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2 08:53: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选(7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词不达意、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鼓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②出示生字卡片

  我们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认识的几个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①看得出咱们同学对生字词掌握的很好。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②你们想怎么读呢?(指名说)那就请你当一回小老师,来分配一下吧。

  ③谁能说一说这几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2)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①谁能先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②你先自己练习一下吧。(自由读)

  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简单评价。

  ④老师这里有一股泉水,谁能帮我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至五自然段

  ①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同桌互读,把答案画在书上。谁来提示一下,答案在哪几个自然段,同学边读边画。

  ②不知你们读懂了没有,我这里还有一些贴图,谁来帮老师贴在黑板上。

  ③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④在我们读书时,有一名同学向我提出了问题。谁来读一下。

  ⑤谁能告诉她不明白的问题吗?

  ⑥读第三、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谁来说一说:泉水流过了哪,遇见了谁,说了什么。想不起来可以看看书。

  ⑦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但是,得想办法,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

  3、激趣说话

  (1)欢快的泉水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

  (2)人们说得很精彩,如果能写下来就更好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把它写一写,在展示台上展示。

  第六至七自然段

  (1)自己先读一读。

  (2)与学生对话。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致电了(好多同伴)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三、指导背诵

  课文读完了,你们喜欢吗?你喜欢哪部分,就请你把你喜欢的那部分背下来。

  四、指导书定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1)引导学生观察字体。

  (2)让学生指出每个字要注意的地方。“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

  五、扩展延伸

  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

  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4、出示表格。

  5、归纳学法:

  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

  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

  7、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

  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

  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

  三、感悟、品读。

  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

  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

  (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

  四、活动巩固。

  1、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

  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

  [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

  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

  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

  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

  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

  六、课外实践活动。

  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

  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用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试验;以及克隆的应用、发展。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学习文中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高阅读现代科学文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了解掌握科学知识;学习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对克隆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没有条件的地方可准备《西游记》的VCD、录像机、录音机、音乐磁带,关于“克隆”的图片资料。

  五、设计思路:

  教学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课中,采用让学生读、说、写、练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放映《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片段,然后讲述导语:孙悟空在紧要关头总能逢凶化吉,同学们也想不想有这种本领呢?这是什么本领呢?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我们能实现这个梦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梦想来学习一篇新课《奇妙的克隆》(在"克隆"的图片上出示课题)

  设计这一导入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渲染营造一种氛围,激发他们的一种求知欲、好奇心,为新课的讲授作铺垫,激起学生的热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用简洁的话条理清楚地介绍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作用?(学生读课文时,以轻音乐陪衬,出示克隆绵羊、鱼、牛等动物的图片)

  认识一个新事物应由简到繁,由易入难。同时用音乐是为了陶冶学生,语文课不仅是文字语言的载体,乐曲也是对学生进行美感的熏陶的一种方式。

  (三)研读探究,知识抢答:

  用知识抢答的形式,确立一个主持人,一个记分员,一个记时员,学生分成5—6个组,确定小组发言人,针对问题,合作探究,解答疑问,教师提供若干问题,学生主持也可针对文章内容随机确定问题。

  教师提供的问题逐一出示为:

  1、文章说明“克隆”这一科学知识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

  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轰动”?

  4、克隆技术好处?

  5、克隆的危害?

  6、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解现代科技的知识,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教学重点进行了突破。

  (四)拓展讨论,注重人文:

  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进行了"克隆人"的试验。你对"克隆人"的问题如何看待?

  1、观点明确,理由充足。(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

  2、表述清晰、流畅,有条理性。

  新课标确定语文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它还具有人文性,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此环节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进行了一次克隆之旅,一路上走来,我们在作者这位导游的讲解下,通过大家的探求,知道了有关克隆的许多原先不了解的科学知识,也学习到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这都是我们求知路上的宝贵财富。愿同学们去努力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来造福人类。

  (六)作业设计。

  搜索整理有关"电脑"的知识,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按逻辑顺序写一篇"电脑"的科学小品,字数500字左右。

  对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写好“车字旁”和“舟字旁”的字。

  2.了解含义深刻的多字成语,并能正确填写。学会转述他人的话。读读背背山歌歌词,感受劳动人民语言的精炼,寓意的深刻。

  3.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培养对民俗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能正确填写多字成语。

  教学准备:

  1.以大舞台对话框为例,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2.查找成语的出处、作者、相关故事及成语意思等。

  3.搜集、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节日风俗以及有关节日的故事、趣闻、诗词句等。

  教学过程:

  万花筒

  1.我能写:

  (1)背诵形声字歌诀: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想(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

  (2)(课件出示带有“车字旁”和“舟字旁”的两组生字)说说怎样根据形旁和声旁去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并说说与车和船有关的其他带有这两个部首的字。

