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3 07:11:53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体会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一些生字词,学会运用。

  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文学表现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生活中的并蒂之花。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飞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去近距离接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看看这位伟人能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

  二: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练习册里的生字词作业。教师介绍本文体裁—————人物传记

  三: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2。 根据上面的这个句子,找出该部分的起始段落。(13———文末);

  3。 讨论其余段落涉及的内容。(注意一些段落提示性的语句)

  4。 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1————7)

  记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8———12)

  斜塔上的实验(13———末)

  5。 思考: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课文为何先写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呢?

  明确:课文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吸引读者。使文章兴趣盎然。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伽利略的语句,分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伽利略身上具备的哪些。可贵的品质?

  2。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学生大体能找出下面的句子:

  第一段: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滴答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一连串表明他善于思考问题)

  第二段:突然,他跳起身来,……袭击。(跳起身,表明伽利略经常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

  第三段:立刻和马上二词,也写出伽利略对科学实验的入迷程度。

  第四段:一……就也写出伽利略迫不及待投入实验的着急态度。

  (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很多词语,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加以评点)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段落写一个小标题。(要求简洁,能围绕伽利略的经历来写)

  2。讨论明确:

  孩童时代爱思考;(8段);被迫进入比萨大学学医(9段);背着别人钻研数学(10段);不理反对,决意学好数理科学(11段);离开大学,结识数学家赢得英名。(12段)

  板书设计: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1。 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1———8)

  2。 记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9———12) 善于思考,

  3。 斜塔上的实验(13———末) 热爱科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关键字词的赏析,体会伽利略勇于探索,不畏权威的科学精神。

  2。 通过理解斜塔上的实验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3。 激励学生向伽利略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计划:运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杂志上介绍的10位科学家的相片,引出伽利略,进入本课的学习。(他们分别是:伽利略。弗洛伊德,爱迪生。哥白尼。富兰克林;牛顿,达尔文,弗兰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1。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伽利略可贵的品质。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12段)

  ①在熟读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些段落中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在书上做一点分析。并和同座交流。

  ②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品析关键字词。从中感受伽利略献身科学、永不放弃的宝贵品质。(尽可能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随机点拨、启发)

  4。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3—19段)

  ①分析伽利略做实验的社会背景:社会上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氛围压抑,狭小。

  ②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他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在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等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是西欧社会 的圣人。他的理论统治西欧社会达2千年之久

  ③在这种情况下,伽利略向亚里士多德提出挑战,并且他要重新检验亚的理论和科学。这体现了伽利略怎样的精神?————勇于探索,用语创新,不怕权威。

  ④当伽利略把他的想法抛出后,有谁反对他?(学生和教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除了这些人以外,还会有谁反对他?又处于怎样的目的?做下面的练习:

  ⑤给出4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设计人物对话,并在课堂展示。

  ⑥学生对这些表演进行评议,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伽利略为科学勇于奉献,大胆探索的精神。

  ⑦ 学习18段,通过对个别句子的诵读理解,(要求找出应该读重音的字词,思考句子的语速,语气)再次体会伽利略不畏权威,对科学执著的追求的精神。

  三。总结课文,号召同学们向伽利略学习,热爱科学,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全班齐读伽利略名言: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结束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放动画片《同桌的你》

  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是否让你心潮澎湃,是否激起你某种情怀?是啊,同桌一个多么熟悉亲切的话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秦文君的《同桌阿伦》。希望同学们能够一读为快,一吐为快。

  学习目标:

  1.品味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描写。

  2.理解贾里和阿伦友谊的变化过程,理解小说刻画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秦文君,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

  出示生词:

  yí yang zhào hǎn xī cí

  贻笑大方 佯作 肇事 罕见 奚落 决一雌雄

  做客真情屋————让真相大白(感知主题)

  由于班主任的一次偶然安排,贾里阿伦成为了一对同桌,从此开始了一段在磕磕碰碰中不断发展的友谊。

  出示板书:

  开端————成为同桌

  发展————遭讥讽,心中不平

  高潮————动手打架 友誼

  结局————重归与好

  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 (评析人物)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阿伦温厚地笑笑,很有力量地做了个手势。意思是说:

  你这家伙!阿伦,听说有偏方可以治口吃,你快点去弄点来吃吃,

  医好它,否则我得闷死。

  2.“我,我……”阿伦说,“我坐惯了这,这里。”

  “我简直喜欢上了这儿了!”贾里说。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角色朗读)

  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要求:

  1.要声音洪亮。 2.要感情充沛。

  3.要有角色特点。4.要有合作精神

  走进共鸣区——让往事依依(畅谈友谊)

  友谊是什么?

  人之相交,贵在相识;人之相识,贵在相知。——孟子

  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俞伯牙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英)培根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德)马克思

  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语言表达)

  总结:

  友谊是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动作。友谊永远扎根于你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啊,友谊永远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希望同学们珍惜友谊,珍藏友谊!

  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语言表达)

  你成长的道路上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

  选一则, 注意叙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中间可以穿插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难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

  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三)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练习

  1、填量词

  一( )花炮 一( )龙船 一( )花瓣 一( )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对话平台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二、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三、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精选)11-20

语文教案【经典】12-30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9-13

[精选]语文教案12-05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小学教案10-21

[精选]语文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