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大班教案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过程:
一、 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 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二、 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方法是先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 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自制电脑教学软件《人体上半身内部器官透视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3、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人吸进含有尼古丁的空气,会有什么影响?
4、 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 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三、 学须知"环保小卫士"
1、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 幼儿操作鼠标,在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上找出污染空气的行为。如果选择正确,背景天空会变成浅蓝色,并出现红色"★"图案;如果选择错误,则背景仍为灰色,并出现"×"图案。
3、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等。)
活动延伸:
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目的:
1、 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 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准备:
1、 棉花、香烟、瓶子。
2、 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 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源的录象片。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3、激发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
1、课件。
2、绿色食品的标志一个,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的字卡三张。
3、幼儿收集的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直接引题。
1、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猜想像什么?
(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直接引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标志上的图案,从而了解标志的真正含义。)
2、教师向幼儿讲解标志上图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蕴涵的意义:
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
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培蕾组成,寓意为植被在阳光的照耀
下长的枝繁叶茂,从而形成一片绿色的环境。整个标志为
正圆形,寓意为保护。
3、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
找一找,把绿色食品的放在有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
把非绿色食品放在有非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
4、为什么这些食品不是绿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样品牌的牛奶作对比。
小结:同样的牛奶一个有绿色食品标志说明它是纯天然的食品,而另一个则是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剂、色素等有害的东西,所以不能称绿色食品。
(本环节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尝试把所带的食品按照标志分成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两大类,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并通过验证比较给幼儿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1、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
看一看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
(1)奶牛在黑烟冲天的工厂旁的草地上吃草,
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农田里用脏水浇灌,旁边也有黑烟。
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
(3)山清水秀风景地。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为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我们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本环节让幼儿了解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是活动的难点,通过直观的教具,运用明显的对比,启发幼儿想象、了解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
三、创造绿色环境从我做起。
1、讨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环境被污染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重点突出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争做绿色小卫士。
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
(本环节的重要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有更多绿色的环境?”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幼儿相互交流中产生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洪湖,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家乡的美景。
2、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家乡的一些特色及特产。
3、感悟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以此激发孩子们长大后用智慧建设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
1、歌曲两首:《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我家》
2、课件A(孩子们了解的洪湖熟知的建筑物幻灯片一份)
3、课件B(含有洪湖风光、洪湖特产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一)给幼儿观看课件A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看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带着两个问题来观看,一是这些图片描述的'是哪里?二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让小朋友自由表述自己的看法。
(二)引入课题《洪湖岸边是我家》
二、教学步骤:
(一)、洪湖的由来(故事附后)
讲述故事《洪湖传说》(背景音乐《洪湖水浪打浪》)
(二)、感受洪湖是“鱼米之乡”
1、洪湖的美丽景色
①提问:在小朋友的心中,我们洪湖什么景色最美?
②通过小朋友的回答,老师巧妙的引导幼儿说到我们洪湖的特色美景:荷叶、荷花、一望无边的洪湖水等。
③带幼儿观看课件B,一同欣赏洪湖美丽风光。
④让幼儿讲述观看课件后的感受。
⑤小结:刚才小朋友看见了一片片绿茵茵的荷叶、一朵朵粉嫩嫩的荷花、一个个饱满的莲蓬、还有一望无际的湖水,这些就是我们洪湖特有的美丽景色,当然,我们洪湖也正因为这些独有的美景被誉为“鱼米之乡”,每年都会有许多不同地方的各界人士不远千里来我们家乡旅游。
2、洪湖是旅游圣地
①旅游观光:(继续观看课件B)
A、观看美景,生态园、百米长廊、十里观荷带、莲花源……老师跟着课件为幼儿讲述。
B、观看“洪湖赤卫队”。同时简单讲述洪湖赤卫队。
②亲身体会:(继续观看课件B)
A渔民的心情(划船、钓鱼)
B采莲的乐趣(以荷叶为帽、荷花为饰、莲蓬为果)
3、洪湖的特产美味
①洪湖既有美丽如画的景色,更有独一无二的美食,大家想知道我们这里有哪些美味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吗?
