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21 09:41:3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华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露”,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时要充满自信。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地告诉老师?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注意多音字:

  露lù

  lòu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

  学生有创见。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 )偏( )急( )兄( )分( )

  扔( )扁( )隐( )况( )份(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 虚荣心 露馅儿 声调 习惯

  仍然 心照不宣 一份 情况 偏偏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的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感受。

  (5)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放”,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的?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能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每每当“我”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

  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五、课外活动。

  小组同学合作,将课文改编成三个场景的课本剧。

  板书设计

  举手的秘密

  露馅儿(不自信)

  秘密(老师的爱)

  从容(自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②能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体会老雄猫和“我”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立世人格方面的重大思考:害怕艰辛,贪图安逸,乞讨施舍,必丧失自由、尊严和人格,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重难点:体会老雄猫和“我”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课堂流程及设计:

  课前自学——组内组间交流——难点质疑师生讨论——课后检测

  一.了解作者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生于工程师家庭,7岁丧父,生活困顿。1857年和母亲随外祖父迁居巴黎,读完中学便当码头工人。这期间发表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1864)和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马赛的秘密》(1867)。60年代,左拉提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从而成为“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期间左拉写了中篇小说《黛莱丝?拉甘》(1867)和《玛德莱纳?菲拉》(1868),均受到社会的冷遇。1868年开始,他模仿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酝酿创作连续性大型作品《鲁贡——玛卡尔家族》的宏伟计划。经过25年勤奋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然主义理论的影响。左拉继而又写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揭穿宗教的虚妄,阐发通过科学改良社会的思想。1898年,他投身为受冤屈的犹太血统军官德雷福斯伸张正义的斗争,招致反动当局的迫害。流亡美国时开始写作的《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左拉的小说创作和自然主义理论深深影响了19世纪后数十年的法国文学。

  二.掌握字词

  积蓄()诧()异擒()住诅咒()()束缚()毅()然

  厌倦()臃()肿颟顸()()腻()烦作呕()

  三.课文讲解

  (一)文章主旨。

  文章写了一只家养的'猫虽然吃住条件优越,但整天盼望着屋外自由的生活,当有一天获得自由之后,它却遇到了生存的困难,不得不无奈地回到主人身边。故事诙谐有趣,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强烈嘲讽了那些好吃懒做,只有仰人鼻息才能够生存的人是没有资格获得自由的。当然,我们也可从中体会到生之艰辛和生之乐趣。

  (二)文章思路。

  这个寓言性的小说的特点,首先在它的结构上。这是一种双重的、对称的结构。

  第一重对称,发生在猫身上。先是明明无忧无虑、安逸的生活,却感到不舒服,讨厌、愁闷、烦腻得要作呕,不幸福,要逃脱到外面去。为什么会有出逃的“信仰”呢?“在一生中,除了煮得半熟的、带着鲜血的肉以外,总应该还有些别的东西。”这就是说,有物质上的富足不够,还要有精神的追求,从具体描述来看,它追求的是自由的生活。但是左拉暗示,它的这种自由自在的“信仰”有一个前提:生存的物质条件是不在考虑之列的,在每一扇关着的窗子后面都有现成的肉(“门的那一面可就是人家藏着的肉”)。与此相对称的是,一旦到了窗子外面,自由自在是不成问题了,可是生存却成了问题,尤其是丰裕的物质条件丧失了,饥饿和寒冷使得“信仰”、“幸福”都变了质。自由成了灾难。感觉发生了倒转,原先的一切,变成了向往,逃离变成了回归。

  第二重对称,发生在猫与雄猫之间。同样在艰难的物质条件下,对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自由,有着两种相反的选择:一个选择放弃自由,一个选择坚守自由,将艰难的物质生活视

  为享受。文章的寓意正是由于情节结构的双重对称,而显得特别鲜明。

  (三)写作特点。

  1、左拉的艺术细节很精致。左拉的细节,全从猫的感觉出发。在猫的种种感觉中,厌倦现成的、安逸的生活,又和人的精神息息相通,就显得有意味。作家的功力就在于把有趣和有意味既相错位又相统一地交融起来。在猫到了外面以后,猫的感觉和人的感觉的错位幅度拉开得更大了,趣味就越浓了:这屋顶多美啊!屋顶四周有水槽围绕着。从水槽中发出一种很甜美的气味。我畅快地循着水槽走;我的脚踏在槽底的烂泥里。这烂泥的温和与柔润是无可形容的。

