这三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区分用法。)

  2、指名读句子,口头填空。说明理由。

  3、独立完成。

  4、根据此法,分辨乖巧和灵巧,并进行填空。

  三、给下面句子中的“深”选择恰当的解释。

  1、指名读“深”在字典中的解释。

  2、根据词义,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四、排列错乱的句子。

  1、自由读一读短文,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那么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么?

  3、那么你能不能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一下。

  4、独立完成。

  5、集体订正。

  五、作业:在课堂练习本上抄写本单元的字词。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模仿造句。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关键词句,感受烟台海的壮观绚丽,人的勤劳能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对大海的印象。(可回忆《赶海》)

  2、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发现烟台以及其北面临海的特点。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诵,交流听后感受。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3、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小组长在组内主持评议、改进)

  4、点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评议。

  5、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效果。

  (1)出示,点名认读。

  (2)理解:礁石、锚、起锚等词语的意思。

  (3)点名说字形特点及书写注意点。

  (4)教师范写、讲解,学生描红、临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说话提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强调关键词语:冬、春、夏、秋,海、人。

  3、学生在组内讨论练说。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四、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练习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自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1、师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

  (2)你觉得要读好这段话,要突出哪些词语?

  (3)引导学生交流,归纳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句。

  (4)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体会烟台海的独特。

  (5)在海边的人们是怎样的?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的有关词句。

  (6)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有“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的人和外地的游客不畏严寒、不惧风浪的豪迈情怀。

  (7)引导学生开展朗读竞赛,在读中进一步感受烟台海的独特魅力。

  (8)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里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

  (9)点名背,评议、小结背书情况。

  (10)小结学习方法:整体读,感知本段主要意思;分层读,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赛一赛,读出自己的领悟;背一背,表达自己的感情。

  2、学生按上述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赛、背)

  (2)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集体评议汇报情况。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等语句,感受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着、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三、课后拓展练习。

  1、把1—4自然段有感情地背给同学、家长听,请他们进行书面评价,将书面评价添加到成长档案袋里。

  2、用上“像、宛如”等词语,练习写一些打比方的句子。与众不同的句子,老师将会奖励“创造星”或“聪明花”。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冬、春、夏三季节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吗?

  二、指导学生继续精读课文。

  1、自读第五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最能表现秋天海的特点的句子,朗读体会。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4、开展朗读竞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5、总结冬、春、夏、秋四季烟台海的特点。

  “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充实(忙碌)”

  6、齐读第6自然段,填空:烟台的海是一幅( ),是一道( ),是一座( )。

  7、轻声自读,体会画、背景、舞台。

  8、欣赏画面,加深理解。

  说话提示:说是“一幅画”,是因为( );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 );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 )。

  三、课堂演练。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向游客作一番介绍。

  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让我们分享一下吗?

  3、学生演练,集体评议。

  四、课后拓展练习。

  1、写一个片断,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作为自己手抄小报的备用稿。

  2、预习《黄果树瀑布》。

语文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1.懂得在生活中应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2.继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教学难点:

  从看门人的事例中,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自制教学投影片、显微镜。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1.向学生出示一滴水,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比较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认识显微镜的作用,老师补充介绍显微镜对人类的贡献。

  4.引出课文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谁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看门人的魔镜。(认识多音字:看。)

  二、引导质疑,朗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质疑:看门人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魔镜?魔镜是怎么做成的?他的魔镜有什么魔力?……

  2.交流讨论,互相解疑。(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3.随文识字。

  交流中引导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可以用书上的词句,可以是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老师不作深究,但要注意学生读句段时字音的正确,并随文识字,随机贴示词卡或板书词语。

  注意多音字:看(kān)门。

  店diàn员 工匠jiàng 芝zhī麻

  放弃qì 委wěi托 欧洲zhōu

  再读课文,标记自然段,看看课文中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指导读音,贴示或板书。(学生可能还会提出不懂意思的.词语,让其他学生试着联系课文给以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倡学生在书中存疑,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一步熟知内容,巩固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看门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魔镜具有什么样的魔力?

  2.过渡: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的魔镜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门人的魔镜》。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思考: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的魔镜?

  2.讨论:

  (1)爱好——“很快学会了”说明了什么?(他聪明、手巧、勤奋好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读第四自然段。)

  读一读、比一比:

  A.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点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B.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还可以从“因为太小了,不得不……”“精美”等词句体会他的手巧,可以让学生从不同处朗读体会。

  观察实物:显微镜,借助课文的叙述认识它的构造,同时了解它的发展变化。

  (2)勤奋——要求“一片更比一片好”,去掉“更”好吗?为什么?