②介绍洪湖美食:酥炸鲜荷花、清炒莲子米、清炒(粉蒸)菱角米、洪湖酱板鸭、酸辣藕带、干烹刁鱼、炒藕片、珍珠圆子等(同时观看课件B)小结:洪湖的美食与美景不但让我们大家喜爱不止,现在又更多的人也是闻名而来,当然,也带动了我们洪湖的经济与发展。
(三)、洪湖的发展(继续观看课件B)
1、特色产品的公司(洪湖德炎水产、洪湖鱼米乡、洪湖晨光水产、闽洪水产等)
2、带动其他经济(悦兮半岛温泉、华庆石化设备等)
3、小结:这些企业的兴起不但带动洪湖的经济的发展,跟让我们许多人不出远门就有工作,利于群众的利益。
(四)活动结束总结:我们的家乡是洪湖,我们的洪湖是如此的美丽,当然也需要我们将洪湖当作我们的大家庭,时时刻刻都要有保护洪湖的想法,保护洪湖的环境,让洪湖一直如此美丽,我们也要努力读书,拥有更多的知识,长大后用自己的力量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三、活动延伸:
以“美丽的洪湖”为主题作画。背景音乐《洪湖岸边是我家》。
大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之所以选取这篇故事,原因就在于它简单诙谐,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吃瓜吐子儿”是生活常识,而偶尔吃进肚子里通常也无甚大碍;缺乏生活知识的幼儿就很容易犯下这样小小的错儿。这是一个富有张力的取材,它一头联系着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日常经验,另一头则悄悄打开了文学创造中奇特有趣的想象空间。
活动目标:
1、喜欢听诙谐的故事,并参与讨论,从中体会阅读的快乐。
2、联系相关经验,说说吃瓜吐子的生活体验。
活动准备:
1、故事《子儿,吐吐》的PPT。
2、洗净的苹果、甜橙、猕猴桃、橘子、香蕉等常见水果,水果刀,砧板。
3、盘中盛放若干瓣石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给你们说一个小猪胖胖的故事吧,走,跟着胖胖上幼儿园去喽!
二、边讲边议论:(放PPT)1.了解故事人物—胖胖(1)观察画面:这里有这么多的小猪,哪个是胖胖呀?从哪里看出来的?
(2)介绍:胖胖的脸比谁都胖。每次吃东西的时候,胖胖总是说:“真好吃!真好吃!”吃得又快又多。
2.观察画面参与讨论下午吃点心了,看看吃什么呀?哦,吃甜甜的木瓜(木瓜和西瓜、哈密瓜差不多,里面有许多黑黑的子儿):“真好吃!真好吃!”胖胖吃了一块又一块,啊呜啊呜全吃完了。咦?皮儿呢?黑黑的木瓜子儿呢?
(1)讨论一:木瓜里黑黑的子儿能吃吗?吃到肚子里会怎么样?
以胖胖的口吻说啊?要开刀?好可怕!胖胖吓得哭起来了,哭啊哭啊,越哭越伤心,天黑了,胖胖还在哭,哭着哭着,胖胖睡着了,还做起了梦。他梦见了自己怎么啦?
(2)讨论二:好大的一棵树顶在头上,会怎么样?(说说各自的理由)他回得了家吗?这时小鸟飞来了,小鸟说:“咦?这里怎么会有一棵会走路的树呀?”小鸟会在树上干吗?(做窝,捉虫)
(3)讨论三:木瓜树越长越高,树叶越长越密,接下来树上还会结出什么?是不是真的会长出木瓜呢?木瓜树上结了那么多木瓜,胖胖吃也吃不完,他会想到谁啊?胖胖咯咯咯笑起来,这一笑,胖胖就醒了。他赶紧摸摸头,树呢?我头上的木瓜树呢?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
(4)讨论四:喔唷喔唷,胖胖的肚子好疼哦!胖胖要拉肚子了!怎么会疼的?(提醒:你们帮胖胖想想他吃了好多什么?)胖胖赶快到洗手间去便便了。怎么马桶里都是一粒粒黑黑的、圆圆的什么啊?
哦!黑黑的木瓜子儿都跑到便便里去了!刚才胖胖肚子疼,原来就是多吃了硬硬的木瓜子儿啊,吃多了会拉肚子的。
三、猜猜水果里有没有子儿,切开证实一下。
我带来这么多瓜果,你们都认识它们吗?这些瓜果里都有子儿吗?
(1)切开一只苹果验证:真的吗?它的子儿藏在哪里?
(2)我们切开看一下,你们看到什么啦?你们吃不吃苹果里的子儿?
(3)(出示石榴)这是什么?你们都吃过吗?有没有子儿?子儿在哪里?
(4)(出示猕猴桃)这是什么水果?你们吃到过子儿吗?到底有没有?让我们切开来看一看,有没有?这一粒粒黑黑的是什么?其实猕猴桃是有子儿的,它的'子儿是可以吃的。看起来有些瓜果的子儿是可以吃的,有些瓜果的子儿是不可以吃的,那我们以后在幼儿园在家里吃水果的时候,可以去找一找,看一看,哪些子儿能吃,哪些子儿不能吃,把你找到的秘密来告诉大家吧!
