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5-02-25 08:47: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班教案汇总6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活动反思:

  最近我在关注孩子们区角活动的情况,发现去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少。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总是重复类似的活动内容比如:烧饭,吃饭,喂娃娃吃饭和给娃娃过生日等。作为老师的我,我敏感的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活动状况处于停滞状态,于是我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关于娃娃家孩子们能作什么事情的.讨论!

  幼儿们听了纷纷举手,样子十分激动,很想说给大家听。

  通过讨论,孩子似乎对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戏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到“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还会换着角色玩,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作为教师,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幼儿期是“疑问期”,它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好问和好尝试,在这一时期,许多成人看来是视而不见的事物,却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对他们来说,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都是新鲜的。“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

  多营造一个儿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在与孩子嬉笑游戏时,当你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儿童越会对你油然而生亲切之感——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模仿各种动物的行进方式

  2、了解常见动物的食物

  3、认识简单的有关的汉字

  活动准备:动物图片、动物头饰、各种动物爱吃的食物、相关的识字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回忆自己的已有的经验,说一说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小鸟吃什么?(虫子、粮食、叶子……答案不是唯一的)

  ――小狗吃什么?(骨头、剩饭……)

  ――小牛吃什么?(青草、玉米……)

  …………

  出示动物头饰和各种动物食物,让幼儿自己选择动物头饰之后去选择该动物爱吃的食物,由其它小朋友判断他选择的是否下正确。

  过渡:小朋友真棒,知道小动物都喜欢吃什么,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去寻找食物的呢?

  2、尝试模仿各种动物的行动方式

  ――与幼儿讨论各种动物的行动方式。师:小动物怎么才能去吃到东西?(如毛毛虫爬行,跳着去吃东西)

  ――老师站开一段距离,手拿一个“果子”,请幼儿上台,假装是毛毛虫趴在地面上,爬到教师面前吃“果子”。

  ――教师设置几种动物,如:小兔队、毛毛虫队。喜欢哪一种动物的幼儿就到这一组来排队。

  ――把各种“食物”分放在离幼儿有一段距离的'置物篮中,请幼儿逐个以本队小动物的行动方式前去吃“食物”(如:毛毛中爬动、小鸟飞、兔子跳、猴子左右脚张开屈膝走、鱼游、大象卷鼻子),进行往返游戏。

  ――交换队伍,幼儿尝试扮演其他动物。

  过渡:小朋友学得真的不错,那么你们想不想认一认这些字呀?看看哪些小朋友成了认字大王!

  3、巧认字

  ――老师先出示实物,再出示要认的汉字,请小朋友跟读。

  个别幼儿认读,汉字再现。

  ――请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去选择与自己有关的汉字(如戴兔子头饰的幼儿可选择“兔”字,也可选择“草”字,但必须大声地读出来。戴小鸡头饰的幼儿可选择“鸡”字,也可选择“虫”字,必须读出声来)。

  ――幼儿可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去认识相关的字,如果不认识或认错了,其它幼儿可提示。

  ――玩“毛毛中散步”的游戏,让幼儿随音乐做全身的放松活动。

  备注:头饰:猫、狗、毛毛虫、鸟、兔、猴、鱼、象、鸡

  汉字:猫、狗、虫、鸟、兔、猴、鱼、象、草

  食物:鱼、虫、桃、草、萝卜、叶、骨头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积累相应的数经验。

  活动准备:

  水果若干,摸摸袋若干;水果图片;西瓜奶奶教具一个,蛋糕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出示西瓜)问:这是谁?你们看这是西瓜奶奶还是西瓜宝宝啊?(西瓜奶奶)你是从那里看出来它是西瓜奶奶啊?

  2、额头上这一条条是什么?这一条条的线,我们叫它皱纹。奶奶有皱纹,我们小宝宝有皱纹吗?

  (二)观察水果,了解水果的特征

  1、幼儿操作:今天,西瓜奶奶过生日,谁想去啊?西瓜奶奶说你要带一个宝宝一起去,这个宝宝就是你面前布袋里的这个,你先不要打开,先摸一摸,猜一猜这个宝宝是谁?闻闻味道,这是什么宝宝?(幼儿操作)

  (1)我们现在打开看看是什么宝宝?

