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草原教案

时间:2025-03-13 08:59:2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草原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草原教案汇总七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教案。2、通过聆听和表演等音乐活动去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3、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4、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对祖国热爱。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且表演。2、聆听器乐曲《挤奶舞》表演。3、编创与活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蒙古音乐,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引导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多声部节奏的练习与编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品(黄色小丝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 铺垫1、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与学生一起拍手进教室。2、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象56朵花一样缤纷、美丽。列举几个知道的民族名称。让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通过歌词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下环节作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1、“比比谁的耳朵灵”:今天来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呢?不急,先来听听他的.歌声吧!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2、多媒体:蒙古族小朋友做自我介绍,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教案》。小朋友来自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三、学唱歌曲并表演1、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欢迎这个新朋友。再次感受蒙古的音乐。2、你能想象描述一下大草原上的景象吗?3、说得真好,我们随蒙古小朋友去草原游览一下吧!(展示多幅草原图配上歌曲音乐),正象歌中所唱得那样(图中配上歌词)聆听歌曲。4、作为朗读的奖励,老师代蒙古小朋友教大家几个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动作,表达开心的心情。5、随着歌曲做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分组编创。6、小组展示,其他学生配唱歌曲。巩固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1、奇奇说:我们蒙古族人民不但能歌善舞还善于骑马、射箭、摔跤。听!(多媒体播放欢呼声)那是在举行那达慕大会呢!(播放大会画面)作简介。了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人民在每年7、8月份举行的“祭神节日”中举行的射箭、摔跤、骑马大会。2、举行我们的“那达慕大会”(媒体出示表示不同节奏的运动项目供选择)学生选择自己想参加的项目,分三组念节奏,打拍,然后三声部同时拍出。3、更热闹,要求为节奏配上象声词。4、比一比,哪组能拿到冠军。三声部同时读出。

  五、聆听蒙古乐曲,欣赏、体验、表现。1、庆祝大家的胜利,蒙古人民跳起了舞。(播放《挤奶舞》录象)说说他们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并且模仿挤奶动作。2、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在劳动中积累学会的技能。他们在劳动中也不忘唱歌跳舞,把劳动的动作也编进了舞蹈中。体会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勤劳。3、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一跳!学生合着音乐跳一跳,表达快乐开心的劳动心情。

  六、总结、拓展1、作为一名善琏小朋友,我们怎样感谢这位蒙古的小朋友呢?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多媒体出示家乡风景图片)2、 大家说一说怎样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乡,请他也来江南小镇玩一玩3、总结:送一首诗给奇奇:草原是你们美丽的家;水乡是我们可爱的家;祖国是我们繁荣的家;我们都爱共同的家!(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4、宣布草原之旅结束,让我们骑上小红马回家吧!!(音乐《我是人民的小骑兵》)

草原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迎、朝、如、狂、传、碰。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给迷路的人指示方向,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皓月当空、劈头盖脸、眺望、或许。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关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片。)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①以读汉字为主,不认识的字,读拼音;②读完课文后,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③从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回答:读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A这一段写什么?(板书预报天气)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写的?

  (板书早晨)

  B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不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D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

  ②自学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板书晚上长鸣天气好)

  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3)学习第4自然段。

  鹰的活动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它还给人们很大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①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指示方向)

  ②读第1句话,理解眺望,归纳句意。

  ③读第2句话,理解或许,归纳句意。

  ④鹰能直接帮助人们辩别方向吗?

  ⑤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人们在迷失方向时看到鹰的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鹰给草原上人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4.看板书总结全文。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鹂鸟》演奏《筷子舞》《银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三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乐的魅力并了解两首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欣赏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复习。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全曲。

  2介绍演奏家。

  3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4复听全曲,同时随音乐打拍子。

  5学唱主题音乐。

  6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美好感情。

  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部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有节奏的读歌词。

  4、学习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随音乐边唱边打拍子。

  6、掌握音乐的`强、弱。

  7、齐唱。

  8、自评、互评。

  三、结束部分: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银杯》,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复唱时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正确演里二声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随音乐打拍子。