(5)共同品尝水果,体验如何吐子儿。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很多抽象的词汇和故事情节内容以及所包含的意义,不是“旁听”一下就能领会的,而只有在充分的感官参与的过程中,幼儿才能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能“有话可说”。
在上述课例中,既有回忆中的感官经验,也有直接感官经验。“你还吃过哪些水果是有子的?”这是从故事跳跃到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这里一直到“请你吃一吃,把葡萄子吐在手心里”这是让幼儿从抽象的回忆到直接的尝试,进一步深化幼儿对“子儿吐吐”的感受。而从案例描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们在吃葡萄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是最多的,并且表达出来的信息也是最丰富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证实,过往的生活经历是幼儿表达的一个重要源泉;而当下的感受是更能刺激幼儿表述的直接经验。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来源:
1、养殖角的小蝌蚪都变成了小青蛙,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告诉我他们的惊人发现,与我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
2、在一起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兴奋的告诉我:“老师,小青蛙的脚长得真好玩,像个大叉子!”有的又说:“老师,小青蛙走路总是一蹦一跳的!”还有的说:“老师,小青蛙的叫声可真好听!”
针对幼儿对小青蛙产生的浓厚兴趣,又和孩子们一起对小青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准备进行绘画。
目标:
1、了解和掌握小青蛙的外型特征并进行绘画。
2、能够画出小青蛙的`不同形态变化并丰富画面的背景。
准备:
1、范画若干。
2、在班里养殖角放一些小青蛙供幼儿欣赏。
过程:
一、感知欣赏:
1、歌曲《小青蛙你唱吧》导入。
2、仔细观察,说一说小青蛙长什么样?
3、谁来学一学小青蛙是怎样跳的?捉虫子时是什么样的?它怎样叫呀?
4、小青蛙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呢?
5、(出示范画)图片上都画了什么?小青蛙在哪里?在干什么?做了哪些动作?
二、讨论并绘画:
1、你想画几只小青蛙?它们在干什么?
2、你画小青蛙的什么地方?做了哪些动作?
三、评价:
1、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的画,其他幼儿进行评议。
2、教师提出优点及需要改正的地方。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活动重点: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经验。
2、视频准备: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3、图片3种,电话机2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电话机。提问:“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
2、学习打电话的礼仪。提问“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打电话?”出示3张ppt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分别为:过生日打电话邀请好朋友、生病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过新年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请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情境和同伴两两合作,进行打电话练习,并请幼儿上台展示,师幼一起分析、总结三种情境下的基本电话礼仪。
3、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观看视频示范表演(内容:红红看书时电话铃响了,红红就拿起话筒:“喂,您好。请问您找谁?”“你好,我找你妈妈,她在家吗?”红红说:“请稍等,我马上让妈
妈来接。”妈妈来接电话了,说:“你好!??再见。”)让幼儿回忆视频内容,并练习学说:“喂,你好”;“请稍等!”。组织幼儿与同伴讨论:“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方法转告他人。最后幼儿和教师练习接电话,巩固刚才所学。
4、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出示不同小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小朋友接、打电话时有礼貌吗?”引导幼儿说出:“当他人休息时不要打干扰电话;当对方要找家人接电话时,一定要主动转达,而且不要随便挂断电话;特殊电话如119、110、120都不能随便打。”接着请幼儿进行操作训练:看看这些卡片上谁是有礼貌的小朋友?贴上电话礼仪之星奖花;并帮助卡片上的小朋友连上电话线。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给生病在家的同伴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2.家园共育:让家长鼓励幼儿拨打好朋友电话、主动接听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区角材料投放:
1、 语言区投放实物电话,巩固练习幼儿与亲人、同伴之间打电话。
2、 科学区投放纸杯、棉线,幼儿自制听筒电话。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回忆成长过程,知道自己正在慢慢长大,体验长大的快乐。
3、感受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熊爸爸买鞋》故事、妈妈的话
2、班中某位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
3、“小脚丫”心语卡片、心形纸板、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小小两只船,没桨也没帆,白天带人走,夜晚睡床边。
(谜底:鞋)
熊爸爸也为小熊买了鞋,我们来听一听,熊爸爸给小熊买了什么鞋?
二、听故事《熊爸爸买鞋》
1、听故事开头至“好几次小熊都差点儿摔跤呢”。
提问:穿着旧鞋子出去,玩得开心吗?