  2、强烈的错位,显而易见的荒谬,反差越大,趣味就越浓。左拉强调了“学者的态度”和找东西的艰难之间的反差,显示了他的幽默。在偷肉被打之后,老雄猫“像个硬心的哲学家”教导它:晚上到“街上垃圾堆里去找食吃”。“垃圾堆找食”的杀风景和“像个硬心的哲学家”的严肃之间的错位,使得幽默强化了。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左拉的幽默还算是比较温和的。但是,困境不仅仅在于饥饿,而且在于寒冷,外加生存的威胁。这就使得猫的感觉变化了,原来一切都美的感觉变丑了,能够得到的食物,只能是垃圾堆里的没有肉的骨头。

  3、左拉的幽默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变成了反讽。啊!该死的街道!该死的自由!我多么想回我那牢狱啊!反讽就是反话,歪理、不合理。自由怎么会是该死的?牢狱怎么可能变成向往的地方呢?但是从这只猫的角度来说,这是合乎逻辑的,它不能忍受生活的艰难,自然就想回到坐享其成的安乐窝里去。

  四、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计穷智______败为胜消耗___尽___其锐气大失所___死于___命尽___尽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他们就拿我大大的讪笑了一回。讪笑:

  ⑵它又如法炮制出一根来。如法炮制:玩弄于股掌间:

  3、文学常识填空。《猫的天堂》作者是_____国作家______。

  4、《猫的天堂》告诉我们猫的幸福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1、左拉的艺术细节很精致。2、强烈的错位,显而易见的荒谬,反差越大,趣味就越浓。3、左拉的幽默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变成了反讽。

  六、课后反思:学生读来很感兴趣,能说出幽默的语言与风格特点。

语文教案 篇3

  学情分析:

  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史上的重大转折,但是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因此,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以实现又初中向高中学法上的过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

  二、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三、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三、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时常为我们的'祖国拥有的历史悠久并且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而自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却又为我们的汉语的未来而感到莫名的恐惧。我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欲的无限膨胀,时代的疯狂前进,导致表意的汉字被排挤,传统的文化被割裂,人文的精神在冷落我们极有可能成为汉文化衰落的历史罪人!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走经济强国之路,更需要走精神强民之途。担着精神家园建设的语文教育,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有义务接过这根书写着文明字样的沉重的接力棒,并且还得顺利地传递下去。

  二、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约法三章):

  听课要求:

  1、认真听讲,作好笔记(便于保管,请学生把笔记做在书本相应的地方)

  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找回自信,张扬自我。(语文学习的能力目标)

  3、为严肃课堂纪律,上课如有瞌睡者,要被请起表演节目。

  早自修要求:

  1、二、四、六语文早自修,课代表负责,班干部协助。

  2、早自修大声朗读,读出语感。配套朗读《读本》上的课文。

  3、每次早自修前一天课代表要提前到我这里了解朗读任务。

  作业要求:

  1、配套作业,优化设计,每课一练,接轨高考

  2、摘抄和书法结合起来。每天一摘抄,星期六收起来检查。摘抄用统一的练习本。

  3、随笔二周一篇,用统一的硬抄本,前面空两张,第一张写上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

  作文要求能真实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能写出文体鲜明的链接着健康生命的作文。尊重版权,绝对原创。真情实感,书写清楚。

  阅读要求:

  要有个阅读计划。每天的阅读量,每月的阅读量心中要有个数。广泛阅读,读而有得,做好摘抄或剪贴。

  工具书准备:

  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词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晋]

  陈寿: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英国]培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沉沦;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前苏联]高尔基: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阅读是一种熏陶。我们所要读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课本与读本相互配套,一课对一课,一个单元对应一个单元,我们应该读懂,读透。

  不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否则,结果往往是皮带没眼记不住。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战国]孟子:尽心书则不如无书。

  清代大儒戴震怀疑朱熹给《大学章句》作的注解,终成一代宗师。

  [清]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机文章。

  [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结束语

  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的语文意志: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显然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共建美丽富饶又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

  五、作业

  1、预习《沁园春长沙》,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注音。

  2、随笔参考话题:《写在教师节》

  教后感:

  第一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特别是很多学生意识到平时阅读的重要性,课一上完,便有学生咨询如何阅读的问题,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感觉很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天和春天各穿了怎样的服装。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相关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质疑导入

  1、出示“雷鸟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2、师:雷鸟与咱们平时看到的鸟不大一样,这位雷鸟太太可了不得,她是森林里聪明的时装专家,随着季节的更迭,她的时装换了一套又一套。要想知道怎么回事,就跟我们去认识认识雷鸟太太吧!

