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9 13:39:5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通用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箱”“邮”“圣”“脊”“梁”“腹”“煤”“迸”“拂”学习4个新词:圣洁脊梁迸发只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

  字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地球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对地球了解多少?要对地球说些什么心里话?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家园》。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启发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教师梳理学生疑问:

  1)什么是“地球信箱“?

  2)地球信箱里会有什么信件?

  3)地球信箱是怎样的信箱?

  5.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通全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交流自读情况。

  1)注意读音:

  都是后鼻韵母:箱圣梁

  “脊梁“读为jiliang“仿佛”读为fangfu

  2)注意自形,比较认读。

  箱()梁()复()煤()

  相()粱()腹()媒()

  佛()进()

  拂()迸()

  3)读懂词语

  圣洁:神圣而纯洁

  脊梁:脊背

  迸发:有内而外的突然发生。

  炙热:极热。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交流汇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阅读课文,提己的疑问,在课文上标出来。

  2.交流

  四.课堂。

  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 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 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 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 导入

  由“神话”导入,请大家讲讲你熟悉的神话故事。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 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三、拓展学习

  1、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除了这三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

  2、你知道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故事吗?

  提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3、请大家归纳,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睛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

  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四、巩固学习

  1、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400—500字的读后感。

  2、背诵三则神话。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

  2、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顺序)

  沿途 明艳

  外洞 宽大 黑大 美好

  孔隙 窄小 双龙

  内洞 奇特 石钟乳 石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初步理解课文,整体感知山茶花的美。

  3、学习文中的比喻句,感受山茶花的美丽。

  4、深入学习一、二、三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比喻句,感受山茶花的花色美。

  教学难点:

  深入学习一、二、三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美。

  1、师:山茶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古往今来,它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李华岚,去感受它的美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儿呢?

  二、初读感知,初识美。

  1、下面,赶紧翻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吧!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2、闯关游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1)第一关,词语关,(课件出示生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观察红色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多音字词语)齐读。

  (3)第二关,短语关。

  (4)闯关成功,瞧,山茶花绽开了最美的笑脸!(课件演示花开视频)

  3、整体感知。

  那么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儿呢?下面,再读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随交流随机板书:花色美、花形美、特别劲)

  三、品读文本,感受美。

  (一)远观花色绝

  1、师:下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到茶园去看看。自由读读一二自然段,画出写山茶花美的句子。

  2、指名交流。

  3、师:哪句话总写了这种美?(真是美极了。)这就是全段的中心句。齐读。

  4、再想想,哪一个字赞叹了这种美?绝!

  5、“绝”在字典中有几种注释,课文中选哪一种?

  6、师:山茶花的绝表现哪里?

  预设一:生: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

  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山茶花颜色很多。

  师:只有这五种颜色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还会有——指名说。

  师:一个花种,竟能开出这么多种颜色,绝不绝?相机指导朗读。

  师:还有什么地方绝?

  预设二:生: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

  师:是吗?瞧(引导学生看图)一株树上真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这真是太————绝!

  师:谁能读出你的赞叹之情?指名读,齐读。

  7、师:你们的朗读感染了我,咱们合作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一二段)

  (二)近赏花色美

  1、师:满园的山茶看得我们连连叫绝,停在花前细看,又会有新的发现。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写山茶花颜色美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它形状美的句子。

  2、谁来读读写颜色美的句子?出示写山茶花颜色美的句子,齐读。

  3、学习三个比喻句。

  (1)学习第一句。

  A、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白色山茶花美在哪儿?

  B、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C、想象一下,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是怎样的?晶莹是什么意思?

  D、是呀,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是那么的透明,阳光照上去会闪闪发亮。当这些水花汇聚在一起,就会和山茶花一样白,谁能读出这晶莹透亮的美来?指名读,齐读。

  F、学习这一句的时候,我们由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展开想象,切实体会到山茶花的白,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能够深刻地体会句子的意思。

  (2)学习第二句。

  A、(出示墨茶句子)自己来学习这句话,看看墨茶美在哪儿?读后,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说说。

  B、这句话把墨茶比做什么?

  C、在明媚的.阳光下,一汪清潭怎么个美法?

  D、是啊,潭面波光粼粼,墨茶就如同这清潭一样绿得富有光泽,谁能读出墨茶的美来?指名读,引读。

  (3)学习第三句。

  A、你们的朗读感染了我,下面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山茶花?指名说。

  B、想象一下,火红的朝霞和洁白的云彩揉在一起织成的轻纱,美吗?谁能读出这轻柔的美来?

  C、下面,男生问,女生答,咱们合作读!

  4、(出示三句话)山茶花呀!白的晶莹剔透,绿的富有光泽,粉的如纱似霞,三个形象的比喻句,写出了三种不同的美,请大家找一找,句中分别运用了哪几个比喻词?同是比喻句,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比喻词呢?