  4、掌握音乐的强、弱。

  5、齐唱。

  6、指导不足之处。

  7、反复练唱。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牧民(乐)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及双响筒及多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及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2、通过对草原****情景的表现,对的马蹄声,及加油声的模仿,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及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学生: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穿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长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三、学习歌曲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

  a、老师范唱。

  b、学生听磁带。

  c、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表现欢乐的草原。

  a、老师提供彩纸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

  学生: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孩子想想怎样用它为****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孩子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场面。(请几个孩子表演****的场面。)

  3、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孩子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现美丽的大草原。

草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教学内容:

  从音(歌曲牧歌)、诗(配乐诗朗诵)、画(山川草原)贯穿全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

  2.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 画(略)

  1. 画面导入,师生问好

  2.(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从新疆来到蒙古领略草原风光。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起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3. 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

  二 音(主)

  1.请同学描绘一下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这两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 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

  2. 讨论与思考:蒙古族哪种风格的民歌适宜舞蹈?

  3. 学唱《牧歌》及歌中“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4. 欣赏并了解无伴奏合唱《牧 歌》。

  三 诗 (略)

  1. 教师师范配乐诗朗诵《牧 歌》。

  2.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

  四 学生实践及才艺展示

  1. 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课件)

  2. 你能唱几首民族风格的歌曲吗?

  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下课)

草原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及表现百灵鸟的外部形态,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表现物象的造型能力。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想象表现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通过色彩艳丽的百灵鸟的形象,让学生体验色彩搭配的美感。

  3.情感、态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概括、夸张百灵鸟的外形特征。了解运用不同媒材表现百灵鸟的方法。认识色彩对表现画面的作用。 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百灵鸟。 三、课时安排、教具准备 本课为1课时

  课前准备(含座位排列):范画、教材、课件、鸟类图片、学生课下搜集鸟类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图片,看,他是谁?(刘千)师:他是做什么的?(变魔术)老师跟他学了变魔术,你们信吗?现在开始变,变出一只鸟。 (2).听听优美动听的声音猜是什么鸟?(百灵鸟)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百灵灵鸟。

  2.了解分析的百灵鸟特点及认识更多百灵鸟

  (1).师:你们见过百灵鸟吗?那老师考考你,那只是百灵鸟?(课件) (2).现在让我们认识更多的百灵鸟(课件)

  A沙百灵:是国内观赏笼鸟之一,草原名贵鸟,生活在河北省北部,青海东。

  B云雀:全世界大约75种,羽毛颜色像泥土。

  C角百灵:颊部白色并有黑色宽阔胸带,尾暗褐色,后爪长而弯曲。 D斑百灵:一般腿粗壮而尾短,嘴厚。

  E歌百灵:体步的红褐色百灵,顶冠棕色而多具黑色斑纹。 F蒙古百灵:头顶周围粟色成环,有长而显著白色眉纹。 3.分析百灵鸟的形态

  (1)我们对百灵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猜猜百灵鸟会在做什么呢?

  (2)让我们一起玩一个“对号入座”游戏(从形态上分析这分别是那只百灵鸟的影子) 4.分析百灵鸟的'花纹图案线条

  师:百灵鸟不仅有特点的外形和优美的歌声,再看看百灵鸟身上有哪些图案、花纹、线条?

  5.师:根据百灵鸟的特点,老师现在也想用多种图案和线条画一只漂亮的百灵鸟,你们想看吗?(师范画)

  6.今天的森林舞会要开始了,现在小朋友们送来一些参加舞会的百灵鸟,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学生作品) 7.学生作业

  你们能运用多种线条、图案、色彩为今天的森林舞会送上漂亮的百灵鸟吗?(出示作业要求)

  8.展评:请评出今天你认为最漂亮的百灵鸟去参加今天的森林舞会。 9.拓展:老师刚收到森林舞会为今天的小朋友送来的一封信,你们想看吗?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教案11-10

《草原》教案07-13

《草原上》教案10-27

《草原赞歌》教案10-22

《草原》的优秀教案07-26

《草原的早晨》教案11-29

实用的《草原》教案4篇02-13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10-18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集合11-11

草原教案范文集锦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