  (2)你们带去的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说,说说自己手里的水果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比较水果的颜色、形状。

  (1)桔子是什么样子的?香蕉是什么样子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2)他们是什么颜色的?

  (3)桔子、香蕉比较:香蕉是黄色的,桔子宝宝有绿色的.,也有桔黄色的。

  (三)排序:我们让它们排好队去西瓜奶奶家去

  1、先给桔子排队

  2、给苹果宝宝排队

  3、给香蕉排队

  4、给梨子排队

  (四)数数与渗透性识字相结合

  1、那么多宝宝排好队了,我们看看今天有哪些宝宝去西瓜奶奶家去。(幼儿说出一个水果,教师将水果卡片及汉字贴在黑板上)

  2、数一数,写一写。

  (1)你们看看桔子宝宝有几个?数一数,5怎么写?

  (2)苹果宝宝有几个?数一数,4怎么写?

  (3)香蕉宝宝有几个?数一数,3怎么写?

  (4)梨子宝宝有几个?数一数,2怎么写?

  (5)西瓜奶奶有几个?数一数,1谁会写?

  (6)一个西瓜奶奶,2个梨子宝宝,3个香蕉宝宝,4个苹果宝宝,5个桔子宝宝它们和西瓜奶奶合起来,它们合在一起,有一个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出示“水果”)

  小结:它们合起来,有一个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五)你们还吃过什么水果?(幼儿想象回答)

  (六)语言表达:我们要带着这些水果宝宝一起到谁家里去啊?到西瓜奶奶家去干什么?

  1、西瓜奶奶家的门关着你要进去,怎么办?(敲敲门)

  2、可是西瓜奶奶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你是谁怎么办?告诉他你是谁?你带了什么水果。

  3、西瓜奶奶耳朵不灵,怎么办?(大声点说话)

  4、谁先来敲敲门?(幼儿敲门,教师以游戏的形式提问再幼儿回答)

  (七)唱生日歌:

  1、西瓜奶奶过生日,西瓜奶奶要请大家吃什么?

  2、(出示蛋糕)吃蛋糕之前我们要先干什么?

  3、幼儿唱生日歌

  4、教师:老师现在要唱一首生日歌,和你们唱的是不一样的,谁听出来唱的不一样,我先给他吃,你听出来哪里不一样。

  5、教师唱生日歌一遍,提问:老师唱的生日歌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6、幼儿跟唱一遍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往,会以碰碰头、亲亲脸等各种动作表示友好。

  2、学习短句: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

  3、体验与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娃娃等玩偶、幼儿生活照片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游戏引起幼儿兴趣,学说: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许多的小客人,可是他们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才肯出来。

  2、教师示范:听老师是怎么说的?(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谁出来了?老师刚才是怎么说的?找到朋友我们可以和他碰碰头,亲亲脸!(教师拿毛绒玩具与自己做亲密动作)

3、还有许多小客人都躲起来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小客人请出来吧。(一起学说短句)(教师拿毛绒玩具与幼儿做亲密动作)4、请个别幼儿请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师:我们班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小朋友会用一些友好动作来欢迎好朋友吗?

  2、若小朋友不理解,老师可以示范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动作。

  3、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对好朋友的友好。

  4、请幼儿之间相互学一学友好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1、音乐游戏:碰一碰2、教师:现在我们要将这些友好的动作放到游戏中去,和好朋友们一起玩一玩好吗?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3、游戏2-3次。

  (四)总结活动1、教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开心吗?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播放幼儿在幼儿生活的照片,有一起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儿判断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3、教师总结: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玩游戏,玩积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参与体育游戏的快乐。

  2。锻炼钻的运动技能。

  3。能动作协调的钻过山洞。

  活动准备

  1。音乐:蚂蚁去旅行;洗刷刷。

  2。山洞(拱形门八个)、铃铛八个(系在拱形门正中),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洗刷刷”做热身运动。

  (重点活动幼儿的腰部及腿部)

  二、游戏活动

  1。出示游戏道具,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山洞的上边安装了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拱形门上挂有铃铛)

  教师:这个铃铛就是报警器,钻山洞的时候,如果超高了,铃铛就会响起来报警的。

  我们钻山洞的时候,一定要弯下身子,不要碰着报警器啊。

  2。请个别幼儿示范钻的动作。

  (1)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余幼儿仔细观察动作。

  (2)教师讲解钻的动作要领:

  弯腰屈膝、低头,身体全部钻过后再站起来。

  3。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小河对面的果树林丰收了,请小朋友去收果子好吗?