  (3)指导观察,总结写法:“车”与“舟”变成部首以后的变化:“车”最后一笔变“提”;“舟”中间一横也变“提”,右边不出头。复习两个部首的笔顺。的间架结构:“撤”是左中右结构,要写得紧凑。其余五个字是左右结构,分占左右半格,“车”部稍窄,带“舟”部的字两部分要均衡。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根据总结的写法互评。5)认识、书写其他带有“车”和“舟”部的生字。

  2.我能填。

  (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它一般是四字的,但也有三字的、多字的。指名读填写的多字成语。

  (2)很多成语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前两条成语大家很熟悉了,谁来说说后两条成语的.出处、作者及成语的意思?

  (师生交流查找的资料)

  (3)你最喜欢哪条成语?为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4)课外拓展:搜集积累三字、多字成语。(如:露马脚、此地无银三百两……)

  3.我会读。

  (1)出示例句,比较异同:

  小明说:“我每天都坚持读书。”

  小明说,他每天都坚持读书。

  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讲的是同一件事。不同之处:第一句直接引小明的话,第二句是转述小明的话。所以,标点改变,人称改变。

  (2)总结方法:

  转述他人的话时,注意改冒号、双引号为逗号,人称也要改变。

  (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

  (3)出示教材例句,指名读例句,练习改写。

  评一评:人称标点改写是否合适。

  (4)练习巩固。

  妈妈说:“你说得对,我就听你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好“车字旁”和“舟字旁”的字。

  2.了解含义深刻的多字成语,并能正确填写。学会转述他人的话。读读背背山歌歌词,感受劳动人民语言的精炼,寓意的深刻。

  3.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培养对民俗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能正确填写多字成语。

  教学准备:

  1.以大舞台对话框为例,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2.查找成语的出处、作者、相关故事及成语意思等。

  3.搜集、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节日风俗以及有关节日的故事、趣闻、诗词句等。

  教学过程:

  百宝箱

  1.听一听:欣赏歌曲《山歌不唱忧愁多》。

  2.读一读:指名读歌词,纠正读音,注意停顿。自由练读。

  3.议一议:这首山歌中你最喜欢哪句?从中领悟到了什么道理?(幸福快乐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赛一赛:比赛背诵歌词。(可建议学生观看电影《刘三姐》)

  大舞台

  1.(课件出示: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傣族泼水节场景)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借大舞台举办民族节日交流会,请各民族的代表来介绍自己民族最富特色的节日。

  2.讨论: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民族节日?

  (相机板书:节日名称、日期、民俗活动、传说趣闻、文学作品或诗词对联……)

  3.学生独自或分组上台介绍搜集到的民族节日。

  (如:汉族的新年、清明、元宵等节日,白族的火把节,瑶族的女儿节……)其他同学可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质疑或作补充。

  4.课外拓展:

  墙报中开辟一个“民族节日大观园”栏目,鼓励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小帖子或手抄报贴上去。评一评,可设立资料详尽、制作精美、最有趣等奖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围绕“秋天的景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这有几句古诗,你们能说出下半句吗?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停车坐爱枫林晚。看到霜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的一句诗,你知道是写得哪个季节吗?

  2、诗中“橙黄橘绿”其实是说一年中硕果累累的时候,你现在知道是那个季节了吗?

  3、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她秋高气爽,满山红遍。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她五谷丰登,果实累累。

  (二)出示图片,感受秋天

  1、出示“果园里”(1)分别出示“苹果”、“柿子”、“葡萄”,(2)《秋天》中说:“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课文中是把苹果比作人来写的。你能用上拟人句或者比喻句选择一幅画面来说说吗?(3)三句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我们称为排比句,你能用上排比句,为我们描述下果园里的景象吗?(4)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写上一段。(5)请同学读,评价。(6)闻一闻,仿佛闻到了水果的美味,真让人垂涎三尺啊,教案《四上教案 作文 美丽的秋天(公开课)》。

  2.过渡:上个星期,我们放了3天假,有些同学和父母旅游了吧,或者去了公园、春江潮广场······你看到秋天了吗?(1)指名说。(2)秋天公园里的景色,我们可以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来写。出示“枫树”:红的像一团团火。(抓住枫叶颜色的特点)“银杏树”,那片片树叶好像一把把扇子,扇去了夏天的酷暑,为我们带来了凉爽。(抓住银杏形状的特点)“菊花”: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也是颜色)“桂花”:我们可以抓住桂花的香味,“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沁人心脾。(抓住桂花花香的特点)

  3、出示“一望无际金色的稻田”。(1)你看到了什么?(一望无际的`稻田)(2)远远望去像什么?(金色的海洋)(3)从整体看,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我们再从局部看那一株株稻穗呢?(稻穗弯下了腰,因为他们成熟了,沉甸甸的,)

  4、小结:秋天像一首诗,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画,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难怪古人说:“万美之中秋为最”呢!

