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华(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感悟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复述斑羚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课文中作者的暗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学生们被老师声情并茂的故事给打动了,课堂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稍作停顿,教师的叙述继续)
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大屏幕显示)
1、生字(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
2、斑羚简介
斑羚又名青羊、山羊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左右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脚,长15-20厘米。生活在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听觉很敏锐。
3、伤心崖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
4、至于作者,我们已在预习中读过了,这里不再介绍。
三、根据我们课前预习课文的情况,大家在头脑中快速地组织一下,准备复述主要的'故事情节。(准备时间两分钟,同学们思考后交流,并推举出一、两名同学复述。
四、复述完故事后,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斑羚飞渡场面的悲壮。注意:在观看过程中请大家留心彩虹出现的次数和时间,并思考它每次出现都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再看大屏幕显示的三幅画面,它们暗示出了本文的结构:请同学们用三个字分别概括出来。
飞渡前—飞渡中—飞渡后
五、合作探究性学习,讨论、交流:
对这篇课文我们有何感受,从斑羚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从人身上我们又能想到哪些呢?讨论并归纳:
从斑羚身上我们能学到:集体主义精神、团结、无私奉献精神、勇于自我牺牲精神。
从人身上我们又能想到:不做动物的杀戮者,要做动物的保护者。
(以上讨论分四人一个小组进行,派代表发言)
4)、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5)、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七、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讲述课文主题相关类似的故事。
八、小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为老斑羚在危急关头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的献身精神所震撼,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情景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使我们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类似的人和事,他们默默无闻,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无穷的人格魅力,他们是时代中最可爱、可敬的人。
九、作业:
1、根据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
2、谈“斑羚飞渡”中的美。
语文教案 篇2
【课前透视】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创境激趣:
同学们,如果你在一座城市里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从中找出一些好办法。(板书课题)
2、故事引入:教师讲故事:
一群小朋友到郊处去野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他们找不到集合的地点了──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你们想办法帮助他们吗?(组织学生交流,相机板书课题。)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积极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学生多形式识记生字词语,进行正音。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本课要求认的字相对较少,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放手,把重点放在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因此组织读书活动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同桌读、分节读、比赛读等,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活动的'效率。)
二、选读
1、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同桌交流交流。
2、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3、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你的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松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诗句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字形,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上下结构:忠、导、盏
左右结构:积、稠、稀、针、碰、慌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复习,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研读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讨论这种景物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选派代表,图文结合,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组内同学补充,其他组同学提问质疑。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教师适时出示指南针和插图资料,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适时地进行语言训练。如:第一节中“慌张”一词你怎样理解,还能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吗?;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等。
(由于课文内容浅易,适合朗读,结合相似,因此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研读的方式,把读书的权利和机会充分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则适时点拨指导,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三、读背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有感情?
2、展示朗读,尝试背诵。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
(指导朗读,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试着把自己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针续写进诗歌里。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模仿写话的能力,课内外结合,着眼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稠:多而密。在本课指树的枝叶很多。
渠:人工开的水道,灌溉或排水用。
野外: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慌张: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
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不是人工制造的东西。
忠实:忠诚可靠。
〖相关链接
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1、使用有指针的手表(适用于北半球)
中北法:将火柴竖在表盘中间,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形成一个小角,小角的平分线所延长的方向,就是北方。
外南法:将火柴竖在时针尖端的表盘上,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为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成为一个小角,小角的平分线所延长的方向,就是南方。
2、年轮:年轮较密的一端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它也是与阳光有密切关系,有阳光的一边长得较快,所以南面的年轮长得疏而松,北面则密而坚。
3、竹子:竹身颜色较为青绿的一面,是朝向南方,较为青黄的一面,是朝向北方,在无风的状况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
4、青苔:当我们翻动石头时,有青苔的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北少阳光照射。但此法准确率极低。
5、山崖峭壁:山崖峭壁较为光秃之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所以植物不易生长。但此法准确率极低。
6、立竿见影: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7、南十字星: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联机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8、从月亮的圆缺、观察的时间及月亮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推知阴历的大概的日期,并可用来判别大概的方向。
9、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和轻声词,理解“能手、七嘴八舌、呆呆地”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益鸟能保护庄稼,要自觉爱护益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鹰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 对子歌游戏,导入新课
(1)师生进行对子歌游戏
如:晴对雨,暖对凉,热闹对冷清;哭对笑,苦对甜,光明对黑暗;美对丑,卖对买(板书:买)
(2)买,可以买什么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并读准“鹰”)
教学“鹰”(放大出示,分析识记字形,并书空)
(3)根据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如:谁买猫头鹰?在哪里买猫头鹰?为什么买猫头鹰?怎样买猫头鹰?)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用自己的方法读课文
出示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2)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注意倾听,及时正音;出示:商量、便宜、庄稼、好玩哪;找特点,把轻声词读准确。
(3)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3、紧抓问题,理解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分析讲解)
(1)谁买猫头鹰?在什么地方买?