  据说:数字不确定。几百架:说明他的勤奋和兴趣浓。

  (3)十分认真——“放弃”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丢弃)“几个月、几十次、几百次”:说明他有严谨的态度、浓厚的兴趣。

  3.老师小结:正是由于安东尼有着聪明的头脑、灵巧的手、勤奋认真的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老师引读:)终于,有一天——(学生接读:)安东尼招呼……就是微生物。

  朗读指导:“终于”说明什么?(他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

  想象:有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当有了新的发现时,安东尼是多么高兴啊!谁能把他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朗读、评价、再读)

  理解:千分之一。

  4.安东尼怎么能不高兴,他发现了前人未发现的微生物,他成了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这是一个对科学界有着深远影响的发现,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读: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听到这个消息后……验证。

  想象:这些科学家会说些什么?

  但,安东尼没有满足,师引读——在以后的观察中……生接读——

  师引读——后来,安东尼还发现……生接读——

  师引读——从此,安东尼闻名欧洲……生接读——

  浓厚的兴趣使安东尼一直潜心钻研,直到91岁高龄的时候,他才闭上睿智的眼睛。比较“锐利”“睿智”。锐利:锋利,比喻微生物的发现使人类的眼睛看到了难以发现的东西。睿智:有智慧,看得深远。指安东尼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5.从安东尼的事例中,你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怎样理解?

  三、作业。

  查找资料: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汇报查找资料情况。如:爱因斯坦的故事。

  二、识字写字。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

  看门人店员工匠几乎芝麻清晰或一架精美放弃招呼游泳委托锐利睿智

  2.选择带生字的词语说话。

  3.去掉其他卡片,只留下要求认和写的字,指名读、组词。

  4.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5.只留下会写字卡片。

  出示田字格,观察,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弃:下横长,托住上半部分。招、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架:上下各占半格。或:注意间架结构要稳,别掉了左边的“提”和右边的“撇”。

  6.在写字本上练习写字。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锐利的( ) 精美的( ) 看得( ) 玩得( ) 听得( )

  奇妙的( ) 睿智的( ) 写得( ) 做得( ) 起得( )

  2.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再组词:

  招( )( ) 泳( )( ) 洲( )( )

  尼( )( ) 店( )( ) 架( )( )

  3.选做题: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开头写几句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意境。

  2、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颜色所代表意义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颜色所代表意义的资料,揭示并板书课题:《爱什么颜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2、诗歌讲到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你喜欢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

  lǜmiáomènɡduìlánjiāngjūnchéng

  碧绿禾苗梦想队旗蔚蓝将来海军乘风破浪

  2、认读以上词语。

  3、通过自学你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用的是什么办法?

  4、还有哪些生字词你没有学会?

  5、集体讨论如何学习剩下的字。

  四、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抽一学生范读第一节。

  2、思考:作者为什么爱碧绿的颜色?

  3、“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是什么意思?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4、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5、反复朗读,边读边乡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对读、自读、互读、引读……)

  6、练习有感情地背诵本段。

  7、总结学习方法:读—思—悟—想象—背

  二、按照学习思路自学二、三节

  1、交流学习收获

  (第二节,边读边乡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作者身为少先队员的自豪骄傲的情感。

  第三节,边读边乡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报复。)

  2、回读诗歌

  (1)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2)自由读、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组赛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歌。

  四、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爱()颜色,

  因为——()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板书设计:

  爱什么颜色

  碧绿热爱大自然

  火红自豪、骄傲

  蔚蓝远大理想和报复

  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语句简练,结构相同,描绘的颜色绚丽多姿,学生比较喜欢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字。在读中学文,在读中悟情,效果较好。另外,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写诗歌,学生写出来的诗歌不仅形式合理,而且也能像作者一样借诗抒情,有一定内涵。如操佳佳同学写的.:

  我爱洁白的颜色,

  因为——

  云朵是洁白的,

  雪花是洁白的,

  白衣战士们勇敢地和H1N1病毒斗争,

  他们的心灵也是洁白的。

语文教案 篇6

  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展开想象,朗读感悟。

  1、清晨到了,让我们一起去叫醒晨光的好朋友们吧。

  出示第一句话,一起读。

  (1)晨光是怎么叫醒风的?它对风说了什么?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演一演?还有谁想扮演晨光和风再演一演的?

  (2)小朋友,把你想到的和感受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吧,谁来读第一行吧?