  3、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等方式检查。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创设情景:出示挂图,师配乐读第一段文字。

  2、师:喜欢这白雪世界吗?

  3、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学习第二段。

  1、渡: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晨,雪停了!一只名叫跳跳的.小松鼠从树洞里爬了出来,它在干什么呢?赶快读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读。

  3、反馈。重点体会第四句“……又清凉,又香甜……”

  二、学习3—7段

  1、过渡:就在小松鼠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的松果时,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生自读——反馈)

  2、分角色朗读。

  3、同桌练习表演——指名表演——师指导——生再次表演。

  三、学习8——9段

  1、过渡:看到小松鼠这么可爱,雷鸟大婶不再生气了!接下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生听录音)

  2、生谈知道了什么?

  3、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10——14段。

  4、生反馈。

  5、师小结。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自读15——25自然段。思考:春天到了,雷鸟太太的时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反馈。

  3、小组活动:配合读15——25段或试演此情景。

  4、师小结。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雷鸟太太的时装(一)

  冬:白色大衣

  春:白色带有棕色斑点的大衣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 查阅资料理解难句。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4 .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指导背诵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字,认识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和林童之间发生的事。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你一定有许多朋友,在你和好朋友的交往中发生过争吵的事吗?发生过相互误解的事吗?讲给大家听听。

  2、指名讲述,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正如大家所说,朋友之间的交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呢?怎样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呢?这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也是课文中的我和高朋友林童遇到的难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件事对他们有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朋友之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5、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字音。

  6、出示以下词语检查读:欲言又止骄傲自不量力简直证明

  7、指名轮流读课文,读通顺,随机纠正字音。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需要问问别人。

  2、全班交流。

  3、提出不懂的语句进行交流,相互解疑。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回顾课文。

  二、指导朗读课文重点部分。

  1、出示“欲言又止”认读,联系一二自然段解释该词。同时体会林童此时的心理。

  2、指导读第五自然段,联系上文以及“欲言又止”体会此时我的心理。

  3、同桌分角色读12—15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师生合作读16—28自然段,随机指导朗读。

  5、分组合作读29—36自然段,小组讨论人物的心理活动,交流感受。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29—36自然段,联系全文体会我内心感受。

  四、总结全文,指导实践:

  学习课文后相信大家知道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如果你是林童和我的好朋友,你会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15、朋友之间

  争演主角——不欢而散——消除误会——重归于好

  (起因)

  (产生误会)

  (交流沟通)

  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辨别有益于和有损于友谊的行为。

  知识: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十一二岁的男生女生渴望友谊,希望自己能归属到一个集体中。他们也认识到朋友之间应该真诚相待,互相关爱。但是具体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又表现出不够珍惜友谊的行为,往往对朋友苛求,而对自己放松要求,言行有时不一。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一方面接受着纯朴的乡情熏陶,他们对人友善、忍让,但另一方面,也会或多或少受着周围一些不良交友言行举止的影响,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交往困惑时,他们往往不知如何选择,缺乏主动去解决矛盾的意识和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对友谊的正确认识,加上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得他们在遇到交往困惑时往往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对朋友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充分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好朋友推介会”这个活动,使学生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认识友谊很重要;通过“我心中的朋友”画像活动,使学生学会珍视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通过“让友谊之树常青”活动,使学生区别有损于友谊的行为有哪些,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

  教学重点:

  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的,哪些是对朋友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材料。

  学生准备:彩笔、收集一些赞美友谊的诗歌、名言、准备好朋友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和朋友”“故事与思考”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好朋友推介会

  [播放动画:我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的好朋友是谁?讲讲你们之间难忘的故事吧。可以用照片、朋友间互赠的礼品等方式展示。(板书课题:朋友之间)

  【设计意图: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

  活动二我心中的朋友

  [播放动画:我愿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为什么?可以通过演讲、绘画、诗歌、散文等形式抒发对朋友的理解。

  小结:是的,朋友是书──给我们知识,朋友是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朋友是镜子──时时告诫我们……正是因为有朋友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快乐。

  【设计意图:以比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朋友的内涵,知道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活动三让友谊之树常青

  [出示图片:友谊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和朋友相处时,哪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把它们填在友谊树上相应的位置。学生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铬。

  小结:友谊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用真诚、宽容、大方、感恩、诚实去滋润友谊树,使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板书:健康的友谊真诚关爱理解尊重)

  【设计意图:区分有损于和有益于友谊的行为有哪些,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板书设计:

  朋友之间

  健康的友谊

  真诚 关爱 理解 尊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字、写字;积累字词。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积累字词。

  【教学难点】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知识城堡去闯关。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好,出发!