句式练习:谁在什么地方买猫头鹰?
(2)他们为什么要买猫头鹰?
A、 品词:能手。
拓展课外资料:猫头鹰是捕鼠能手的介绍。(课件出示)
猫头鹰捉鼠的水平真高啊,所以称它为能手,谁用“能手”说一句话。
B、 品词:七嘴八舌。
猫头鹰能保护猫头鹰,是益鸟,当看到有人卖猫头鹰,你会怎么说呢?
适时理解七嘴八舌。(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就是七嘴八舌地议论。)
指导朗读他们议论的话。
C、 指导朗读。
语气分析,自由读,分角色朗读。
(3)怎样买猫头鹰?
A、 为了买猫头鹰,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找出来读一读。
B、 最令你佩服的'什么?
从“零用钱、小人书”及一些动词中体会小朋友们爱猫头鹰的精神。
C、还从哪里看出小朋友爱猫头鹰?体会“小心地解开”。
(4)放了猫头鹰后……(学习第5段)
A、看着猫头鹰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呢?
B、叔叔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五段)
C、指导朗读,抓住动词教学。
4、小结
A、爱护鸟类,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去保护小动物们!
B、如果你想更多更好地了解猫头鹰,建议看看《静悄悄的猎人》。
(幻灯片出示建议)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学生朗读时可能有困难的句子,课件出示,重点指导。
① 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②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③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④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⑵ 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1~6自然段:
⑴ 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然后按照——当我读到( )时,我觉得很( ),因为( )。
⑵ 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随机进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读指导。
具体操作: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心情,再指导朗读,并理解词语“乐坏了”。
⑶ 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引导学生小结。课件演示过程。
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
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⑴ 这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⑴ 汇报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指导第7自然段的朗读(读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⑶ 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导读11自然段。
⑷ (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重点指导“幸”。)
2、写好后冲写得满意的字笑一笑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4、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两句富有哲理的话。
7、通过辩论训练,增强学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通过辩论训练,增强学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运用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
问:你知道这一段话出自哪篇课文?
2、学生朗读这一段后,讨论欣赏:你觉得这段话的书写美在哪儿?
3、学生再读这一段,注意每个字的字形。
4、这段话中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
5、讨论该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师示范。
6、学生描红。要求:一边描一边记忆,要从字的整体上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
7、反馈学生作业,评点优劣,进行强化练习。
二、自学第二、三题
第二、三题练习类型,我们以前已经遇见过,请同学们先看清题目的要求,试着做一做。
学生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第二题
1、审题,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3、汇报交流
4、学生自行订正。
5、小结:一个字往往不止一个义项,从字典的多种解释中应取哪种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词语、句子中去考察,某个义项结合到词句中去,解释得通顺,符合词句的基本意思,才是合适的义项。
四、反馈第三题
1、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2、分辨这三组词,每组的意思有何异同。
3、朗读6个句子,体会每句话表达的意思,想想用哪个词确切。
4、交流汇报。先相互讨论讨论,再指名回答括号里所填的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5、朗读填好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三组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区别。
五、作业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格外更加渐渐常常居然果然
1、过了清明,天气()暖起来了。
2、久别重逢,大家()亲热。
3、他说要下雪,()下雪了。
4、公家的书,应该()爱护。
5、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受到表扬。
6、我真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孔乙己教案10-31
(精选)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精选)12-01
[精选]语文教案12-05
语文教案[经典]12-06
语文教案(精选)09-13
语文小学教案10-21
语文古诗教案09-22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