  但是,果树林里有一只正在睡懒觉的大灰狼,

  咱们在钻过桥洞的时候可要注意不能碰到上边的铃铛!”

  规则:四组幼儿听指令出发,钻过山洞,不能碰到铃铛,

  取完果子原路跑回。

  4。游戏开始。

  幼儿分成四组参与比赛,钻过拱形门运完全部“果子”后统计每组总数,

  数量最多者获胜!可组织3—4次比赛。

  要求:幼儿钻山洞时,身体和手避免碰响铃铛吵醒大灰狼。

  三、活动结束

  1。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余幼儿加油努力。

  2。幼儿与教师一起做放松练习,活动结束。

  健康活动反思《我带宝贝上幼儿园》

  情景描述:

  不少幼儿在家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这些宝贝寄托着幼儿的依恋之情,所以在开学初,就允许幼儿带一两件喜欢的玩具来园,有带小汽车的、有带洋娃娃的、有带小熊的……这在稳定幼儿情绪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我带宝贝上幼儿园》,所以结合小班孩子的特点,我请幼儿拿上自己的宝贝玩具,并用幼儿喜爱的方式切入话题:

  “你们都有些什么宝贝啊!?”

  “老师也好想抱抱你的玩具小娃娃啊!”

  “老师也有自己的宝贝呢,想知道吗?我要变变变……”最后告诉并拥抱幼儿说:“其实老师最喜欢的宝贝就是你们。”

  等等这些,都让小班的孩子开心的不得了。

  理论分析:

  曾看到几个激发兴趣的方法,我想对小班孩子的激趣或许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吧!

  1、幽默。

  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孩子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2、要注意讲课的节奏。

  课堂教学需要讲究节奏的变化,要有张有弛,教学节奏的掌握要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课堂上的自学、设问、讲授速度要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相符。过快的节奏,不易使孩子听清楚,而且使孩子缺乏思考和消化的余地,更易使幼儿产生紧张和疲劳。过慢的节奏,容易使幼儿精神松懈,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没有快慢变化的节奏也容易引发幼儿的一种习惯性抑制心理而削弱幼儿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热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思所悟:

  小班的孩子喜欢玩具,他们都有自己的最爱,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以小朋友们喜爱的话题入手,更便于开展教学,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

  可以说这堂课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们确实是太小了,又是刚刚开始正常的教学活动,自然是有许多不安分的表现:请个别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宝贝时,一些幼儿就在下面忍不住玩自己的玩具,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这些现象我觉得也是正常的,关键是作为教师在以后的日子里如何加以正确引导,这才是最最要紧的。

  在让幼儿分享宝贝,交换玩具玩的时候,大多数幼儿表现很大方,愿意与同伴交换,值得表扬!

  还有一点,我觉得作为教师,特别是带小班的孩子,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们的性格、习惯、爱好、特点等等,把握他们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这是我体会最最深的。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积极参与演唱,学会控制自己。

  用身体动作自如合乐地表现歌曲的强弱轻重。

  尝试用嗓音去表现歌曲的强弱及故事中的角色。

  活动过程

  一、合着音乐用身体动作表演大灰熊的故事

  跟着音乐看着指挥,表演故事。

  根据教师的歌唱,表演故事。

  二、学唱歌曲《大灰熊》

  1、请幼儿合着伴奏演唱歌曲,讨论分析哪个地方唱得重,哪个地方唱得轻?

  2、尝试演唱,演唱发现唱到“走路轻轻”时特别轻,唱得“发怒”时特别重。

  3、幼儿演唱

  4、提出歌唱的`要求

  小朋友很会用身体动作来讲故事,其实我们还会用喉咙讲故事。用喉咙讲故事时就不要用太多的动作,更不能做动作忘记歌词哦。

  5、请幼儿用演唱来讲故事。

  三、合着伴奏带歌唱

  提醒幼儿演唱时要注意轻重的地方。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7-19

(经典)小班教案08-31

小班教案(经典)08-13

[精选]小班教案10-12

[经典]小班教案10-01

小班教案11-08

小班教案(经典)10-27

【经典】小班教案10-20

(经典)小班教案10-21

(精选)小班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