  二、第一关:“我的发现”

  1、发现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⑴ 课件出示:郊 球 枝 帆 笼 梨

  学生边读边组词。

  ⑵ 课件出示:

  郊──交(立交桥) 球──求(要求)

  枝──支(一支歌) 帆──凡(平凡)

  笼──龙(龙灯) 梨──利(顺利)

  ① 让学生分小组读,既读字,也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② 引导学生辨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去感悟规律,发现规律。讨论、发现识字方法。

  ⑶ 课件出示生字:交 支 龙 求 凡 利

  ① 指名认读生字。

  ② 齐读生字。

  ③ 开火车读生字。

  ⑷ 游戏:“汉字妈妈找娃娃”。

  2、发现汉字特点,写相同偏旁的字:

  ⑴ 激趣:有四个汉字家庭邀请我们去做客请看是哪四家,看完后你能根据每组汉字的特点给每家取个名字吗?

  ⑵ 课件展示:四座小屋。每座小屋上分别有一组字“植橘橙”“脖胳膊”“苍菊著”“字宜察”。

  ⑶ 学生认读、讨论,按偏旁归类认识。

  ⑷ 屋子太大,汉字娃娃太少,请你给他们的'家再添几个汉字娃娃,看谁添的多,添的对。

  ⑸ 学生互教互学,再书写。

  ⑹ 集体交流。

  三、评价小结

  画面显示“第一关闯关胜利”。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拼音儿歌,让学生知道北京香山秋天满山红叶,景色十分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儿歌。

  3、能借助拼音学会5个生字的音,认识6种基本笔画,能用笔画记忆字形的方法记忆字的形。

  教学重点:

  1、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顺序地看图。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及6种笔画。

  教学难点:

  学会5个生字及6种笔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教师板书:

  (让学生小声读一读;再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一遍。)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要学习有顺序地看图,借助拼音读儿歌,还要学习几个生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记得最牢。

  二、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书中插图,整体感知。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天)从哪儿看出是秋天呀?(香山红叶)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插图的`意思吗?

  2、从远到近观察。

  (1)提问:远处是什么?(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是什么?黄栌和枫树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枫树的叶子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枫叶有五个角,就像我们的小手。黄栌的叶子有点儿圆。

  3、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色?那里有什么?你觉得怎么样?

  三、学习读儿歌

  1、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ī、sigrave;、wǔ、yegrave;

  2、复习三拼音节:piagrave;n、liǎng、xiāng、tiān

  3、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儿歌,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画上记号。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相互纠正。

  5、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小儿歌,请同学读儿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7、认识逗号和句号。

  8、再读儿歌,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告诉学生逗号的停顿比句号停顿时间短一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读到逗号击一下掌,读到句号击两次掌。

  9、指名读儿歌,读出香山红叶给你带来的喜悦。

  四、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一)学习生字的音

  1、指导学生看生字表。

  2、再读儿歌,找出本课的生字,在下面画“△”,再把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4、做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

  (1)出示生字的拼音卡片,请学生读一读,读后贴在黑板上。

  (2)再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读对的学生老师把卡片送给他,让他帮助手中的生字找到最好的拼音朋友。

  (二)学习生字的形

  1、学习6个基本笔画。

  2、电脑屏幕出现5个生字:一三五七九

  (1)请同学们读一读

  (2)点击鼠标:显示出六个基本笔画。

  (3)复习生字中红色的笔画。

  3、请同学们一起跟电脑博士书空生字。

  教师鼠标点击“一”:“一”放大。(1)读“一”字;(2)跟着电脑博士书空;“三五七九”几个字依次出现,方法同学习“一”相同。注意五、七、九的笔顺。

  (三)理解字义

  1、通过朗读儿歌,知道5个生字都是表示数字的,而且是单数。

  2、结合平时生活说说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比如:一个人的“一”,三棵树的“三”,五本书的“五”,七朵花的“七”,九面旗子的“九”。

  五、教师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好!能看图借助拼音学习儿歌,而且学会了5个生字,真棒!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 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指导朗读: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写活了,我们能不能把它读活呢?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三、总结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结合图片、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插图,体会春节的快活、热闹,感受孩子们盼望春节、爱春节、挽留春节的思想感情。

  2、自主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春节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词、识字

  1、你们喜欢春节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小伙伴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好不好?想去的孩子坐端正了,睁大眼睛仔细看。(配乐《春节序曲》播放过春节的各种图片。)