  (3)请同桌的.两个孩子一块儿学习第二、三、四行,先读一读,想一想,然后说一说,还可以演一演。

  (4)学生用说、演等方式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这么多好朋友都被叫醒了,真热闹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2、调皮的云娃娃又会做什么呢?赶快读读第二句话你就知道了。

  (1)调皮的云娃娃做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2)谁来把这美丽的景象读给大家听,

  (3)红彤彤的太阳放射出万道光芒,喜欢阳光的小朋友们一块儿来读读吧!

  3、引导并出示第三句话,然后想象说话。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阳光下的世界真美呀!谁来把这美丽的世界带给大家?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

  太阳的眼睛里还看到了谁呢?出示:太阳睁着亮眼睛,望着----,望着------,望着-----------。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难怪说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

  三、诵读诗歌,感受美好。

  四、指导写字

  上节课我们学了四个生字,还有三个生字宝宝等着被你送回家呢。

  打开习字册,写“的、阳、处”三个字。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失踪的森林王国》是三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描写,说明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2、指导学习用默读

方法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设立悬念

  1、直接导题、读题、质疑

  2、顺学梳理问题

  ①失踪前什么样?

  ②为什么失踪及其后果?

  ③ 失踪后什么样?教师相机板书几个大大的“ !?!”

  (通过质疑和相机板书几个大大的标点符号,设立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字新词情况。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还不会,在学习课文中一同解决。

  3、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让学生自主研读,边读边思考,自主、合作解决字词,并在交流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想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

  2、汇报交流,顺学而导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这样一个森林王国,你觉得美吗?美在哪儿?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板书:美丽富饶)

  课件演示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么美的一个森林王国,你想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我走进了一个 的森林王国,那里 ,那里 ,那里 , 。

  过渡:这么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结果怎样呢?

  ③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无影无踪”理解失踪后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板书:无影无踪)

  课件演示:充分发挥想像,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与第一自然段形成鲜明对比。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里没有了 ,没有了,没有了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森林王国变得如此美丽富饶,又是什么原因让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课件演示对比图

  (在学后迁移说话,既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以致用,锻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表达能力。同是,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理解,并为后面学习“失踪的原因”埋下伏笔。)

  ③学习2—7自然段

  默读,顺学抓关键句子理解。

  抓关键句子“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理解,特别要强调“任何人”和“乱砍”理解。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抓关键句子“把树木全砍掉,建造新型王国”理解,特别要强调“全砍”的理解。(板书:乱砍滥伐)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过渡:这种乱砍滥伐给森林王国造成了哪些后果(危害)呢?先是怎样?后是怎样?④学习8—12自然段

  学生默读,抓关键句子体会,特别是抓住词语“妖魔鬼怪”理解体会到:森林可以净化空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可以调节温度,可以防止沙化

  过渡:由于新国王乱砍滥伐,妖魔鬼怪乘机而入,我们没有了庄稼,没有了水井,有的只是洪涝灾害,有的只是害虫横飞,这样的环境我们能生活吗?不能,不能,我们只有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课件演示妖魔鬼怪进军森林王国的情景

  过渡:妖魔鬼怪四处横行,我们的新国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是这一切都已为时已晚。

  ⑤找出写新国王看到高楼大厦被埋没时的情境的句子读一读,并从中体会:新国王为什么叹了口气,而且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顺学而导,师生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新国王可是为了老百姓呀,让老百姓住上高楼大厦有什么不好?

  b新国王可是为国家建造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呀,那又有什么错呀?

  c这也不能全怪新国王呀,他是头脑一热才这样做的呀?

  d新国王有罪,他对不起这些老百姓,他对不起这个国家,他是千古罪人,可是他手下的这些大臣们难道就没有罪吗?

  (默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默读,教师顺学而导,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适时点拨、引导和提升,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四、激发情感,升华主题

  过度:就是这样一个新国王,乱砍滥伐导致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板书: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结束语:由此可见,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都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通过富有激情的引导,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五、“米饭+菜”作业套餐

  米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抄写新积累的词语8个。

  菜

  1、复述课文,把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2、用你的神笔把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画下来;

  3、发挥想像,把失踪后森林王国的样子写下来。

  (“米饭”作为一个保底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吃;“菜”作为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每个学生可以自己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较充分地展示学生的个性。)

  板书设计:

  乱砍滥伐

  失踪的森林王国

  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语文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四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编辑:xx抄写:xx

  插图:xx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反思: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第二课时猜字谜

  一、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二、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三、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四、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古诗教案05-27

[经典]语文教案02-04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教案(经典)11-16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精选]语文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