  5、山茶花还有红的、黄的和紫的呢,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三)细赏花形美

  1、山茶花不仅花色美,花形也很美。谁来读读写花形美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想想哪句话总写了山茶花的形状美?(指名说)

  2、想不想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山茶花呢?(出示山茶花图片)师介绍花形。

  3、谁能读出山茶的千姿百态?指名读,齐读。

  4、山茶花的花色美,花形美,让人不禁感叹道(出示句子引读)

  (四)配乐美读

  山茶花美得令人神往,让我们尽情地朗读这如诗如画的语句吧!配乐齐读第三段。

  四、课堂小结,延续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山茶花花色美、花形美,其实它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体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情感目标: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求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3、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文中有关声学的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颖慧(yǐng)臆断(yì)迥然不同(jiǒng)惊诧(cháà)牛犊(dú)一幢(zhuàng)

  匣子(xiā)惊愕(è)门枢(shū)毋宁(wú)蟋蟀(xī shuài)嗣后(sì)

  折断(zhé) 窒息(zhì)笃信(dǔ)

  二、解释词语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教学设计>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形容人很少到达的地方。迹。足迹。

  迥然不同:差异很大,完全不一样。迥:远。

  三、文本整体把握

  1、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蟑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2、思考:课文第二段详细叙说了一个人知识愈益增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找出文中的几个事实?

  明确:作者在此依次写出了各种声音。如:鸣叫——笛声——小提琴——门框锁链声——敲击茶杯声——蟋蟀叫声——风琴、喇叭、笛子声——口琴声——蝉鸣等,说明还有许多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四、文本局部探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课文中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而愈感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2、文中列举了许多发声的方法,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小鸟借助呼吸之气,振动声带发音;笛子是靠吹竹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使它发出声音。

  五、深化提升

  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

  鸟儿的叫声。牧童的.笛声。小提琴演奏声。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六、布置作业

  1、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你是否也有文中“这个人”的感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理解。

  2、积累有关“知识”的名人名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如何通过任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要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需用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4、德育目标珍惜亲人之爱。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巧做铺垫)

  学习方式

  研讨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靠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课文第1—8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8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体会美好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明白不美的行为会带来不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表演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4、能认识1—8自然段的生字。会写先、干两个生字。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水果卡片、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教室里可真热闹,瞧,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开不开心啊?

  你是谁呀?

  师:你呢?

  师:那你们猜猜我是谁?

  师:猜不到吧,我就是(出示小路图)——美丽的小路。

  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你好,鹿先生。

  师:想不想知道在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好不好?

  师: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啊?想不想学习好这个故事?有没有信心学好?

  那就快快打开课本45页,来把课文小声地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师:(指美丽的'小路图)我长得美不美呀?我美在哪里呀?

  师:我长得这么美,你们能不能夸夸我?

  师: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出示课件自然段1)

  哪位小朋友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读得真美啊,谁能像他这样读。

  下面让我们一起把第一段美美地读一读,好不好?

  2、师:(出示课件兔姑娘和鹿先生)你们瞧,谁来了?

  他们在说什么呀?—(出示字)啊,多美的小路啊!

  兔姑娘来读

  鹿先生来读

  一起来把这两段好好地读一读?

  3、师:你们看,我这么美,朋友们都喜欢到我这儿来干什么呀?

  可是过了不久,(课件出示垃圾)

  我变成了这个样子,发生什么事情了?

  师:看到我变这么脏,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伤不伤心啊?

  把这一段伤心地读一读。

  师:看到我这么脏,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真的很难过,不知道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有什么反应呢?一起来读一读,边读可以比动作。(出示课件)我发现很多同学一边读一边表演,真是太棒了,想不想到上面来演一演。你们想怎样来演?

  师:谁先来

  ……

  师:他们演得好不好啊?说说你喜欢谁的表演?

  生:兔姑娘—眉头皱得很好,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这句话说得很伤心。

  鹿先生——鼻子捂得很好,走路走得很像。

  鸭先生——叫得很大声。

  师:想不想自己也来演一演呀,在小组里演一演。

  4、师: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大家都不来玩了,(出示课件)鸭先生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出示字)读一读。

  鸭先生为什么说这都怪我啊?

  师:像鸭先生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学校有没有啊?

  想想学校的垃圾是怎么来的?

  那该怎么办呢?

  5、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鸭先生听了可高兴了。

  他想请大家一起去吃水果,想不想去呀?

  他说在美丽的小路旁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树上结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只要你能读准上面的字,再给它组个词,就可以把它们摘回家了。下面先把这些果子自己读一读。等一下请同学来摘。

  谁想来摘?

  生:我要摘梨,这个字读作先,先生的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

  师:大家真棒,把水果都摘完了。好不好吃啊?