  2、春节热闹吗?你看到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细心的孩子还有什么新发现?(根据生的回答随机点出11幅图和11个词及拼音。看图、理解认读)

  3、过春节可真热闹,这些热闹的场面在咱们课文里也有,请大家带着这份好心情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到刚才这些词娃娃多读几遍。

  4、现在,课文里的生字娃娃跑到咱们卡片里来了,请小组长举起来在小组里考考大家,可以齐读、轮读、抢读,读得好,相互竖大拇指夸一夸,没读准的,当小老师教教他,小组开始。

  5、读好了吗?你觉得哪个字娃娃最容易念错,来给大家提个醒,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6、刚才提醒的地方都记住了吗?这下子老师要考考你们。(巩固识字:师指屏幕随机抽查几个字,抽读,齐读。)

  三、美读课文,体会品味

  1、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这些字全读准了,现在生字娃娃又藏回课文里了,你还能读准它吗?请大家再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一自然段描写了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欢乐的场面。

  2、生自读、汇报(第二自然段)

  3、该怎样读这一段才能表现小朋友们过春节的欢乐与高兴呢?大家试一试,自己练读练读这一段。

  4、大家读得真起劲,谁来读读这一句,把你过春节的快活、欢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出示第二段第一句)其他孩子当小评委。

  哪个小评委来评,他读得怎么样?

  请生评,师作适当补充(你们觉得他读出过春节的高兴劲了吗?嗯,还不够,还没穿上新衣、吃上饺子,谁再来试一试。)

  抽生再读,评:有进步。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欢迎吗?我请大伙儿都来给老师当当小评委,听仔细了。(师范读)

  生评:(做动作……)师:真是个了不起的小评委。

  师适当提示:觉得老师高兴了吗?还带了表情,做动作,而且边想象边读。

  你们还想读吗?一起来读,可以看大屏幕,可以看书,想读的站起来,咱们一起来表现过春节的欢乐,可以做动作。(齐读第一句)

  5、过春节真高兴,真快活呀!刚才咱们用做动作读、边想像边读,带上丰富的表情读的方式展现了春节的高兴与快活,现在大家运用这些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己练读这两个句子,开始。

  6、谁想读读第一个句子?(抽生读)

  师:有这么多好玩的,读得很高兴!谁还想读?(再抽生读)

  师:喜欢玩的孩子,咱们一起来读读,可以站起来

  7、真高兴,还有咱们小孩更喜欢的事情呢!谁来读读下面这个句子。(抽生读)

  你们也想敲小鼓小锣吗?怎么敲(生做动作)

  想敲的孩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敲一敲(齐读)

  8、(坐下)好玩吗?是啊!过春节,有那么多好看、好玩、好吃、好喝的'等等等等,你觉得过春节好不好?你觉得过春节高不高兴?

  那就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说(课件出示):啊,春节到了!春节真好,春节真好!(生齐读)师:再高兴点(再次齐读)

  9、春节真好,春节真热闹,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春节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出示二自然段)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读这一段。读好了,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过春节,过咱们中国人所特有的中国年,好不好?

  师配上音乐《春节序曲》,音乐起,起音读。

  10、读得太好了,就让我们一起去欢度这个快乐的中国年吧。课件配乐播放:《欢乐中国年》

  音乐起,师:让咱们跟着她一起唱吧,跳吧!(师随音乐拍手,或做拉、贴、舞等动作,不用语言而以动作带动学生做,尽情体会过春节的热闹与快活。)

  11、孩子们,我们终于把春节盼来了,过得高兴吗?

  12、师领读第一段后面几句(课件出示)

  是啊,这是大人小孩都(盼望的节日),这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这是最(快活的节日),最(热闹的节日),这是迎接(春天的节日呀!)

  13、带着对春节的喜爱,再次齐读这一段。

  四、小结:

  1、刚才我们在一起欢度了一个快乐的春节,现在,你最想对春节说点什么?

  (抽四、五个学生谈体会)

  2、春节太热闹,太快活了,我们都多么希望,要是天天都这样就好了。可是,热闹快活的春节就要走了,你舍得它走吗?那让我们一起对它说--春节呀,你不要走!(出示,齐读)

  让我们再次挽留它--春节呀,你不要走!

  五、下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孔乙己教案10-31

(精选)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精选)12-01

[精选]语文教案12-05

语文教案[经典]12-06

语文教案(精选)09-13

语文小学教案10-21

语文古诗教案09-22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