2、继续听故事“这天小熊玩得一点儿也不开心”至“赤脚挺舒服的。”
提问:真的会很舒服吗?
3、继续听故事至“小熊一看,哇……大哭起来”。
提问:哎呀,三双鞋子一双都穿不下了,这可怎么办?
4、听故事到结束
提问:你觉得可笑吗?为什么呢?你们猜,熊爸爸以后还会一下子买好几双鞋送给小熊吗?为什么呢?
三、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体会成长的快乐。
1、猜猜他是谁
出示班中某一位小朋友的婴儿照,请幼儿猜猜他是谁?
师请**到前面来,请大家看看有什么变化。
2、讲述成长的故事。
除了身体上有变化,还有别的.什么变化吗?把你自己的变化告诉你的好朋友。
请个别幼儿上前讲述。
四、制作“小脚丫”心语卡片,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有一位妈妈有许多心里话想对你们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听完录音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2、制作“小脚丫”心语卡片(背景音乐)
五、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
2、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彩色图形人手一套,图案纸,记录表人手一份,胶水、笔等。
活动过程:
(一) 师生共同拼出示范船的'图案。
1、教师出示4个图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
2、出示类似船的简单图案。问:你们觉得像什么?
师:我们一起用这些图形把它拼出来,好吗?
3、教师取一个梯形作船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接着拼。
(二)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发现:拼好图案,发现什么?(一个图案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拼出来。)
1、幼儿讨论:
①如何记住自己的拼图方法?
②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图形都用了多少个?
2、教师出示统计表,并和幼儿一起来做记录。
(三)幼儿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你们还能用其他图形拼出这条船吗?
(四)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及提升幼儿经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动手动脑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遇到困难学会思考。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
2、操作材料:饮料瓶若干、小石子、沙子、吸管、棉花、碎纸张。
3、核桃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夏天到了,我们户外活动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想干什么?(幼儿回答)
2、教师:这里有只乌鸦啊,也遇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打开课件,按向下按钮:在一个炎热干旱的夏天,有一只小乌鸦飞来飞去,他渴极了,到处找水喝。)(继续按向下按钮:他找啊找啊,终于发现一个瓶子里还有点水,他高兴极了,真想一口气把水喝下,可是瓶子太高,瓶口又小,乌鸦的嘴够不着,怎么办呢?)
3、教师: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4、小组讨论后幼儿回答。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有……有……这些办法都是你们动脑筋想出来的。
①那么这些办法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办法最好的?(教师把幼儿讨论出来的'材料摆放于幼儿面前)除了刚才小朋友讲的这几样东西,老师还准备了另外几样东西,看!
②你们觉得用这些材料都能成功的喝到水吗?这些可都是你们说的,到底行不行我觉得我们得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5、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
师小结:看来遇到困难光动脑筋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动手试一试,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想的到底对不对。
6、教师:乌鸦也想到了几种办法,它和我们想到的办法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继续按向下按钮,让幼儿看看乌鸦的办法都是什么:(拿吸管,挖坑,往瓶里放石子)
7、让幼儿再看一遍《新乌鸦喝水》。(按再看一遍按钮)
8、教师:你们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你们学习了《新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教师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要学会用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9、活动延伸(教师出示核桃)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这么好,老师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看!可是我发现了个问题,这核桃该怎么吃呀?那我们现在回教室再好好的动动脑筋,把这个核桃吃掉。(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问题,常常需要我们动脑筋来解决,而对于幼儿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让他们认识到动脑筋和自己动手的重要性非常的有必要。那么如何让他们的活动中体会到这点呢?我采用了课件这种直观的方式,提出问题同时大家解决。在大家的讨论和操作中得出这一结论。由于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的定位偏向于语言方面,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给幼儿自由讲述的时间比较的多。但是就发现我在活动开始谈话中显得比较的罗嗦,对幼儿来说也无多大意义。
由于本次活动在教具上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在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时显得不简便,听课教师建议把本次的操作部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幼儿来合作完成,并作好操作后的统计。把这节偏向于语言的活动改为语言和科学的综合活动,使它能更好的体现活动目标。
在第二次看完课件时,我提出的问题“你们学习了《新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幼儿还是把自己当成乌鸦的角色来回答,而且内容都里不开喝水这一问题。在我多次的引导他们要联系到我们生活当中时,幼儿的思维才打开。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我要进行改变。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08-11
大班教案【经典】07-26
[精选]大班教案07-31
大班教案04-02
【经典】大班教案03-04
[经典]大班教案12-16
大班教案(精选)11-29
大班教案[精选]12-21
【精选】大班教案08-17
(经典)大班教案08-18