  那你们吃完水果,剩下的东西该怎么做?

  真是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

  老师认识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课件)来看大屏幕,

  能不能劝劝他,怎么劝呀?

  师:喜欢你们的水果吗?

  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那就带着你们的水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6、写字。

  大家今天表现都很棒,有两个生字宝宝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它们是先和干,先观察看看怎么写才能把它们写漂亮?

  请同学到上面来写一写。

  说说他们写得怎么样。能不能找出毛病。

  在生字格上写一写。写完让同桌看看,写得好不好。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大米饭、穿的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吗?学了第19课,我们就知道了。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50页,学习课文《白米饭和花衣裳》。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并标上“饭”、“裳”的拼音,读题,教学“饭”,认识“”字旁,“裳”,注意翘舌音,在这里读轻声。

  2,听录音

  (1)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2)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3,图文对照,学习生字、生词。

  (1)看挂图1(小明手捧大米饭图)。

  ①问:小明手上捧的是什么?(大米饭)大米饭是怎么样的?(白又香的)然后结合起来说一遍:小明手上捧着的大米饭是白又香的。

  ②假如你是小明,当你吃了白又香的大米饭之后,你是否会想一想它是哪儿来的呢?然后过渡到教学“吃”。“吃”是左右结构,是用口来吃的,注意右边是“乞”而非“气”。还要注意“哪”与“那”的区别,“哪”读第三声,是用在问句里面的。

  (2)看挂图2(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

  ①问:图上画着谁?(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插秧,重点说明汗流浃背,引出烈日,突出其劳作的辛苦。)

  ②教学“农”、“民”、“粮”。

  农民两字介绍笔顺笔画,“粮”字教学“米”字旁,注意右边是“良”而非“艮”。

  (3)全班一起读第一节。

  (4)指名读第二节。

  (5)看挂图3(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图)。

  ①问:小红穿着怎样的花衣裳?(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教学“漂”、“穿”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学“漂”时,注意右边上面的“西”字,它作字头里面两竖不拐弯,学习“穿”字时,注意“穴”字头,让学生自己数笔画,记字形。

  ②问:漂亮的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呀?

  (6)出示工人阿姨织布图,问工人阿姨在干什么?(织布。)教学“织”字。

  4,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口头组词:

  农:(农民、农村、农田)

  布:(花布、织布、白布)

  民:(人民、农民、民众)

  5,书写指导。

  指导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重点介绍“漂”的写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大米饭、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懂得珍惜粮食,爱护衣服,尊重别人的劳动。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录音,思考:白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说:经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白又香的大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那么,看着这幅图(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么?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他干得怎样?

  小结:炎热的夏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却弯着腰,在田里一枝枝的插着水稻。汗水一滴滴地滴下来,他也没顾得上擦一把。

  (2)学习古诗《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生动地描述了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以及大米饭的来之不易。然而从稻子转变为我们手中的白米饭还要经过很多其它的劳动。看挂图(农民施肥、收割、脱粒、碾米)问:他们在干什么?

  (3)总结:指着图说,你们看,我们吃的白米饭要经过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联系实际,我们应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4)指名学生看图说话。

  (5)齐声朗读第一段。

  4,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第二节。

  (2)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节。

  ①出示种棉花、纺纱、染布、织布的挂图。

  ②想想: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进行检查,指名说说花衣裳的产生过程?我们该怎么做?

  (4)总结:花衣裳是工人阿姨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要爱护它,并尊重工人的劳动。

  (5)问:怎么爱护我们的新衣服?

  (6)齐声朗读第二节。

  5,作业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2)抄写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字词,练习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练习拼音。

  fànshangnóngmín

  (白米饭)、(花衣裳)、(农民)

  napiàobù

  (哪里)、(漂亮)、(织布)

  (2)组词。

  那( )粮( )农( )

  哪( )漂( )布( )

  (3)照样子写词语。想(想一想)

  看( )听( )

  说( )做( )

  (4)连词。

  吃粮雪白的海滩

  种衣火红的米饭

  穿饭金色的太阳

  (5)造句。

  漂亮

  2,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①学生试读。

  ②老师范读。

  ③指名读。

  ④齐声读。

  (2)老师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白米饭与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农民、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应爱惜粮食与衣服。吃饭时,不要有剩菜剩饭,不要掉饭粒;穿衣服时,要注意不要随意浪费。

  (3)指导背诵。

  ①学生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齐声背。

  注意背诵时要有感情。

  3,作业练习。

  (1)听写词语。

  (2)练习写有同偏旁的字。

  穴( )、米(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古诗教案05-27

(精选)语文教案09-26

[精选]语文教案09-29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经典)11-16

语文教案(经典)02-26

语文教案【经典】12-30

经典语文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