  (三)欣赏例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几个地方的景色?重点写了哪个部分?这样文章就能做到有详有略。

  2、再读一读,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用笔画一画,再读一读,品品这些句子好在哪?交流。

  3、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分别做了总结,文章在结构上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 我们在写这篇文章时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四)作业:完成草稿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⒈认识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其他的9个认识理解即可,认识一个新偏旁“月字旁”。

  ⒉能够准确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⒊通过展示课件和朗读课文让学生联想到南极主人可爱的样子和一连串惹人发笑的动作,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把企鹅称为南极的主人的原因。

  教学重点:

  ⒈学习生字词,了解个别词的意思并学会应用。

  ⒉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对南极,对企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⒈制作字词卡片以及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

  ⒉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⒊划出表现企鹅动作的词语,并且联想自己心目中的企鹅。(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⒉利用会意字象形字形声字的构成方法,认识理解本课的17个生字,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会写,其余的9个认识即可,认识一个新偏旁“月字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极吗?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冰雪的天地,那里就是南极。(教师展示南极图片的课件)

  ⒉在这么寒冷的地方,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被称为---南极的主人。(板书课题)

  ⒊引导质疑:南极的主人是谁?它们长什么样子?为什么被称为南极的主人?

  二、初读课文

  ㈠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首先自读方框内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⒉然后标清楚自然段,知道有几个段落。

  ⒊最后通读全文,不添字,不漏字。

  ㈡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自读情况

  ⒈教师拿出写有词语的一些卡片,先让他们齐声读,再点名让个别学生大声读出。

  ⒉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课文展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⒊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通读全文,让学生知道了什么?

  ㈢教师引导学生识字

  ⒈出示生字“主、冰、因、胖”的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再读除了田字格里的生字外其余的9个生字,认识即可。

  ⒉给四个生字找朋友组词。

  ⒊认识新偏旁:月字旁。利用课件的形式使学生对新偏旁加深印象,进而认识与这个偏旁有关的更多的字。

  ⒋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讨论该如何记住这些字。最后由教师关于识字做一些小结。

  ㈣教师指导学生写字

  ⒈规范写,教师在板上边写边讲书写的注意点,要求同学认真看认真听。

  ⒉让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区域描红,教师在班里随意走动,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三、布置作业

  多练习本课刚学的四个生字,熟读课文,并预习剩下的四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生字词,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⒈复习上一节课学的生字,加深印象。

  ⒉正确朗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积累词汇。

  ⒊学习剩下的四个生字“羽、交、耳、机”。

  ⒋通过教师范读、看图想象、师生讨论等方法读懂课文,了解企鹅名字的来历,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绘企鹅的形态。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词语,导入新课

  ⒈由教师出示一些词语的卡片,让学生齐声朗读。

  ⒉由教师点名,让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旧生字,学习新生字

  ⒈复习上一节课学的生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在课上要求要会写的四个生字“主、冰、因、胖”,让他们齐声朗读需要认识的9个生字。

  ⒉教师展示出余下四个生字“羽、交、耳、机”的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

  ⒊同桌互相讨论,给这四个字找朋友。

  ⒋规范书写,由教师在板上边写边讲书写得注意点,要求学生认真看认真记认真学。

  ⒌学生在书上描红,教师不定时查看。

  三、精读课文

  ㈠听读课文,思考讨论

  ⒈听老师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听边思考:

  ⑴可爱的企鹅生活在什么地方?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⑵人们为什么叫它们企鹅呢?

  ⒉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⒊学生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㈡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⒈点名个别小组回答,共同分析。

  ⒉由教师点拨:

  ⑴南极到底有多冷呢?由教师展示关于南极的课件。

  ⑵企鹅最喜欢做出什么样子呢?

  ⑶由教师举例,让学生理解“企望”的意思。

  ⑷让学生齐声朗读一二自然段。

  ㈢以演促悟

  ⒈由教师展示出不同动作的企鹅的课件,让学生自渎课文第三段。

  ⒉同桌合作,一个来当解说员,表演企鹅的动作。

  ⒊由同学举荐一个人来当众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同学做动作。

  ㈣自读感悟

  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企鹅是南极的主人呢?

  ⒉交流回答,先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再由教师稍加指导.

  四、布置作业

  ⒈根据课文,画一画你心目中的企鹅。

  ⒉背诵课文里的四字词语。

  ⒊做一个小解说员,和家里人讲一讲南极和它的主人。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白色的金盏花》是毕淑敏写的一篇记叙文。文章写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一位老奶奶经过20年的精心培育,终于获得成功,但她没有领到重金。这篇课文赞扬了老奶奶踏实坚韧的精神,说明了只要认准目标,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成果。全文仅是自自然然地讲述她20年的培育过程,让人们看到老奶奶的崇高精神风貌。特别是后半部分,写她在园艺所没有兑现重金的情况下,仍说“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我能种出来”,更令人感动。老奶奶的伟大是平凡中的伟大,她所追求的只是能为他人、为社会尽点绵薄之力而已。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本教学设计紧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一中心,采取以读为主、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的方法进行阅读,通过朗读、感悟重点词句,领悟“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盏花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

  从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盏花的过程中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白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朵金盏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不知道)这种花叫做金盏花(板书:金盏花)。金盏花不只是黄色的,还有其它颜色的呢?(出示图片)能说说你刚才看到的金盏花是什么颜色的吗?(红色、黄色)金盏花除了金色、红色,就是棕色。同学们,现在有这样一则消息。(出示消息:美国博培公司悬赏两万美元,征全世界第一朵纯白金盏花。)(板书:白色的)你愿意试一试,种一种吗?为什么想种?(学生自主交流)56年前爱荷华州有一位名叫爱丽丝·凡克的老奶奶也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大家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去寻找答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5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学们看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指名读词,如果他读得正确,大家就跟着读。

  3.(出示:播种。“种”字变红)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字有几个读音吗?(两个)是的,“种”在这个词中也有两个读音,(出示:句子)“种”字在课文中多次出现,看看在这段话中应该怎么读?(生自主练习)指名读。那谁能说说,“种”字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时候读四声吗?(生回答,师点拨)

  4.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指名回答)

  三、交流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老奶奶为什么要种植金盏花,她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如何?找到答案后和你同桌交流交流。(出示要求)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指名汇报。

  教师点拨:①种植的原因:两万美金和好奇心。②老奶奶想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于是决心一个人干下去。③老奶奶用的是择优强化的方法。④老奶奶在这些年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出示: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依然满怀信心地种植金盏花……)指名读。在这20年中,老奶奶无数次的遭到家人的反对,可她——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着;老奶奶的儿女远走了,丈夫也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许多的事,可老奶奶依然——满怀信心地种植金盏花。老奶奶在培育白色金盏花的20年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吗?(出示课件)

  学生补充填空,师生配合朗读。

  尽管老奶奶的生活遭遇了很多变故,可她仍然满怀信心的种植金盏花。“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奶奶终于种出了白色的金盏花。(出示白色的`金盏花)同学们,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朵纯白色的金盏花。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示:老奶奶种出了金盏花)师读。怎样写才能使这个句子体现老奶奶的艰辛和坚持呢?组织交流。

  (2)至此,一个连专家都感到束手无策的大难题,竟在一位对种子遗传学一无所知的老太太手中自动破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奇迹。当老奶奶种出了白色的金盏花之后,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集体交流。

  过渡:老奶奶用了20年的时间坚持种植白色的金盏花,那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一直支撑着她呢?难道真的是那两万美金吗?

  (出示:她甚至不知道现在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也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来纯白色的金盏花)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抓住两个“不知道”加以体会。(两个不知道体现了:1.老奶奶没有把赏金放在心上;2.体现了老奶奶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精神;3.老奶奶是个爱花的人。)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

  (3)一年之后,当老奶奶知道赏金不能兑现的时候,她是怎么说的呢?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这是老奶奶在听到园艺所所长电话后的回答。为美化社会,为繁荣园艺事业,她愿意继续无偿地做下去,这才是真正的“无私奉献”!)

  四、续写练习,拓展延伸。

  1.同学们,老人用了20年的时间创造了奇迹,不但如此,她还想要种植黑色的金盏花。你愿意把接下来的故事写完吗?请同学们动笔续写这个故事。(生动笔写,集体交流、评议)

  2.曾经那么普通的一粒种子,也许谁的手都曾捧过,却因为少了一份以心为圃、以血为泉的培植与浇灌,才使得自己的生命错过了一次最美丽的花期。可老奶奶用了20年的时间培植出了第一朵金盏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3.

  老奶奶正是用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了世界奇迹。你们从老奶奶身上应该汲取些什么呢?

  五、总结提升

  持之以恒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成功的日子就会日益接近。同学们,记住:只要天天进步,小进步也会创造出大奇迹。

  板书设计:

  白色的金盏花

  持之以恒

  创造

  奇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精选)11-20

语文教案【经典】12-30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9-13

[精选]语文教案12-05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小学教案10-21

[精选]语文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